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帅
红河州开远市交通运输局 云南 开远 661600
我国交通扶贫项目工程经过近十年来的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实现了乡乡通油路、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的目标。农村公路在技术等级、路面类型、通硬化路里程等各个方面的都有了显著的提升。随着大规模的农村公路项目建设完成后,管理养护工作逐渐变为重点,但目前我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仍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在具体实践中进行改进和完善,基于此,本文主要内容为在“四好农村路”背景下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新策略分析。
农村公路建设对推动我国总体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对于农村来说,其种植作物需要通过交通运输的方式完成售卖,其中交通条件的好坏对可得效益有很大影响。现如今影响我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质量的因素依然存在,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目前我国许多地方在建设农村公路时受资金等因素影响,公路项目完工后仍然存在基础设施不够牢固的情况,比如说农村公路实施提质改造项目时,只是对路面进行了硬化,针对公路临水、临崖、长陡下坡存在安全隐患的路段,即使增设了交通安全设施,但是也未能全部覆盖隐患路段,再加上一些公路的局部路段存在地质灾害、危桥等情况,导致公路存在行车安全隐患,同时也增大了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难度。
在农村路的建设过程中,存在区域建设不平衡的现象,以笔者工作所在的云南省红河州为例,红河州北部地区经济水平较高,公路建设投入资金相对较多,农村公路项目建设标准较高,公路养护管理资金也能及时到位,而红河州南部地区经济水平落后,加之地质条件差、降雨量大,在此地区建设的农村公路项目,由于投入的建设资金得不到保障,导致建设的标准较低,安全设施增设不完善,公路养护管理资金也不能及时到位,管养成效不如经济较好的北部地区。
现阶段,我国的科技水平已取得了较好成果,信息技术已在各行各业得到应用,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因此得到提高。因此推广信息化管理是时代背景下的趋势。信息技术能够辅助工作人员进行监管养护工作,提高监管力度及工作效率。农村公路缺乏对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信息化水平较弱,导致上级部门难以及时、迅速的对农村公路建设及养护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握,出现监管力度不够的情况[1]。
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普遍存在任务重、资金少、养护队伍不固定的问题,且部分养护人员政治站位不高,常常养护工作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而开展,甚至部分乡镇习惯于半年一次或年终才实施养护作业,在日常养护工作中往往只是确保路面保洁、路肩除草完成后就结束养护工作,路基、路面及排水设施存在的病害得不到及时的处治,这些情况导致农村公路养护工作质量较低。
公路养护这项工作对人员需求量大,而且门槛较低,这导致养护人员总体专业水平不高,一些养护人员遇到公路问题时,仍在运用传统处理方式,难以提升工作效率。同时相较其他工作而言,养护工作的工资较低,对于许多员工特别是年轻人来说,很难满足他们日常的生活需求,因此如果遇到更好的工作条件和机会,他们将会放弃现下的养护工作,所以,养护工作同时存在着员工流动性强以及员工年龄普遍较大的问题。在这个基础上新旧员工还存在工作交接困难的现象,后续工作进展缓慢。在时代发展的今天,这些问题依然难以有效解决,即使相关部门已经重新编制养护员工,也难以培养、打造出一个专业、高素质的养护团队。
建设“四好农村路”的要求是要把农村公路建设好、管理好、养护好、运营好,其中“管理好、养护好”是确保公路长期使用、畅通的重要环节,因此如何提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质量是公路是否能正常运行的关键所在。下面将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新策略进行分析。
农村公路在建设时由于地区经济条件不一致,导致建设的标准低、需要增设的设施不完善,尽管如此,项目在建设阶段还是要打破旧思维方式,建设公路不仅仅是路面硬化就完了,重要的设施一定要增设、要完善,比如实施路基工程时,路基宽度刚好满足设计要求时还要路基下边坡的稳定性,尤其路基下边坡原先就存在缺口,像这种情况要及时增设挡土墙,一方面是保护路基;另一方面是也防止雨水冲刷之后出现较大的缺口导致路基发生损毁情况;路基扩宽时,在视线不良的弯道处,要适当地进行边坡开挖,通过扩宽路基来确保行车安全;排水设施也及其重要,砌筑涵洞进出水口时,要因地制宜,进出水口的尺寸该扩大的一定要扩大,以方便今后进行涵洞清淤工作,涵洞出水口送水槽该延长的要适当延长,避免以后出水口的流水对路基边坡进行冲刷,导致路基出现缺口,在今后的养护工作中又要修复涵洞、增设挡土墙,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所以,公路建设阶段时有必要考虑到今后养护工作的重点,这样不但节约投资,还减轻了今后的养护工作压力[2]。
建立健全县市有路政员、乡镇(街道)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路产路权保护队伍,构建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在日常的路政巡查工作中可邀请养护部门一同进行巡查,发现公路病害及缺少交通安全设施时能及时交由养护部门处理,提高巡查工作效率,加快处理进度。在管理过程中,可尝试多部门联动,联合公安局、养护单位、应急局及沿线乡镇府交通管理所等部门对公路建筑控制区的范围内违法搭建物、堆放物品、倾倒垃圾、设置障碍、挖沟引水、打场晒粮、种植作物、放养牲畜等影响公路畅通的行为进行联合执法处理,这样大大能提高管理工作效率,有效维护路产路权。
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路长制,各级路长负责相应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建立 “精干高效、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管理体系。按照“有路必养、养必到位”的要求,完善对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检查制度,采用红黑榜制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进行考核,比如说在实际作业时,每季度一次定期进行养护检查考核,内业检查养护台账资料,外业检查公路养护成果,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打分,并将检查情况进行通报,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通过红黑榜制对养护管理工作进行考核,可大大提高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积极性。在公路管理考核制度得到完善的同时,也应加强监管力度,以此有效保证公路养护管理的质量。养护管理部门在进行养护管理工作时,需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来建立自身行为标准,同时还需加强研究分析公路管养的资金和考核等方面的内容建设,制定执行方案,规划工作目标及内容,提高管理时效性,保证监督的全面性。
在养护环节中,将人民群众满意度和受益程度、养护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率作为衡量标准,分类有序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逐步建立政府与市场合理分工的养护生产组织模式。引导符合市场属性的事业单位转制为现代企业,鼓励将干线公路建设养护与农村公路捆绑招标,支持养护企业跨区域参与市场竞争,鼓励通过签订长期养护合同、招投标约定等方式,引入专业的养护企业,同时引导专业养护企业加大投入,提高养护机械化水平,提升养护管理水平,加强信息化管理,大力推广各种养护信息采集系统使用,比如数字养护、公路灾害风险调查等系统,上级养护部门应加强对养护队伍使用信息化系统培训,今后的养护工作中可及时将养护工作情况及公路巡查遇到的灾毁信息采集上传至相关系统,方便上级养护部门随时了解掌握养护信息以及对发生的灾毁及时进行抢险救灾[3]。
做好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工作的同时,扎实做好预防性养护及小修保养工作,加强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纵、横缝的灌缝、封缝工作,解决雨水下渗路基层问题。公路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因为季节交替问题出现突发情况,比如说在夏季,许多地区都会持续发生大暴雨,甚至由于地质原因,可能引发洪水问题。这种现象在农村更加多见,最后由于连锁反应,泥石流等问题就会破坏公路的稳定性,而在冬季,高寒山区公路容易出现路面结冰现象,这些情况都导致沿线群众出行存在安全隐患。针对上述出现的情况,养护单位要在容易发生险情的公路所在的乡镇提前准备好压路机、装载机、挖掘机等机械设备,所需砂石料及应急物资要与商家供货方预定备用,保证应急物资始终处于可控、可供、可调、可用的状态,确保险情发生后,抢险机械设备、物资能及时到位,以最快速度抢修通车,保障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公路抢险保通如图1所示)。
图1 开远市地方公路管理段对县道路面塌陷段进行抢修保通
农村公路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尤其是村级公路分布散、路线途径房屋、田地路段多,进行养护作业时养护效率不高,还容易发生纠纷,如由当地群众进行养护作业,不但能提高养护工作效率,还能协调好纠纷,让养护工作平稳进行。建议在村级公路养护工作时,结合脱贫攻坚的工作要求,实施交通精准扶贫,鼓励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的贫困群众参与组成固定的养护团队,这样不但能增加贫困群众收入,还能促进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组建固定团队后,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由上级养护部门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养护相关业务培训,提高公路养护管理的专业性水平。进入农闲阶段,还可以邀请当地群众参与到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让群众对养护工作进行监督,不仅能提高群众爱路护路意识,还能为今后养护工作能平稳开展营造良好的群众氛围[4]。
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建设成果喜人,城市化前景发展稳定,因此农村建设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四好农村路”中的管理好、养护好环节是重中之重,资金合理投入、优化管理养护策略,才能提升管理养护的质量,农村公路安全、畅通的运行,才能为农村建设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