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衣琦
(中原工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7)
当下,高等教育一直在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的全新的教育理念,“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中之重,在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逐渐形成的新时代背景下,形成思政教育渗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新格局是我国高等教育大思政观的内在要求。大学英语课程应该如何改革,才能在价值引领上确立立德树人课程观,发挥其价值引领的新功能,构建全过程育人的格局,是每一个大学英语教育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首先,教育传统和教育政策的要求。从古至今,我国历来重视以德为先,如孔子的“仁爱”、“礼义”、“明智”和“诚信”,儒家思想的“德治”和“礼治”,毛泽东的“青年应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习总书记的“立德树人”等。同时,《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英语教材应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指南》(2020版)也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应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次,国内外形势发展的要求。在当前国际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日益严峻,在不同语言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中青少年易受到干扰和影响,产生如个人利益至上、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缺乏、政治信仰弱化、道德水准下滑等问题,背离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影响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大学英语教学要挖掘教材和教学过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内容,增强学生对中西文化及价值观的感知力、理解力和判断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另外,高校作为培养高端人才的主要机构,教学重心不仅仅在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大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品行,只有具备较高的思想品德,才能在踏入社会后更好地为国家建设做出贡献。那么,高校在教学过程中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激发年轻一代的爱国热情,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期能够在不久的将来为社会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一个国家的兴衰昌盛与本国的教育是离不开的,因此高校教育中融入课程思政的这一举措对于我国培养优秀的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要落到实处,首先要解决执行者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大学英语教师的思政能力和思政意识决定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效果。首先要帮助教师理解课程思政,明白课程思政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内化于心,从而落实到教师的课堂行动中。大学英语教学处于两种语言和文化碰撞环境中,师生容易受到西方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影响。新时代下,网络声音百花齐放,新媒体资源异军突起,大学英语教师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紧跟时代的号召,在做好传统英语语言教学,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的同时,适时引入思政教育,教学的同时育好人,培养具有国家认同感、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英语人才。其次要尽快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思政教学能力。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首先要掌握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必须要学识渊博。因此要通过“请进来”“派出去”等途径帮助大学英语教师掌握思政教育的知识,理解思政教育的重要概念和逻辑体系,掌握教育的本质和内涵,了解学生学习规律等。同时大学英语教师要钻研教材,研究学生,既要掌握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水平,又要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价值观导向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对课程思政信手拈来、有的放矢。
时代的发展赋予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更高的使命和价值,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使大学英语教育目标更加明确,内涵更加丰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是在教师传授语言文化知识、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通过客观辩证看待西方价值观,在鉴赏对比中体会中华文化的精深之美,领悟中国智慧,又继承中华优秀文化,引领与塑造学生价值观,培养学生开放性与批判性兼容的思维模式。引导学生以世界眼光看清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培育学生的理想信念、增强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融合。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地位,杜绝生搬硬套或强制性灌输与思政教育教学有关的内容,而应积极创设教学环境、设计教学活动、布置教学任务,引导并鼓励学生自主分析并独立思考完成思政内容学习。
针对大学英语课时压缩的现状,教师应该提供针对性的阅读材料,作为课文内容的拓展和话题讨论的补充,激励学生进行广泛阅读,有效延长英语学习时间。此外,教师还应充分挖掘网络教学资源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在外语学习中内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批判性眼光看待西方文化,取其精华而去其糟粕。“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在课文讲解或话题讨论中穿插诸如CGTN、China Daily等平台上的时事新闻,有助于吸引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共情,从而促发他们对于时事热点的深入思考,学会用批判的视角审视新闻时事,使思想教育工作更接地气,更有活力。对于时事新闻等辅助材料的收集,也能促使教师做到与时俱进、常备常新,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反思实践能力,而不是局限于利用现成的课件照本宣科。
课程思政理念无法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得到强化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现阶段的教材设置。通过调研可以发现,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英语的文化背景,现阶段无论大学英语的课本还是其他辅助教学资料,其内容多数涉及的是外国的一些生活、经济和文化等内容,鲜少有内容是关于中国国情和中国文化的。现阶段大学英语教材内容的编排并不利于向学生灌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至于大学英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很难去灵活地穿插思想政治内容,也很难激发起学生们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致使学生陷于对外国文化的盲目崇拜中。所以,为了改变目前这一现状,也为了课程思政理念的深入贯彻和实行,大学英语的教材内容应做出相应的调整,进一步改革和优化教材内容,以此来改变英美文化在英语教材中独占鳌头的局面。实践中,可以将一些诸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统节日介绍、民族文化传承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内容加入大学英语的教材中;还可以加入一些具有时代的特点的政治主题,比如“一带一路”“四个自信”等热点词汇;我国的时事要闻、经济发展等都可以作为大学英语教材的内容。大学英语教材内容加入中国特色的内容篇章,这样既丰富了教材,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们对中国文化的输出的能力,更有助于增强学生们的民族文化自豪感。
教师应有效利用“第二课堂”的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在实践活动中达到德育目标。教师应培育具有较高综合素养水平的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使学生在多元文化冲突中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先进的文化导向;可以选择依托省、校级英语阅读、写作、演讲大赛和话剧表演等活动创立学生的课程实践活动,在选题内容中融入思政要素,利用语言实践性强的特点,通过以赛代练、以赛代考、实操实践,助推课程思政。同时,可以将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作为大学英语课堂的有益延伸,通过社团开展新颖多样、结合时代特点的英语主题活动丰富大学生课外文化生活,如中国文化英语微视频大赛、互联网+中国文化创新活动等,或借中国传统节日、时事重大话题等契机发挥文化育人的隐性作用,帮助学生构建大家都能接受的话语体系来讲好中国故事,最终达到社团育人的目的。
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的大学英语考试还是以有标准答案的考试为主。应该说这样的一种形式在评价学生英语知识的掌握及听说读写译能力的提升时,快捷方便。但是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课程,其考核目的是学生对中国优秀思想文化的理解与掌握,并评价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标准化的形成性评价显然并不适合,因此对于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相结合的课程评价要加大过程性评价在综合评价中的比例。过程性考核要点应采取与所学话题结合,与中国优秀的文化思想相结合,在考核形式上,应贯穿大学英语教学的全过程,采用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形式,如演讲、做海报、做小册子、小视频等。在评价中应利用互联网平台,展示学生作品,增加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等环节。形成性评价不应把学生获得高分作为唯一的目的,而是应在关注学生分数的同时,关注学生思想,态度的转变,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英语教师必须肩负的新使命。为了做好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工作,大学英语教师要提升自身政治素养,有意识地将思政元素和中国优秀文化融入到教学中,实现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引导,以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品格优秀的新时代人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所以,融入课程思政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永远在路上,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探索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