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人才管理机制发展研究

2022-02-18 19:29:52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人才资源资源管理互联网+

刘 怡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的科技创新正在兴起,各个行业之间的资源优化与开放共享。面对这一变革,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迎接信息化的挑战是必然趋势,适应新形势推进体制机制革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也必然要求充分利用和发展信息化职能方式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人才管理作为高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职能,也面临着引入新思路、创新管理模式的新要求。新形势下,高校人才管理要突破传统工作机制,将“互联网+”的传输、便捷、共享、优化优势与人才管理的功能构架、目标实现相结合,助力高校人才管理体系创新模式构建与发展,是高校人事管理改革实践中亟待深入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一、“互联网+”视域下高校人才管理机制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一)高等教育“互联网+”时代背景和发展趋势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互联网+教育”新模式得到积极探索和推进。2018年4月13 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明了构建“互联网+”条件下教育治理、教育服务、人才建设等方面推进科学治理模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对提升高等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

“双一流”战略的实施,进一步加大了高校人事管理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力度,人才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逐渐成为推动高校人事改革与创新的重要途径,转变思维、创新思路,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平台可以加快实现人事人才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精细化。同时,开放共享原则的深入实施以及“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将持续扩大教育与经济、文化、社会各领域融合的广度和深度,新的形势也为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新形势下高校人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新要求

新的时代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在全球激烈的科技竞争和人才竞争中,构建人才资源信息化服务平台成为创新模式,对于提升人才管理效率、优化人才资源配置起到了助推作用。从现实意义角度,人才管理的信息化有助于促进高校管理机制改革、推动管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高校人才管理,首先要顺应新形势,实现思维转型、理念转型和方式转型,将信息化服务、动态化管理替代传统的人工模式,通过多种终端融合信息资源,提升基础数据的实效性和准确度,强化精准分析能力,优化管理效能。其次要利用互联网开放性和智能化的特点实现人才管理科技革新、提质提效、合作共享的融合效应。加强政策引导,创新工作机制,强化合作共享。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对智慧校园推动,强化顶层设计,改革管理制度,突破传统行政管理各自为阵、缺乏融合的弊端,突出动态监测的优势,探索建立以人事系统为重要载体,融合教学、科研、财务等管理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人才管理机制发展的现存问题

(一)高校人才管理理念相对传统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人才管理模式一直采用的是整齐划一的行政化管理,这种管理体制盛行于计划经济时代,流程较多、统计烦琐、决策周期较长、信息难以共享。进入新时代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越来越受到重视,人才在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基于“互联网+”的人才管理信息化应用在提升执行及管理水平的效果日益显著,传统的人才管理逐步向人才资源管理迈进。

在实际应用中,对于当前的高校人才管理来说,大多数还都实行相对传统的人才管理制度,以单向的控制管理为主要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服务人才的理念相对传统守旧,有些提升治理能力的改革流于形式。同时,对于人才资源的紧迫性、战略性、稀缺性的认识还不充分,对于人才资源管理的融合性和科学性的认识还不足,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创新不足,进而在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层面也存在止步不前的状态,比如面临管理理念滞后、信息化建设落后、动态可持续人才资源管理机制匮乏等实际现状。这种相对陈旧的管理观念已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事部门管理效能的发挥。

(二)高校人才资源管理模式单一

我国大多数高校沿用的人才管理模式多为直线型,这种模式的最大局限性就是单向性和从上至下,行政化影响下的陈规旧制依旧存在,管理模式单一,缺乏人才资源融合共享的有效机制,既缺乏交互性,又缺乏引导性。受到长时间行政化管理方式的限制,人才管理受体制机制的制约明显,决策的流程复杂,缺乏主动创新思路的魄力,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前瞻性不足,有时甚至容易被体制束缚。

在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上,人才资源管理信息化起步和发展都较为缓慢,人才资源管理专业化和职业化的进程也有所减慢。在“互联网+”时代,对于人才信息的采集、处理、纠错、申报等仍存在多以人工录入为主的工作模式,人才管理理念相对保守,对人才管理信息化趋势的认识也不够清晰,人才资源由单一管理向智能服务的转化不彻底,存在专业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服务质量有待提升、服务顶层设计决策科学性准确性不高等问题[1]。

(三)高校人才管理信息化建设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高校人才管理内容主要涉及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学术交流等方面,从职能分工角度,这些领域与教务、科研、财务等职能部门有着密不可分的业务联系,但实际中的管理方式多为各自为政,甚至可能出现同部门不同科室之间缺乏必要的联动,在各职能模块的融合和链接上忽视了资源信息的整合和优化,存在人才管理信息不完备、异动信息更新不及时、数据整合不科学规范、系统建设推进缓慢、数字化应用不够彻底等问题[2]。人事信息涉及的字段比较复杂且庞大,并且多出现于不同原因导致的异动,数据共享机制不畅通必然会导致数据准确性欠缺。信息化、智能化人才资源管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转型过程,建立一个数据开发合理、运行模式安全、功能模块完备的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管理机制,对于决策顶层设计、优化人才资源布局、提升管理效能有着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互联网+”形式下高校人才管理机制的创新发展和实现路径

(一)深入分析新形势新特点,构建现代化人才管理理念

在人才资源成为第一资源的知识经济时代,高校人才资源成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在动力,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科技人才的领军活力,发挥溢出效应和放大效应,实现对人才资源的科学化管理,是实现高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提升高校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互联网+”为加速高校现代化建设进程奠定了理念基础也实现了技术可能。随着时代和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人才管理已经不再是简单单向的传统行政管理模式,而是结合人才稀缺性、流动性、动态性的特征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人才统筹管理、合理规划、优化配置的目标[3]。因此,传统的管理理念已无法适应服务型、综合性行政管理模式的需要,要重视管理人员在“互联网+”视域下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提升,人事部门的管理角色更多要向引导、激励、协调、统筹转变。

(二)构建信息化平台,奠定高校人才管理信息化的基础

“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为大数据飞速发展提供了职能平台。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国高校师资队伍不断壮大,人才结构不断完善和优化,也必然要求人才管理引入新的思路和创新平台。数据日益成为人才管理的核心资源,高校人才管理信息化平台是保障高校人才管理信息化高效管理的基础[4]。针对目前高校人才资源信息化平台建设普遍存在的规划设计缺乏系统性、资源整合不够集中、基础薄弱、数据精准度不高、数据呈现与实现功能的对接匹配性不够充分等问题,要深入分析实际需要,合理规划信息化建设目标[5]。比如在分析人才队伍结构指标体系设定、有效信息数据提取、动态管理目标实现方面,是与日常的管理服务功能最为紧密相连的,科学构建信息化平台,规范设计字段,对于实现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管理效能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又如在人才培养方面,可以全面推广“互联网+”的便捷高效特征,引入科技前沿、实际应用等领域先进的理论学术平台、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全面均衡实现教育的规模化共享、针对性学习,促进学术交流与科技创新。

(三)创新人才管理机制,融合“互联网+”新形势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

“互联网+”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要充分发挥信息化在要素配置中的优化作用,将其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文化各领域深度融合。在此背景下,将理念转化为行动,探索和实现创新管理模式,利用网络信息化提升管理服务水准是必然发展趋势。

融合新形势发展需求的创新人才管理体系,首先要从完善管理机制入手,分析新形势下人才资源管理服务学校建设发展的功能需要,持续开发管理新动能,强化人才资源管理基础信息化建设,统筹推进人才选拔、培养、考评、激励等全方位的整体协调发展,推进体制机制的构建,实现多元化的管理服务目标[6]。服务高校行政职能运行,围绕学校顶层发展规划提供宏观把控依据,为学校服务经济文化建设贡献智慧动能;服务人事管理核心职能,为人才队伍建设、人才遴选、学科建设等提供科学数据分析和支撑,实现横向职能部门之间的通力协作与纵向二级单位业务管理全方面的高效、透明、便捷;服务高层次人才,通过信息化建设的深入,使得人才更为便捷地了解政策体系及管理动态,特别是和教学、科研、财务等紧密业务的合理对接,实现优化服务、整合资源的目标。

时代的发展对高等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提升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将“互联网+”应用于高校人才管理,能够深入推进人事管理体制革新,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高校智慧,提升科技人才服务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也是高等教育迈向智能化的必由之路。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人事管理人员要强化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理念,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管理体制机制,创新采用信息化方式对高校人才资源实现动态化管理,具有非常深远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人才资源资源管理互联网+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人才有价”充分释放人才资源市场活力
新能源企业人才资源胜任管理研究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10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1:03
科学开发“五老”人才资源
中国火炬(2010年6期)2010-07-25 11:23:55
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及其开发策略
商场现代化(2005年3期)2005-04-29 10: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