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香菇高产优质栽培管理要点

2022-02-17 05:43:37
西北园艺(综合) 2022年5期
关键词:刺孔装袋越夏

李 帆

代料香菇产业在陕西蓝田已有20 多年的发展历史,作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村致富、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要实现高产高效, 三分靠种植, 七分靠管理。 为确保食用菌产业持续、 健康、 稳定发展, 我们特组织专家, 对蓝田夏香菇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梳理,现作以归纳总结,供广大菇农和同行参考借鉴。

1 种植期

在蓝田,夏香菇主栽品种为808,其菌龄为120~180 天, 属中高温型中熟品种, 出菇温度10~28 ℃。 种植时要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海拔、不同气候条件等综合因素, 在2 月上中旬至4月上旬种植。 近年来,部分区域在农历11 月底12 月初(阳历1 月上旬)就陆续开始接种,从种植到出菇历经9 个多月270 天以上, 严重违背了其生物学规律。 此时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会造成成活率下降,死穴过多;养菌时间过长,水分、营养消耗过多,导致出菇稠而小,产量降低、品质下降;早春容易出现因强温差刺激而出菇的现象。 但种植过晚,气温回升快,菌丝生长缓慢,后熟期短,菌丝容易遭受高温危害,影响正常出菇,造成减产。 因此,科学合理把握好种植时期至关重要。

2 备料

科学配方:木屑78%、麸皮20%、石膏粉1%、糖0.5%~1%或食用菌营养素0.5%,含水量55%~58%。 香菇属于木腐菌, 木屑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出菇产量和品质。 近年来木屑颗粒越来越大,菌袋内空隙过大,蓄水能力变差,菌袋收缩快,出菇寿命缩短;软杂木及不适宜树种的木屑比例过大,这种木屑营养含量低,不耐分解,菌丝生长异常,抗性变差,产量降低,品质下降;大龄老龄树木屑多,这种木屑心材多,边材少,营养含量极低。 因此在购买木屑时,要选择树种适宜、颗粒大小适中(颗粒直径0.6~0.8 cm最为适宜)、木屑新鲜无霉变、不结块的。麸皮要求片大、无杂质、淀粉含量小、无霉变、不结块,不含其他添加物质。 石膏应为粉状、较轻,在自然湿度条件下易凝结成块。

3 拌料

近年来,由于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受人力物力的影响,拌料操作极为粗放,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3.1 拌料遍数少 常话说“拌料不均匀,种菇坑死人”。 近几年,受拌料场地、人力条件、思想认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拌料遍数少、不均匀,造成菌丝长势不一,菌袋质量参差不齐,最终降低产量, 减少收益。 拌料时要做到干料两遍,湿料两遍,确保“两个均匀”,即原料均匀、水分均匀。

3.2 含水量偏低 生产中,一味追求生产成品率, 拌料含水量普遍偏小,18 cm×60 cm 的料袋,基本上都在3 kg 以下,和正常要求相差较大,培养料水分明显不足。经过发菌培养和高温越夏,还会失去一部分水分。 水分不足,致使营养物质的分解和积累运输难以进行, 养分储存少,造成出菇过稠或菇体停止生长,产出的香菇小而薄,产量品质下降。

4 装袋与灭菌

4.1 装袋环节存在的问题

1)装袋时间过长。 种植旺季拌料后迟迟不能装袋,或拌1 次料装几天,致使微生物大量繁殖,有害物质积累,造成培养料发臭、发霉、发酸变质,严重影响香菇菌丝成活、生长和正常的生理生化过程,不能正常出菇。

拌料要根据气温高低、人力、物力等情况确定拌料数量, 要确保当天拌料, 当天装袋, 当天灭菌。

2)装好袋后迟迟不点火灭菌。走访中发现,许多菇农趁农闲,提前装袋堆垛但不灭菌;有些袋子早早装好,但没有灭菌炉而无法灭菌,有的堆放长达20 多天,垛(袋)内培养料发酸、发霉、变质,导致减产严重。

4.2 灭菌环节存在的问题

1)点火后迟迟达不到有效温度。生产中,有的一次灭菌数量大, 在短时间内不能达到有效灭菌温度, 需要烧30 多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堆垛内温度才能达到100 ℃。 在此期间袋内微生物相对活跃,培养料会变质,造成减产。 因此灭菌时堆垛一定要小,一次不超过5 000 袋,采用产气量大的炉子或集中多个炉子同时烧,确保6 个小时达到100 ℃。

2)100 ℃后维持时间过长。 实际生产中,为确保灭菌效果, 往往大幅延长有效灭菌时间,导致垛内温度达到100 ℃之后维持时间过长,造成营养物质过度降解与破坏, 维生素损失严重。

5 发菌管理

5.1 培养温度 部分种植户规模大,养菌场地不足,菌丝旺盛生长期,来不及散堆或无处散堆造成不同程度烧菌。 发菌期间, 要严格控制温度,采取措施确保适温培养。菌丝最适宜生长温度24 ℃,不高于28 ℃最好。

5.2 刺孔数量 刺孔是有效调整菌袋含水量和出菇效果的重要环节, 确定刺孔数量要综合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

1)培养料含水量。 含水量高要适当多刺,反之要少刺。 18 cm×60 cm 的袋子, 初装质量3.15~3.25 kg, 刺孔55 个左右; 18 cm×63 cm的 袋 子, 初 装 质 量3.25 ~3.4 kg, 刺 孔60 ~65 个。

2)海拔高度。深山区高海拔可适当多刺,浅山区低海拔要适当少刺,上下浮动10 个左右。

3)刺孔针粗细。刺孔针粗的适当少刺,细的要适当多刺。

4)越夏场地。朝阳的通风场地适当少刺,阴凉的背风场地适当多刺。

5.3 高温刺孔 生产中部分菌袋发满菌时间较晚,因气温回升,易造成刺孔后热量无法散失而烧菌。 因此要适时适量种植,科学管理,确保高温来临前菌袋发菌进棚,刺孔越夏。

6 越夏

6.1 遮阴棚的搭建 遮阴棚建造在通风良好、水源方便、干净整洁、无污染的地方,棚高3.5~4 m,架两层遮阳网,两层网间距不小于1 m。遮阳网要向棚架四周延伸,以防阳光直射菌袋。

6.2 通风 通风可降低棚内温度,有效调节菌袋含水量。 通风不良,散热效果差,菌丝易受高温危害,产量降低,品质变差。

6.3 湿度 越夏期间, 如果棚内空气湿度较小,菌袋失水严重,菌丝处于干旱状态,则香菇个头小,品质差,产量低。 可在早上或晚上往地面喷水,或连续喷雾降温,严禁在中午高温时喷水或间歇性喷水。 喷水时,不要用井水,或直接喷在菇袋上面, 振动过大和温差刺激容易造成提前出菇。 如果连续阴雨,棚内湿度过大,需要加强通风。

6.4 光线 越夏期间,菇棚内需要一定的散射光。 光线过强,容易造成棚内温度过高,转色较重,颜色发黑,出菇偏稀,产量降低,甚至出现烧袋现象;光线太暗,转色较慢,色泽浅,出菇容易偏稠,个头小。 棚内光线要做到“三分阳,七分阴”。

6.5 温度 香菇菌丝在22~24 ℃环境下最适宜生长,30 ℃下生长缓慢, 温度高菌丝易受高温危害,产生烧袋现象。 注意棚内温度,及时采取措施,确保菌袋安全越夏。

上述各种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对香菇产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并且各种因素还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7 出菇管理

7.1 催菇过早 催菇要在18 ℃以下进行。 催菇较早,气温较高,香菇生长过快,造成菇柄长,肉薄,菇质疏松,折干率不高。

7.2 催菇刺激过度 脱袋时的强力震动或异地运输,都容易造成对菌袋的过度刺激,出菇过稠,个头过小。

7.3 含水量 出菇时菌袋重量应为初装时的75%。 出菇时菌袋含水量小,易造成出菇偏稠,个头小,甚至不出菇;含水量过大,透气性差,菌丝处于严重缺氧状态,子实体无法分化,导致不出菇或出菇极少, 产量更低。 对含水量小的菌袋,催菇注水,使其质量达到装袋初期的80%,含水量大的菌袋通称“铁袋”,应刺孔增氧,促使菌丝尽快完成生理成熟过程。

7.4 后期管理不到位 出菇进入第3 茬(一般在春节后),气温逐渐回升,棚内温度升高,要注意加盖遮阳网。 春节后正是新种植菌袋的栽培管理繁忙期, 许多农民朋友都侧重于新菇袋的栽培管理,忽略了原菇袋的出菇管理,基本上都是“望天收”。 进入春季,一定要控制好棚内、袋内的温度和湿度,争取多出菇,出好菇,真正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

猜你喜欢
刺孔装袋越夏
果树安全越夏四注意
今日农业(2021年12期)2021-11-28 15:49:26
李子树采后的越夏管理方法
今日农业(2021年12期)2021-10-14 07:30:58
新型液动食用菌装袋机的设计要点与应用*
中国食用菌(2020年9期)2020-11-11 04:55:40
香菇菌棒不同刺孔分布对工厂化出菇的影响
风神轮胎太原基地创新发明胎侧刺孔机
轮胎工业(2020年8期)2020-03-01 18:03:53
越夏茬蔬防虫工作要赶早
今日农业(2019年11期)2019-08-15 00:56:32
越夏黄瓜坐果难 巧用措施多坐瓜
今日农业(2019年11期)2019-08-15 00:56:32
板栗的塑料薄膜袋贮藏技术
农家之友(2018年4期)2018-01-30 17:47:26
胎侧刺孔在成型机上的应用
线上称重器给食品装袋带来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