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梅,任民锋,张 宁
(唐山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特色馆藏,是为了收集、保存和利用某一种形式的文献(如音视频资料、线装图书、档案、学位论文)、某一专题范围的文献(如中共党史资料)、某一时代的文献(如抗战时期出版物)、某一地域的文献(如地方志)、有关某一名人的文献(如曹雪芹研究资料)等建立起来的专门收藏[1]。特色馆藏的内容、载体、形式或出版的年代等与一般馆藏相比通常是独特的、稀缺的,价值一般都比较特殊,而且许多也并非是正式出版物,通常都是通过各种非常规渠道,运用采集、走访、交换等各种方法获得的。即便是图书馆通过正常渠道购买获得,也不是普通意义上所谓的“商品”,往往具有唯一性[2],没有多余的复本。
特色馆藏从广义上来说,一般具有以下特征:(1)载体特殊,如音像资料、原生数字资料、历史文物等;(2)类型特殊,如专利、标准、书信、手稿、日记、账册、家谱、照片、地图等;(3)年代特殊,如宋版图书、近代史资料等;(4)范围特殊,如县志、地方志等;(5)来源特殊,如名人收藏图书等;(6)价值特殊,如古籍、善本等;(7)主题特殊,如李大钊研究资料、党史文献等[2]。
在当前信息资源丰富的时代,信息技术得到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资源得到极大丰富,数字资源利用方便快捷,读者无须通过图书馆即可利用信息资源,大多数图书馆渐渐失去了对读者的吸引力。图书馆购买和收藏无论是纸质资源还是数字资源都极为便利,造成大多数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出现了严重的同质化现象。而特色馆藏作为一所图书馆的独特资源,对需要使用和研究这些特色资源的读者和用户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对于图书馆而言,这些与他馆不同的独一无二的馆藏才是图书馆馆藏的真正核心,是图书馆最有标志性的资源。
早在20世纪,国内高校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建设首先在历史悠久、馆藏积淀深厚的知名大学开始陆续兴起,尤其是在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公共图书馆、私人藏书楼和建馆年代较早的国家重点大学图书馆得到了快速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带来的影响,各类高校图书馆都在找准定位,为所属高校人才培养大力发展馆藏。地方高校图书馆要提升自身的活力和核心竞争力,获得读者的青睐,也亟须调整策略,找到自身发展和建设的突破口,而特色馆藏建设则是地方高校图书馆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3]。
地方高校图书馆与许多馆藏积淀深厚的知名大学图书馆相比的确有很多先天的不足,在特藏建设方面学习他们的做法既不可能,也不可取,需要另辟蹊径。由于地方高校是所在地区的文化知识中心,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历史和文化特色,因此建设富有本地特色的馆藏,是地方高校图书馆富有生命力的、“人无我有”的特色资源。
本文拟以唐山学院图书馆为例,探讨如何建设地方特色馆藏。唐山学院地处河北省唐山市,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公办全日制本科院校。学校以教学为中心,培养素质高、基础实、能力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努力把学校建成一所具有显著办学特色的应用型大学。图书馆依照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和办学方向,为适应地方高校特色发展及对地方文化资源挖掘、开发的需要,对地方特色文献资源进行前瞻性设计和系统化建设,笔者认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建设。
历史文献可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反映本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状况、社会生活、经济发展、政治斗争、地理变化等,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高校图书馆收藏这些历史特色文献,不仅丰富了馆藏,践行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实现社会教育职能的责任,也可为学校相关专业教学和科研人员提供研究资料。
2.1.1 古代典籍
据考证,距今近5万年前,原始人类就在唐山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华夏族与戎狄等民族聚居在一起,民族文化相互融合,有许多古代文献极具研究价值。如考古文献、出土文物、碑刻、拓片、档案、图谱、地方志等,以及形成于本地的历史故事、历史成语、人物传说等。这些典籍蕴含着唐山地区各族人民的历史记录和生活智慧,见证了本地数千年的文明发展脉络,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1.2 民族斗争史文献
唐山地区最早从殷商时期开始建立奴隶制国家,从古至今在历史上经历了无数次国家的分裂、合并和统一,民族的独立、斗争和融合,当地的人民为抗击外族侵略,争取自由、和平的生活进行过无数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其中最有名的是:明朝将领戚继光率领军民驻守长城关隘,抗击北方少数民族部落入侵的战争史实;近现代历史上英法联军入侵中国时,唐山地区成立的“义和团”“红灯照”;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唐山人民举行的滦州起义。这些史实都分别体现在各地方志、名人文集、日记、书信、报纸、杂志、照片之中。
2.1.3 革命斗争史文献
唐山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不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的故乡,也是他宣传苏联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为革命四处奔走的重要地区。“五四”运动爆发后,唐山为声援北京,兴起了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马克思主义在唐山得到广泛传播。开滦五矿工人同盟大罢工、玉田农民武装暴动、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冀东抗日暴动等唐山的革命活动都在当时的报纸、杂志、传单、书信、照片、手稿、档案、书籍等有所体现。
2.1.4 近现代工业发展史文献
唐山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和见证地,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之摇篮。从最初清政府开展的洋务运动到建立开滦煤矿,唐山的蒸汽机车、铁路、水泥、陶瓷等一系列的工业企业,在当时就已具备了国际上先进的现代经营模式。唐山经历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创立、发展和繁荣等各个阶段,唐山的近代工业发展史代表了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工业发展史,代表了中国的有识之士和先进分子救国图强的艰难历程,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此阶段文献类型的种类和数量极大,主要包括书信、手稿、账册、文书、档案、照片、设计图纸、地图,甚至股票、各类证券、契税凭证等。
唐山地区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比比皆是。例如:殷商时代的伯夷、叔齐让国,不食周粟;明朝抗击外族入侵的戚继光;清朝的文学巨匠曹雪芹;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评剧创始人成兆才;考古学家裴文忠和贾兰坡等。各时代文化名人的各类专著、诗集、文集、档案、照片、手稿、信件以及传记和研究资料等值得永久收藏和研究。
乐亭大鼓、皮影、评剧,并称为“冀东文艺三枝花”,先后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唐山地区最具地方特色和生命力的传统文艺形式。这些特殊载体和形式的文献与实物,包括照片、录音、录像、曲谱、唱词甚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对乐器、道具、服装的设计与制作技艺,以及对以上艺术形式的研究资料等。
唐山地区自然资源丰富,是近代工业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长期以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传统产业。对相关产业文献资源进行专题建设不但有利于打造学校教学和科研特色,而且有益于厘清本地产业的发展脉络,为产业的持续发展提出前瞻性和建设性的规划意见。唐山地区目前已经形成了以现代港口物流、钢铁、化工、装备制造等四大产业为主导,电力、海水淡化、建材、环保等关联产业循环配套,信息、金融、商贸、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地方高校图书馆要注重收藏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核算、产品销售、技术研发、市场开发等各类产学研信息,主要文献资源有报纸、期刊、专利、档案、图纸、实验数据、研究报告、专业数据库等多种载体形式的信息资源。
唐山地方特色文献资源分散收藏于唐山地区文化、艺术、考古、博物等相关单位,要做到全面系统收藏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非常不容易。地方高校图书馆要进行地域特藏建设,首先要在地方文化部门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全面、整体、长远的规划,各相关单位分工合作,各自建设适合自身的特色馆藏,走共建共享的发展之路。这就要求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建立科学的资源采集、存储与评价体系,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收集、保存资料,以实现长期保存。地方特色资源建设领导机构要定期组织各单位召开会议,部署工作任务,统一工作标准,探讨特色资源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与解决途径,用高质量的特色资源为地方社会发展、经济建设、文化宣传服务。
唐山学院图书馆应努力拓展已有的数字平台功能,增加数字化地方特藏资源库的建设,聘请业界和校内外专家、学者对特色资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考察、论证,结合学校教学科研建设情况和图书馆自身发展现状,在确保人员、技术和资金等条件下,确定特色资源库建设的范围、采用的技术标准和实现的功能等。
对收集到的特色资源要进行统一标准著录、形成规范的款目。相对于书刊等普通馆藏,特藏资源标引难度高,组织困难。面对大量的类型复杂的特藏资料,如果仅依靠图书馆自身的工作人员,可能短时间内难以完成。鉴于这项工作需要大量人员和技术力量的投入,为确保标引质量,图书馆可以采用“外包模式”,运用社会力量完成特色资源库的建设工作[4]。
地方特色资源形式多样,产生年代不一,仅依靠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鉴别与整理有一定难度。应考虑与文化、历史、考古等相关学科的专业研究人员建立紧密联系,聘请专家、学者开展特色资源的鉴别、整理与研究工作。只有形成地方特色资源建设专业团队,才能使特色资源建设工作保持应有的学术和科研水准。与此同时,也为相关专业的教学和科研人员提供了特色资源共享平台,支持各种用户的访问与资源获取,使文献资源的收集、研究和利用相得益彰,最大限度地发掘地方特色资源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5]。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建立持续完善的特色资源建设、推广、研究与利用模式,加大宣传与推介力度,多举办读者活动,多听取用户的建议,加强与用户的互动交流,向社会开放图书馆的地方特藏资源,促进更多的用户了解与使用本馆的特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