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力妮
2011年,《石油石化节能》从内部期刊转变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正式期刊,其宗旨主要是宣传石油石化节能方针政策,交流推广节能工作经验,报道石油石化节能领域科研成果及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推动石油石化节能减排工作稳步发展。期刊专业性强,属于传统中的小众期刊。文中阐述了期刊在发展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打破非核心期刊面临的恶性循环困境,建立可持续的良性发展模式。
近年来,新媒体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定位于办好一本纸质期刊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面对期刊版面内容有限、发表周期长、读者群体阅读模式改变,期刊发展面临极大的考验。虽然《石油石化节能》期刊已被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权威数据库收录,并建立了独立的门户网站,但其内容都是印刷版的复制,期刊的传播和学术影响力有限,如何加大传播力度,跟上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是我们期刊需要深思和解决的问题。
《石油石化节能》杂志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主管,大庆油田公司主办,是企业办刊模式,单位以经营效益为主要目标,编辑部往往不能创造直接的收益,需主办单位给予持续性的资金投入,受重视程度和关注度都很低,对编辑部的定位也较低,编辑部的发展受到限制。
因主办单位在给予编辑部的人财物上有一定的限制,所以在编辑队伍建设方面高质量的人才不愿进入这个行业;已入职的编辑在职称评审上也面临着重重困难,编辑部大部分编辑是从技术岗位上转过来的,中级职称是工程师或经济师,晋级高级职称时要和油田设计科研院所的专业人员去竞争,没有科研奖项,存在先天的劣势,导致编辑部人员不断流出,对期刊的发展非常不利。
另一方面,作者投稿多以现场技术应用和节能管理类为主,通过组稿约稿,陆续刊发了一些宏观综述类和高质量学术性文章,但可供选择的文章依然有限,行业前沿性的文章占比相对较低。目前大庆油田各大采油厂的来稿率较高,外围油田稿件较少,在发表的内容方面受众面比较窄,在油气田企业、炼化、销售、天然气与管道几大板块所发表的文章数量还不均衡,期刊在行业的影响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受科研评价体系、期刊各种分级等影响,大量优秀论文投到国内评选的各类核心期刊,顶尖论文更是流向国外,如被SCI、EI、SSCI等期刊收录,导致核心期刊与非核心期刊稿源出现两极分化现象。非核心期刊稿源受到严重影响,要优中选优更是无从谈起,优秀稿件的流失客观上制约了非核心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提高,这种马太效应使非核心期刊的发展越来越难,甚至陷入恶性循环[1]。
目前《石油石化节能》编辑部的年来稿量为400多篇,对比同类核心期刊年来稿量2000篇,差距甚远。而且,期刊部分作者专门为了职称评审而撰写论文,没有科研实践,没有一手的科研数据,仅凭东拼西凑的材料就投稿,往往占用专家资源,浪费编辑的时间;另一种现象是高级职称人员撰写高质量论文数量较少,缺乏对好论文的鼓励和奖励机制,导致大量论文停留在低水平层次。近两年,集团公司双序列改革持续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高层次人才,专业技术岗位序列为技术人员在专业上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双序列人才的评选也逐步激励了专业人才撰写高质量论文的热情和动力。
1.摘要方面:在中国知网或百度下载文章时,读者只能看到摘要部分,一篇文章摘要写得好坏直接影响期刊的下载率和引用率。部分稿件的摘要存在问题,不能按照摘要中应具备4个要素:目的、方法、结果与结论(目的明确,方法具体,结果真实,结论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篇幅以300字左右为宜的要求来写。为此,我们严格按照摘要4要素要求作者提供详实的相关内容,经编辑加工后形成能反映论文核心内容的精辟短文,以满足读者对全文下载和引用的需求。
2.参考文献方面:加菲尔德提出,提高影响因子的办法是坚持让作者引用相关的参考文献,应尽量保留所有的参考文献,对于引用数量较少的,建议作者补充,该期刊已经从过去的每篇文章几个文献增加至10个。严格规范作者来稿的摘要和参考文献数量等方法是提高期刊影响因子的一种手段。
3.缩短审稿、出版周期:论文的审稿周期由一个月缩短到半个月时间,这样可减少作者的等待时间,即使稿件不被期刊录用,也不会耽误作者向其他期刊投稿,这样可以提高作者对本刊的认同度,如若再有合适的文章,作者也会积极投稿。另外,我们及时将编排好的论文上传给各资源数据库或进行网络首发,较印刷版读者至少可以提前半个月阅读到文章。缩短文章的出版周期,可以提高期刊的总被引频次,期刊的影响因子也会得到提高。
1.扩大油田重点期刊目录中覆盖的专业领域
《石油石化节能》作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主管的60家期刊之一,是石油系统内唯一的节能节水方面的综合期刊,创立于大庆这座城市,稿件大部分来源于大庆油田各大采油厂,如采油一厂到采油十厂,占来稿量的70%以上,稳固当前大庆作者群,了解作者群的科研动态,适时进行约稿并对优秀稿件给予优先发表和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并积极挖潜和培养新的作者群是我们的首要任务[2]。据了解,《石油石化节能》不在大庆油田职称评审重点期刊目录的发电及供配电专业列表中,而油田节电是本刊的重点报道内容,编辑部集思广益,多次向油田公司供电专业专家组反映情况,并对覆盖此专业的缘由进行深入的分析,经过多次沟通,2021年期刊成功被纳入大庆油田职称评审重点期刊发电及供配电专业目录中,开辟了作者领域新方向。目前,大庆油田发现60多年,由48个规模不等的油气田组成,实现年产原油5000万吨连续27年高产稳产,创造了世界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成为世界油田勘探开发领域很多先进技术的领跑者,该期刊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应充分利用优势,努力将与该期刊相关的专业全覆盖,将大庆高质量发展的技术传播好,加强地域影响力,为增加稿源、扩大发行提供有力的支持。
2.开拓外部市场
学术会议是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为科技期刊提供了一个理想的交流平台,优秀的学术会议内容涵盖了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和研究热点。现代编辑们不仅是办公室编辑,还应该胜任现场编辑,聆听专家们的讲解,深入了解相关专业的前沿动态,如有适合本刊的报告,应主动出击,以获得高质量稿件[3]。本着这种理念,从2017年开始,我们坚持编辑部人员“走出去、俯下身”积极开拓市场,参加了第三届油气田地面工程技术交流大会、第三届中国石油石化节能减排技术交流大会、第五届深海能源大会等,在全国石油石化行业节能与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及新方法推广交流研讨会上我们是媒体支持单位,几次会议征集了上百篇专业水平高的稿件,借助会议对期刊进行广泛的宣传,让更多的专家和参会代表了解期刊,成为期刊的潜在作者,扩大了期刊在节能专业领域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2020年,编辑部刊发长庆油田专刊,在此过程中得到了该单位首席专家的大力支持,与西南油气田、青海油田分公司、新疆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建立了联系。2021年6月编辑部派2名编辑远赴这些油田进行调研、宣传推介、组稿约稿工作,由于基础准备工作扎实,约稿工作顺利完成。2021年11期刊发了西南油气田专刊,2022年1期刊发了青海油田专刊,对组织的塔里木油田稿件分期进行刊发。
通过以上努力,杂志2021年的影响因子指标从2020年的0.317提高到0.442,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学科94家期刊中排位由73名上升到66名,期刊综合影响力提高,促进了期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同发展。
非核心期刊虽然在文章的学术质量上和核心期刊有差距,但出版质量、编辑规范方面完全可以达到高标准,不应因非核心期刊而自暴自弃、敷衍塞责[4]。所以编辑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学术水平,具备与作者、读者直接或者间接对话的能力,同时应有职业成就感和自豪感[5]。加强编辑队伍建设,推进编辑人员走进油田生产第一线,练就敏锐的职业素养,打造过硬的技术水平,鼓励编辑走上论文写作培训讲台,指导青年作者们写好科技论文,为争取期刊未来的潜在作者奠定基础[6]。由于本刊投稿作者多数为一线人员,在撰写论文时只是将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简单的罗列,对论文的结构和要求了解甚少,所以应对他们进行有效指导。例如:一篇文章应是“写思想、写引用、写未来、写态度”。写思想:把作者的研究和现场实践的思想写出来,传承下去。写引用:一方面在写作时,引用前人的研究成果(文献);另一方面让同行引用作者发表的文献(成果)。写未来:一方面指本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指跨学科融合的前沿技术发展。写态度:包括写作态度、修改态度、发表后的态度。帮助青年作者迅速成长起来,为该期刊提供高质量稿件打下基础。
期刊编委往往身兼数职,或担任领导岗位,或兼任多个期刊的编委,也存在挂名编委,并未真正起到参与、监督、协调期刊发展的作用。科技期刊编辑部需要时刻拥有“发展编委”的意识,需要不断发现正处于学术成长期的青年作者,可通过现任编委推荐或从期刊的优秀审稿专家库中遴选,或通过高等院校官网去发现合适的人选,积极培养和建立青年编委队伍。由于青年学者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多,精力和体力充沛,具有积极向上的热情,创新性思维与能力发展快,期刊可以委以重任。另外,应把编委作为作者、读者、约稿人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编委就相关专题负责组稿或向期刊推荐优秀论文,因为他们了解期刊定位,可推荐合适的作者或亲自为期刊撰写研究性论文、综述性论文[7]。积极调动编委的积极性,每年进行优秀编委评选并进行奖励和颁发证书,对不负责任的编委进行末位淘汰。
为突出期刊自身发展特色和优势,编辑部适时打造特色栏目,如新能源、热点关注等栏目,就当前的热点学术话题展开交流,如氢能源、页岩油开发等都是热点论题,栏目选题方向可由编委会和相应的审稿专家把握,可在全国范围内征集稿件。在此特色栏目中应加大综述性文章的刊发比例,从现实来看,综述性文章被征引的次数较高,尤其应积极刊载一些专业权威人士的综述性文章,这对提高期刊的引文率,进而提高影响因子,都是非常有利的[8]。
我们在中国知网已经实现了期刊优先数字出版,下一步将利用微信公众号、头条等推出数字版期刊,专门组建运营小组,负责收集和推送信息,解决纸刊出版时滞,实现论文及时发布,加快文献传播速度,延长期刊传播周期,促进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提高期刊综合实力。
科学研究即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从事科学研究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我国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作为承载和传播科技成果的科技期刊,尽管面临竞争激烈的环境,尽管我们不是核心期刊,但我们应不气馁,苦练内功,要勇于面对挑战,不断探索,脚踏实地,敢想敢为,有目标、有定位,经过长期的积累不断提高期刊质量[9],使期刊进入良性循环环境,向着科技核心期刊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