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精华 守正创新:中药在文献防蠹防霉方面的应用研究*

2022-02-17 17:19霍艳芳
图书馆 2022年5期

霍艳芳 张 萌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济南 250100)

中药是所有中医用药的总称,包括植物、动物用药或者一些矿石以及一些化学品。而植物用药较为普遍,古代很早就有用植物的皮、根以及花蕾、果实等入药治病的记载,入药的植物就被称作草药,亦称中草药。在药剂加工和提炼技术不是特别发达的古代,中草药逐渐成为中药产业发展的支柱,拯救了无数生命。

其实,中药除了治病救人之外,在文献防蠹防霉方面亦有应用。《周礼·秋官》中记载长江中下游以南的人们用一种有毒的植物——莽草作为驱避剂预防和杀灭蠹虫,即燃烧半干半湿的莽草产生烟雾起到熏除作用,这就说明早在先秦人们即开始采用中药方法保护文献。此后中药在文献载体材料的处理、字迹材料的制作、装具材料的选材、修裱浆糊的配制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有些传统经验甚至延续到对绿色环保比较重视的今天。关于中药在文献保护领域应用的研究成果除了古籍保护和修复的专著中偶有涉及之外,仅有司爱勤等的《档案防虫要慎用中草药》[1]、陈春勤的《藁本治虫 效果显著》[2]、王世强等的《中草药防腐剂的杀菌作用》[3]、蒋立科等的《中草药提取抗霉驱虫剂》[4]、石华的《可用于档案保护的中草药综述》[5]、张玉娟的《我国古代档案保护技术对现代纸质档案保管之启迪》[6]、何秋菊的《书画装裱中“古方”的科技内涵解读》[7]等数篇文章,缺乏整体系统的论述。本文将对中药应用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并预测其发展前景,以期为今后的文献保护和中药研发工作提供借鉴。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文中涉及的“文献”多指在各收藏单位仍占主流的纸质文献,亦包含少数特殊载体文献。

1 中药在文献防蠹防霉方面的应用历史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古代在文献保护领域起到防蠹防霉作用的有莽草、芸草、花椒、黄檗、皂荚、木瓜等植物药物,铅丹、雄黄、雌黄、烰炭等矿物药物,还有麝香、骨胶等动物药物。在应用时,这些药物或被捣碎加入其他材料中,或不作处理被完整放置于收藏环境中,或被直接制作成装具材料。

1.1 应用于对载体材料的处理

对载体材料的处理,体现在使用中药直接制作纸张或者用来浸渍、涂布纸张。古人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发现狼毒草、荛花、青檀树等本身具有一定的防虫杀菌能力,以用其造出来的纸张为载体的文献能够保存数百年,甚至上千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造纸术发明不久后,人们发现植物造出来的纸张容易滋生蠹虫,就用黄檗染纸法、雌黄染纸法等来延长纸张的寿命。黄檗是一种开黄绿色小花的落叶乔木,皮和根中含有小檗碱、棕榈碱和黄柏碱等多种生物碱,其中小檗碱是主要有效成分,它不仅对蠹虫具有趋避和杀灭作用,对细菌、真菌、病毒、病原体微生物也有抑制作用[8]。黄檗染纸法的具体做法是将纸张浸渍在黄色的黄檗溶液中,晾干后用以书写。发展至唐代,染纸成为造纸工艺中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黄纸逐渐成为官方文献用纸。雌黄是一种柠檬黄色的含砷有毒矿物,有较好的杀虫灭菌效果。雌黄染纸法的操作步骤是将雌黄加水研磨晒干,然后加入胶清融和,倒入臼中用铁杵捣成墨丸状,阴干即成,染纸时加水研开即可使用。此法是对黄檗染纸法的一种补充,经过黄檗渍染的纸张若有不均匀及漏染处,可用雌黄和胶清再染,予以补救。南宋刻书中心之一的福建建阳出现一种“以椒染纸”的防蠹法,即将纸张浸渍在花椒溶液中,晾干后使用。花椒中所含的化学成分以及散发出来的强烈辛辣气味对蠹虫有驱避作用,使得椒纸具有较好的防蛀避蠹效果。明清时期,广东南海一带的百姓为保护家谱发明了一种红丹防蠹纸,又称“万年红”防蠹纸,将其当作文献的扉页和封底,能够起到长期预防蠹虫危害的效果。制作流程是将红丹、碱性硫酸铅、一氧化铅等药物研细,加入添加剂和桃胶溶液用水调匀,刷在毛边纸或连史纸上阴干。由于红丹在空气中相当稳定,该纸经过几百年仍然保持鲜艳的橘红色,具有防蠹能力。“万年红”防蠹纸是明清时期文献保护技术中的一项重大突破。

涂布是将白色矿物细粉用胶黏剂均匀涂刷在纸面,既能增加纸表的白度、平滑度,又可减少透光度,使纸表紧密,吸墨性好。常用的白色矿物粉有白垩土、石膏、滑石粉、石灰,后来又用瓷土或高岭土等[9]。虽然涂布的初衷是为了提高纸张的平整光滑度,但某些矿物质白粉如石灰,具有杀菌消毒性能,从而使纸张具有抗霉性。

1.2 应用于字迹材料的处理

这种应用体现在制作墨和印泥时加入一些防蠹防霉的中药。墨是最耐久的字迹材料,中国有着悠久的制墨历史。为了使烟料凝结起来和改善书写性能,古人使用鱼胶、鹿胶、牛皮胶等作为黏结剂,为了防虫防腐、助色增香等,还添加了不少辅料。

不同时代墨的制作方法有所差别,添加的辅料也有所不同。东汉末年著名书法家韦诞制墨时加入的配料是秦皮、蛋白、珍珠和麝香,南朝冀公制墨加入的辅料是丁香、麝香、干漆、紫草末或秦皮末,南唐制墨名家李廷珪加入的配料是珍珠、玉屑和龙脑。即便都是关于桐油制墨法,宋代和明代添加的辅料亦不相同,宋代李孝美《墨谱法式》记载加入的配料有秦皮、巴豆、黄蘗、栀子仁、甘松香、零陵香和皂角,明代沈继孙《墨法集要》记载加入的配料为苏木、黄连、海桐皮、香仁、紫草、檀香、栀子、白芷和木鳖子仁。清代内务府不同墨种添加的辅料也不同,制作朱砂墨添加朱砂、冰片,制作独草墨和三草墨添加白檀香、排草、零陵香、冰片、麝香等[10]。以上辅料中,起到防蠹防霉作用的是朱砂、麝香、黄蘗等。古代许多纸质文献的墨迹清晰依旧,既与古墨色素成分理化性质比较稳定有关,又与其中含有防蠹抗腐剂密不可分。

盖印代表文书生效,古人为了标榜所有权喜欢为所藏书画盖印,设计精美的图案能够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最初的印泥使用白芨水勾调朱砂,然而水印极易造成印迹脱落,所以人们逐步采用蜂蜜调制。由于蜜印很难达到印文清晰不晕染的效果,于是摸索出油印的制作方法。明清时期,油印完全取代蜜印,许多印泥流派如漳州八宝印泥、杭州西泠印泥、上海鲁庵印泥、常州龙泉派印泥等蓬勃发展起来。其中“漳州八宝印泥”乃康熙年间漳州府“丽华斋”业主魏长安创制,精选麝香、珍珠、猴枣、玛瑙、珊瑚、金箔、梅片、琥珀等八种名贵原料研磨成粉,再加陈油、洋红、艾绒精心配制而成。在众多配料中,珍珠、玛瑙、琥珀等不会生虫生霉,珊瑚虽易起霉,而麝香具有一定的防霉抗蠹作用。

1.3 用来制作装具、装潢材料和防蠹防霉剂

利用某些木材对蠹虫和霉菌的驱避或杀灭作用,可以将之制成樟木柜、杉木橱、函套、卷轴、夹板等。明清两代的皇家档案馆——皇史宬使用鎏金雕龙铜皮包樟木芯的金匮防止虫蛀和发霉,对藏品具有很好的保护功能。明代文震亨认为大的橱柜用杉木可以防蠹。周嘉胄《装潢志》记载“轴杆檀香为上,次用婺源老杉木旧料,采取木性定者堪用。杉性燥,檀辟蠹,他木无取”[11],指出檀木避蠹、杉木干燥,是制作卷轴的好材料。叶德辉在《藏书十约·装潢》指出:“夹板以梓木楠木为贵,不生虫,不走性,其质坚而轻,花梨枣木次之,微嫌其重,其他皆不可用。”[12]南方使用的夹板以梓木、楠木材质最优,而花梨木、枣木材质次之。

古人在藏有文献的柜架里或者文献纸页间放些麝香、木瓜、芸香、樟脑、皂角等药物,能达到防蠹防霉的目的。魏晋南北朝通过放置麝香、木瓜等,令蠹虫不生。隋唐时期则放置芸草,其枝叶含有具有强烈芳香气味的芳香油,对蠹虫有较好的驱避作用,使用方便且相较麝香、木瓜等更为广泛和廉价易得,故备受古人青睐,运用和流传最久。宋代除放置芸香外,还采用角蒿、鱼石子等方法避蠹。明清时期,用于防蠹防霉的植物药物还有樟脑、皂角、烟叶、荷花瓣、艾叶、兰花、芥菜、肉桂等,矿物药物则使用了雄黄、石灰、烰炭等,以夹放于文献内部或者铺设在文献周围最为常见,也有在文献收藏处所用炭炉烧熏。

有时需要综合采用多种措施以达到较好的防蠹防霉效果,清代孙从添在《藏书记要·收藏》中说:“至于书柜,须用江西杉木或川柏银杏木为之,紫檀花梨小木易于泛潮,不可用做”,“柜顶用皂角炒为末,研细,铺一层,永无鼠耗。恐有白蚁,用炭屑、石灰、锅锈铺地,则无蚁。”[13]孙从添认为除了采用合适的装具材料防潮,还需要使用诸如皂角、炭屑、石灰等防鼠防蚁。

1.4 用来制作修裱黏合剂

浆糊是装潢、修裱过程必需的黏合剂,古人发现普通的浆糊容易使文献遭受虫蛀和长霉,于是经过慢慢探索,在浆糊中加入中药而制成药物浆糊。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认为煮糊去筋和加入薰陆香末就可以避免虫蛀。此后,浆糊中加入的中草药越来越多,元代王士元等编写的《秘书监志·秘书库》中记载的配方提到需要添加黄蜡、明胶、白矾、白芨、藜芦、皂角、茅香、藿香等,明代高濂《遵生八笺·燕闲清赏笺》提到添加的辅料为白芨、黄檗、白芸香、石灰末、宫粉、明矾、花椒等。明代曹昭认为通过将面粉不断浸泡和换水去除其中的易蠹成分,再先后加入一定量的白芨、白矾、桐油、蜡、芸香,可以制作高性能的药糊;周嘉胄认为制作药糊的步骤是先将白面浸泡在用花椒熬成、放冷的水里,几天之后撇去花椒水,在里面配入白矾末、乳香加水搅拌,小火熬煮到快熟时,再加入之前被撇去的花椒水不断搅拌直到煮熟。古法制糊时除用花椒熬水外,还用除虫菊、百部、黄连等煎汤代水,待汤水凉后即可与盆内面粉用棒调合,再用慢火边煮边搅调制成糊。如此,裱件不仅柔软性和舒展性颇佳,而且可以取得良好的防蠹防霉效果。

2 中药在文献防蠹防霉方面应用的现状

比起古代,今天中药在文献防蠹防霉方面的应用呈现出扬弃和继承、转化和创新的特色,否定落后之处,继承先进之处。

2.1 扬弃和继承

目前,库房建筑的建造技术、围护结构的设计水平、管理人员的保护意识等都有很大的提升,即便不再对文献的载体材料、字迹材料进行处理,在控制好收藏环境的温湿度,做好防光、防尘、防火等工作的前提下,文献很难滋生蠹虫和霉菌。不过,在制作浆糊、选择装具材料等方面,中药被关注的热度不减。

制作浆糊是考验文献修复人员专业程度的一门特殊手艺,目前在浆糊中不再加入过多的中草药,而倾向于直接加水调制或用水洗去面筋后再冲调这种最原始和最简单的处理方法。不过,为了改良纸张的性能使文献得以长久保存,会在浆糊中加入一些化学物质,比如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将碳酸氢镁水溶液加入浆糊中实现纸张脱酸的目的。除了皇史宬,现在有些单位仍然使用樟木条、樟脑丸防蠹防霉,比如山东省图书馆的古籍库房使用镶嵌樟木条的铁皮橱柜,南京图书馆在书架中放置产自吉安市东庆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的精制樟脑块,利用其挥发效果防蠹防霉。

2.2 转化和创新

在倡导绿色健康的今天,食品、药品及农产品防蠹防霉剂已经朝着安全、高效、无公害的方向发展,研究和开发适用于文献保护的新型绿色天然防蠹防霉剂逐渐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目前天然灵香草的使用比较成熟,在桂林市档案馆、金秀瑶族自治县图书馆、深圳图书馆、天津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天一阁博物院等单位得以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在淘宝上以“图书档案 灵香草”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经过去除无关和加工处理后的产品,筛选得到64 条相关条目,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采自金秀大瑶山的桂美草集牌灵香草,有关该品牌的条目有47 条之多。宣传介绍中说该产品具有驱虫防蛀、防霉防潮、薰衣保色的功用,每袋配有棉绳,可以悬挂或放置于图书室、档案室、衣柜、收纳盒、抽屉、交通工具内。但是从销售网页可知十年来与其合作的图书馆所占比重不大,档案馆、博物馆等更是缺位。另一类是其他品牌或散装无品牌的灵香草。具有品牌包装的如桂林市宛田瑶族乡山源天然香料厂、广西金秀县维森瑶都特产店、广西金秀香料香精有限责任公司等生产出品的灵香草;无品牌的主要是指广西金秀大瑶山的瑶民采摘回来经简单处理后用炭火烘干的散装灵香草,店家在销售时还会指出“承接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等机构服务,可以按照需求量包装”。

此外,还有一些单位选择购买将众多中草药研磨成粉或制成片剂的产品。截至2021 年10 月20 日,在淘宝和阿里巴巴中以“图书档案防虫防霉剂”为关键词,共搜索到162 条记录,经筛选后得到以下数种,详见表1。

以上药物的主要功用是防霉驱虫,有的在包装盒上用醒目的字体标注“书虫的克星,文档的卫士”,还有的标注具有防潮杀虫功能。产品的规格大多是1 箱30 盒、1 盒30 小包,使用剂量是每0.1 至0.15 立方米箱柜体积内放一至三袋,书架货架按室内体积计算放置,仅上京牌防虫蛀香剂规定每个档案盒放1 小袋(3 克)或者每个柜格放4至8 袋。大多厂家还会在销售广告中明确指出“对档案纸张、字迹无影响,绿色环保产品”“高效无毒,无污染,绝无致癌物质,对人体无害”。

虽然笔者的统计数据局限于淘宝平台的销售记录,未将京东、拼多多等网络销售平台和各地实体店的销售情况囊括在内,但前述表格仍然能够说明以下两点:一是顺应文献收藏机构绿色环保的理念,社会上已经研发了十几种中草药产品,并强调产品绿色环保,对人体无害;二是用户购买之后的评价证明中草药的作用倾向于防霉驱虫,杀灭效果不是很明显。

3 中药在文献防蠹防霉方面应用的优劣势分析

3.1 中药在文献防蠹防霉方面应用的优势

中药的优势体现在无害、无毒、环保,这三条也是中草药防蠹防霉剂产销厂商在其产品包装和销售网页上极力宣传的卖点。

无害指的是对文献制成材料没有不良影响,否则不能使用。比起面粉浆糊,化学浆糊因使用比较方便在文献修复中曾流行一时,但是它偏酸性,会腐蚀纸张和墨迹,而且不具备可逆性,所以逐渐被淘汰。一些熏蒸剂如溴甲烷、硫酰氟、磷化氢、环氧乙烷等易燃易爆,需要专业人才在严格遵守规程的情况下利用专业设备操作,显然不符合无害的要求。

无毒指的是对人畜无不良影响,长期以来对文献杀虫杀菌所运用的药剂都不符合这一要求。文献收藏机构曾经使用卫生球、樟脑丸防蠹防霉,前者的主要成分是萘,含有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致癌物质,而后者的主要成分是萘酚或对二氯苯,虽然毒性稍小,但毒性潜伏期较长,可长达十几年,这些药物现在逐渐被淘汰,仅有个别单位仍在使用。环氧乙烷杀菌杀虫效果显著,但它是一种剧毒物质,低浓度时能刺激人的鼻眼黏膜,高浓度有致命的危险。溴甲烷、磷化氢和硫酰氟对人亦有剧毒。溴甲烷的毒性有潜伏和累积的特性,长达几天或数月;磷化氢“作用于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肝脏,其中以神经系统受害最快、最严重,并能引起肺水肿及心脏扩大等”[14];硫酰氟“主要危害机制在于抑制人的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一旦急性暴露后,首先可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流口水、头晕、恶心、呕吐、发绀、阵发性寒战等全身症状;鼻腔、眼角膜、喉咙、呼吸道均可出现疼痛、灼烧等刺激症状……甚至死亡[15]509-510。这就要求操作时必须戴防毒面具且熏蒸后确定无药物残留才能进入库房。令人感到恐慌的是,人体长期从环境中吸收低剂量的杀虫剂,药剂会逐渐在人体内积累,这种生物富集“主要集中于动物的肝、肾、脂肪等组织中”,文献保护工作者往往容易得上呼吸道、皮肤或肝脏等方面的疾病[16]。

环保指的是中药多采用物理、生物技术进行处理,不会污染环境。不少化学杀虫灭菌剂在操作之后,需要进行排放物处理,否则会造成环境公害问题。比如溴甲烷虽然可以室温熏蒸且扩散性好,但是一旦散发到空气中,对大气臭氧层有破坏作用,所以1987 年签订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明文规定将其淘汰,工业界把硫酰氟作为替代品在全球广泛使用。不过,硫酰氟亦非安全无虞,2009 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全球变化科学学院研究发现它在空气中存在的寿命是36 年,很容易被海洋吸收,成为一种强效温室气体,其危害大于科学家先前的判断[15]510。使用由物理技术、生物技术处理的中药防蠹防霉、杀虫灭菌药剂以代替化学药剂,可以有效避免对环境的污染。

3.2 中药在文献防蠹防霉方面应用的劣势

中药应用的劣势其实就是它自身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药有很大的气味,嗅觉敏感的人会被熏得难受,不少人觉得闻这种强烈的气味不太舒服或者会去质疑“无毒”是不是厂家虚假的宣传。大多数档案馆不会按照说明书上面的用量投放,仅在重要档案旁边放一些。

第二,侧重预防,杀灭效果不明显。这主要在于它的挥发性不可控,穿透力弱。各种防蠹防霉的中药主要通过影响蠹虫和霉菌的形态、结构以及生理活动和新陈代谢过程来达到抑制其大量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目的,仅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杀灭效果不太明显,文献保护彻底依靠中药的做法是不理智的。而且,它是通过挥发而非通过被害虫摄食才起作用,在多大范围内发挥作用、能够挥发多长时间等因素无法控制,加上其穿透力有限,对文献深处的钻蛀性害虫驱灭效果较差。

第三,自身容易生虫长霉。很多中药由动植物加工而成,含有害虫和霉菌生长发育所需的蛋白质、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其本身会成为蠹虫和霉菌的养料,所以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使用,还要注意其失效时间。以上10余种中草药防蠹防霉剂除了太阳牌银盐胶片防霉剂、灵香草驱虫剂的保质期是2 年之外,其他的大多是3 年。用于对档案、文物、字画和书籍的保护时,在开封后的使用期除太阳牌天然防霉杀虫剂是12 至15 个月外,其他大多是1年。但是,并非在保质期内就是安全的,也有一些意外情况发生。比如,北京某单位试用藁本驱虫,没多久就发现草药本身滋生了烟草甲,幸好是装袋使用且发现及时,虫灾未能危及档案。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采用袋装灵香草,在检查时发现袋子上有不少虫孔,负责老师说曾在库房中发现毛衣鱼出没,调侃它们是不是吃了灵香草就不会去吃古籍了,说归说,为了避免虫灾蔓延,只能将灵香草弃用。

4 中药在文献防蠹防霉方面应用的前景展望

在文献防蠹防霉方面,中药的应用前景仍然比较广阔,其研发工作不仅要从提升自身效能入手,还须重视实践部门“指挥棒”的作用。

4.1 防蠹防霉中药研发的注意事项

中药的研发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以提升自身防蠹防霉的效能:第一,加强作用机理和活性成分结构分析,进行中药防蠹防霉效果的比较研究,注意各种成分恰当比例的配伍。从表1 可以看出,虽然全国植物资源丰富,但是目前研发的防蠹防霉剂仅利用了狼毒草、荛花、除虫菊、灵香草、白芷、印楝等数十种。探究更多的品种、寻求更合理的配方进行研发是未来的趋势。将来研发的思路和策略是:首先,结合文献记载和实践应用,以中药的防霉防虫效果为指标进行比较,确定在影响蛀虫和霉菌生长发育方面效果较好的3—5 味中药。其次,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将各味药设定不同配伍水平,以其防蠹防霉效果为指标,对筛选出的各种中药的配伍比例进行优化,优选出最佳配伍比例。最后,通过确定好的配伍比例组成复方,绘制不同剂量复方与其防蠹防霉效果的曲线,得到其量效关系,确定复方的最佳剂量。

第二,需要关注中药对人体健康和文献制成材料的影响研究。使用中草药的初衷是保障对人体安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测试可以通过小鼠急性毒性实验来实现,观察最终确定的剂量复方的生物安全性。对文献制成材料的影响测试,可以通过反复实验,测试此剂量的复方对不同文献的影响,比如对纸张、胶片、磁带等载体材料及字迹、印迹等有没有不良影响。

第三,需要从载体本身下功夫,控制其挥发能力。为了进行更好的前端控制,今天仍然可以借鉴古代选择具有防蠹防霉效果的纸张和字迹材料制作文献的做法,如此就需要使用合适的造纸原料,或者在制作纸浆和字迹材料时加入中药。在改进制造工艺时,要控制中药在空气中的释放方式,使其能够长期徐放缓释。同时,为了避免防蠹防霉剂的药效在短时间内密集释放,可以将其进一步加工,制成中草药复方缓释片剂、中草药复方挥发凝胶或中草药香囊等。

4.2 重视实践过程“指挥棒”的作用

文献保护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工作,无论是理论的完善,还是产品的研发,都需要将其放到实践过程中接受检验。

第一,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南北方气候上的巨大差异,中药防蠹防霉剂的使用要因地制宜。北方一些地区比较干燥,有些库房的相对湿度在30%左右,加上春秋两季的平均温度在20 度左右,如果文献本身状况良好,可以不放任何药剂,只需在库房卫生工作方面做些努力。而且,中药防蠹防霉剂作用时间还会更久一些。笔者从2012 年即给本科生讲授档案保护技术这门课,当时出于实物展示需要,一位家在广西的学生委托父亲采摘新鲜灵香草,去根晒干后寄往济南。笔者将其装入布袋置于衣柜中,仅每学期上课时带到教室展示一次,至今没有生虫长霉的迹象且仍然略具香气。南方地区的库房湿度较大,平均日气温超过25 度的时间比较长,故而文献生虫长霉的可能性较大,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以驱虫防霉,可以使用中药以达目的,亦可以采取其他绿色环保的物理和化学方法。

第二,不能盲目夸大中药的预防和杀灭作用,需要关注大多数文献收藏机构的选择倾向。有不少文献收藏机构使用中草药防蠹防霉剂,但效果不佳。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和河南省档案馆都使用过云南某知名品牌的防霉驱杀虫药,然而目前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已经将其弃用,转而综合采用多种措施进行预防:一是控制库房温湿度,在低温充氮的条件下,营造对人体无害的绿色环保环境;二是对出库档案进行消杀;三是对库房档案害虫进行跟踪,利用粘鼠板统计上面所粘害虫的种类和数量,将之平放在库房角落,每年4 月底更换一次,经过统计发现库房中主要有书虱、拟裸蛛甲、毛衣鱼、赤拟谷盗等害虫,还有少数百怪皮蠹、烟草甲,库房外的馆区有黑胸散白蚁;四是把灵香草植物精油加入碳酸钙粉末做成的载体中搅拌均匀,放在库房中熏蒸杀虫,并投放驱虫药;五是熏蒸时配合使用拟除虫菊酯喷雾剂进行杀虫。河南省档案馆虽然仍在使用该款产品,但负责老师说北方比较干燥,不太具备生虫长霉的条件,坚信综合采取库房底层和顶层不放档案、从四层开始才放档案,入库消毒,档案盒装防尘,除尘保洁,密闭无窗,降温排湿等措施之后,档案是不会生虫长霉的。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之前用万年红防蠹纸加袋装灵香草防蠹防霉,后来倾向于对图书在入库之前进行消杀,使用国家图书馆统一配备的低温冰柜,保持库房恒温恒湿的环境,加上对带夹板的古籍经常性进行检查,也没有出现虫灾和霉情。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弃用袋装灵香草之后,对于带有函套的古籍、新制品图书和已经生虫长霉的图书采取全面消杀,平时注意严格控制温湿度,就能达到防虫防霉的目的。在访谈反馈时,还有一些单位的管理人员倾向于拟定计划常常去翻动、整理文献,认为这样做可以将虫卵虫粪、霉菌孢子等悉数抖掉,使蠹虫因受惊吓而迁移,然后再将文献拿去冷冻,他们觉得物理方法比用植物性驱虫防霉药物的效果要好很多。可以看出,不同单位的业务部门对文献防蠹防霉工作的不同观点和态度深刻影响着文献保护的工作实践,发挥着“指挥棒”的作用。

5 结语

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遵循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将中药应用于文献防蠹防霉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些至今仍然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中药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但我们不能夸大它的杀灭作用。而且,文献防蠹防霉工作应该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与其他办法结合运用,如通过对进馆档案进行有效霉虫消杀、保证库房清洁、严防霉虫通道、加强温湿度控制、树立管理准则、定期抽样检查档案状况、定期消杀等工作来杜绝感染源。现在文献收藏机构的建筑围护结构都比较好,温湿度和无缝隙基本上能够达标,如果原来不长霉和生虫,在新的环境下就不会发生虫霉危害。而对于已经生虫长霉的文献,不能依赖使用防蠹防霉药剂杀虫,可以使用物理或化学手段杀灭害虫和霉菌,比如臭氧等离子、冷冻真空充氮、化学药剂熏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