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海燕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5)
随着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不断发生变化,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加快。 高校不断扩大生源,其经营业务不断增加,传统的管理方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目前高校的发展和管理需要[1]。许多高校发现了信息技术的优势,逐渐将信息技术引进到内部的经营中,财务管理方面也不例外,随着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的出现,财务信息化建设脚步加快。 构建高校财务共享服务平台对于优化高校的财务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构建高校财务共享服务平台存在的问题和构建方式展开研究。
高校在开展财务工作时会使用到大量的财务软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软件在多次更新之后功能不断完善。 虽然市场中的财务软件非常多,但是各软件的功能水平参差不齐,部分软件的功能不齐全,在实际使用中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其中,最常见的现象是软件无法自动生成凭证,当部门的实际支出远超预算时,财务软件不能有效识别。 还有部分软件不具备自动汇总和统计的功能,在使用这类功能不齐全的财务软件时,依旧需要财务人员手动完成财务相关工作,严重影响整体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信息技术存在非常明显的双面性,将其应用到财务工作中,虽然能让整个工作更加规范高效,但是该技术自身存在一定风险。 在前期建设过程中,部分高校对风险认识不全面,只利用校园网来监控网络安全,没有安装专业的防护软件,这一情况致使高校众多财务数据暴露在风险较高的网络环境之中,形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高校设置了众多管理部门。 在发展中,各部门都意识到了信息技术的优势,并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本部门的工作之中,由于没有站在学校整体的角度思考,因此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都局限于本部门的工作。 各部门在高校管理中的内容不一致,其收集到的信息等也存在明显区别,而各部门之间缺乏衔接,无法实现信息共享,不利于信息整合[2]。 高校的财务工作本就与各业务和管理部门相关,随着高校规模逐渐扩大,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联系会愈发频繁,其中包括职工薪酬、 学生学费、 科研支出以及后勤部门的工作支出等的管理。 目前各部门之间的衔接存在明显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财务工作的开展。
一般情况下,信息技术的各项优势作用需要通过计算机展现出来。 在将信息技术融入到高校财务工作时,要求财务人员能利于计算机对各项数据进行分析、 处理。 就目前高校的财务工作来看,财务人员虽然都具备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书,掌握了相关的财会专业知识,但是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多数财务人员没有多余的时间学习计算机技能。 由于之前财务工作对计算机涉及较少,计算机水平较低是高校众多财务人员共同存在的问题,因此影响着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脚步。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市场中出现了很多与之关联的管理模式,财务共享服务平台便是其中之一[3]。 该平台主要是由专业的服务商将高校内各业务部门之间产生的众多财务数据有效整合,再根据实际情况处理各项财务数据。 通过这一服务平台,财务部门和非财务部门之间的业务得到有效衔接,对高校的财务管理及发展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创建高校财务共享服务平台需前期做好基础建设工作,具体可以从以下5 个方面入手: 其一,信息技术方面,高校财务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的构建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在构建过程中需要使用及融合多种信息技术,并发挥各技术的优势作用,因此高校需要在前期选择拥有众多成熟技术的服务商,以保障平台功能的使用; 其二,业务板块设计方面,该信息平台的构建内容主要是整合其他业务部门的财务数据和信息,在设计业务板块时,需要先将各业务部门按照性质进行分类,然后将普通业务直接纳入到共享平台之中,将特殊业务单独区分开来,最后按照规范的流程和标准开展工作; 其三,数据接口方面,为了实现数据共享,需要站在学校整体的角度,将平台构建与学校后期的发展有效结合,根据财务工作与各部门工作之间的关联程度,在现有的管理部门中思考是否需要创建数据接口;其四,组织设置方面,为了保障高校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的稳定运行,需要组建专门的财务信息化管理部门,并根据业务流程等分配职责; 其五,网络安全方面,高校财务共享服务平台中主要储存的是高校各部门业务工作的财务数据,因此对保密和安全要求非常高,为了避免不法分子窃取和篡改数据,需要将防火墙、 数据加密以及访问权限等技术应用其中,以保障数据安全。
构建高校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的最终目的是优化高校内部管理,让财务工作的开展更加规范合理。平台主要由4 个层次组成: 其一,用户自助服务层,主要是指为内部学生和职工等提供网上查询服务,学生和职工等能够通过登录账号查询信息及其应缴费用、 保险、 工资等; 其二,核心业务处理层,主要包含了所有财务处理模块,即财务核算、预算、 职工薪酬、 税务、 票据等诸多系统,各个系统中又包含了相对应的功能,工作人员能在这一平台上完成所有财务工作[4]; 其三,数据共享层,将共享服务平台的数据接口与高校内其他业务部门连接,工作人员能够通过平台完成信息的整合和共享; 其四,基础设施层,主要包括数据储存设备、互联网和网络安全系统等,能够保障平台内各数据的安全,为整个平台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 4 个层级中核心业务处理层最为重要,数据共享层和基础设施层能有效将各部门收集的数据整合在一起,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加快信息的流通速度。
高校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的构建既是大数据时代财务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将财务工作从传统处理方式转变成信息化、 智能化处理方式的重要途径。 完成这一平台的构建,最明显的优势便是提高了工作效率,如报销人员能在网上申请报销,将报销凭证上传至平台中,相应的财务人员能及时收到报销申请,并在网上审核单据的真实性等,审核通过后便将报销资料等移交给财务部门。 报销完成之后,相关功能还可以将报销单自动转换成会计凭证,财务人员只需要检查凭证的数据和内容即可,不需要手动输入,报表即可自动生成。 改变了人工核算和统计模式,既能保障报表的生成速度还能保障报表数据的准确性。 另外,在这一服务平台上处理财务工作,还能将财务工作涉及到的各项单据和凭证等用电子档案的形式保存在平台中,既能实现快速查阅,又能避免纸质凭证和单据丢失。 这种全新的财务工作模式能有效减少财务人员的工作量,自动完成基础财务数据的审核和处理,为财务人员留出更多时间和精力用于提高自身财务专业能力和计算机操作技能水平,进而促进高校财务部门工作的转型。
高校财务共享服务平台能将高校内部所有业务部门在工作中收集到的信息和数据等融合在一起,将各部门的信息高度整合。 通过对各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在实际工作中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既有助于明确高校后期的发展目标,还能降低整体的管理成本。 通过各业务部门与服务平台的数据接入,能完成财务数据的实时更新,保障财务数据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通过这一平台还能使各部门之间加强合作,提高各部门实际的工作水平[5]。 高校审计部门和督查部门还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对高校整个财务工作进行有效监督,提高整体的监管效率。高校各管理层还可以通过平台整合的财务数据分析高校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并根据内部财务情况优化发展战略,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市场中新的工作和管理模式相继出现在大众视野,加快了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脚步,财务共享服务平台便是大数据时代的产物。 该平台的构建不仅有助于优化高校的财务工作,而且有助于高校整体的管理。 但是在平台构建的过程中存在网络安全问题以及各部门信息无法有效共享和财务人员信息化水平较低等问题。 因此,在平台的建设过程中,需重视基础建设,保障网络安全和各部门之间的数据传递效率,并通过完善平台建设减少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使其能够利用多余的时间提高自身综合能力,进而发挥该平台对高校管理的优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