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党报文艺副刊的坚守与突破
——绥化日报副刊与新媒体融合创新的实践与启示

2022-02-18 23:08文可心
新闻传播 2022年16期
关键词:绥化猛犸象副刊

文可心

(绥化日报 黑龙江 152000)

党报文艺副刊在宣传工作中一直承担着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新媒体的冲击,附着在报纸上的文艺副刊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适新应变,满足受众需求,如何打造出一个形式多样、富有活力的全媒体文艺副刊平台,如何有力增强文艺副刊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对探索全媒体时代提升党报副刊时代“融合力”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绥化日报紧紧围绕党对文艺宣传工作的核心要求,坚持主旋律正能量、坚持求变求新,在坚守中实现了突破。

一、坚持纯文学品格,弘扬主流价值观,体现精神高度

办好党报文艺副刊,为群众提供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的文艺精品,是党报文艺副刊“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的神圣职责,也是提升党报影响力的一个重要途径。《绥化日报》“黑土”文艺副刊创刊三十多年来,推出了大量有筋骨、有品质、有温度的文艺作品,充分发挥了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的作用。

进入新世纪新时代以来,绥化日报与时俱进,在全力推进媒体融合,打造多种副刊表现形式外,在传统媒体的报纸版面上始终坚守副刊品牌,坚守纯文学品格,在编辑思路、栏目设置、内容选择、版面编排上,以读者为出发点,紧紧把握住文学性、时代性、贴近性、艺术性,追求内蕴深刻、形式精致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品格。“掌上小说”“黑土地”“灯下随笔”“诗画廊”等专栏中的作品,扎根现实生活的土壤,从时代发展中汲取精神营养,从人民创造中获取创作素材,歌颂光明,抒发理想,鞭挞丑恶,引导道德,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为广大受众打造了一个具有文化情怀、文化担当的主流文化阵地。如“掌上小说”专栏中刊发的作品,有血性,有情怀,均以鲜活的语言、独到的视角、犀利的思想观照现实,观照社会。短篇小说《鱼霸自述》,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明抢明夺、欺压商户的市场一霸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认罪伏法的故事。作者独辟蹊径,以第一人称手法,运用心理、对话与行为描写,直观而深刻地揭露恶人的内心世界。由于视角新、写法新,从独到的视角反映了社会现实,小说一经发表,得到了众多读者好评,也得到了中国作协主办的全国小说第一大刊《小说选刊》编辑的首肯,将其转载至2020年第2期《小说选刊》中。

近两年,绥化日报副刊作品中共有《听取民意》《故友相见》《丑人的美》《一笔打车费》等6篇作品被《小说选刊》转载。据悉,《小说选刊》选载地市级报纸副刊作品,在国内尚无先例。绥化日报文艺副刊在彰显党报权威和高度的同时,成为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公民道德建设的风向标,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贡献了一份力量。

二、把握重大新闻事件、重要时间节点,强化融媒体多元化表达

在重大新闻事件发生时,或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记录历史、展现时代、礼赞英雄,是党报文艺副刊的使命与担当。以往,文艺副刊会在纸媒以多种文学体裁进行表达,进入融媒体时代,如果仍旧是老面孔、老版面已不合时宜,在新的媒体生态中,必须抓住高效传播的无限机遇,运用符合新时代的多元化宣传方式,让副刊重新焕发生机。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绥化日报没有固守纸媒,而是非常果断地将副刊“抗疫”的战场转战于受众更广的绥化日报、绥化晚报公众号,相继推出了“抗疫文苑”“抗疫画苑”“‘下沉’日记”等专栏,既以文艺作号角,激励广大群众积极投身抗疫斗争,又以文艺为舞台,展现各行各业涌现出的抗疫模范,宣传伟大的抗疫精神。其中,《抗疫文苑》专栏运用文学的表达方式,通过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诗歌、散文等优秀作品,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下沉’日记”专栏则为全国新闻媒体疫情宣传中的首创,专门由“下沉”社区的坚守最后一道疫情防线的党员干部撰写,由于事例鲜活、感情真挚、主题重大,专栏日记引起了强烈反响,读者纷纷转发、评论,部分文章被“学习强国”APP转发。当年抗疫斗争结束时,《绥化晚报》公众号又推出了一篇“‘下沉’语录”,将每篇日记中最具震撼力的语句集束刊发,对全民抗疫斗争进行了一次小小的总结,形式新颖、表达简洁有力,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

为进一步拓展在网络舆论阵地的影响力和话语权,绥化日报还将副刊作品制成小视频、图说、H5等融媒体产品,其中反映绥化人民众志成城战疫情的视频作品《安静的力量》,以诗歌为基础文本,配以视频与图片,在公众号上发布后,点击量达72万次。视频通过独特的视角,为市民展示了非常时期绥化的别样风景。因主题明确、画面壮美,文本优美凝炼,发布后迅速在网上传播,充分发挥出了文艺作品感染人、鼓舞人、凝聚人的力量。新媒体的展现形式,为诗歌文本加持了巨大的影响力与传播力,可谓对副刊作品进行融媒体形式表达的一次成功尝试。微传单作品《绥化战“疫”》则以日记形式记录绥化抗疫进程,浏览量近10万次。

2021年年初,面对突发疫情,绥化日报社做出快速反应,推出系列视频节目“我的抗疫生活”,从不同视角反映市民百姓以坚定的信心和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抗疫斗争的日常生活状态。节目内容来自市民的第一手资料,接地气,有温度。《感谢你》《写给绥化的情书》《绥化,美丽的夜》等视频节目以诗歌为基础文本,通过航拍等视角反映绥化城市面貌及市民在疫情期间积极乐观、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这些视频推出后,读者纷纷转发,并为绥化日报热情点赞。这些声音代表了众多读者对绥化日报融媒体表达的肯定和支持,同时也表明,诗歌与视频的相互补充与深化,极大地理顺了情绪,凝聚了力量,主流新闻媒体在舆论场上的导向作用、引领作用得以发挥。

三、在坚守与创新中,拓展文化视野,打造高品位、高标准本土文化高地

党报文艺副刊是传播先进文化的思想阵地、教育阵地、文艺阵地,对社会文化、社会生活的引领作用不可低估。在融媒体时代,如果固守原有的宣传思路与形式,将会落后于时代发展。绥化日报坚守纸媒文化,积极拓展文化视野,推出更多高品位原创文艺作品,打造了独有的副刊品牌优势及本土外宣名片。

2019年,绥化日报社以绥化青冈县的“中国猛犸象故乡”之名,创建了《猛犸象诗刊》,用诗歌的形式打开了一扇让绥化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窗口。作为目前全国唯一一个地级党报主办的诗歌类报中刊,该刊也成为党报文艺副刊在融媒体时代独具特色的一个符号。

《猛犸象诗刊》自2019年1月4日创刊,每月出版两期纸报,同时,《猛犸象诗刊》公众号在新媒体平台同步推出。在办刊过程中,打破只刊发本土作者作品的局限,以好稿为唯一标准。自创刊起,从“鲁奖”诗人,到诗坛耆宿;从黑龙江本土诗人,到全国各地诗界翘楚;从七旬老人,到年轻的零零后;从专职诗歌创作诗人,到业余诗歌作者,遍布全国的500余位优秀诗人作品先后登上《猛犸象诗刊》。

报中刊让读者从多视角领略到当代中国诗歌的格局与方向、气质与风貌,让绥化因诗有名,因诗向世界展现出独特的诗意与魅力。“中国猛犸象故乡”青冈县也因此声名远播,被越来越多的人熟悉和肯定。2019年9月,青冈县成功承办了第17届人天·诗探索“华文青年诗人奖”颁奖典礼,全国30多位著名诗人云集青冈,感受青冈文化魅力。同时,《诗探索》杂志社还将采风创作基地落户青冈,著名诗人林莽为青冈县授牌。青冈县还创办了端午诗会,先后两次被省文化厅评为省级特色文化品牌。

《猛犸象诗刊》对繁荣文艺创作所进行的积极探索,大大提升了绥化的美誉度与影响力。自2019年起,绥化市政府给予了《猛犸象诗刊》专项办刊资金支持。

四、深挖地方文化“富矿”,融合新技术之长,创造文艺表现新形式

地方党报文艺副刊向来以本土文化特色为主要内容,吸引了大量读者与作者。进入融媒体时代后,随着传播渠道、传播形式的极大丰富,仅以文字作为载体的文化内容是不够的。面对新挑战、新需要,绥化日报潜心研究受众所需,立足本地,挖掘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资源,大力拓展传统副刊与新媒体创新融合思维,求取最大限度的传播效果。

绥化日报相继推出了“老刘故事会”“绥化旧事儿”“非遗绥化——遇见来自时间深处的美”等试水副刊+新媒体的作品,以党报副刊文化平台为依托,深挖地方文化“富矿”,融合新技术之长,不仅重新树立起一个地方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担当,而且将文艺性与热点话题和谐统一,既发现、传播历史,又结合当下热点,让历史呈现出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老刘故事会”系列音频与文字相结合的作品,以党报副刊刊发的历史内容为基础,配以绘声绘色的讲述,将一段段沉寂的历史从久远的岁月中打捞出来,并辅以图片、视频等多元传播要素,帮助读者更广泛、更深入地了解本土历史。为配合一段时期的热点话题或部分重要时间节点,对故事的选择考虑到了相关性,历史与现实因此实现相互对照,故事的主题也产生了广阔的外延,得到了读者大量的关注与点评。

结语

党报文艺副刊的时代“融合力”具有着广阔的提升空间,需要不断探索、尝试,寻求到符合新时代的宣传手段;需要立足本土,拓展视野,凸显特色,贴近受众,走出一条充满无限生机的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绥化猛犸象副刊
面对新题型 如何去求解
绥化天气雷达系统建设实施过程的关键点回顾
群众办事不求人 交警服务送上门——绥化交警支队扎实推进“放管服”工作纪实
我是动画大明星——真猛犸象
如何饲养猛犸象
报纸副刊,还有新空间吗
守正与出新——羊城晚报副刊的转型之路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文化引领:副刊创新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