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卫健,徐 浩,李 燕
(南京工程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7)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为各行各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地方本科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力军,也是高质量、内涵式教学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教育部的统一指挥协调下,地方高校在疫情期间大规模开设在线教学,大量课程经过信息技术的融合,以教学新形态的方式呈现在大学生面前,重塑了教学新形态。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认知有所差距,其在线教学素养也有所不足,很多教师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就仓促教学,因此,录屏教学卡顿、教学过程互动不显著等现象屡屡发生。在后疫情时期,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将成为一种常态化教学方式,因此教师必须要适应这种教学新形态,改变原有教学理念和方式。在此情况下,从教师侧提高在线教学效果成为高校的共识[1]。
在线教学作为一种较为新型的教学方式,它打破了传统课堂面对面讲授的单一性以及确定性[2],也促进了学者们对于如何提升在线教学效果的思考。部分学者从教师角度提出了有益的建议,邬大光[3]认为大部分教师没有理解在线教学的实质规律,理论指导匮乏,有相当多的教师并不熟悉在线教学课程的要求和标准,认为应加强这方面的理论指导;高治国等[4]认为需要灵活运用多种线上教学手段,线上教学手段不仅要做到“一课一策”,还应做到“一节一策”,这样才能提升教师的线上教学水平;韩锡斌等[5]认为高校对教师教学投入的激励不够;李春华等[6]同样也认为,应出台相关政策激励教师开展在线教学,如在教师待遇、职务晋升、绩效考核等方面予以倾斜;这一点也得到了郑勤华等[7]的认可,他认为高校应出台相应政策,对于网络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师在评奖、评优等方面予以奖励。
可以看出,现有成果提出了较为实用的建议。但是,现有研究大多从教师在线教学理论匮乏、线上教学手段欠缺、对教师的激励措施不够等角度提出建议。事实上,教师的自我学习机制、心理调节机制、与学生的沟通机制等因素也非常重要,是提升在线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从这些因素出发,结合地方高校情况,提出教师端提升在线教学效果的策略,对深化疫情后的教学形态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于教师教授课程不同,不同的课程所需展示的内涵不同,因此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目的上都会有所区别,因而千篇一律采用同一种在线教学方式会达不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同时,地方高校获取的线上教学相关资源较少,如国家近年来推广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投入资金较大,但投入地方高校的资金有限,因而绝大部分课程无法得到建设,也导致教师在疫情前无法接触到更有时代感、更有内涵的在线教学。另外,疫情中的教学属于一种应急行为,因此在教和学两端存在学习依赖、交流困难等问题。一方面由于缺乏学习氛围,自律性较差的同学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难免在在线课程中做一些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同时学生也容易产生依赖心理,认为听不明白还可以重学,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下降。另一方面,教师难以通过学生的表情反应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把控即时的课堂情况,导致学生听课效果不高而老师无法及时发现。特别是在教学工具上也缺少了传统课堂的“黑板”,在交流时也较为花费时间,因此要求网络授课时,要做到图文结合,讲解精炼,这样教师的心理压力较大,需要付出格外的心力。
传统课程教学中教师处于完全主动的地位,在线教学则是一种新的教学形态,此种新形态导致了教师开展在线教学时压力普遍较大。但如果换个角度,恰恰是在线教学的这种特殊性,教师端的调整会使在线教学效果的提高具备更大的空间。
后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首先要使教师弄清楚课程的性质,适合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其次弄清楚学生需要学习什么、怎么去学等教学目的;然后在学校教学行政部门的帮助下,教师对课程开展的实施计划和内容做到烂熟于心,随着在线课程的逐步推进,教师进一步厘清在线课程应该讲些什么,哪些内容适合在线教学,哪些可以通过吸引人眼球的变通方式开展在线教学;最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实现教师端的自我学习。自我学习主要分为以下3种。一是由于在线教学不能直观地知道同学们的听课反应,因而在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展开,对理论课程是否需要重复讲解或加大深度方面需要通过体验式调整,这一类情况比较多见,大多数的教师以这种体验方式开展自我调整,达到教学目的。二是通过教师间开展交流,整理思路,对比各个教学平台的优势和不足,努力搜集优秀网络视频资源、视频录播、PPT课件,通过了解教育教学发展方向,以教师间沟通交流的方式开展自我调整。三是有些教师非常具有活力,对于教师职业认同度高,愿意以比较开放的态度和意愿投身于在线教学这种新的经历,愿意以批判的思维反思自己的在线教学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关注线上教学中的困难,注重分析存在问题的复杂性和独特性,通过批判反思式的方式开展自我学习。
减轻教师对在线教学的心理压力需要做到以下3点。一是教学行政部门加强日常心理辅导。当前,教学行政部门关注的是如何完成教学任务,如何提高在线教学质量,但对于教师的心理辅导机制较为欠缺。因此,教学行政部门不仅需要做好教师对在线教学软件的培训,而且要在开展教学过程中赋予一些心理疏散机制,特别对在线教学持悲观态度的教师要加强心理辅导,了解教师的心声,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使教师适应在线教学工作。二是对在线软件功能进行改进,据调研显示[8],后疫情时期教师对在线软件功能改进的意愿程度较高,越是功能齐全的在线软件越能体现教师教学的精髓,学生的学习效率越高,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心理大大减弱,对教师在线教学的压力越小,这样,教师、学生、在线教学软件之间能够形成良性循环。三是需要调节自身对在线教学的心态,教师应对在线教学持赞成态度,良好的心理会促使教师乐于改进教学;反之,持悲观态度会无形中视在线教学为洪水猛兽,心理压力越来越大。
如何在教师侧使在线教学效果更为出色,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方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常用的在线教学师生互动沟通方式为签到、抢答等手段。目前,一些在线软件的功能比较齐全,为设置这种抢答模式,教师一般要在课前准备相当多的案例或阅读材料,在课中让学生思考怎样解决问题,教师在学生抢答后对答案开展系统性的分析。由于在线抢答方式可以让每个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比传统课堂的点名回答效率相对要高,学生具有一定的参与度。因此,教师往往对这种互动沟通方式相对比较满意,然而,这种签到抢答机制事实上是一种单方面的沟通机制,仍然是教师处于主导地位的一种教学方式,依然无法解决课堂无法即时把控、部分学生学习效率下降等问题。因此,建立师生双向沟通就显得非常有必要。师生双向沟通机制可以通过在线软件多样化辅助手段,开展师问生答、生问师答、生生互答等方式,这样,学生可以将知识点学得更为透彻,也达到更好地巩固学习目的。
在在线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投入大量精力进行案例和知识点设计,以便能够有的放矢地开展在线教学,但是目前大多数地方高校还没有更好地设置在线教学激励机制。哈佛大学威廉·詹姆斯教授认为如果没有激励,人只能发挥20%~30%的潜能,但是如果加以激励,人可以发挥80%~90%的潜能[9],对于在线教学也不例外。也就是说,如果对教师的督促和激励机制做得不到位,会导致在线教学更多地流于形式。激励机制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展开。一是绩效考核方法,现有高校教师的考核以科研为主,是职称评定、优秀确定的主要依据,教学的考核权重较低,如果对在线教学加大考核权重,并适当加大学生端的考核分数,必然刺激教师更大程度地投入在线教学;二是加大教师对荣誉感、获得感的激励,增加如“我最喜欢的教师”“十佳教师”“十佳在线课程”等师生参与的评选计划,激励教师多方面参与,随着教学获奖人数增多,教师必然全身心投入在线教学;三是加大在线课程有关的教学改革项目立项,通过实施教学改革,教师会投入精力探索如何开展在线课程,完善在线课程设计,最终有效地提高在线教学效果。
国内外疫情暂时还不能完全结束,在线教学将是高校常态化教学的一种选择。本文从自我调节机制、心理调节机制、师生双向沟通机制和激励机制4个角度提出提升在线教学效果的策略,为地方高校开展在线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