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编辑如何进行新闻内容的二次创作

2022-02-18 11:37汤树芳
传播力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网络新闻受众创作

◎汤树芳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胡杨网站,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在互联网文学和互联网新闻百花齐放的现代社会,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媒体的受众者、传播者,也是创作者,人们的思想和言论自由也更加开放,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新闻传播,都不再局限于少数从业者的产出,更多的普通人可以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及专业特长参与其中,二次创作的现象由此产生。在互联网新媒体环境中,新闻打破了传统的媒体传播方式,从报纸、电视新闻,向短视频、网络新闻等方面延伸,出现了更多对新闻二次创作再传播的现象。

一、网络新闻编辑的二次创作范围

(一)新闻信息上的二次创作

一个新闻事件往往包含多个方面,网络编辑需要对新闻信息的各方面进行比对筛选,挑选出新闻事件中的关键点和有价值的点,对它们进行搭配、整合,保证新闻信息不会出现生硬、粗糙又过于简略的情况。在进行新闻信息编辑过程中,编辑要注意对语言文字的把握,既要保证新闻信息的严谨性、真实性、逻辑性,又要保证新闻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不会出现卖弄文字、堆砌粉饰之嫌,保证受众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对新闻信息的解读、理解、接受,比如对一些学术专家获奖的新闻信息,网络编辑必须严谨,不能在专业知识方面和奖项上出现错误,对于面向大众的新闻来说,新闻信息的内容也不要只停留在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上,更要让大众了解到这些学术专家排除万难最终成功的喜悦,这就需要网络编辑对学术专家的日常工作趣事进行挖掘,并将这些新闻信息进行搭配、整合,说明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保证新闻事件的完整性,便于受众者对新闻的理解和接受。

(二)新闻表现形式上的二次创作

在互联网新媒体环境下,人们接触新闻的方式多种多样,不再局限于文字、电视新闻访谈等,社交平台的新闻发布和短视频成了更多人熟知的新闻传播方式。社交平台新闻发布得益于其高效快速的传播特性,让新闻当事人绕开新闻媒体工作者的采访和编辑,直接面对大众进行新闻传播,这种直接、快速的新闻表现形式,让大众更易理解并接受。短视频是由于其更加形象生动的传播方式,让受众更可以清晰地了解新闻信息的信息传播形式。过去较为单一的新闻表现形式会影响受众对信息的接受情况,比如,央视证券资讯频道是以财经资讯新闻为主的电视频道,当它停播之后,会影响到人们对财经新闻信息的获得,而如今,互联网新媒体环境中,各种财经资讯通过各大社交平台的公众号、短消息推送等方式,让人们接受到最新的各种类型的财经资讯。再如,曾经大众是通过报纸新闻报道获取信息,只能从文字或极少的照片上捕捉新闻信息点,短视频通过可视可听的表现形式,增加了新闻信息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网络编辑通过对新闻信息内容的精简编辑就可以让复杂难懂的新闻信息变得简单生动,让受众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三)新闻形态上的二次创作

以往,新闻工作者要根据受众的不同需求和不同的新闻获取习惯,将新闻事件的内容进行筛选分类,提供专业化、精细化的新闻信息编辑,要细分出时政新闻、社会新闻、体育新闻、农业新闻、娱乐新闻,不同新闻类型的传播形态也有固定的制式,比如时政新闻和社会新闻一般都用访谈的形式,严肃端庄,体育新闻则会将新闻要点放在运动健儿在赛场上的奋力拼搏上。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更多的人开始接触到多渠道、多元化的新闻传播方式,开始充当新闻信息的传播者,开始出现用诙谐幽默接地气的方式对时政新闻进行解读,让时政新闻更加轻松易懂,更容易被大众理解,这样的新闻形态可以增加受众者对新闻信息的理解度[1],娱乐新闻也不再局限于对明星华服璀璨的报道,也对涉及明星社会活动的新闻如实采访报道。这些新闻形态的变化,都是新闻信息进行二次创作的产物。

二、网络新闻内容二次创作的现状及问题

相较于传统新闻而言,网络新闻的传播能力较强、覆盖程度高、传播范围广,当出现一个新闻事件时,会引起网友广泛的讨论,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一个新闻事件更多时候会引发后续或另外的新闻事件,所以网络新闻的反转现象很多,由于互联网新媒体的兴起,社会大众也可以做新闻的发布者,社会大众不具备专业的新闻编辑知识,也没有新闻敏感度和职业责任感,因此在对一个新闻事件进行发布时,不会对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和新闻重点进行审核和深度挖掘,这会造成网络新闻的公信力大打折扣。

(一)网络新闻内容出现娱乐化趋势

网络编辑的新闻内容往往会采取生动有趣或者博人眼球的方式对新闻信息进行包装,来吸引流量,因此一些媒体或个人为了流量等因素会编造假新闻,严重拉低了媒体的严肃性和职业责任感,比如前段时间出现的“杭州女子取快递,被造谣诬陷出轨”的新闻事件,就造成了较大的社会影响。便利店店主偷拍女子取快递的视频,对视频画面进行剪辑加工,恶意编辑后发布,造成取快递的女子受到大量谩骂,工作也被公司辞退,而发布造谣消息的便利店店主却解释为是自己的一个玩笑之举。这个事件充分表明,在如今的互联网新媒体环境中,不乏法律意识淡薄、为了流量博出位的人,这些人、这类新闻的出现,造成的社会影响是非常大的,不仅影响到被造谣人的日常生活及工作,也让相关人员遭受到网络谣言和暴力,最重要的是降低了新闻信息的公信力,增加了互联网络社会秩序维护的成本。

(二)网络编辑的新闻内容质量参差不齐

互联网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发布平台越来越多,同一个新闻事件会被不同的媒体或个人进行编辑报道,这些媒体或个人的网络新闻编辑,专业水平高低不同,对新闻重点的敏感度不一样,对新闻事件的深入挖掘和跟踪报道的能力也不同,导致同一个新闻事件在不同的新闻平台报道出来的内容也不一样,进而影响新闻受众对新闻事件的判断和理解出现偏差。比如,之前的“屯粮”新闻,部分路人或新闻媒体随手拍摄发布的新闻事件只讲述了当下新闻事件的表面情况,而一些负责的新闻媒体则会对日常供应商品进行实地考察,并通过正规渠道核实信息的真实性,跟踪新闻事件后续发展,深入挖掘出新闻事件背后的新闻信息及发布原因,这样就造成同一个新闻事件,有些新闻让大众看过之后迅速淡忘,而有些新闻则能引起受众的反思,推动社会秩序的稳定[2]。

(三)网络编辑的新闻内容二次创作与一次创作的衔接问题

新闻记者会对新闻事件采访后制作发布新闻,网络编辑则只是对新闻信息进行整理,编辑成稿,新闻通过各种形式发布时再进行二次创作。在互联网新媒体平台上,对新闻的发布,无论是文字图片的形式还是短视频的形式,都非常考验网络编辑的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对新闻信息处理的创新能力,尤其是一些比较重要的热点新闻,从获取新闻信息到新闻发布的时间很短,网络编辑要对新闻信息进行筛选整合,进行新闻内容的二次创作,这就非常考验网络编辑的专业能力[3],这个二次创作除了形式上可以变化之外,所传递的事实与一次创作必须大致相同,如何使二者无缝衔接,是需要注重的一点。

(四)网络编辑的新闻内容二次创作涉及到的著作权问题

在网络新闻的发布中,为了保证新闻内容的生动有趣、增加其可视性,网络编辑经常会选用大量的素材对新闻内容进行修饰和填充,有些是借助名电影、名著的故事结构,有些是借助一些设计等,这些元素的创作很多都涉及到知识产权相关的问题,少量网络编辑的二次创作和原作过于雷同,让大众无法区分二者,会让这些二次创作的新闻内容落入著作权侵权或改编权的内涵中[4],例如曾经有一个讽刺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就被《无极》的电影导演指责为侵犯电影保护作品的完整权,虽然观众认为这种讽刺作品只是一种创作方式,但这类作品的确对电影及原创者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网络编辑在对新闻信息进行二次创作时,一定要慎重严谨,避免新闻内容涉及著作权侵权或改编权的问题。

三、网络编辑进行新闻内容的二次创作时的基本要求

(一)新闻内容的二次创作需要创新

新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其叙事价值在于思考明日之路当何去何从,这是新闻为百姓服务、为时代立言的职业觉悟。很多新闻内容之所以能够感化到观众,不只是人物经历的悲惨命运引发观众共鸣,更传达出一种积极的正能量,照耀了百姓前行的光芒道路,所以才具有叙事价值。

我们能看到,很多新闻事件都被做了影视化改编,除了《我不是药神》《中国机长》等影响力较大的电影外,也有大量的网络新闻短视频,都是对新闻内容进行了创新性的二次创作,将原本引起巨大反响、涉及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通过影视化的二次创作,通过演员对新闻事件当事人的演绎,将新闻事件涉及到的各个人物、各方关系全面展示给大众,让大众更清晰地了解到新闻事件发生时的情况、新闻事件涉及到的人物、不同角度所处的不同现状,这是对新闻价值特性的整合,是对新闻内容更生动的传播[5]。讲好了新闻故事,还要带给观众一些更为深刻的思考,即在故事和问题以外能否抵达更具哲学色彩、相对永恒的层面,例如人性、正义、伦理、价值观、文明冲突、人类命运等,从新闻故事中折射一些终极意义,升华新闻本身的情感认知与思想认同,使得叙述更为生动,使新闻的思考深度和高度折射出人性光芒,这是新闻内容在进行二次创作时必须要深度思考的话题。

(二)新闻内容的二次创作需要精炼简要

网络编辑对新闻内容的二次创作,是在原有的新闻信息基础上进行的深入挖掘和创新展示,在这种情况下,要注意对原有的新闻信息进行提炼,让新闻内容简明扼要,能够方便受众加深印象。因此,网络编辑在对新闻内容进行二次创作时,在标题的选取方面要注意开门见山、一语中的、让人一目了然,要用生活化的文字将新闻信息表述完整,将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交代清楚,这样可以快速抓住受众的目光,不会引起阅读疲劳,更有利于受众对新闻内容的深层分析,做到真正理解和接受。

(三)新闻内容的二次创作需要避免版权问题

如上所说,网络编辑在对新闻内容进行二次创作时会运用大量元素对新闻信息进行包装和修饰,而随着人们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加强,越来越多的创作者通过法律途径维权,所以网络编辑运用的元素跟创作作品有关联时,一定要查询清楚是否可以免费使用,或者可以对需要运用的元素购买使用权,还要考虑到二次创作的新闻内容是否会对一些单位或个人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防止不必要问题的产生。

(四)新闻内容的二次创作需要观点鲜明

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媒体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在对新闻内容进行二次创作时,一定要有独特鲜明的观点,这就要求网络编辑必须要有正确成熟的三观,对新闻事件要有敏感度,要有较强的语言文字功底,才能保证新闻内容的二次创作不脱离新闻事件本身,且足够严谨准确。网络编辑要与时俱进,在运用其他元素时要符合大众的审美标准,不要出现博眼球、哗众取宠的成分,这样才能让网络编辑的新闻内容在保证其客观性的同时,向受众传输正确、新颖的观点,帮助受众了解社会现状[6]。

四、结语

网络编辑作为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新兴职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与时俱进接触新事物,方能在对新闻内容进行二次创作时游刃有余,进而增加职业认同感,不断为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

猜你喜欢
网络新闻受众创作
加强网络新闻的监督与管理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网络新闻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及影响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新闻编辑能力提升途径的思考
《一墙之隔》创作谈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网络新闻传播教学改革研究——评《网络新闻传播学》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