安徽省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周茂杰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外延,是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业批改是教师检验教学效果、诊断教学问题、获取教学信息的重要手段。作业设计与批改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承载着诸多育人功能。在“双减”背景下,笔者在教学视导检查中发现,部分教师在语文作业设计和批改的育人功能认识上仍存在误区,没有完全走出“学生苦,老师累”的困局,作业设计批阅的质量亟待提高。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及教育部《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等文件明确要求“严格控制书面作业总量”,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如今,中小学生的作业量明显减少,“双减”成效显著。但少数教师仍受传统观念影响,思想转型较慢,在实际操作中,对教学质量存在片面理解和功利追求,仍会布置大量书面作业。其中,语文作业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此外,当前语文作业的类型包括写生字词、抄词语、习作、课堂练习(基础训练)等几类,内容单一,缺少创新,无益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的第15 条建议“怎样检查练习本”中指出:“只要把那一叠叠待批的练习本看上一眼,没有一个教师不为之心寒的,这倒不是因为要付出许多个小时,而令人烦恼的是这种劳动那么单调乏味,没有创造性。”可见,学生写得枯燥无味,老师改得身心疲惫。
作业批改是语文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应发挥语文课程评价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这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课程目标的达成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优化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但是有些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往往过于重视学情反馈,关注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忽略了激励学生和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育人功能。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要求,完善作业考试辅导,“统筹调控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作业数量和作业时间,促进学生完成好基础性作业,强化实践性作业,探索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不断提高作业设计质量”。这就要求教师从作业设计和作业批改两个维度,破解当前语文作业设计和批改的难题,不仅要判断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作业设计是作业评价的关键。教师要严格控制作业数量,用少量、优质的作业帮助学生获得典型而深刻的学习体验。”为此,教师要改变以往死记硬背、抄写为主的作业模式,重视学生课外阅读、习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能力培养,提倡改变机械、单一、琐碎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从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出发,提高作业设计质量,设计趣味性、实践性、探究性的作业,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学习空间。
随着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推广实施,单元作业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单元作业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符合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体现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灵活性。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应当更加注重质量而不是数量,以高质量的作业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教育目标。例如,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中第二单元的主题是“金秋时节”。在设计这个单元的作业时,要围绕单元教学主题和人文要素,整体考虑课文之间、不同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整合单元教学资源,按照阐释性内容、记忆性内容、理解性内容和体验性内容四种不同类型的知识种类设计不同的作业类型。可以设计抄写生字、背诵古诗、仿写片段的作业,也可以设计与秋天有关的趣味性活动:开展“咏秋”诗歌朗诵比赛;组织学生秋游,领略大自然层林尽染、枫叶似火的美景;制作“留住秋天”创意树叶贴画,让学生在趣味性活动中领略秋天的旖旎风光,等等。
实践性作业可从查阅型、体验型、操作型等方面进行设计。例如,针对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中“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的作业设计,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观察身边事物,如栽种植物观察变化、饲养宠物记录快乐时光,既培养观察能力,又陶冶情操,还能在实践中学到更多知识。在学习了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父爱之舟”后,可以利用周末时间布置“变形记”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家里当一天的“临时家长”或者去父母的单位实地了解工作的环境,详细记录父母一天的工作辛劳,深化对课文情感的认识,激发感恩之心。还可以利用传统节日、重要时间节点,布置孝敬长辈、开展公益服务等方面的实践作业,有助于立德树人、知行合一。比如,在重阳节的时候,布置“陪伴老人孝心行动”的作业:帮爷爷奶奶做一件事、给爷爷奶奶送份礼物、陪伴爷爷奶奶一段时光、替爷爷奶奶实现一个心愿等,让孩子真心走进长辈的心灵世界,丰富其情感体验。
小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是世界各国新一轮“课堂革命”的重心,正在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杠杆”。宋朝著名思想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这里的“疑”就是探究意识的起点,也是学业进步的动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主体参与的自我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形式”“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能够更有成效,让学生个体能够真正得到成长,就得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例如,六年级学生在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后,可以设计家乡环境状况的调查报告,鼓励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通过计算求证、调查走访、查找资料、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调查“小区的垃圾去哪儿了”。一是算:先测量统计出家庭一周产生的垃圾重量,再计算出家庭每日的平均垃圾量,然后测算出小区每天产生的垃圾总量;二是看:到小区附近的垃圾处理站,亲眼观察垃圾处理的过程,体会环卫工人的辛苦;三是追:追踪垃圾的去向,调查了解垃圾填埋场的位置,了解垃圾后续的填埋处理;四是查:搜集资料,了解垃圾填埋的代价和垃圾降解的过程;五是写:完成垃圾处理调查报告,绘制垃圾处理流程图,学习有关垃圾分类的知识等。诸如此类的探究性学习,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批改作业是严肃认真的工作。学校要在作业封面填写、书写质量高低、批改符号规范、批改时间及时、二次批改等方面制定一套严格的制度,督促教师及时认真规范地批改作业。身教重于言传,教师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教师的世界观、人格修养、处事态度等,都在影响着学生。在教师规范严谨的作业批改中,学生能感受到教师治学严谨的风格,体会到教师的关爱与真诚,进而增强学习动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业批改不仅是学情反馈的途径,更是师生心灵交流的桥梁。在规范批改符号的同时,还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尝试使用多元评价语言,重点关注学生学习品质和行为。一是赞美赏识学生优点。发自内心给学生热忱的赞美和赏识,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容面对失败,就有超越自己的底气!”二是充分肯定学生的努力。肯定式语言的背后是教师的一双慧眼,及时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这次听写你给了老师一个惊喜,继续努力,你一定会更棒!”三是激励学生勇敢前进。激励式语言是学生前进的加油站:“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勇敢面对,把困难变成前进的铺路石!”四是晓之以理。说理式语言能帮学生穿越迷雾,战胜困难:“时间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珍惜时间,你就是学习的强者;浪费时间,你会错过许多童年的精彩!”五是良药苦口,批评指正。批评式语言严厉中饱含关心和期待:“业精于勤荒于嬉,你最近贪玩的表现真让老师担心……”一句句充满温度的评价,能叩开学生的心灵,指明其努力的方向。
“面批”是增进师生交流、缩短师生情感距离的有效手段。教师要加强面批讲解,及时沟通反馈,真正建立师生和谐的学习共同体。积极推广学生作业面批,已成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全体学生和谐发展和实现中小学优质均衡教育的重要途径。在面对面的作业批改中,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作业指导,同时渗透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达到拉近情感、教书育人的目的,体现作业批改的精准有效。
学科教师要充分发挥面批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功能,对学困生倾注更多关怀。一般情况下,学优生完成作业较快也很少出错,学困生基础较薄弱,错误率高,所以,对他们更要有耐心,体现人文关怀,倾注更多精力和动力,促进学生学习的转化和学业的成长。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师要重视小组合作批改,加强学生间的联系。可遵循教学合作性规律,成立学生合作小组,培养优秀“小助手”,学生完成作业后由组长主持进行互相检查、建议,取长补短,及时反馈疑难问题,最后由教师统一讲解。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虚心听取意见的好习惯和自主意识。
作业批改是需要投入时间、精力和情感的工作。改的是情怀,是为人师表的境界,是用热忱之心感染学生的态度。只要教师充分挖掘作业设计与批改的育人价值,定会从劳累走向收获。
总而言之,“双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想实现“减负提质”的目标,除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外,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优化作业设计,也是重要的一环。我们要深入研究作业设计,增强“科学性、应用性、探究性、趣味性”,真正让“双减”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家长满意,让学生受益,取得“既叫好,又叫座”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