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教材中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的教学策略

2022-02-18 23:35李银芳
师道(人文) 2022年6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革命

李银芳

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共收录40 余篇革命文化题材的课文, 让学生通过重温革命时期的事件和英雄人物, 从小深植 “红色基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如何引导学生在准确把握文本的语言文字、 结构特点, 深化对文本的理解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实现言意兼得、 文道统一呢?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以家国情怀为思想导向, 注重整合语文课程资源, 把握这类题材课文的性质,提高学生的“语用” 能力, 让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一、 紧扣语文要素, 培养言语智慧

统编版教材针对不同年级、 不同单元、 不同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层次, 在明确语文元素的同时, 训练梯度也呈螺旋式上升。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布局谋篇, 揣摩细节的描写, 扎实落实好语言文字的训练; 同时,联系上下文和自己已有的经验, 拓展思路, 感受革命人物的光辉形象, 受到爱国情怀的熏陶。

例如,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 “家国情怀” 为主题, 编排了《青山处处埋忠骨》 《军神》 《贫寒》 等课文。 这些课文体现了伟人们的家国情怀, 让孩子体会到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懂得热爱祖国,志存高远。 学生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动作、 语言、 神态的细节描写了, 但这个单元是革命文化题材,要求学生更丰富、 更细腻、 更深入地去体会人物的内心。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围绕每一篇课文设计多种多样的练习活动, 引导学生对“抓住人物的动作、 语言、 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 这一语文要素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给学生搭建阅读交流的支架。 在交流与分享中,感受伟人们的崇高情怀, 从而使其真正体会文章主人公的家国情怀。

二、 整合背景资源, 建构情感体验

因为年代久远, 革命文化题材类的课文与学生生活的时空以及现实生活阅历有很大的落差。 如果学生对时代背景不了解, 自然无法深入文本。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利用各种方式、 方法查找资料, 了解历史背景, 感受人物形象, 体会思想情感, 多角度、 多维度地进行阅读和感悟。

如教学统编版四年级上册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一课时, 学生对当时的社会状况, 尤其是 “租界” 等几乎是一无所知的。 在学习课文之前, 我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 了解 “租界” “帝国主义”“鸦片战争” 等内容。 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 我以 “租界” 二字切入背景, 通过读 “伯父” 的话,讲述自己对 “租界” 的理解。 孩子们深切感受到当时的 “中华不振”,为进一步理解周恩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的原因奠定了基础。

拓展背景资源是学生发展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教师对需要的信息进行收集后, 应在相关、 准确、 合理的要求下对信息进行整理、 筛选, 并考虑对信息的进一步利用, 帮助学生对知识形成清晰的脉络。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把过去的历史和今天的生活、未来的人生联系起来, 在回顾历史、 认识今天、 展望未来的过程中, 领悟到人生的意义, 有效、 持续地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三、 融合单元统整, 深化文化价值认同

统编版教材中革命文化主题类单元以同一个主题的方式呈现, 是一个独立的整体。 教学中我们要打破以往孤立、 割裂的学习方式, 以整体的思维方式, 从 “以一篇课文为单位的教学” 转变为 “单元主题式教学”。

如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 围绕 “重温革命岁月,心中留史声” 这一主题, 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点安排, 包括 《七律·长征》 《狼牙山五壮士》 《开国大典》 《灯火》 四篇革命文化主题的课文。 在本单元的整体教学过程中, 我们可以双线并进, 抓住 “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这一语文要素, 通过扎实有效的训练, 引导学生从最初的感悟, 再到深入的认识, 最后到实际的运用,循序渐进, 螺旋上升, 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同时将革命传统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中, 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启迪和感染, 深植 “红色基因”。

统编版教材在编排上采取 “语文素养” 与 “人文主题” 双线结合的方式, 将语文学科的主题优势发挥到极致。 在学习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时, 我们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对话作者、 对话课文, 感受伟人形象和爱国主义情怀, 让殷实的 “红色经典” 蕴含的文化基因深植于孩子的心灵中。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革命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诗人心底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略谈“家国情怀”
“五老”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