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陟岑
(杭州市钱江新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有企业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深化国企改革,积极探索与市场经济相接轨、相融合的模式。伴随着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目标、范围、职能、方法等内容不断优化。为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逐步建立起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内部审计在保障企业资产安全、改善企业内部治理、防治企业内部腐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内部审计能够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通过监督识别出正在造成企业经济损失和可能造成企业经济损失的事项,通过事前决策审计,对企业资金的投资计划、投资风险和投资效益进行检查,甄别出相关风险,降低企业发生损失的可能性。通过内部审计人员在企业经济合同梳理排查过程中的工作,消除合同履行过程中的纠纷因素,降低纠纷发生的概率,减少企业不必要损失的发生。通过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经济损失进行审计追责,积极整改,建立长效机制,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降低企业未来发生同样损失的可能性。
内部控制是贯穿于企业整体经营活动的一种系统控制,体现在企业的各个经营环节,能促进企业整体健康、有序发展。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内部控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二者在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和防范业务风险方面的目标是一致的。通过执行各种审计程序,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及时发现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问题,督促问题整改、化解风险。通过内部审计可以科学地评价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做到及时查漏补缺,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提高国有企业的风控水平,从而保障国家资本的安全。
审计模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渐发生变革,无论是外部审计还是内部审计,都逐渐转变为风险导向的审计模式。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模式有助于企业快速识别、有效控制风险。通过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国有企业可以更容易地进行全面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工作贯穿于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的全过程,从风险的评估到风险的应对均有所涉及,通过制定审计计划和实施审计方案,内部审计对风险管理体系进行全过程的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不断完善修正国有企业风险管理体系。
内部审计通过查漏补缺,改善企业运营能力,帮助国有企业实现价值提升。通过应用系统的评价方法来改进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效果,将查漏补缺与价值提升相结合,促进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帮助国有企业提升价值。同时,内部审计的模式也从传统的以发现问题为导向转变成以风险为导向,这样使内部审计能以一个更加完整的视角审查企业存在的风险,进而有效地进行风险管理,降低经营风险,提升企业价值。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灵魂。目前,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视不够,研究不够,未设立有力的内部审计专门机构,有些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职能与风控、法务等相关职能设在同一部门,有些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职能分别设在企业管理部和纪检监察室。与此同时,存在内部审计机构职能过多的现象,有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承担了较多其他职能,无法在内部审计工作中投入必要的时间和精力。对于审计发现的问题,后续落实整改的跟踪和监督力度不够,这导致空有审计成果,未见审计成效,不能为企业的良性发展做出贡献。
现阶段,大多数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背景是财务、会计和审计专业,少数人的专业背景是经济类专业,内部审计人员专业单一的现象在国有企业中较为普遍。在这种内部审计人员业务单一、“一专多能”本领不足的情况下,对于复杂度高、专业性强的问题往往依靠主观判断,容易造成审计结果失真。同时,这会造成国有企业大部分项目只能委托外部中介机构实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主要负责中介机构选聘、沟通协调以及审计整改、档案整理等事宜,主导作用发挥不够的问题,不利于审计质量的提升和企业自身专业队伍的培养,也不利于审计后有关工作的整改。因此,国企不仅需要财务、会计、审计和经济类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还需要计算机、法律、工程以及金融等领域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并加快培养“一专多能”的内部审计队伍,以适应国有企业的多专业领域,从而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在现行法律法规中,对内部审计的有关规定较少,授予企业内部审计监督权、处理权和惩罚权有限,审计整改难以落实。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都有相应的内部审计制度,但是,工作机制存在缺陷。一是部分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同时兼任其他重要部门的负责人,主责不明确,工作任务较重,不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总体谋划和深入推进。二是部分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大多局限于传统的审计,缺乏更深入的公司战略审计、内部控制审计以及管理运营审计等方面内容。三是部分国企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信息难以共享,使审计结果难以满足企业管理的需求。
当前,国有企业过分强调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评价、咨询、鉴证等职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弱化,存在审计职能缺位的现象。这主要受到以下三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内部审计职业统一的局限性,审计工作趋向于财务监督,不适合非财务领域的审计工作,这就导致审计结果单一且重复,难以提出建设性意见。二是部分内部审计人员对自身工作未做到勤勉尽责,使审计工作流于形式、敷衍了事,导致审计结果失去参考意义。三是很多内部审计没有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其他内部监督力量形成协作配合,没有建立信息共享、结果共用、重要事项共同实施、问题整改问责共同落实等工作机制。
国有企业和国资管理等有关部门应当做到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多方配合,统筹协调,积极构建国有企业高素质、高效率的内部审计体系。
一是建立健全内部审计领导体制。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根本保证,进一步完善企业集团党委、董事会直接领导下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领导体制。党委领导强化顶层设计。董事会是内部审计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审核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内部审计报告、奖惩、考核等重要事项,批准年度内部审计计划、违规责任追究实施方案和内部审计结果的应用。管理层负责实施内部审计工作,根据企业党委和董事会决定实施内部审计,负责对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和落实。
二是充分发挥董事会的管理指导作用。确保召开相关会议,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管理和指导,研究审核内部审计报告、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等重要事项,并审核内部审计年度工作计划以及其他重要审计事项。
三是建立多层次的企业集团内部审计部门。集团本级内部审计部门负责集团本级各类审计工作,配合、协调上级部门和中介机构对集团系统的各类专项审计工作,指导、协调下属公司的各类审计工作,牵头集团公司各项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的评估和完善,督促规章制度的有效执行。集团下属二级企业也要设立专职的内部审计部门,二级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制度建设等情况应报集团总部内部审计部门备案,定期向集团总部内部审计部门报告内部审计和整改工作情况。
为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评价和服务的职能,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有必要在国有企业集团体系中建立统一的内部审计流程、内部审计实施办法和内部审计考核办法。规范内部审计通知的发放、审前资料的准备、调查取证方法、取证表格式、审核工作底稿格式、内部审计报告格式、征求意见时间以及整改完成时间等方面的内容,明确审计和被审计各方的职责。对于内部审计人员玩忽职守,造成虚假审计和国有资产流失的,要严肃追究责任,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对被审计单位经多轮审计屡教不改的,应当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追究整改落实不力的责任。
审计结果的应用是内部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审计监督的重要环节,高质量的审计不仅是对审计过程的严格把控,也是对审计结果的有效应用。审计结果的应用程度反映了内部审计价值的增值程度。如何确保审计结果应用的最大有效性,不仅需要国有企业决策层、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还需要国有企业建立整改跟踪检查机制,细化职责,并结合公司内部考核机制,推动审计结果应用到位。
根据国有企业集团总部批准的年度内部审计计划,各级内部审计部门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部门要保证常规年度内部审计覆盖率不低于三分之一,各级子企业每三年至少审计一次。在审计过程中,从组织到岗位设置,从普通员工到领导班子成员,从内控制度建设到实施过程,从业务目标实现到绩效的有效管控,从国家政策的执行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从企业法规到廉洁自律情况,所有涉及资本交易和经营活动的行为都要接受内部审计,并且要进行深入、细致、严格的审计。重点加强主体责任和主营业务审计,混合所有制改革审计,大额资本管控,“三重一大”事项审计,类金融和金融经营行为审计等,及时发现重点项目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堵塞管理漏洞,防范潜在风险。
在审计准备阶段,内部审计部门应在审计前进行深入调查,了解有关情况,掌握业务特点和业务关键节点,设置审计项目和重点关注领域,并根据业务性质指派不同的专职审计人员进行审计,使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审计实施阶段,要扎实执行审计程序,全面收集审计证据,多角度分析,做好审计底稿编制工作。在审计报告阶段,应及时发布审计报告,并及时跟进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确保这些问题得到有效纠正和整改落实。与此同时,现阶段,国有企业审计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大多数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仍然主要依靠传统的纸介质和简单的电子数据形式,导致数据缺乏及时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因此,及时引入高效率的审计软件有利于企业相关数据的高效集成和分析,对内部审计的信息化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国有企业要根据自身规模和审计的业务体量,选拔和配备政治、诚信、能力、专业技能和业务知识优秀的复合型审计人才,积极建设审计队伍,开展分层级、分类别、分批次的培训,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技能、沟通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文字能力。建立健全内部审计专业人才的遴选、培养及管理机制,鼓励内部审计人员参加相关资格考试,综合掌握金融、工程、法律、计算机等多方面的专业技能,建设一支职业道德优、专业强、业务精的内部审计队伍。同时,加强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人员交流,对于既有专业工作能力又有管理能力的内部审计人员,支持跨岗位序列横向发展,实行经营管理序列和科技职能序列间的转换,成为复合型人才。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应紧紧围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战略目标,坚持以风险为导向,全面监督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完善企业内部控制、防范经营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等方面的作用。加强内部审计体系建设,是提高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从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制定解决内部审计监督问题的措施和实施办法,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国有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切实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