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探析

2022-02-17 06:01吴成善卢文乾徐宝川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24期
关键词:占位性螺旋检出率

吴成善 卢文乾 徐宝川

肝脏占位性病变即正常肝脏内生成的局灶性病变,根据病变性质不同可分为良性和恶性,肝血管瘤、炎性假瘤、局灶性增生结节以及肝脓肿、肝囊肿等均属于良性病变,肝癌为常见恶性肿瘤。不同性质疾病所采用的治疗方法存在较大的差异,治疗方式不当或者过度治疗均会对患者预后改善以及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故而提高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对维护和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健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2]。肝脏占位性病变疾病种类较多,临床现阶段多采用影像学检查作为主要的辅助诊断方式。CT在临床多种疾病诊断中应用均非常广泛,其中,CT平扫具有操作快捷、方便以及简单等特点,而且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可进行多平面重建,针对部分细小病变也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但是该检查方式针对局限于细胞水平的早期病变或者密度变化较小的微小病变存在较高的漏诊率;除此之外,金属及运动容易造成伪影,对诊断结果可产生不良影响[3-4]。多层螺旋CT扫描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整肝扫描,具有扫描时间短等特点,注射造影剂后可获取动脉期与静脉期图像,有助于临床明确病灶周围血流动态并进行定位和定性诊断[4-6]。本研究选取2011年5月—2020年12月在晋江市中医院接受诊治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55例,评价螺旋CT在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2020年12月在晋江市中医院接受诊治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55例,男性31例,女性24例,年龄22~81岁,平均(48.79±3.02)岁;病灶最大径1.2~11.7 cm,平均(8.29±0.73)cm。病理检查共计确诊34例良性病变患者及21例恶性病变患者,其中,良性病变患者中肝血管瘤14例、局灶性结节增生7例、肝腺瘤2例、肝囊肿11例,恶性病变患者中肝细胞癌21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患者影像学资料与病理资料均完整。(2)所有患者病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穿刺细胞学检查或者实验室血清生物学检查确诊。(3)患者均成年,具备民事行为能力。

排除标准:(1)对造影剂有过敏反应者。(2)合并其他部位肿瘤或者严重病变者。(3)伴发肾、心等其他脏器功能障碍者。(4)患有精神性疾病或者认知功能障碍者。(5)接受CT检查前接受过介入治疗或者化疗、放疗等治疗者。(6)体内有心脏起搏器者。(7)患有幽闭恐惧症等无法耐受检查或者无法配合完成研究者。

1.2 方法

应用多层螺旋CT机(型号:Philips Brilliance iCT 5900,上海聚慕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为患者提供检查,需提前告知患者检查前4 h暂停进食,检查前30 min可服用浓度为2%~3%的泛影葡胺,服用剂量为800~1 000 mL;扫描进行前再次服用200 mL,对患者信息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即可进行检查。CT(CT机型号:Philips MX16 EVO,由东软飞利浦医疗设备系统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平扫检查方式如下:使患者保持仰卧位并实施平扫,管电流150 mA、管电压120 kV、层厚5 mm、螺距1.0、层间隔5 mm,自患者膈顶开始扫描直至肝脏下缘,控制扫描时间为12~15 s。增强扫描方式如下:平扫结束后为患者提供碘海醇对比剂,注射剂量为70~90 mL,通过单筒高压注射器自患者右前臂进行注射,注射速度3 mL/s,短暂延迟(20~35 s)后即可进行动脉期扫描,再次延迟(60~75 s)后即可进行静脉期扫描。将扫描图像上传至工作站,由≥2名以上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诊断医师进行分析。

1.3 观察指标

(1)对比CT平扫及CT增强扫描肝血管瘤、局灶性结节增生、肝腺瘤、肝囊肿及肝细胞癌检出率。(2)对比CT平扫与CT增强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效能。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3.0软件处理和分析文中数据。计量资料以 (±s)表示,行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T平扫及CT增强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检出率

CT增强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平扫,两种检查方式各类疾病总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CT平扫及CT增强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检出率比较(%)

2.2 CT平扫与CT增强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结果对比

CT增强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准确度、敏感度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T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诊断特异度与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3、表4。

表2 CT平扫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结果分析(例)

表3 CT增强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结果分析(例)

表4 对比CT平扫及CT增强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效能(%)

3 讨论

作为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肝脏出现病变的风险较高,容易发生各种原发性肿瘤或者继发性肿瘤。肝脏占位性病变在临床上有着较高的发病率,不同病变临床体征、临床症状存在一定的相似性,缺乏典型性,故而对临床准确进行疾病诊断可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7]。准确诊断和鉴别肝脏占位性病变能够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对患者生存时间与生存质量可产生直接性的影响,如良性肝脏病变患者可采用保守治疗或者手术治疗,可切除性肝转移瘤患者接受根治性手术即可控制病情进展,病灶数量较少(<3个)患者通过肝移植能够延长生存周期,针对病变范围较广的患者可实施射频消融治疗、全身化疗或者肝动脉化疗栓塞等可有效促进其预后改善[8]。

现阶段,影像学检查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如超声、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以及磁共振等[9]。CT检查可通过对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大小形态、解剖关系以及密度等区分的方式进行诊断,针对微小病灶或者病变组织密度变化较小的病变存在较高的误诊率或者漏诊率[10]。

CT增强扫描能够通过注射非离子碘对比剂的方式使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的对比度得到增加,进而使密度分辨率得到提高,有助于使病灶血供情况获得清晰显示,针对肝细胞结节增生等病症诊断价值较高[11]。肝实质病灶可检出软组织密度影,具有均一性、欠规则,呈圆形或者类圆形,与实质病灶相比,血肿以及钙化灶密度均略高[12]。CT平扫针对不足1 cm病灶及低密度病灶检出率较低,而且检查结果受患者呼吸配合等因素影响较大,容易出现漏诊或者误诊现象,导其临床应用受限。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机制表现为病变组织血流减缓,造影剂于病灶内停滞,继而可增加病变组织与周围正常组织间密度差,便于临床对病灶实施定位与定性诊断。螺旋CT增强扫描能够进行连续性扫描,有利于临床掌握各期扫描延迟时间,可使病灶血流情况、血管解剖结构等病变增强全貌得到清晰显示。肝脏占位性病变具有较多种类,故而血液供应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动态增强扫描时部分强化表现存在特征性,能够大大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13]。

CT平扫时正常肝脏密度均匀,与血液相比,肝脏密度略高,增强扫描可见血管密度及肝实质密度均显著增高,造影剂经过时间对密度增高时间可产生影响门静脉为肝脏提供大部分血供(70%),而肝动脉血供较少(30%),故而肝动脉期实质较低,存在强化不明显等特点。肝脏占位性病变平扫以低密度为主,脂肪肝病灶显示难度较大。肝癌以动脉期扫描明显强化等为主要特点,门脉期强化程度则显著降低。由于肝脏占位性病变血供存在差异,故而CT增强扫描影像学表现也存在明显差别,能够为临床准确诊断和鉴别肝脏占位性病变提供指导和参考。肝细胞癌以单发为主,病灶多呈椭圆形或者类圆形,平扫以低密度为主,部分可呈等密度影或者高密度影,边缘模糊。肝动脉为肝胞癌提供绝大部分血供,故而血供丰富,动脉期增强扫描强化明显,CT值可在短时间内迅速达到峰值,而静脉期由于强化程度减弱,快进快出特征较为明显[14]。

肝囊肿可多发,也可单发,病灶呈椭圆形或者圆形,CT表现为无钙化或者低密度,增强扫描囊内强化不明显,囊肿有清晰边界,但是厚薄程度无法得到显示。肝腺瘤多存在较大直径,CT检出率较高,但是由于肝腺瘤与分化较好的肝细胞癌存在一定的相似度,故而为了降低误诊率,有必要借助其他影像学方法鉴别诊断[15]。局灶性结节增生CT平扫可见等密度或者低密度改变,增强扫描呈等密度、高密度或者低密度,中央存在较为明显的瘀痕填充现象,与血管存在重要关联。肝血管瘤属于较为常见的肝脏良性病变,CT表现呈低密度且具有清晰边界,增强扫描动脉期病变部位自边缘开始可见片状或者结节状对比增强且增强密度明显较肝实质高,静脉期自边缘扩展至中央部位并逐渐填充中央部位,增强密度逐渐降低,与周围正常实质密度存在相似性,对比增强过程特征表现为“早出晚归”型。

本研究中,CT增强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平扫(P<0.05)。常规 CT平扫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准确度67.27%、敏感度61.76%、特异度76.19%、阳性预测值80.77%、阴性预测值55.17%,CT增强扫描各项目分别为92.73%、97.06%、85.71%、91.67%、94.74%。CT增强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准确度、敏感度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T平扫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诊断特异度与阳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尚亚春[6]研究中,采用常规CT平扫的患者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2.25%、82.61%、84.52%,多层螺旋扫描各项指标分别为96.72%、95.65%及96.43%,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均显著更高且各项诊断效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次研究结果存在一致性。通过对比可知,与常规CT平扫相比,螺旋CT增强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明显更高,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此次研究体现了《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临床参考或执行标准。

综上所述,螺旋CT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显著高于CT平扫,不但能够提高疾病检出率,降低疾病误诊风险,还能够为临床对疾病类型进行鉴别提供指导和参考。本次研究局限性表现为样本量少,在一定程度上对研究价值造成了影响;故而未来有必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扩大样本量深入验证螺旋CT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以便为临床科学规范地进行疾病诊断提供影像学参考,同时能够为临床制定针对性的干预计划和病情控制方案提供指导。

猜你喜欢
占位性螺旋检出率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Role of telomere shortening in anticipation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旋风“螺旋丸”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在胰体尾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
奇妙的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