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兰君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1483)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指出,职业院校要加强与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行业企业的合作,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把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融入相关专业教学中。2017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到“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1]。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明确提出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这是职业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1”是指学历证书,“X”是指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通过学历证书体现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多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体现学生的就业创业本领,“1”和“X”两类证书的融合融通共同体现了职业院校毕业生完整的知识素养。
2021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提到岗课赛证。“岗”是课程学习的标准,课程设置内容要瞄准岗位需求;“课”是教学改革的核心,通过课程改革,推动“课堂革命”;“赛”是课程教学的高端展示,通过建立健全国家、省、校三级师生比赛机制,提升课程教学水平;“证”是课程学习的行业检验[2]。“课岗对接”是指根据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的要求,构建课程内容体系,使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相衔接;“课证融合”是指人才培养规格对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培养内容对接国家职业标准,按照职业资格标准确定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训环节的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和考试获得职业资格证书[3]。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出台以来,各专业领域的“X”证书陆续公布。教育部职成司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上,分批公布了“1+X”证书制度试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到目前为止,与旅游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有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实施、旅游大数据分析、旅行策划、定制旅行管家服务等。
在“1+X”证书制度出台之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资格证书主要是考取全国导游资格证书,与院校合作的企业也以旅行社为主。随着旅游行业转型升级,仅具有导游资格证的人员已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市场上需要具备多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全国各地研学旅行热潮兴起,定制旅游能满足高端人士的旅游需求,应用大数据技术顺应旅游行业的发展现状。因此,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实施、旅行策划、旅游大数据分析等职业资格证书的引入,恰好满足了市场需求。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参加“X”证书的考试,获取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可以更好地促进学校与旅行社、景区、营地、基地、旅游电商等相关企业深度融合、深入合作。
长期以来,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校主要考取全国导游资格证书,就业主要分布在旅游相关企业,从事导游服务、旅游接待、景点讲解等基础服务工作,相对而言,就业岗位较窄、就业层次较低、人才稳定性不足、工作流动性较大。近年来,随着旅游行业的日益发展,以及“X”证书的出台与推广,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定制旅行管家服务等资格证书先后出现,市场出现了新的就业岗位。因此,课堂根据新的岗位需求也做出一系列调整,对于学生而言,就业面更广,就业岗位层次也有了一定的变化。除了基础服务岗,学生还可以从事研学服务、研学策划、研学管理、旅游策划、定制游高端产品设计、电子商务等岗位。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范围的拓宽、岗位层次的提升,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习效果更显著,也更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工作热情。
在“1+X”证书制度中,培训评价组织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其标准的建设主体,院校是“1+X”证书制度试点的实施主体。通过证书的试点,有助于将教育标准、企业标准融于一体,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有效载体,积极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内涵建设,推动职业教育“三教”改革,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在“1+X”证书制度下,各院校各专业应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不断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有机衔接。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一方面发挥好学历证书的作用,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另一方面发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促进人才培养、实施职业技能水平评价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景区服务与管理”是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为理实一体化课程,共52学时3学分。课程根据“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高职教育理念,以能力本位教育(CBE)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4],按照景区的工作由简至繁,分为景区认知、景区线路设计、景区服务、景区管理四部分教学内容,重在培养学生的景区讲解、游客接待、商业服务和销售等服务技能,培养其游览线路设计、专项活动策划和基层管理能力。
一方面,随着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智慧景区”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规划中明确提到积极发展智慧旅游。要求加强旅游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互联网+旅游”,加快推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旅游发展。另一方面,在2021年最新发布的教育部职业教育旅游大类新专业目录中,原有的景区开发与管理更改为智慧景区开发与管理,并新增了智慧旅游技术应用等专业。由此可见,智慧景区管理、旅游数字化运营等已成为旅游业新的就业岗位,这就要求学校在培养旅游专业相关人才时,一定要考虑新的行业需求。如培养景区方向的专业人才时,一定要融入智慧景区服务、运营、管理等内容,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数字化人才。而之前的“景区服务与管理”课程中,智慧景区相关内容较少,没有形成系统性。
目前,“景区服务与管理”教学主要围绕景区认知、服务技能、策划技巧、管理基础等模块展开,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掌握景区服务与管理相关知识,为从事景区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但是并没有将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实施、旅游大数据分析的证书内容纳入其中,这样的课程内容设置不利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考取“1+X”相关证书,其未来从事景区相关工作也将面临很多现实挑战和困难。所以,在开展景区服务与管理教学工作时,相关教师应把教学与市场需求、“1+X”证书考级相结合,勇于打破原有的课程设置,重构知识体系。
在“1+X”证书制度试点出台后,旅游相关的“X”证书陆续出现,因时间紧迫,对于“1+X”证书制度从文件出台到贯彻落实,很多专业教师还没来得及从全局理解制度的起因、时代需求、未来发展,还没来得及实践,就匆匆忙忙接受各种“X”证书培训,获取相关证书;教师培训结束后,还没来得及实践,就要投入指导学生开展“X”证书报名、培训与考证工作。由此可见,旅游专业教师“X”证书实践能力比较缺乏。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载体。目前,在职业教育的旅游专业课教材领域,除了导游资格考证用书外,体现其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教材较少,更缺乏符合课证融合需求的旅游专业教材。因此,及时组织专家开发课证融合的专业课教材已是当务之急。
为更好地制定课程目标、优化课程结构,通过走访旅游景区、访谈企业工作人员等方式,了解景区发展现状及趋势,明确景区具体工作内容及岗位需求,并结合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将景区人才培养主要定位为景区服务(接待、讲解、咨询、商业服务等)、景区策划(线路编排、专项活动策划)、景区基层管理(营销管理、智慧管理等)。依据课程培养目标,确定课程教学内容,构建知识体系(表1)。
表1 “景区服务与管理”知识体系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X”证书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学习,有效实施课证融合,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除了专门开设“X”证书课程,还在专业课程中融入“X”证书相关内容。如在“景区服务与管理”教学中,将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实施等相关内容融入景区专项活动策划模块,在讲授完专项活动策划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后,有针对性地讲授中小学研学活动策划相关要点,并通过设计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各种类型(历史类、地理类、自然类、人文类、科技类、体验类等)的研学活动,将课程内容与“X”证书相关内容有机结合。在讲授景区向导式解说服务中的景点讲解模块时,把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初级、初中级贯通)、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实施(中级)等考证相关的讲解要点和注意事项融入教学中,便于学生掌握考证要领,并让学生加强实操,反复训练。这种课证融合的切入方式,加上专门的考证实训课程教学,效果非常明显。以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例,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组织报考亲子猫的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EEPM)初级职业技能等级考证,通过率为93%;2021年,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学生报考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EEPM)初中级贯通考试,通过率为100%。
在讲授智慧景区管理时,介绍旅游大数据分析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成为会使用数据工具、具有大数据思维的人才。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融入“X”证书有关内容,使教学更有针对性,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更能适应市场变化,更符合行业需求。具体教学内容与“X”证书融合情况见表2。
表2 “景区服务与管理”课证融合情况
同时,在教学时,坚持立德树人理念,将“立德树人”作为工作的中心环节。在“景区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时,除了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还融入了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理想信念、家国情怀、工匠精神、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安全意识、践行景区资源保护意识等相关内容,提高学生的思政素养,加强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图1)。
图1 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融合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的“景区服务与管理”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策略,运用现代信息手段,以任务为导向,将课程内容进行结构化处理,分为课前探索、课中导学、课后拓展三个教学环节,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形成“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育人主线。课前,教师在“学习通”发布课件、教学案例、微课、知识小测等学习任务,学生通过手机端查看学习任务,提前预习课堂知识;课中,针对测试中学生的不足,以及重点、难点,采用讲授、讨论、实操等多种方式授课;课后,在“学习通”发布作业和实训任务。运用“学习通”“智慧职教”“学习强国”、景区微信公众号、三维仿真模拟、全景VR、在线慕课、导游云课堂等平台和技术手段,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依据课程内容,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工作。教学内容除了课程原来的知识,还要充分考虑“X”证书的内容,运用适合其内容的教学方法。如在增加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相关内容时,考虑到学生考证时有实操环节,在讲授相关内容时,充分运用小组讨论、情境模拟等方法,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最好能够组织学生前往研学基地参观学习,由企业教师现场授课,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掌握带研学团时的要领和注意事项。除此以外,“景区服务与管理”课程还将采取课堂讲授、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自主学习等多样化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
同时,在课程考核环节,实施“多元化+全过程”考核,实现教学评价可评可测。将学生自评、组员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针对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考核。并把“X”证书考核纳入课程考核,增加“证书置换”的考核形式,侧重过程性考核和实操性考核,调动学生考证的积极性。
一直以来,教学与实践分不开,教学需要实践来检验。“X”证书衔接行业先进技术、工艺、流程等,要实现专业课程与“X”证书的融合,教师既要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与课程重构能力,也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作为旅游专业教师,应该走进景区、营地、基地,开展实地调研和学习实践。只有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才能从课程内容出发,结合旅游企业实践经历,有针对性地授课,进而培养出更多具有职场竞争力的优秀毕业生。如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与长隆旅游度假区、沙湾古镇、顺德欢乐海岸、宝墨园、历奇山庄等均有深度合作。教师团队也前往长隆旅游度假区、沙湾古镇等景区实践锻炼。
同时,学校也应引进企业人才或具有“X”证书相关岗位实践经验的专家来校为学生授课,增进学生对职业资格证书的了解与认知,提高学生专业岗位操作能力,并引导学生参加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如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有一支精干的校外兼职教师团队,即邀请沙湾古镇、顺德欢乐海岸、历奇山庄研学基地、长隆旅游度假区等景区的中高层管理者来校授课或前往景区现场授课,教学效果显著,深受学生喜爱。
职业教育的“三教”改革指的是教师、教材和教法的改革。为满足专业课程与“X”证书融合教学的需要,应积极开发具有课程特色、符合岗位需求、突出技能操作、体现高职教育特点的课证融合教材,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和考证通过率。教材编写队伍由院校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共同组成。校本教材建设要体现以下几点:第一,教材内容与景区工作岗位要求一致;第二,教材内容要求融入“X”考证要求;第三,教材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一体化;第四,教材建设要求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紧密联系,行业专家参与教材编写,把学校和企业各自的教学资源融合到教材中,实现教材建设校企化[5],满足“X”证书制度实施背景下职业教育的要求。
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院校“景区服务与管理”课证融通教学改革模式急需进一步的探索实践。在探索中,需要重构知识体系,以学生为中心,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工作。在教学评价方面,把考证纳入考核范围,完善考核机制。同时,增加旅游专业教师的企业实践机会,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和能力。最后,深化校企合作。一方面,引入企业师资,提高师资队伍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校企双方共同编写课证融通的“景区服务与管理”教材,以满足专业课程教学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