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

2022-02-17 03:53李柯凝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智库特色政府

李柯凝

(红旗渠干部学院,河南 林州 456550)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处于大变局中的中国正面临着国际、国内双考验。国际上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经济陷入新一轮衰退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加大对我围堵力度;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创新能力不能完全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社会治理还有弱项等问题仍然突出[1]4。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挑战与机遇并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2]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对新时代提高政府决策能力提供了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为全面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提供了科学指南。在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背景下的智库建设必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道路。智库作为专门针对国内国际问题开展战略与政策问题研究的公共政策和公共决策服务组织,承担着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等重要功能,为党和政府提供理性、前瞻性的政策建议与智力支持[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国智库建设。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中国特色智库作出重要批示。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任务。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指明了方向[4]。

1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应坚持的原则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必须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人民为中心、系统观念发展等为原则,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原则。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的首要政治前提和根本政治保证。历史和实践多次表明,党的领导是干好一切工作的核心和灵魂,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因此,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形成规范有序的公共政策讨论空间[5]。只有坚持党管智库,智库决策才能提高政治站位,做到把握大局、统揽全局、应对变局,克服各自为政、各自为阵现象,防止作出的决策建议脱离群众、脱离实际。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的根本落脚点。《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在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时,第二条就是“坚持人民至上”,指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智库作为政府和公民合作的平台,其根本意义在于打破传统意义上的政府一元治理模式,进而打造政府与公民合作治理的二元格局[6],说到底就是要为群众谋划更美好、更幸福的高质量生活。因此,智库决策能否得到认可,关键在于是否体现了公民的需求。

三是坚持系统观念的原则。系统观念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创新智库发展的根本性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系统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系统本身,还取决于系统发展所赖以生存的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与事物之间都是彼此联系、不可分割的……如果孤立地、片面地、简单地看问题,就会犯形而上学的错误。”[7]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在坚持运用系统观念上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也须坚持系统观念,从整体和联动角度出发,协调一切可以整合的力量构建完备的智库发展体系,进而达到优化社会治理、加强顶层设计的目的。

2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面临的挑战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产生源于中国客观存在的现实需求。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家政策和社会需求的双重推动下,新型智库迅速发展,受到了全社会的支持,但也面临智库意识“觉而不强”、评价体系“效果不佳”、准入机制“阻塞不畅”等三个方面的挑战。

2.1 智库意识“觉而不强”

智库意识是智库建设的起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之后,智库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仍存在发展不均衡、竞争力不强、成果转化率不高等问题。经济发达地区的智库建设比较完善,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智库建设则面临人才短缺、资源紧张及交流平台短缺等制约。我国智库重数量轻质量等现象比较突出,低水平、重复性研究较多,且很多智库“各自为阵”,整体实力不强,甚至有时在国际舞台上陷入“集体失语”的尴尬处境[8]。成果转化率不高主要原因是有的研究为对某些热点问题和已有政策的解读,滞后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发展变化;研究成果多为学术论文、科研课题研究等学术性较强的载体,难以对党和政府决策产生影响。

2.2 评价体系“效果不佳”

智库评价是对智库本身建设情况、产品影响力及社会认可度等因素的综合研判。近年来,随着智库研究的不断深入,智库评价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话题。但即便如此,我国新型智库评价体系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热衷于智库排名而忽视智库体系的整体建设。有的智库舍本逐末,重排名而轻自身内涵建设,甚至存在炒作、造假等行为,扭曲了智库评价本身的意义。二是评价结果的公信力不足。我国的智库评价尚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尚未形成集体对话,现有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不能正确认识智库评价结果。有学者将我国智库分为4类:第一类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直属的综合性研究机构;第二类是依托大学和科研机构形成的专业性智库;第三类是依托大型国有企业的智库;第四类是基础较好的社会智库[9]。不同类型的智库对智库评价的认识不尽相同,有的智库甚至不参与评价排名。

2.3 准入机制“阻塞不畅”

受传统观念影响,我国智库建设政府属性明显,那些作为政府附属机构的智库占优势地位。即使是具有独特资政功能的高校智库也多依附于政府而生存。有研究者认为,官方智库相较于其他智库更能把住政府之“脉”,政府在选择合作对象的时候,也更愿意将一些项目直接交给手里掌握着大量资源的官方智库[10]。高校智库和社会智库虽然被认为是政府智库的“合作者”和“补给者”,但是由于存在着先天的与政府“不平等”的关系,很容易被排除在政府的合作对象之外。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校智库与社会智库的发展,造成政府智库“一枝独秀”。正是这种“垄断”,造成了我国智库建设的“内循环”弊端,影响了高校智库和社会智库建设的积极性。有学者认为,智库充其量是个“幕僚”的角色,很难保证其独立性、客观性、社会性和创新性[11]。

因此,智库意识“觉而不强”、评价体系“效果不佳”、准入机制“阻塞不畅”是制约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的因素——这既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研究的后续对话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实践指明了方向。

3 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的路径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不断探索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的路径。

3.1 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约翰·斯塔西·亚当斯(J.Stacy Adams)在《社会交换中的不公平》中,将公平理论视为一种激励理论,认为人工作的积极性不仅与获得的劳动报酬具有相关性,而且与劳动报酬的分配制度是否公平更为密切,公平、合理的制度是激励人生产的重要动力[12]。因此,公平的市场环境有利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我国现有的智库建设和引导方式通常为3种形式:财政拨款、行政命令、项目(或课题)立项。一般意义上,前两种形式按照既定的程序开展即可,第3项则存在“内部认购”、政府既当裁判员也当运动员的弊病——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在政府、社会与市场的互动中,政府是研究成果的需求者,政府智库、高校智库和社会智库是研究成果的生产者;在政府需要决策方案的时候,须通过项目招标的形式向社会公开招标,用项目竞争取代传统的财政拨款,用“一对多”取代“一对一”,让各类智库主体平等参与竞争,从而激活思想市场,使党和政府决策能更好体现民意、促进社会共识。

3.2 构建科学的新型智库评价体系

没有评估就没有改进。完善的考评管理体系是衡量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重要工具,也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优劣的“诊断器”和“过滤网”[13],因此,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考评体系。首先,要加强信息公开和反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水平”[1]67。政府在向社会公开招标时,应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避免出现“信息孤岛”。在政府与智库的合作过程中,应加强财务审核和服务业绩评估,可制定定期检查制和效果反馈制,对资金使用效率、公众满意度、成果转化率等具体情况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绩效评估。其次,要建立开放的评估体系。突破以往“内评内”的弊端,更加突出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的外部评价指标,建立多方参与的开放性评估体系。最后,要加强惩戒问责。构建智库的问责机制,对提供政策建议评估结果不达标的智库加强惩戒问责;要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机制,确保不达标的智库退出后其他智库能够迅速有序承接。

3.3 加强智库间的对话与交流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从整体和联动角度出发,协调一切可以整合的力量,达到优化社会治理、加强顶层设计目的。加强智库间的合作与交流包含3个方面。一是要加强与国际智库间的对话。通过与世界著名智库的交流合作,我国智库能够取长补短,并且可以借助国外媒体发布自己的决策建议报告,用我们的“正能量”影响世界舆论,产生社会影响力,在新的国际环境中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当然,在对话过程中我们也要注重研判、引导重点舆情,避免盲目崇拜外国智库,警惕“文化渗透”和“决策渗透”[14]。二是要加强国内智库间的交流合作。利用此种交流可以形成政府智库、高校智库、社会智库优势互嵌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要充分借助高校智库高层次人才密集、学科优势明显、管藏资料丰富、学术氛围浓厚的天然优势,发挥社会智库多元、灵活、开放的优势,激发智库市场活力,让市场产生“化学反应”,使智库提供的决策建议更加科学。三是加强智库与决策部门的对话。要构建常态化的互动平台,通过开门办智库、开放办智库做到供需有效对接,形成良性的互动循环。

猜你喜欢
智库特色政府
特色种植促增收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完美的特色党建
微智库
微智库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
建智库,话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