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谊 袁宁
语文复习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通过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科学有效的复习方法,帮助学生唤醒大脑皮层中处于潜意识状态的知识记忆。自2016年开始,上海市教育学会宝山实验学校尝试把“问题化学习”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初中语文复习专题开发与教学中,取得了一些成果。
升级前端学习
在今天,复习课中“目标—活动—评价”的三要素,以及“导入—新授—巩固—小结”的四个流程,依然是教师进行学科教学设计的基本遵循。这是一种从“学科问题”到“学科结果”的单向线性结构,是“目标导向”而非“意愿需求导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由现代教育班级授课制“效率优先”底层价值所决定的教学模型。
从“效率优先”到“三效合一”。复习课中,教师需要学生“唤醒”已有概念知识,然而不同学生对概念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相同。因此,“唤醒”这一动作十分依赖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复习课应以“学生问题”为導向,是“学生问题、学科问题和教师问题”三位一体的课堂,而非单纯解决学科问题的课堂。
从“学科学习”到“学会学习”。“导入”通常被视为一节课的前端学习。教师应升级前端学习,赋予“导入”以真正的学习功能,让学生从聚焦学科学习到关注学会学习。在“导入”环节的引导下,学生应主动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优化中段学习
复习课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过程,以降低认知负荷,建构认知图式,获取认知策略。这需要在升级前端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课堂中段的学习。
问题系统化。当学生面对学习任务,能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后,教师就面临一个棘手难题——如何筛选问题并与学科教学实现有意义的连接。问题化学习提出,课堂的中段学习,应该从碎片化的问题解决走向序列化的问题解决,即让学生通过自主建构问题系统,并通过序列化问题的解决,实现知识的系统建构、学习的有效迁移以及综合能力的发展。
系统图式化。从设计与实施角度,中段学习中的系统图式化,就是通过师生对问题解决路径进行持续追问,不断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过程。对于教师的追问,问题化学习提出可以从三个维度上进行设计:一是事实问题,即针对前端学习中学生可能存在的盲点,对学习任务本身进行追问;二是程序问题,即针对学生建构问题系统中所产生的问题进行追问;三是策略问题,即对学生关于问题解决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追问。
改进后端学习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崔允漷曾经把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发展形象地比喻为成年人学车。这个比喻内含这样一种教学启示,即学科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也许只是让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真正要发展学科核心素养,需要把学习置于课堂外、学科外,置于真实的情境中。因此,必须对传统课堂中作为后端学习的课堂小结进行改进。
赋予课堂小结以新要求。传统课堂中的课堂小结多是学生简单陈述或教师复盘。问题化学习认为,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都不同,教师预设的问题解决路径不是学习者靠听讲就能获得的,它更多依赖于学习者的主动发现和建构。因此,“课堂小结”并不排斥陈述和复盘,关键是让不同学生去回顾自己建构的问题系统,获得属于自己的问题解决路径,反思归纳并优化问题解决路径。
把学科结果置于真实情境中。对语文学科来说,要发展和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需要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问题化学习高度重视学习任务与学生真实生活的连接,并强调单元与课时层面要包含学科问题的真实情境的设计。对复习课而言,课堂教学的后端学习并不止于课堂小结,还要延伸至真实情境,并在真实情境中予以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