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静
(山东大学 图书馆,山东 济南 250101)
随着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针对大学生开展“双创”教育(即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已成为我国高校教学与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据2016年《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蓝皮书》的报道,2016年,全国有近八成高校出台了多项创新创业教育的激励政策和文件[1]。截至2020年12月,我国高校中已有24所高校成功入选国家“双创”示范基地[2-4]。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教学与科研的重要支持服务单位,无论是基于对《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所规定的教育和服务职能的履行,还是基于自身的未来发展需要,都应主动融入学校的“双创”教育工作,并针对图书馆参与学校“双创”教育的方式和路径进行探索与研究,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支持与服务。
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对校园“双创”活动的开展具有导向、激励和辐射作用。图书馆开展“双创”服务活动既可以增加学生参与“双创”实践的体验机会、为学生埋下创新创业的“种子”,也可以通过“双创”类活动的开展及全媒体的宣传,加深学生对国家“双创”扶持政策和学校“双创”激励政策的了解,助力校园创新创业文化的构建与良好创新创业氛围的营造,激发大学生参与校园“双创”活动的热情。
丰富的“五育”文献资源是高校图书馆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优势所在。图书馆可以将此独特的资源优势融入图书馆“双创”服务工作中。通过对馆内“五育”资源的深入挖掘与文本信息分析,形成图书馆“五育”服务与“双创”活动的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逐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和劳动观,增强学生在创新创业中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5],提升学生科研创新中的审美创造力;同时还可使学生在图书馆“双创”实践活动中得到意志、品质的锻炼,进而促进高校“德智体美劳”教育内容与教育目标的融合与实现。
高校图书馆蕴含的文献、技术与空间资源可以为学校各项教育教研活动提供强大的知识与服务保障;而学校的各项教育改革所产生的新的资源需求也会成为图书馆资源服务工作新的切入点与发力点。高质量“双创”教育活动开展所产生的资源需求不仅可以推动图书馆对现有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深入挖掘与二次开发,还会促进图书馆对现有服务空间和服务技术的重构、优化与升级,使图书馆在做好学校“双创”教育服务保障工作的同时,也可实现对图书馆自身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利用。
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基本内容是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和图书馆使用教育。但作为学校重要的教研与人才培养支持服务单位,高校图书馆有责任结合新时期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任务与目标,积极融入学校“三全育人”工作,主动在传统信息素养教育与入馆教育内容的基础上,探索图书馆教育职能的与时俱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对大学生开展“双创”教育正是新的时代背景下图书馆对自身教育职能的发展与创新。
高等学校的“双创”教育工作作为学校“三全育人”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实践内容,是一项需要学校各部门相互协作、共同推进的系统工程。但一些高校图书馆中仍没有充分认识到学校“双创”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双创”教育为图书馆工作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在思想上仍存在创新创业教育是学校相关行政单位或教学院系的工作、与图书馆服务没有太大关系的想法[6]。具体实践中表现为对开展“双创”类服务工作的动力不足,参与意愿不强,积极性不高,对学校层面举办的各类“双创”教育活动抱持事不关己的观望态度。
近些年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主要是围绕图书馆技术、文献信息、阅读推广和文化传承方面开展,在“双创”服务方面则存在服务内容欠缺的问题。以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建设为例,尽管有调研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1月,我国高校中约38.36%的图书馆都已建立了创客空间,但这份调研也同时显示出当前创客空间使用频率较低的问题——有超过50%的调查用户表示半年仅使用创客空间服务1~5次[7]。在造成这种低使用率现象的众多因素中,仅侧重于前期对图书馆空间及设备的建设与购置,后期使用中缺乏与创客空间设备相配套、并予以支持的服务内容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双创”教育本身所具有的极强操作性、实践性的特点决定了开展相关活动需要一定的空间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支持。空间资源方面,近些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同时图书馆的馆藏纸本文献数量也在逐年提高,这使得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空间紧张的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内外有些图书馆甚至已经考虑或正在实施将低利用率纸本文献进行单独外储以寻求馆内可利用空间扩大的方法[8]。可见,高校图书馆开展“双创”服务活动首先面临的是空间资源的局限。人力资源方面,“双创”服务活动的开展需要具有一定学科背景、创新创业基础知识及实际经验的指导和教育人员,以保证活动开展的质量。但当前很多高校图书馆馆员的学科背景多以信息情报和计算机类专业为主;且近些年新进馆员也多是毕业不久的学生,本身也没有创业实践的相关经验,难以为校内创业活动提供高质量的支持服务。因此,空间资源和相关人力资源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图书馆“双创”活动的开展。
当前图书馆的“双创”服务空间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是配备各种设备、制作工具,供学生自主完成灵感实现、样品制作的“创客空间”;二是配备多媒体交互设备、会议系统,提供校园创客团队进行研讨交流的多功能活动空间。为更充分发挥图书馆空间在校园“双创“活动中的影响力,图书馆应进一步加强对这两种空间的功能开发,从校园创新创业活动的全生命周期各环节入手,将信息资源服务、情报分析服务融入当前的空间服务中,使学生在图书馆“双创”空间中就可完成头脑风暴、文献调研、情报分析、创意实现等创新创业全过程活动。而面对当下有限的馆内空间,高校图书馆也可以:(1)加强空间设置或调整之前的调研工作,以充分、深入的调研来保障“双创”活动的空间使用,如加拿大Calgary大学在实施图书馆空间改造之前就针对学生、教职员工、北美区域其他高校的构建实例等进行了为期3年的集中调查研究,并以此实现了图书馆空间利用率的大幅提高[9];(2)采用技术手段对馆内各区域的空间使用效率进行持续的跟踪和评价,通过减少低使用率的空间数量或将低使用率空间转换为弹性使用区域、增配组合式家具等方式为校园创客提供更充裕的活动空间;(3)利用云技术、AR、VR等新兴技术为学生的“双创”活动建立虚拟实践空间,形成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图书馆空间服务。
图书馆的“双创”服务应紧密结合学校的学科建设和“双一流”建设。图书馆创客空间所购置的技术与工具应该有的放矢地为学校的学科发展提供服务。相关调研显示,当前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中提供3D打印服务的图书馆最多,除此之外,有些图书馆还提供了VR体验、多媒体工作站、书刊扫描仪、手绘电脑、非线编程系统、无人机、录播设备、多媒体制作编辑等设备[10],但这些设备的利用离不开丰富的内容支持。图书馆应主动联系相关院系,结合学科研究方向进一步深化这些技术工具在具体学科领域中的支持应用,如3D打印在医用教学模型制作方面的应用、VR设备在土建、机械等学科实训教学中的开发应用、录播及多媒体制作设备在各学院教师的微课制作以及新闻传播学院学生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等。通过与具体学科的对接,在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支持学科建设的同时,也能丰富图书馆空间与工具服务的内容和深度,提高当前图书馆创客空间中技术工具的使用率。
高校图书馆拥有强大的情报技术分析人员。通过与学生“双创”社团或校园创客团队的联系,图书馆可以在学生参加的“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等“双创”赛事活动中,发挥图书馆的专业情报分析优势,为师生的参赛备赛提供包含选题新颖性分析、信息检索与获取、情报分析、计划书撰写辅导等在内的多种专题服务。如山东大学图书馆自2008年以来一直坚持在创新竞赛、专利申请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专题服务,帮助本科生科创团队在20余项活动中取得了成功。因此,通过此类专题服务的开展,图书馆可以在提升学生信息素养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同时,促进以赛促学、以赛促创赛事目标的实现,使学生能通过参赛真正实现学术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双提升。
知识产权既是激发大众创新创业热情、推动创新创业发展的原始驱动力,也是保护创新创业成果、保障“双创”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自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工作日益受到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截至2021年8月,全国已有80所高校获批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11-13],其中大部分服务主体都设立在学校图书馆。这使得高校图书馆可以依托专业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团队和丰富的知识产权学术资源,在知识产权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知识产权的培训、宣传与普及,知识产权创造与评估等方面为校园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更加规范的知识产权服务,提升师生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为师生的技术创新、专利申请、发明奖励等科技创新活动以及大学生的高质量创业活动保驾护航。
知识是“双创”的核心支撑力量,而开展知识服务是图书馆的主要职能之一,也是图书馆“双创”服务的主要优势所在。首先,在资源采访方面,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深入调研学校“双创”教育的学科需求,从资源建设角度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由纸本文献、电子文献、多媒体文献构成的全载体型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其次,在数据库建设方面,图书馆可以围绕国家、地区的创业扶持激励政策、产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注册程序等方面收集相关专题文献建立“双创”主题数据库,为学校“双创”教育活动提供访问便捷、内容权威的信息获取渠道。最后,在课程建设方面,图书馆可以通过开设诸如“创业基础入门”“创造性思维开发”“金融与法律基础”等方面的“双创”类通识教育课程,融入学校“双创”教育课程体系,为学生传授基础性的创新创业入门知识,帮助学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降低校园创业风险。
有效的知识交流既是创新创造的灵感之源,也有助于创客团队有效协作的形成,进而使“双创”活动产生最佳成效。因此,高校图书馆作为校园的“第三空间”和学生的“第二课堂”,应注重为创客们搭建一个便捷的知识交流与信息分享平台。考虑疫情防控需要,该平台应更多以线上形式为校园创客提供创新创业信息交流、知识讲座、创新样品展示、创新创业赛事直播等服务。如通过云讲座、线上沙龙等方式组织行业、企业中具有丰富创业实践经验或研发背景的企业家、技术专家远程为学生传授创业经验,解读创业政策,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利用高清直播设备、VR技术与设备为校园创客们的远程参会、赛事观摩、VR参观与调研等活动提供线上服务。该平台的搭建既可实现校内外创新创业信息的共享与交流,也可以通过对专业教育资源的引入弥补当前图书馆“双创”服务中专业师资的不足,提升图书馆“双创”服务活动的质量;同时也可以为校园创客提供更为丰富的活动载体,为学校创新创业协同育人体系建设做出贡献。
随着国家对创新创业活动支持力度的逐步加大,除了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双创”教育,社会上各级政府和企业组织也通过建立不同形式的“双创”服务平台和“众创”服务空间为创新创业人群提供服务。《2018年中国众创空间白皮书》显示,我国众创空间发展迅速,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纳入火炬统计的众创空间已达5 739家,数量跃居全球第一[14]。高校图书馆在开展“双创”类服务活动时,可对所在地区或城市其他机构开展的“双创”服务内容进行针对性调研,结合自身的服务优势,通过联盟、协作或共享的方式,形成校内外创新创业资源的共建与分享体系,为学校“双创”教育提供综合与专业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联合、既相互合作又兼具各自特点的差异化创新创业服务,为校园“双创”活动搭接更广阔的资源平台。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既是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人才保障措施,也是新时代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图书馆应充分依托现代高新科技,挖掘自身优势资源,积极对图书馆参与学校“双创”教育的路径和内容进行探索研究,在支持和参与学校“双创”人才培养工作的同时,实现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与服务职能的时代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