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萌,周君华,张 帅,杨长建
(鲁东大学 体育学院,山东 烟台 264025)
拉丁舞是体育舞蹈的一个重要分支,因其舞蹈风格独树一帜,一经传入就被大众所追捧,在国内得到了迅速发展,从而具备一定的群众基础,同时随着传播和学习的深入以及运动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科研方面的论文和期刊也随之增加[1]。
纵观我国拉丁舞近20年的科研情况,其总体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但在理论方面,部分研究需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因此,为明确掌握拉丁舞在我国的发展趋势与研究现状,梳理归纳拉丁舞的研究成果。本研究利用美籍华人陈超美教授与大连理工大学联合研发的CiteSpace软件[2],将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有关拉丁舞研究的期刊文献作为基础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旨在促进我国拉丁舞相关研究进一步发展。
本研究以2001年1月1日到2021年11月1日中国知网(CNKI)中拉丁舞研究的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
以“中国知网”为检索数据库, 检索主题词设定为“拉丁舞”,文献类型选择期刊论文,时间跨度从2001年1月1日到2021年11月1日 ,将检索结果经过筛选,检索得到包含核心期刊在内的期刊共728篇论文,以此为研究对象,以CiteSpace软件为依托,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别对所选中的期刊文献的发文量、期刊来源、研究机构、文献作者、关键词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并绘制该领域的可视化图谱。
文献数量的变化趋势可以表现出某一学科领域的发展进程,由此可分析出该领域研究方向的具体演变路径[3]。由图1可见,可将近20年拉丁舞研究的发展进程划分大致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1—2014年,发文量总体上平稳上升,第二阶段为2014—2021年,发文量总体上呈逐年下降趋势。
图1 2001—2021年国内拉丁舞研究领域发文量
2001—2014年发文量平稳增长,在2001—2006年的这段时间里年平均发文量<10篇,侧面反映出当时拉丁舞舞者多侧重于学习和模仿欧美拉丁舞舞者的技术动作,一定程度忽视了对拉丁舞理论的研究。在2007年澳门第2届亚洲室内运动会上将体育舞蹈列入正式比赛项目[4],且因为该时期处于体育舞蹈改革起始阶段,赛事趋于频繁,一定程度刺激了拉丁舞相关理论的研究。与此同时,高校拉丁舞开始逐步发展,一批具备学术研究素养的拉丁舞专业学者逐渐涌现,拉丁舞相关研究发文量相较于之前有了成倍的增长。虽然个别年份如2005年和2009年也存在发文量减少的情况,但总体波动幅度处于正常的范围之内。2011年武汉体育学院召开首届中国体育舞蹈科学研究论文报告会[5]是拉丁舞领域的里程碑事件,带动了拉丁舞相关研究的发展,在2014年发文量一举突破达到峰值,相较于前一年增加了23篇。在这段时间里职业拉丁舞、高校拉丁舞和业余拉丁舞均得到蓬勃发展,进而刺激拉丁舞相关文献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
2015—2021年发文量整体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发文量减少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体育舞蹈项目自身存在的问题是该现象出现的内因,虽然体育舞蹈和体操、排舞等运动项目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但受其舞蹈风格影响,裁判评分主观性强,目前尚未见较为明确的评判标准,项目发展基本处于业余状态,较为权威的专业赛事只有少数[6]。外因是在全民健身的时代背景下,各类与体育舞蹈相类似的,如健美操、啦啦操、排舞等运动项目也得到了高速发展,使得体育舞蹈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同等时间学习拉丁舞需要的周期略长于其他舞种,参加拉丁舞的比赛花费也比其他舞种多,且对服装场地均有特殊的要求。以上原因共同限制了拉丁舞的发展。
对文献来源的研究可以清晰显现文献类型分布与刊文数量演变进程,从而可以把握各学科投入研究的具体情况,为该领域的相关学者更精准锁定高质量期刊提供便利。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并确定为本研究对象的728篇期刊论文,分别来源于76家期刊,其中核心期刊26家,核心期刊发文量76篇。由于核心期刊更具有学科代表性,故本研究主要对核心期刊发文量和核心期刊来源进行研究。由图2可知,核心期刊载文量从总体上看较为分散,发文量前5名分别是《大舞台》(16篇)、《舞蹈》(8篇)、《北京舞蹈学院学报》(6篇)、《武汉体育学院学报》(5篇)、《体育文化导刊》(5篇)。期刊刊载某领域论文数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期刊对该领域的喜好程度和关注度,对学者投稿和资料收集有着借鉴价值[7]。上述5家期刊发表过较多有关拉丁舞研究的论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们对拉丁舞这一专业领域较为关注。《大舞台》以舞台艺术为中心,以反映当代舞台面貌为主。该期刊发表的拉丁舞研究的论文主要集中在2012—2014年,近几年并没有发表有关拉丁舞的论文。《舞蹈》是由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办的专业性刊物,该期刊将关注点放在了拉丁舞的教学与应用。《北京舞蹈学院学报》是北京舞蹈学院主办的国内目前最为权威的舞蹈类学术期刊。该期刊更为关注国外拉丁舞和国内拉丁舞的交流与融合。《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对拉丁舞研究的刊文时间较早且时间跨度较大。《体育文化导刊》侧重于文化视角,善于描述各种体育现象和国内外体育重点、难点问题,其发表方向多偏重于拉丁舞起源与发展。发文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专业的发展水平和研究深度,核心期刊中拉丁舞相关研究数量较少,表明拉丁舞学者更偏重于专业技能,对理论的广度和深度研究不足。
图2 2001—2021年拉丁舞核心来源期刊
对研究机构进行分析表明,当前某一领域科研重视程度较高的学术机构,大概率也拥有大量的科研人员和较高水平的研究水准。通过对拉丁舞研究机构联合发文数量的分析,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该机构在这一领域研究的知名度,为今后学校吸纳高素质师资、优质生源以及获取更为丰富的数据资料提供必要的保障[8]。
借助软件CiteSpace对研究机构进行共现分析后,分别对主要研究机构、发文量和核心期刊发文量进行了数据分析。拉丁舞主要研究机构发文量排名首位的是武汉体育学院,总发文量35篇,其中核心期刊发表5篇,排名前5位的发文机构详见表1。核心期刊发文量能够反映当前研究机构对该方向的研究水平和研究深度。主要研究机构核心期刊发文量排名前3位的分别为武汉体育学院(5篇)、北京体育大学(3篇)、广州体育学院(3篇)。武汉体育学院作为开展拉丁舞专业最早的院校之一,是所有主要研究机构中发文量最多的,同样核心期刊发文量也是最多的,从而能够反映出其对拉丁舞理论研究重视程度较高且拥有较高的拉丁舞研究水准[9]。总发文量和核心期刊发文量较多、排名靠前的均为体育类院校,这也反映了拉丁舞在高校的发展初具雏形,体育类院校对拉丁舞研究贡献较大。将来在发展拉丁舞的历程中可将体育类院校作为发展拉丁舞理论研究的主战场,以充分发挥专业院校师资力量和生源力量。
表1 拉丁舞主要研究机构
运用信息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绘制拉丁舞核心作者合作网络知识图谱(见图3),得到以下数据:820个节点、378条连线、密度为0.001 1,节点数即为参与拉丁舞研究的作者数,共有820名作者,存在378条作者之间有合作关系的连线,本次共现连线密度为0.001 6,表示作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形成了几个合作关系较为明显的作者团队,但各团队间的连线较为分散,说明跨团队之间的合作并不密切。
从发文量角度进行分析,统计了国内期刊文献发文量排前5位的作者分别是熊文(8篇)、林欣甫(7篇)、刘大军(6篇)、李丹(6篇)、霍孟(6篇)。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熊文,共发文8篇,但他并没有与其他人形成合作关系网络。从合作网络角度分析,主要形成了分别以刘大军、刘丽、林欣甫为核心的3个合作网络。其中刘大军发文6篇,作者发文量排名第三。以刘大军为核心的合作网络连线多,关系网错综复杂,合作作者分别有苏兴田、张成、蔡中等,相互之间的连线形成规模最大的合作网络,且与该网络存在关联的机构数量也最多,该网络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的课程设置和体育舞蹈教学方法。刘丽个人发文量仅为3篇,但其所在的合作关系网络比较复杂,与其合作的研究者较多。林欣甫发文7篇排名第二,与他存在合作关系的李丹发文6篇,此二人发文总量多,形成了联系稳定的合作关系。总体上,拉丁舞研究的作者总数居多,图3中却只形成了两个规模较大、连线较为复杂的作者合作关系网络,稳定的关系网络之间没有联系,发文量最多的研究者也没有与其他研究者或其他关系网络形成合作,同一个研究机构之间有着密切的合作,但跨不同机构的合作较少。
图3 拉丁舞研究作者合作图谱
关键词能够代表文献的核心观点,从而帮助我们快速找到该研究领域的重点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分析某一领域文献中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及变化规律可以把握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将关键词可视化分析后在图谱中共得到820个节点,1 036条连接线,Q值为0.890 5,S值为0.948 9,均>0.5,表明图谱可信度较高。
对本研究所涉及的728篇刊文的关键词借助软件CiteSpace进行共现分析,绘制出拉丁舞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图谱(见图4)。图4中显现出的关键词能够反映出我国拉丁舞研究的重点,节点越大说明关键词出现频次越多,学者对该方向的研究也就越多。由图4可以看出,较大的节点有:拉丁舞(342次)、体育舞蹈(235次)、教学(39次)、国标舞(31次)、少儿(28次)、高校(25次)、伦巴舞(23次)、摩登舞(19次)、现状(18次)、大学生(17次)。本研究主要通过剖析拉丁舞关键词中前3个具有代表性的知识群,以此展现拉丁舞较热门的研究领域。
知识群1是以“拉丁舞”为核心,其在关键词图谱中节点最大,与“少儿”“开展现状”之间联系紧密。拉丁舞每个舞种都有其独特的观赏性。近几年少儿拉丁舞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推崇,少儿拉丁舞培训机构逐年增多。通过学习拉丁舞可以帮助少年儿童塑造良好的形体,陶冶高尚的情操,缓解文化课带来的压力。多数家长希望抓住少儿发展的黄金时期让孩子掌握一门舞蹈技能,从而支持孩子学习拉丁舞。由此可见,在舞蹈教学领域拉丁舞凭借自身优势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光明的发展前景。
知识群2是以“体育舞蹈”为核心,其与“教学”“教学方法”的连线共同组成了一个相关性较强的关系网络。教学为师生之间教与学的活动,体育舞蹈和其他体育项目一样,教学过程都需要严格遵守教学大纲,执行课前制定的教学计划,离不开体育教师的专业指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体育舞蹈教学的研究成果大多集中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中。体育舞蹈的教学与训练是相辅相成的,但我国体育舞蹈研究的侧重点多在舞蹈教学领域,对舞蹈训练领域的研究重视程度还不够。体育舞蹈传入我国后,发展迅速,但我国的技术动作和国际技术动作之间仍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要想提高我国体育舞蹈整体实力,在学习国外舞者的技术动作的同时,还需借鉴国外系统科学的训练方法,构建适合我国舞者训练的科学体系[9]。
知识群3是以“高校”为核心,在其关系网络紧密相连的分别是“现状”“研究”“对策”这3个关键词,表明我国一直重视高校拉丁舞的研究,致力于解决高校拉丁舞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拉丁舞在高校通过增设选修课、组建拉丁舞社团等多种形式进行传播与推广,这对拉丁舞在大学里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10]。高校尤其是体育类院校为我国培养和输送许多该领域的高素质人才。当前高校拉丁舞的相关研究大多为发展现状与应用对策,研究相对比重失衡,研究方法也相对较为单一,在研究选题与科研方法上仍需实现新的突破。
图4 拉丁舞关键词共现分析
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关键词进行时间线图分析,横轴为时间跨度,纵轴为聚类的分区,时间线图能较准确地诠释关键词在时间轴上的演变轨迹,图中节点数代表各关键词的内部联系的紧密程度,半圆弧的大小代表其关键词跨年的时间长短,设定只显示前10名的聚类,分别是拉丁舞、体育舞蹈、教学、国标舞、现状、伦巴舞、健美操、标准舞、大学生、体能训练。在CiteSpace关键词时间线图谱分析中,Q值为聚类模块值,S值为聚类轮廓值,图谱绘制的效果就由Q值和S值体现出来。一般来说,当Q值>0.3时,就认为划分出来的聚类结构是显著的,当S值>0.7时,就说明聚类结果具有较高的说服力。通过软件分析得出的Q值=0.563 6,S值=0.916 8,这说明得到的图谱聚类效果很好,聚类结果可信度高,具备研究价值。
第一聚类知识群为“拉丁舞”,该聚类代表性较强,通过对其深入挖掘发现拉丁舞在相关教学中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尤其在心理健康与情感认知中干预效果良好。熊文[11]在拉丁舞选手应具备的身体素质探讨中,提出我们要重视拉丁舞选手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以便于更好适应拉丁舞选手技术水平与竞技能力的提高,通过提高拉丁舞选手的身体素质从而达到提高运动竞赛成绩的目的。吴庆超[12]在拉丁舞的起源研究中将按照拉丁舞的传统分类桑巴舞、伦巴舞、恰恰舞、斗牛舞、牛仔舞等分别从起源和发展、创新与进步、舞步和节奏等几个角度进行详细地讲解。李红艳和苏长来在论高校学生拉丁舞艺术表现力的培养中,提到了高校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拉丁舞来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和全面发展[13]。
第二聚类知识群为“体育舞蹈”,荣丽、张清澍、宋秀丽[14]从文化角度出发,分析对比了中西方在宗教、仪表、着装、审美文化的异同,揭示了它们对体育舞蹈的影响。在学习体育舞蹈的同时去了解体育舞蹈文化也具有重要意义,吸纳舞蹈中有益且具有特点的文化元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融合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点,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通过文化发展促进体育舞蹈在中国的发展。何忠和许志琳[15]在体育舞蹈的运动技术特征及其专项力量训练中向我们解释了力量素质对体育舞蹈选手的重要性,剖析了体育舞蹈各舞种不同技术动作的形成过程,并将其运动技术特征归纳为5个方面,针对每个舞种的技术特征,整理出在练习时应遵循的几个重要原则。
第三聚类知识群为“教学”,李丹[16]在研究拉丁舞竞技能力提升的混合教学模式中得出受新冠疫情的影响,线下课程被迫中断,网络课程开始兴起,线上授课已经成为大趋势,但拉丁舞专业因自身的舞蹈特点,想提高拉丁舞的技能水平离不开“线下”面授,由此作者提出了“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
第四聚类知识群为“国标舞”,王寅[17]在现代国标舞艺术表现形式中的文化内涵表明国标舞作为世界舞蹈体系中独特的存在,其发展和成熟的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意蕴。文章着重梳理现代国标舞的3种表现形式,即以赛事形式出现的国标舞保证了其文化内涵的艺术美学特征,以社交形式出现的国标舞保证了其文化内涵的人文关怀功能,以舞剧形式出现的国标舞保证了其文化内涵的文化融合效用。王林钧[18]在对国标舞的艺术价值探析中,将体育舞蹈划分为摩登舞和拉丁舞两大舞蹈类别,每一类别下有5个舞蹈种类,各个舞种都具有自身特色的音乐、舞蹈动作和风格,而按照其不同的舞蹈动作特点和音乐旋律,每一舞蹈类别分别可以编制出一种自成体系的舞蹈动作。不管从其自身的文化价值与历史沉淀来说,还是从外在的动作神态和服饰美感来说,国标舞都有着很大的艺术价值。
第五聚类知识群为“现状”,马丹和黄俊亚[19]在对中国体育舞蹈发展的状况审视和策略探讨中,对世界体操舞蹈比赛中成年组拉丁舞和摩登舞比赛的参加国家数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拉丁舞和摩登舞竞技能力的发展不均衡,拉丁舞已经得到了发展并初见成果,标准舞的发展却是举步维艰。孙琳芳和李钦升[20]在对山东少儿拉丁舞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发展中对山东省拉丁舞训练机构的学生与老师开展问卷调查,进行研究与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山东少儿拉丁舞发展仍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尚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
图5 拉丁舞关键词时间线图谱
近20年拉丁舞研究的发展进程大致可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1—2014年,发文量总体上平稳上升,2014年发文量到达最高峰,第二阶段为2014—2021年,发文量总体上呈逐年下降趋势。拉丁舞研究的核心期刊数量较少且期刊来源较为分散。拉丁舞主要研究机构排前5名的均为体育类院校,体育类院校是拉丁舞研究机构的主力军。拉丁舞研究的作者数量较多,但形成的合作关系网络数量较少,主要形成了分别以刘大军、刘丽、林欣甫为核心的3个合作网络,稳定的合作关系网络相互之间联系不够密切。关键词共线分析得出拉丁舞相关研究的关键词主要为“拉丁舞”“体育舞蹈”和“高校”,上述关键词即是拉丁舞的研究热点。依据关键词时间线图谱分析可以得到拉丁舞的聚类知识群分别为“拉丁舞”“体育舞蹈”“教学”“国标舞”和“现状”,以上关键词能较充分反映出拉丁舞理论研究在时间轴上的演变规律。
3.2.1 增强重视程度,提升科研能力
拉丁舞教师、拉丁舞学生以及相关专业的科研人员在提升自己专业能力的基础上,还需重视拉丁舞的理论学习和理论研究。拉丁舞专业学者需要进一步增强对拉丁舞理论研究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自身科研能力和素质,提高我国拉丁舞的理论研究水平。
3.2.2 加强团队合作,提高合作意识
将高校作为发展拉丁舞研究的主要阵地,加强高校师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同时鼓励更多的年轻拉丁舞学生参与学术研究。特别是摩登舞专项的学者在研究摩登舞的同时要增强对拉丁舞研究的重视程度,拉丁舞专项的学者也要做到兼顾对摩登舞的研究,加强二者的相关性研究。加强拉丁舞科研团队建设,提高拉丁舞专业的科研工作者合作意识,解决拉丁舞研究合作网络分散化范围小的问题。
3.2.3 把握研究热点,立足创新发展
我国拉丁舞研究要想持续高速发展,需要了解国际拉丁舞研究的发展动态及最新理论,加强科研工作者对国外文献吸收和利用的能力,提高外文文献的使用率。开展全方位对拉丁舞领域的研究,明确研究主题和研究内容的创新点,避免重复无效的研究,提高定性研究的深度,增加定量研究的数量,创造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