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琳琳 周晓凤 王叶贝 周 媛 任会会 姚 峰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外科,湖北武汉 430000
现阶段,改良根治术仍作为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1]。但因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特殊性,患者术后可能存在外观形象改变等情况,易过度担心自身会失去女性独有的魅力与特点,加上因手术所带来的上肢运动受限及肌力下降等并发症情况,可引起患者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心理应激反应,导致患者长时间存在生理、心理等双重障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病耻感较高[2-3]。研究指出,病耻感可对心理状态产生较大影响,可使患者长期处于自责、羞耻等负面情绪中,导致患者出现较差的精神状态,不利于疾病恢复和正常生活[4]。因此,尽早明确影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病耻感的因素,并及时采取合理干预,对促进患者良性预后意义重大。目前,临床已开展关于癌症术后患者病耻感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5-6],但其研究结果是否适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还尚不得知。基于此,本研究将重点观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病耻感情况,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
选取2018 年1 月至2021 年1 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接受改良根治术治疗的240 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符合乳腺癌相关诊断标准[7];②恶性肿瘤国际临床病理分期(tumor node metastasis,TNM)[8]为Ⅰ~Ⅲ期;③证实腋淋巴结转移;④由同一位手术医师进行手术。排除标准:①伴有听力、视力等障碍;②癌症复发或转移;③因自身问题难以耐受手术;④伴有肝炎、银屑病等其他可能影响病耻感的疾病。240 例患者年龄34~60 岁,中位年龄47.00(42.00,51.00)岁;TNM 分期:Ⅰ期48 例,Ⅱ期104 例,Ⅲ期88 例。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1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病耻感的评估方法全部患者均接受社会影响量表(social impact scale,SIS)[9]评估病耻感。该量表Cronbach’s α=0.853,主要包括社会排斥(9 个条目)、经济歧视(3 个条目)、内在羞耻感(5 个条目)及社会隔离(7 个条目)等4 个维度,共计24 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4 级评分,分数范围1~4 分,总分为24~96 分,分值越高病耻感则越严重。
1.2.2 基线资料调查方法 研究者设计基线资料填写表,详细询问并记录患者及其家属基本情况,内容主要包括:①年龄(≤50 岁或>50 岁);②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高中或中专、大专及以上);③婚姻状况(未婚、已婚、丧偶或离异);④平均月收入(≤2000 元或>2000 元);⑤术后时间(≤2 年或>2 年);⑥工作情况(在职或无职业);⑦未育或已育;⑧TNM 分期(Ⅰ~Ⅲ期);⑨居住地(农村或城镇);⑩有无宗教信仰;11医疗付费方式(自费、医保或其他)。
采用SPSS 23.0 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经Shapiro-Wilk 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多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 检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析影响因素。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40 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病耻感,SIS 评分为(61.89±8.41)分;其中社会排斥维度得分为(25.12±4.18)分、经济歧视维度得分为(5.91±1.27)分、内在羞耻感维度得分为(11.39±2.75)分、社会隔离维度得分为(19.59±4.02)分。
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平均月收入≤2000 元、在职、术后时间>2 年的患者SIS 评分高于受教育程度为高中或中专及以上、平均月收入>2000 元、无职业、术后时间<2 年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不同特征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SIS 评分比较
将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SIS 评分作为因变量,将2.2 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作为自变量并赋值。见表2。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方程:Y=58.776+4.444X1+5.688X2+6.537X3+4.000X4(F=194.543,R2=0.871,调整后R2=0.867,P <0.05)。受教育程度、平均月收入、术后时间、工作情况均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病耻感的影响因素。见表3。
表2 自变量说明与赋值
表3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SIS 评分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研究指出,病耻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应激反应,可对患者生理、心理等状态产生较大影响[10]。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因外观形象发生改变,加上术后并发症,导致患者术后病耻感较高,从而对其术后恢复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11]。可见,分析影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病耻感的因素,并尽早实施干预尤为必要。
施剑青等[12]研究指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病耻感得分为(61.04±11.99)分,处于中等水平,本研究结果与之相近,提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病耻感,临床应予以高度重视。通过初步比较不同特征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相关基线资料,并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平均月收入、术后时间、工作情况均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病耻感的影响因素。逐个分析可能的原因如下。
受教育程度:受教育程度低的患者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通常较差,对疾病进展及预后难以得到清晰的认知,常处于过度担心、焦虑等负面状态中,从而难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病耻感升高[13-14]。并且,受教育程度低的患者难以主动寻求运动减压、网络咨询等多种途径的帮助,不能良好地调节自身情绪,病耻感进一步提高[15-16]。对此,建议医务工作者多关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健康教育情况,耐心、认真地解答患者的疑虑和问题,降低患者病耻感。
平均月收入:平均月收入低的患者因手术、放化疗等一系列辅助治疗措施,导致经济负担较重,患者更易过度担心疾病对其生活和家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病耻感提高[17-18]。并且,月收入低的患者通常社会地位不高,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歧视,加上高额的医疗支出,进一步促使患者对病情更加敏感,病耻感增加[19-20]。对此,建议医务工作者在为接受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实施手术、术后康复锻炼等治疗干预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经济情况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尽量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其自信心,降低病耻感。
术后时间:患者在刚接受手术时,病情并未被大多数人所得知,而随着术后时间的增加,患者的疾病信息会在周围人群中传播,患者极易遭受歧视、嘲讽等情况,导致患者自卑感提高,病耻感增加[21]。并且,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随着手术时间的增加,术后并发症会越明显,上肢活动功能障碍情况越明显,易遭受他人异样的眼光,进一步提高病耻感[22]。对此,建议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按时接受术后康复锻炼,减轻术后并发症所带来的困扰,并叮嘱患者家属多支持、关心患者,促使病耻感降低。
工作情况:在职的患者对回归社会的渴望性更高,对外界的反应更加敏感,极易导致患者对自身产生负性印象,病耻感高[23-24]。并且,在职的患者需接触周围人群,更可能受到他人排斥或偏见,患者更易受到打击,负面情绪中,病耻感进一步增加[25]。对此,建议医务工作者多鼓励患者回到以前的生活圈,结交新朋友,并可定期举办患者交流会,分享自身的经历与经验,获得他人的帮助与支持,从而降低病耻感。
综上所述,受教育程度、平均月收入、术后时间、工作情况均会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的病耻感造成影响,临床应重视伴有上述因素患者的早期干预,以降低患者病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