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创新引擎 转换新旧动能系统重塑强工兴市新格局

2022-02-18 15:43台州市委常委温岭市委书记朱建军
今日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温岭科创科技

台州市委常委、温岭市委书记 朱建军

温岭是民营经济先发地和股份合作诞生地,拥有中国水泵之乡等20 多个“国字号”基地。近年来,温岭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时对温岭“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嘱托,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做强产业链、构建创新链、提升价值链、优化服务链,全力锻造高端制胜的核心竞争力。2021 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增速达4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5 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分别达20.3%、20.6%,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3、3 个百分点,全面激活工业强市向2000 亿元目标奋进的最强引擎。

一、壮大创新主体,打造强工兴市“新动能”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全面实施产业链协同创新工程,实现传统制造向高端制造攀升、向创新驱动转换、向现代治理提升。一是突出“智能制造”提质效。坚持以科技创新论英雄,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造、零地技改“双百”工程,迭代升级“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科技活动全覆盖,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年均增加15%以上。二是突出“扶优育强”拓规模。深入实施上市企业裂变、亿元企业倍增、专精特新培育、上规升级攻坚“四大计划”,立足科技企业“双倍增”、高新技术企业“育苗造林”等行动,打造“雁阵”企业梯队。三是突出“新兴引育”优结构。加快引育以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主导的创新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检验检测、信息技术、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让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未来发展主要增长极。

二、提档创新载体,构筑强工兴市“强磁场”

狠抓创新载体建设,全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一是高标谋划科创高地。围绕“两城两湖”,在中心城区,重点建设九龙湖科创中心,打造城市未来创新枢纽;在东部新城,依托省级高新园区,提升海洋科创平台能级,打造副中心科创新城。二是高质建设科创基地。谋划布局高铁新城研发基地,深化台州·温岭机电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持续提升省级才创园能级,投用国家级水泵产品质检中心和工量刃具科创园,加快打造集研发、孵化、加速、公共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区域创新体系。三是高效布局科创飞地。对接“长三角”“粤港澳”等地资源,优化布局市外孵化器、域外创新中心等高能级科创飞地,畅通飞地回流对接机制,实现“借梯登高”。

三、引育创新人才,涵养强工兴市“蓄水池”

深入实施人才创新首位战略,深化“人城产”融合,以城留才,打造人才“强磁场”。一是精准引才。实施重点产业紧缺人才引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梯队建设、优秀大学生“雁归”等工程,精准绘制“人才图谱”,推动产才供需精准匹配。创新柔性化引才模式,以“顾问指导”“周末工程师”等方式,灵活与异地人才开展合作。二是精心育才。发挥中小企业集聚优势,建强台州第一技师学院等高职院校,推动联合培养、接续培养,壮大本土高级技工队伍。常态化举办创业大赛、高端峰会等活动,促进人才智力共享。三是精诚留才。提升城市能级,想方设法解决人才安居、子女教育等后顾之忧,全方位提供品质生活保障。完善市领导结对高层次人才制度,深化“人才一件事”,上线“温岭人才码”,建强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构建多元集合的人才创新生态圈。

四、厚植创新沃土,营造强工兴市“新高地”

构建“产学研用金、财政介美云”十联动创新创业生态,建设多层次的科技创新支持体系。一是资源向创新集成。持续推广“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攻关新模式,加强产学研合作,增强创新需求与科研供给之间的融通对接,鼓励有能力的企业进行技术协同攻关,推动主导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整体突破,促进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成果共享。二是政策向创新倾斜。发挥财政政策导向和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持续提高财政科技投入水平,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年均增长30%以上。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人才金融、绿色金融,发挥产业基金作用,助力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三是力量向创新汇聚。完善落实“1+18+X”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成中国(通用机械)知识产权快维中心,护航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强化“围墙内的事企业干、围墙外的事政府办”理念和“有求必应、无事不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的工作机制,尽量实现企业办事“零审批、零跑腿、零费用、零前置”。

猜你喜欢
温岭科创科技
科创引领,抢跑新赛道
科创走廊“乘风起”
科创“小灯泡”:从伞说起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温岭嵌糕
甬台温高速至沿海高速温岭联络线大溪枢纽设计
温岭坞根之秋色满塘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