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角下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优化路径

2022-02-18 01:15王梦佳
公关世界 2022年2期
关键词: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优化路径

王梦佳

摘要:作为一国对外形象的集中展现,国家形象的传播深受中国政府的重视。然而在跨文化背景之下,中国自身的文化属性和传播过程的跨文化特质,增加了国家形象传播的难度,使其长久以来面临重大挑战。通过坚定文化自信、解构传播话语逻辑以及提高话语输出准确度等方式,从跨文化视角提供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优化方案,以期不断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与影响力。

关键词:国家形象 跨文化传播 优化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现实环境出发,在实际对外工作的开展中,先后提出了一系列外交新策略,包括先义后利,义利兼顾的正确义利观、构建人類命运共同体的和合秩序观以及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等。从外交策略看中国国家形象的传播,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当代对外传播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理解障碍,这是容易被忽略的方面,也是当下国家形象对外传播面临的重要挑战,因而从跨文化视角解读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优化路径是目前紧要的任务。

一、国家形象的基本概念与构成要素

美国政治学家布丁(Boulding, K.E.)认为“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对自己的认知以及国际体系中其他行为体对它的认知的结合”。通过对这一定义的分析,不难发现国家形象是国际交往互动、信息输入与输出以及自我认知与国际认知的集合体。

如何准确地认识国家形象,关键在于如何更好地区分国家形象与国际形象。国际形象实质指国际对一个国家的综合评价以及总体印象,而国家形象涵盖了国际和国内两方面,既包括国际对一个国家的评价与印象,也包含国内人民对本国的评价与印象。从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的角度,国家形象更多指国内人民塑造的本国国家形象传播到国际后形成的该国国际形象。

从较为广泛的层面看,国家形象包括经济形象、政治形象、文化形象等,涉及中国的历史与现实,过去、当下和未来,涵盖了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而从相对狭义的角度去解读,小到茶文化、餐饮文化和民俗文化等,都属于国家形象构建与传播的一部分,能够展现中国的独特性与民族性。近年来,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广受世界各国关注。在全球媒介的作用之下,产生了诸多关于中国或正面或负面的评价,不可否认这都是中国国家形象的一部分。

二、跨文化视角下国家形象传播面临的挑战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中华文化几千年的底蕴,对中国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悠久的中华文化赋予人民足够的底气塑造并传播国家形象,凭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扬长避短,古为今用,人民不断创造出带有中国特色与中国智慧的“中国传播”,如孔子学院在国外的建立、“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等,都与古老的中华文化有着密切联系。然而从跨文化角度解读,具体的实践过程也存在着一些挑战。

1.单一冲击式输出:缺乏系统性与整体性

目前的国家形象对外传播主要依赖“国家”这一主体,依赖本国与他国的互动与交流,主体过于单一化,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须知国家形象的跨文化传播并不是仅以“国家”作为传播主体,“政府”“媒体”“社会组织”“公民个人”都可以作为传播主体,比如留学生群体,便是跨文化传播国家形象的典型代表之一。除了传播主体之外,传播客体也是重要一环,不同的传播客体对信息的接受程度并不相同。根据与中国的关系,传播客体主要分为三类,以西方英美国家为代表的民众,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民众,以及中国周边国家的民众[ 1 ]。根据不同的国家关系应当采取不同的传播方式,一概而论的冲击式输出,容易取得相反的效果。

不论从传播主体角度还是从传播客体角度,系统设计和整体规划都是必要的。整体的功能往往大于个体之和,从系统论角度出发,把各个要素视为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整体,使各要素之间协调发展,方能发挥整体的力量。

2.传播话语本土化:缺乏灵活性与认同性

每一种文化都是在历史的积淀和现实的检验中“成长”起来的,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色。由于各国之间的文化往往有所差异,在国家形象传播过程中不易产生对彼此文化的认同,中华文化的悠久更使得其具有尤为鲜明的文化特性,大大提高了文化认同的难度。目前在对外国家形象传播的话语构建中,对中国特色与中国方案的强调虽然增强了中国的文化自信,却也削弱了对异质文化的含纳与融合。

传播话语过分本土化使得异质文明国家难以理解其真正的内涵。这一认知上的偏差,主要源于跨文化性质下国与国之间缺乏共有的知识与理念[ 2 ],双方都从自己的立场与固有理念出发去阐释与理解,导致传播话语“失效”,难以促进国家形象的传播,只能是流于表面的表达。

3.话语输出间接化:缺乏精确性与直接性

由于语言环境不同,国家形象的跨文化传播往往还需依赖翻译转述,具有延时性的弊端,甚至可能出现内容上的错漏。翻译不是客观存在的产物,译者本身有自己的文化背景与意识形态,社会环境本身也有自己的符号内容,翻译内容无法确保客观性与精确性。

这种话语输出的间接性容易造成国与国之间的沟通障碍,原始的表达内容经由翻译有所更改,偏离话语输出的本义。而国家形象的跨文化传播正依赖于与其他异质文明国家的不断沟通与交流,对外话语经由翻译再传播,等于进行了话语输出的二次诠释,很大程度上无法确保最终语言输出的准确性。

三、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多重路径

国家形象传播过程需要关注传播主体与传播客体,也需要关注传播内容。从跨文化视角来看,传播内容在思维逻辑和表现形式上或多或少存在问题,成为了中国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的“壁垒”。为此,以下提供了一些针对性措施,包括坚定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解构传播话语内在逻辑以及提高话语输出准确度,以期能有所裨益。

1.坚定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是主体对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思和理性审视”,文化自信则是主体对自身文化的“认同、肯定和坚守”。[ 3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高国民文化自信一直摆在国家政策的突出位置,这也是中华民族进行跨文化国家形象传播的骄傲与底气。作为基础性原则与动力,对本国的文化认同有利于传播主体明晰传播定位,不受外界传播媒介与传播环境的影响。

如何真正做到在跨文化传播中坚定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在于精确定位本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体系中的位置,并培养理性客观的文化心理。对本国文化的定位,具体表现为理解文化的历史沿革,关注文化的当代发展,探究文化的未来延展。中华文化几千年的脉络是博大精深的,也是兼收并蓄的,提醒传播者在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中保持谦逊态度,从理性和客观角度展现中华形象,既不夸大也不弱化,以最真实的方式呈现,这是传播内容的基础性特征。

2.解构传播话语内在逻辑

塑造国家形象,需要呈现传播内容的客观性,也需要关注其“适应性”。受本国文化影响,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过程呈现出中国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话语逻辑。由于这一类认知逻辑是中华文化熏陶下独有的,其他国家处于不同文化环境之中,很难对此产生文化认同。因而,在传播话语的构建过程中,不仅需要客观表达,也需要对话语的内在逻辑进行解构,充分阐释话语背后的逻辑,以获得异质文明国家民众的理解,从而使他们产生一定的文化认同,这是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的逻辑起点。

近年来的“一带一路”倡议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背后便蕴含着“义利兼顾的正确义利观”“天地人和的和合秩序观”以及“世界大同的社会理想”等。这些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的观念是中国特有认知逻辑的产物,需要在传播过程中进行加工和细化,以适应具体的传播环境,符合受众的逻辑认知,方能发挥传播的最大效用,实现中国国家形象的跨文化传播。另外还需注意的是,在解构传播话语内在逻辑的过程中,虽需要关注传播客体的需求,但同样需坚定传播主体地位不动摇,不能本末倒置,失去了主体传播意识。

3.提高话语输出准确度

如何更好地进行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从传播主体角度,坚定文化自信是首要条件,从传播客体角度,解构传播话语内在逻辑是必要条件,而从传播行为本身的角度,直接传播与精确传播是重要条件。

中国国家形象要实现跨文化传播,离不开传播话语的转换,这一过程需要译者进行创造性劳动。作为创造性的产物,翻译带有社会环境、意识形态等多种烙印,具有政治性、社会性与文化性等多种属性,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目前的技术大环境不足以支撑话语输出的直接性,为了提高传播话语的准确度,采用多语种输出的方式是较优选择,能够降低翻译内容被篡改的可能性。此外,培养高尖端翻译人才仍然是必要的,同时还需加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培养。在认同坚守中华文化前提之下,通过译者将中华文化客观理性地推广至全世界,使世界各国对中华文化基本内涵有所认知,得以更准确地理解中国的传播话语,这将有效降低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的难度。

四、结语

国家形象这一议题繁复庞杂,一国国家形象涉及社会环境、思想文化、意识形态诸多方面,因而国家形象塑造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调整方式方法,更加贴近当下实际。近年来中国国内高度重视国家形象塑造,尽管从跨文化视角,在传播主体意识性、传播客体适应度以及传播过程精确化方面还有待改进,但中国不断以實际行动弥补着塑造与传播国家形象过程中存在的疏漏。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需要重视内涵与方法,也需要关注“实际”,展现“实绩”,以便更好地实现国家形象的有效传播。

【参 考 文 献】

[1]吴献举.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的系统特性与实现路径[J].中州学刊,2020(5):164-171.

[2]薛丽.跨文化视角下的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构[J].人民论坛,2020(34):97-99.

[3]张友谊.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N].光明日报,2017-11-29.

(责任编辑:李雪威)

猜你喜欢
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优化路径
试论中国主流媒体重大事件报道的国家形象传播策略
新形势下国家形象塑造及对外传播策略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为中国国家形象“加分”
新媒体时代我国对外传播“搭车思维”的应用
信息安全下企业经济信息管理分析
运用激励理论开展企业管理面临的困境分析
澳门:古代与现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
新形势下的党群干群关系及优化路径探索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中西文化差异下影视传播的现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