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佩玲
(会宁县草滩镇畜牧兽医站,730723,甘肃会宁)
牛养殖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反而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饲养不科学、防疫不到位等,导致牛在养殖过程中患有高热症状疫病。而牛热病的类型较多,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致使牛死亡,降低养殖效益。所以,需要养殖户格外注意,分析疫病发生的症状及原因,找准诊断方法,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控制疫病恶化和传播,促进养牛业持续发展。
所谓高热症状疫病,指的是牛群体温显著提高,牛体出现发热现象。与牛体温度的波动状况相结合,基本可以确诊高热症发病倾向。养殖牛群时,高热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一旦发病会快速传染。当发现疑似高热症病例后,应及时展开全面、系统的隔离治疗,如若不然,将会导致整圈牛发生感染。要想充分做好该病的鉴别工作,提高诊断正确性,防止该病传染给其他健康牛,需要了解该病临床表现的各种情况、感染的一般类型等,最大限度地降低误诊误治率。通常来讲,本病有以下几种症状。
一是突然发病,牛体的温度超过40 ℃,多日、持续不退热,伴有严重呼吸道方面的炎症。确定高热症时,需配合体温测量法来开展确诊工作。应对各个日龄牛的常规体温加以了解,一般成牛的体温是38.5~39.5 ℃,育成牛的体温是38~39 ℃,牛犊的体温是38~39.5 ℃。
二是高热症牛群会存在食欲减退、精神不振、体质虚弱、活动量降低等现象,部分严重者会发生运动失衡、肌肉震颤的问题[1]。
牛类动物具有较大的体型,在养殖牛群时,由于牛体自身免疫力降低,传染流行性疾病,容易造成各类疾病。从牛群暴发高热症的原因来看,第一,感染病毒、细菌而导致高热症。病毒、细菌主要存在于牛的生存环境,若环境恶劣引起病毒、细菌滋生,容易降低牛群身体免疫力,则抵抗病毒的能力便会大大降低。因此,牛感染病毒、细菌及寄生虫后,受其影响将患上传染性高热疾病。第二,管理牛场、日常饲养方式不够完善。尤其是中小型牛场,将疫苗、药物注射到牛体时,不按正常剂量注射,偷工减料或采用廉价药代替正规药;使用饲料的过程中,饲料配比缺乏合理性,或是饲料质量不符合要求,牛长期食用这类饲料而缺少营养,同时影响牛群身体免疫力,导致传染疾病暴发。
传染性高热疾病的致死性极高,同时有较强的传染性,传播的速度较快,并具有较高发病率,类似于牛流感、牛链球菌病及牛腹泻等。此种疾病出现后,会给养殖业发展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使经济收入大幅降低[2]。
一般的临床症状难以精确诊断牛高热症状疫病,应利用寄生虫检查、病原菌检查等各种在实验室内部进行的诊断方法。比如,病毒学检查能够进行病料的病毒荧光试验,对牛流行性腹泻、牛瘟、牛鼻气管炎等多种荧光抗体进行荧光试验,再根据荧光病变情况最终确诊。
(1)对牛高热症状疫病的判断通过对病牛测量体温来进行,观察其体温是否处于正常状态。若牛体的体温过高,则高热症状疫病便可初步诊断。要想充分确诊,应全面测量牛场内所有牛群的体温。详细来讲,每天开展2 次牛的体温测量,测量时间是上午8 时—9 时、下午4时—5 时。按照壮牛、幼牛的体温进行适当分类,其中,壮牛体温正常为38.5~39.5 ℃,幼牛体温正常为38~39.5℃,若温度高于该标准,则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
(2)需要注意的是,若在体温测量前,牛群经过长时间阳光暴晒、做完大量活动、饮水,则要在30 min 休息后方能测量。由于牛的体质原因,其夜间、日间的体温存在一定差别。此外,要想准确测量体温,应将润滑剂涂在牛体上,这样测量更加合理。
(3)高热症状疫病的传染率、发病率极高,通常养殖场中有一头牛发病便要实施隔离措施,对该牛开展有效的治疗。若得不到及时隔离,容易造成牛群整体感染的问题[3]。由此不难得出,日常管理牛群时,应坚持早发现、快隔离、优治疗的原则,防止出现误诊和误治现象。
首先,管理好牛舍环境。借助通风设备降温、除湿、通风,构建适宜牛群生存的环境,降低不良环境给牛群带来的负面影响。要想让环境得到充分改善,应在牛舍附近种植绿树。其次,开展驱虫工作。作为一种经常出现的疾病,牛流行热一般由蚊虫叮咬引发。由此可以得出,应将牛舍灭虫工作充分做好,每周都需要灭虫一至两次,处于蚊虫繁殖高峰阶段,应适当增加灭虫的次数;对于牛体表的蚊虫也应及时清理,从而使牛群健康得到充分保证。最后,开展清洁、消毒工作。每日在牛舍进行清洁、消毒等工作,让致病菌对健康牛群产生感染的几率大大降低。特别是在发现病牛时,应彻底进行饲养用具及牛舍的消毒。
加强饲料营养管理有助于降低病毒性腹泻的发生率。首先要保证饲料的新鲜和卫生,不得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其次要注意保持饲料营养的均衡、全面,可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矿物质等,以增强牛群的抵抗力,提高生长速度。最后科学控制饲喂时间和饲喂量,减少饲料应激反应。
注射疫苗能够对疫病进行预防,如血清的注射能够让牛流行热得到遏制。不过接种疫苗,需要按科学免疫接种的程序实施。且牛高热症状疫病具有极强传染性,要想防止健康牛群遭受疫病感染,应隔离和观察病牛,避免其接触健康牛群。
发病症状:牛养殖中患蓝舌病比较常见,顾名思义,其是一种由蓝舌病病毒引起的疫病。牛一旦患上蓝舌病,病牛的体温会迅速上升,通常在40.5~41.5 ℃,而且病牛的口鼻处会分泌出大量的分泌物,或是出现水肿症状。若未能及时进行有效诊断和治疗,牛的病情会加重,还会在病牛的口腔、唇和舌等部位出现溃烂。在病例研究中,发现牛蓝舌病的发病率较低,一般只在2%~3%,然而死亡率却比较高,可以高达90%以上。
防治方法:治疗患有蓝舌病且已经出现高热症状的病牛时,应使用抗生素来治疗,先用消毒液重点清除牛的口、鼻、蹄等身体部位的残留液体,抑制病牛身上的病毒再度扩散。倘若病牛死亡,需要及时处理尸体,并且对牛棚、牛栏等场所和器具一一消毒,避免病毒传染其他健康的牛。另外,蚊虫叮咬是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在预防过程中,也要做好养殖场内日常驱虫工作,从根本上杜绝蓝舌病病毒源的产生和传播。
发病症状:病毒性腹泻也可称之为牛黏膜病,是一种较为复杂的传染性疫病,这种病通常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牛感染病毒引起的。因为病毒在病牛体内大量增生,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会破坏牛身体的免疫系统,形成恶性传染。而且病毒性腹泻的传染范围较大,不仅会传染牛,还会使羊、猪等各类种群受感染。同蓝舌病病毒感染一样,由病毒性腹泻致牛发生高热症状疫病的病发率在5%左右,虽患病率较低,但是死亡率却高达90%以上,也就意味着,牛患有此病,会间接性导致死亡。兽医学病例上显示,患有该病的牛会出现体温快速升高的症状,而且一旦体温超过40 ℃,难以降温。这些病牛也会相继表现出食欲下降、进食少、厌食的现象,而且病牛的腹泻次数会增加,且伴有大量的黏液、血液,这种现象往往会持续1~3 周左右,病情周期长,严重会死亡。
防治方法:在预防时,需要做好日常消毒,减少病毒传播。若是发现病牛,应及时进行隔离观察或者紧急屠宰,以免传染养殖场内健康牛。可定期接种疫苗,增强牛的免疫力。同时,要落实日常检疫工作,特别是在引进新牛时,要严格把关,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降低感染率。在治疗时,可用收敛法、补液疗法来缩短病牛的恢复期,将养殖损失降到最低。比如,用西药治疗时,以体重为400 kg 的病牛为例,可以使用抗生素或者磺胺类药物来规避继发性感染,通常用30 g 次碳酸铋片,搭配40 g 磺胺甲嗯唑片,注意药量控制,其中磺胺类药平均2 d 使用1次,且第一次使用时,要加倍药量,连续用药3~5 d,即可看到疗效;也可以口服活性炭、次硝酸铋、痢菌净、氟哌酸等。对于症状比较严重的病牛,采取静脉输液的方式,皮下注射3 000 mL 的5%葡萄糖生理盐水及300 万IU 丁胺卡那霉素注射液,必要时可用维生素C、强心剂等补充。除了西药治疗外,也可以使用中药进行治疗,取黄连、乌梅、诃子肉和柿蒂各20 g,茵陈和姜黄各15 g,再加30 g 山楂炭,将以上这些中药加水煎煮,静置温度适宜后,给病牛灌服,以达到清热解毒的效果。
发病症状:牛流行热病又称为三日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常见于夏季,且多发于3 岁以内的牛群。与前面所说的病毒性腹泻引发的高热症状不同,牛患有这种疫病,初期的体温虽会升高,但不会持续增升,一般会降到正常体温,这也给诊断带来困扰。不过,牛的体温虽恢复正常,却会伴随出现呼吸急促(可达50~80 次/min)、精神不振及动作迟缓等症状。
防治方法:在治疗阶段,可用适量的阿莫西林搭配菌毒康粉加入饲料中,用以解热清毒。养殖人员要注意,在这期间,要饲喂品质优良的草料,尽量减少饲喂精饲料,以免增加消化负担。可在病牛身下垫草,帮助病牛平均每隔2~3 h 翻身1 次,防止病牛出现褥疮;对于已形成褥疮的病牛,使用抗生素和强心剂治疗,避免继发感染成脓性细菌。在治疗症状较为严重的病牛时,应注射双路芬酸钠,并搭配使用呋塞米及克林霉素等辅助药物进行有效治疗[4]。还要注意,对于不同类型的牛流行热病,应采取有针对性的药物控制方法。
(1)呼吸型。在治疗这种类型的流行热病时,主要是以强心和退热为主,可通过肌肉注射地塞米松50 mg 来缓解症状。若病牛呼吸道出现不适,可以使用30%安乃近30 mL 注射液,搭配用300~400 万IU 的普鲁卡因青霉素进行注射,降低病牛的体温,增强病牛的抵抗力,维持心脏功能,防止细菌的继发性感染。通常每天注射1~2 次,视牛发病症状程度来定,连续注射2~3 d 即可痊愈。如果牛的病情较为严重,需要使用链霉素和卡那霉素对其注射。还可以采取中药治疗方法,重视调理机体,对症下药,解决病牛呼吸困难的问题,达到使病牛正常平喘的效果。比如,可取黄芪、葛梗、荆芥、防风、姜活、柴胡各35 g,搭配苍术、知母、甘草、袁川芎各30 g,将药物混合一起煎服用。可按照病牛的症状,增减药材和药量:若是病牛咳嗽比较严重,可以加入适量的杏仁;若病牛行动不便,可加入木瓜、杜仲、地龙等药物。
(2)瘫痪型。若是牛感染瘫痪型的流行热病,可用500 mL 的25%葡萄糖液注射,同时搭配1 000~1 500 mL的5%葡萄糖生理盐水,或者用20 mL 的10%安那加50 mL 的40%乌落托平和10~200 mL 的10%水杨酸钠相配合,按照每天1~2 次的静脉注射定量,连续注射2~5 d。
(3)胃肠型。由于牛流行热病在牛养殖中比较常见,其患病类型也较多,除呼吸型和瘫痪型的流行热病外,牛还会因腹泻导致脱水而感染胃肠型流行热病。对此,可用生理盐水,搭配使用林格氏液进行静脉注射,补充病牛体液,以防脱水加重病情。
同时,养殖场还要做好日常预防管理工作,如:及时查杀棚内蚊虫,减少病毒传播风险;对有患病症状的牛,第一时间采取隔离措施,以防病毒扩散;定期清洁牛棚内的垃圾、粪便,保证棚内干净卫生,且保持通风良好,以规避继发性感染。
发病症状:牛在养殖中,除上述几种常见的高热症状疫病外,还易感染传染性鼻气管炎,常见于发育尚不完全的小牛群体中。一旦牛感染了该病,会出现高热症状;病牛的精神状态也会受到影响,通常表现为食欲下降、萎靡不振等;还会出现结膜炎,因炎症导致不断地流眼泪。另外,严重的病牛还会出现咳嗽的现象,导致病毒容易在空气中扩散,继而传染更多的健康牛。若乳牛感染了传染性鼻气管炎,那么,产量也会下降,严重时会停止产奶,甚至死亡。
防治方法:在预防和治疗牛感染传染性鼻气管炎期间,应做好日常管理工作,采取中西结合的方法进行防治。比如,在西药治疗期间,要多喂水,且保证病牛有充足的休息时间,饲喂一些营养丰富并且容易消化的食物,减少病牛消化系统的压力。可用金刚烷胺盐酸盐,按照每天两次口服0.6 g,或者注射5%葡萄糖生理盐水500 mL 和25%葡萄糖溶液100 mL 的混合溶液进行治疗。要想在强化补液的同时,又能避免继发性感染的情况,可以使用300 万IU 青霉素按每天1 次连续肌肉注射3 d,在病牛的饲料中添加98% 盐酸吗啉胍粉剂按1 g/kg 混饲,使用1 周左右。对于病牛还可采取中药治疗的方法,取甘草、柴胡、黄芩、牛蒡子与玄参各30 g,搭配桔梗、黄连、薄荷各20 g,加升麻和马勃各18 g,将这些中药加水1 500 mL 混合一起煎煮至500 mL,按每天2 次进行口服,可起到解毒消肿、泻卫透热的效用。在用药时,也要根据病牛的患病程度来调整药量:对于轻微症状的病牛,可减少药量;对病情加重的牛,应适当增加药量[5]。
在牛养殖期间,受防疫不当、饲养不规范等因素的影响,牛患高热症状疫病的几率较大,对牛的健康成长构成极大威胁。而引起该疫病的原因比较多,由于患病程度不同,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也有所差别。要求养殖户根据具体情况分析,认真诊断病情,针对患病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并做好日常饲养管理工作,提高综合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