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 辉
在当下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学校需要积极利用各种网络信息资源,进一步深入挖掘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差的原因,并对大学生进行高质量、高价值的心理训练。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升学生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1]。
信息化时代的大学生,往往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部分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堪忧。特别是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发展,新生代大学生十分依赖网络设备,在生活中对网络技术的使用频率较高。在这样的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下,部分大学生缺乏自信和自强精神。大学生是我国未来进行现代化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力量,也相应地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直接影响着我国未来的发展,影响国家的综合实力,因此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2]。
有关学者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在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中,道德品质及性格所占比例最高,均为28.05%。兴趣爱好及处事作风占据比例略低,均为21.95%。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当下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基本上会受到兴趣爱好、性格、道德品质、处事作风这几方面因素的影响。良好的道德品质及性格可以使大学生以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也会更加客观理性地分析自己所处的状态。当遇到困难时,学生能够冷静地解决,因此学生应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而积极的处事作风与丰富的兴趣爱好能够分散大学生的注意力,避免学生过于将注意力集中在难以解决的问题上,从而对其保持心理健康亦有一定帮助。
利用高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自强精神,从心理层面帮助学生解决在生活、学习当中遇到的困难。因此教师可以积极地利用挫折教育的方式,发挥其应有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师还需要积极开展关爱教育工作,全面完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构建完善的信息时代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将编制出的教学内容落实到位,推动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发展。相关部门也需要积极制定相关政策,从政策角度出发引导大学生未来发展。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入手,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教学的必修课程体系当中,全面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与学习能力[3]。
在国家全面推广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各高校普遍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素质教育是全面提升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其次,对于学生来说,素质教育是一种在教学活动中,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制定各种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与内容,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引导的教育模式。最后,素质教育是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从维护民族利益及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从长远角度看待自身的发展,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的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有利于优化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教育方式。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要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解决各种生活与学习当中遇到的问题,为学生未来的思考与行动提供一定的引导和帮助,帮助学生顺利解决内心的问题与困难,从而使学生从困境当中走出来。这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渐成为当下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当下我国高等院校也逐渐将其纳入教学体系当中,普遍推行心理健康教育[4]。
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智力开发。在学生长期处于高压力的学习与生活状态下时,其自身的智力开发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在现阶段开展心理训练与心理辅导,可以很好地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让学生始终保持在健康的情绪、坚强的意志以及良好的心理状态下,这样也可以相应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心理素质的提升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性格,同时,对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也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应积极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提升个人心理素质,以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进行心理素质训练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是现阶段全面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良好的心态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使学生在学习和就业的过程中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这样学生才可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与竞争。
首先,在部分高校当下的教学工作中,始终未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当作教学的重点内容,甚至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混淆,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其次,在学校的教学工作中,未将心理咨询工作当作心理教育的重点内容,缺乏对教学主次关系的梳理,在教学目标不明确的教学背景下,大大地提升了教学的难度与压力。
对于现阶段心理方面的辅导工作,大约不足一半的学生对此有着基本了解,对此非常了解的学生数量较少。当前大学生普遍对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缺乏了解,而上述问题的存在会对其自我调节能力的提升带来一定阻碍,从而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负面影响。
现阶段高等院校比较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的专业素质也有待提升,这已经成为部分高校教学工作开展时普遍面临的问题。因此无法保证教学的效果与水平。
在实际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部分高校存在着教学系统性不足的问题,这也对心理健康教育和训练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教育的随意性较强。教师大多利用公开课的方式展开教学,而这种针对性不强的教育活动与训练,会丧失对学生的特定引导功能,因此无法帮助学生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进而导致教学工作的功能性不足。
现阶段伴随着我国教学工作的开展,为了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部分院校设立了心理健康中心,但是当下很多院校缺乏这样的教学机构,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不够充分,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严重影响了教学的发展与进步。
伴随着当下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我国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高校的教学工作也需要积极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全面深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对信息化教学工具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学校可以对各种网络资源进行合理整合,之后在心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对网络上各种优秀资源的使用,丰富并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与内涵。通过构建出一个相对完善的心理咨询或教育的平台,帮助学生更加便捷地解决心理方面的问题,这样才可以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传统的心理辅导基本上都是借助传统的信息传播媒介,利用图书、宣传单或者广播进行宣传教育工作。但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高校还需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训练和信息技术相融合,通过各种多媒体平台,开展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宣传工作,让学生在使用微信或者微博的时候,可以及时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享受信息时代的便利与针对性,这样才可以充分发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始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预防能力的调节,积极保障整个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要始终将学生当作接受教育的主体。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也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针对性心理辅导,这样才能够充分满足学生当下的教育需求。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需要满足各方面的教育和教学活动的要求。教师可以从一些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入手,开展教学工作。例如,可以利用电子刊物进行教学,通过刊物引入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这样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也更加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另外,在良好的教学方式下,更多的是需要教师针对当下大学生常见的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及时且有效的心理辅导,避免学生因为长期得不到心理方面的疏导而误入歧途。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过程中,高校要积极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进而全面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由于不同的教学对象具有不同的年龄、专业背景和心理状况,需要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方案。在这种教学方式下,要积极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作用,形成学生的电子档案。这种归纳方式,提升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与质量。
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高校需要构建出三个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层面,包括预防性心理教育、发展性心理教育以及矫正性心理教育。这三个层面的教学构成自上而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引导。同时,院校方面也需要进行科学的层次划分,明确不同教师的教学责任与内容,这样才可以让各个部门顺利地开展教育工作。
在现阶段的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良好的引导作用,要让大学生在一个完善的制度下接受科学的心理辅导。特别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利用信息技术对心理委员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可以很好地提升教育的针对性与效果。在遇到一些教育难题的时候,也可以集中进行讨论与分析,这样的方式才可以推动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进入信息化时代之后,高等院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积极提升教育的水平与效果,以此满足学生实际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咨询需求,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心理引导,避免学生出现严重的心理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