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访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郑巴音

2022-02-17 13:48撰文王懿霖摄影袁丽
求贤 2022年1期
关键词:博士后天津市天津

撰文/王懿霖 摄影/袁丽

60个参赛项目,46个项目获奖,获奖率近77%,在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上,天津的博士后们为何如此优秀?对接板块签约意向15个,意向引进21人,招聘咨询300余人,投融资洽谈对接意向30多个,在全国博士后人才交流与科研成果转化对接活动上,天津又为何如此“热门”?

这一切,都反映出了天津博士后工作的成效。

近日,本刊记者就天津博士后工作专访了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郑巴音。他表示,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天津市高端人才引育已进入了“开花结果”的丰收期。未来,“项目引导、以产聚才、产研协同”的“天津模式”,会继续为天津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记者:大赛取得的成绩不仅是代表团实力与努力的体现,也是市政府和人社部门鼎力支持的结果。对于参加本届大赛,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天津市人社局前期都做了哪些重点工作?

郑巴音: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全国大赛”)是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博士后制度实施以来举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全国性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对于激发博士后等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潜能、推动国家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人社部2021年5月印发工作通知后,天津市人社局高度重视,将全国大赛作为展示天津人才工作的重要平台和对接海内外优势资源的重要通道,认真落实人社部要求,积极参赛。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高度重视。先后3 次专门向市委、市政府进行报告,相关市领导同志作出批示,对天津市参赛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市委人才办专门召开3 次工作推动会,协调市教委、市国资委等委办局及滨海新区等区,统筹推动各项任务落实。市人社局从相关处室抽调精干力量,建立参赛工作专班,设立综合协调、赛事服务、展览展示、疫情防控等工作小组,形成工作清单和任务清单,任务到组、责任到人,确保每个关键环节、时间节点的任务落实落细落地。

二是精心组织。在项目选拔方面,利用天津市十大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与大赛赛道契合优势,充分发动各区、高校、科研院所报名参赛,共有412 个创新创业项目、2000 余名人才报名。经天津赛区预赛、决赛, 60 个项目入围全国大赛。在选手集训方面,聘请360集团董事长周鸿祎、康希诺董事长宇学峰等50 余名相关领域知名行业技术专家、企业家、投资人组成导师团队,为入围全国大赛的项目进行多轮集训,帮助完善项目计划书,提升路演答辩技巧,增强项目竞争力。在参赛组织方面,主动对接人社部,了解赛制赛程,学习比赛规则,协调选手线下参赛,从而确保了天津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赛道的比较竞争优势。

三是充分激励。为激励天津市博士后等高层次人才参与全国大赛,在市委人才办、市财政、市科协等部门支持下,专门研究制定相关政策,从获奖奖金匹配、市级人才项目申报、正高级职称评定、创业担保贷款供给等方面提出了8 条针对性强的激励措施。对获得金、银、铜奖的,给予1∶1 的奖金匹配,对金奖团队的前3 名、银奖团队的前2 名核心成员及铜奖的负责人,直接评定正高级工程师。为充分调动行业领军企业积极性,进一步明确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标准和条件,对积极参赛的企业,给予优先设站的支持。

记者:优异成绩的取得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与天津长期以来对博士后的支持与培养密切相关。请您谈一谈在博士后引育方面,天津市都有哪些亮点?

郑巴音:博士后是最具创新活力的青年人才群体,天津市作为1985年全国首批开展博士后工作的省市之一,经过近36年的发展,形成了博士后工作“项目引导、以产聚才、产研协同”的“天津模式”。主要有三方面亮点。

一是坚持筑巢引凤,广开进贤路。全力打造培养平台,做大人才“蓄水池”,1998年设立首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05年建立首批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4 个、工作站276 个、创新实践基地82 个,实现了重点学科、产业链及人才创新创业联盟的全覆盖。组织京津冀博士后人才与项目引荐会、博士(后)全球云招会等活动,累计推动招收博士后6500 余人。

二是坚持育用结合,铺宽成长路。不断创新培养方式,打造人才“启辉器”,2003年由世界著名数学大师陈省身建议,在全国率先开展优秀博士后国际化培养;连续10年主办全国博士后学术论坛,1500 余名专家、青年学者参加,打造国内高端学术品牌;实施优秀博士后引进专项,集聚了大批世界排名靠前高校的海内外优秀博士,招收质量持续提升;2021年首创成立新医科和生物医药产业博士后创新联合体,集聚72 个博士后站、160 位博导,打造博士后“联招、联育、联考、联用”新模式。

三是坚持服务加力,护航发展路。持续优化人才环境,搭建人才“安乐窝”,建立博士后驿站,实行“零跑动”服务,开展博士后学术沙龙,组织丰富多彩文体活动,建立博士后专员队伍,提供博士后公寓、子女就学、项目申报等一揽子服务,全面提升人才获得感和幸福感。目前,天津市出站博士后留津工作比例超过60%,大多数已成为科研骨干和学术技术带头人。

记者:天津市是首批开展博士后工作的省市之一,2000年又被确定为国家博士后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城市。就天津博士后工作的发展看,您认为新时代背景下的博士后工作有什么特点?

郑巴音:近年来,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人才强市战略,坚持“天下才,天津用”,打造了“海河英才”行动计划、“海河工匠”建设工程、“海河英才”创业大赛等人才工作品牌,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天津市人才事业蓬勃发展。通过几年的努力,天津市高端人才引育已进入“开花结果”的丰收期,特别是2021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紧抓制造业立市、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及十大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建设,特别是十大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已链接高校院所80 家、联系领军企业家1600 名、聘请院士64 位,集聚工程师35000 人,形成了协同创新破解“卡脖子”技术的强大合力,对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进程起到了巨大的助推作用,展现了天津市博士后人才磅礴的创新潜能,奏响了新时代人才强市最强音。在新时代背景下,天津博士后工作将围绕产业发展,突出“以产聚才、以产兴才”的特点,依托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以提升博士后招收规模和质量、优化博士后设站布局、创新培养措施、完善服务保障等为重点,充分发挥博士后制度在促进产学研融合中的重要作用。

记者:2021年以来,天津市委市政府紧抓制造业立市、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及十大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建设,您认为博士后工作在这其中将起到怎样的作用?郑巴音:此次参加全国大赛取得的优异成绩,充分体现出天津市依托十大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和12 条重点产业链,形成了一批年龄结构优、创新实力强、科研领域广、发展潜力大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吸引了海内外人才加速集聚津门,打造了“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博士后是最具创新活力的青年人才群体,也是促进产学研融合的主力军,此次全国大赛获奖项目领域涵盖天津市12 条重点产业链和十大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分布在集成电路、信创、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含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现代农业与食品等7 个专业领域及其细分的子领域。其中,14 个项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5 个项目达到国内领先或填补国内空白,而且还包括一批产业价值过亿的“芯片”、高端装备项目。这些项目的落地实施对于促进天津市制造强市建设,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链融合,产业基础向高端化、国际化发展将发挥积极作用。

记者:请您畅谈一下对天津博士后工作的展望。

郑巴音:下一步,天津市人社局将以博士后工作作为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抓手,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在人社部指导和支持下,围绕天津市“1+3+4”产业体系,聚焦信创、生物医药等12 条重点产业链,依托十大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不断优化博士后设站单位布局,实现重点产业链的精准覆盖。同时,积极推进全国大赛成果落地,帮助获奖项目进一步产学研转化,推动项目产业化,提供创业训练营、金融撮合对接等深度服务。另外,针对博士后等高端人才,专门出台对青年科学家的培育支持措施,从落户、人才公寓、奖励资助、职称评定等方面提供一揽子服务,全面提升人才获得感和幸福感,让博士后人才更加心无旁骛地投身创新创业,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有机融合,为天津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猜你喜欢
博士后天津市天津
如果天津有“画”说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清华博士后建了一个理想中的农场
有趣的云
浅谈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管理
如果画笔会说话?
天津卷
《天津之眼》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天津市第三届“未来之星”初中数学邀请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