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糖尿病2例报道及文献回顾

2022-02-17 04:56任尧尧张琳琳王瑜钟殿胜
中国肺癌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胰岛单抗空腹

任尧尧 张琳琳 王瑜 钟殿胜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作为一类新型抗肿瘤药物,已经在恶性黑色素瘤、肺癌、尿路上皮癌等恶性肿瘤治疗中表现出显著疗效。自2011年上市以来,随着应用的普及,不良反应也逐渐被了解。由于ICIs特定的作用目标及机制,可引起自身免疫及炎症效应,也被称为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ffects, irAEs)。与传统化疗的不良反应不同,irAEs表现隐匿且涉及身体各个系统,某些严重不良反应会导致患者中(终)止治疗,甚至威胁生命。

由于ICIs阻断T细胞上的抑制分子使T细胞活化,活化的T细胞除攻击肿瘤细胞外,会破坏免疫耐受从而与自身抗原发生反应。在涉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 PD-1)/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4,CTLA-4)单克隆抗体的临床试验中均有自身免疫性内分泌疾病的报道,多为垂体炎、甲状腺功能异常,对于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报道较少。

1 病例资料

病例1,女性,71岁。2020年2月因“咳嗽伴消瘦1月”就诊。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示右肺门增大,纵隔多发增大淋巴结融合,考虑肿瘤性病变。腹部CT示右侧肾上腺结节,不除外转移。颈部CT示双侧锁骨上窝肿大淋巴结,以右侧为著。脑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示多发脑转移瘤。行B超引导下颈部淋巴结穿刺活检术,病理:小细胞癌,考虑转移性,Ki-67 index约90%。既往吸烟史40年,平均40支/日;否认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家族遗传病史。入院诊断:广泛期小细胞肺癌。2020年3月开始给予依托泊苷+卡铂+度伐利尤单抗治疗。4个周期疗效评价为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 PR)(图1)。行全脑放疗同时度伐利尤单抗维持治疗。2020年9月因肺部肿块较前略增大(图2A),肾上腺转移增大(图2B)给予局部放疗(肺部、肾上腺)并继续度伐利尤单抗维持治疗。2020年11月患者不明原因血糖增高(图3),无恶心、呕吐、乏力、烦渴多尿、精神症状、视力下降、四肢麻凉等,无发热、感染等应激状况。院外自测空腹血糖15.4 mmol/L-30 mmol/L。入院查空腹血糖13.92 mmol/L;糖化血红蛋白9.8%;C肽0.14 ng/mL;胰岛细胞抗体(islet cell antibody, 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antibody, GADA)(-)(表1)。排除自发性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考虑特发性糖尿病(药物相关)。诊断:ICI相关糖尿病,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adverse events, CTCAE)2级。给予甘精胰岛素、谷赖胰岛素控制血糖。血糖平稳后,继续度伐利尤单抗维持治疗至今,且仍使用甘精胰岛素、谷赖胰岛素控制血糖,空腹血糖维持5.5 mmol/L-9.6 mmol/L。

图1 病例1基线影像及4个周期治疗后疗效评价Fig 1 Baseline image of case 1 and efficacy evaluation after 4 cycles of treatment

图3 病例1空腹血糖变化曲线Fig 3 Curve of 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 in case 1

表1 患者化验检查表Tab 1 Biochemical data of two cases

病例2,患者,女性,61岁。2018年因颈部淋巴结肿大就诊。胸部CT示右肺门偏上方软组织增厚,右上肺支气管狭窄伴周围肿物影,伴纵隔侵犯及右上肺阻塞性炎性改变;右肺门及纵隔内淋巴结肿大。颈部淋巴结穿刺活检显示低分化腺癌,免疫组化支持肺来源。驱动基因检测阴性。给予贝伐珠单抗+培美曲塞+卡铂治疗5周期,后培美曲塞+贝伐珠单抗维持。2019年12月右颈部淋巴结增大、肾上腺新发转移灶,疗效评价为疾病进展,结合患者既往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 PD-L1)肿瘤细胞阳性比例评分(tumor proportion score, TPS)为60%,给予帕博利珠单抗200 mg+贝伐珠单抗400 mg治疗。2个周期治疗后右颈部包块明显缩小。2020年2月1日患者晚餐后出现呕吐,呕吐物为内容物,夜间出现呼吸困难,次日晨起症状加重,伴有意识不清,逐渐昏迷。急诊化验尿酮体4+,血气pH 6.98,血糖29.8 mmol/L。考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 DKA)予补液、胰岛素泵降糖、纠酮等治疗后症状缓解。行胰腺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C肽<0.01 ng/mL;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DR4阳性。(表1)。诊断为ICIs相关糖尿病,CTCAE 4级。给予德谷胰岛素及谷赖胰岛素治疗,皮下血糖仪监测血糖。血糖稳定后患者更换化疗方案,未再使用帕博利珠单抗。

2 讨论

2.1 流行病学 ICIs相关糖尿病发生率在随机临床研究中报道为0.2%[1],真实世界约0.9%(27/2,960)[2]。平均发病年龄61岁(22岁-84岁),亚裔约占15%。发病患者用药方案包括单药PD-1单抗(65/91, 71%)、PD-L1单抗(7/91, 8%)、CTLA-4单抗(3/91, 3%)、CTLA-4联合PD-1(14/91, 15%)。一般发生在用药后4.5个周期(1个-17个),联合用药出现时间早于单药治疗(2.7个周期,范围:1个-5个)[3]。

我们的病例均为亚裔女性,糖尿病确诊年龄>60岁,并且既往均无糖尿病史。病例1使用的度伐利尤单抗为PD-L1单抗,根据既往文献报道PD-L1单抗诱发糖尿病的发生率低于PD-1[4]。病例1由于没有糖尿病史及相关症状,没有常规监测随机及餐后血糖,只是在空腹血糖检查时偶然发现血糖增高,对于部分患者存在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血糖异常的情况,并且该患者在确诊糖尿病时糖化血红蛋白已有升高,不排除患者糖尿病发病时间早于7个月的可能。病例2在使用PD-1单抗6周后出现ICI相关糖尿病,与文献报道一致。

2.2 诊断及鉴别诊断 ICIs相关糖尿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个体差异显著,轻者仅表现为血糖升高,严重者可出现DKA。诊断依据为:若患者使用ICIs前血糖正常,治疗后满足以下三条之一时即可诊断:①典型糖尿病症状(高血糖所导致的烦渴、多饮、多尿、体重减轻)或皮肤瘙痒、视力模糊等急性代谢紊乱的临床表现并且随机血糖≥11.1 mmol/L;②空腹血糖≥7.0 mmol/L;③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2 h血糖≥11.1 mmol/L[5]。我们报道的2例患者在使用免疫治疗前血糖均正常,用药后空腹血糖升高,符合诊断标准。

既往报道的ICIs相关糖尿病患者中至少有一种胰岛自身抗体阳性者,占53%(47/88),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自身抗体阳性者占15%(13/88)。GADA阳性率为51%,ICA阳性率为13%,IAA阳性率为26%,锌转运蛋白8阳性率为4%。GADA阳性患者的平均发病时间更短,为3.1个周期(范围:1个-17个)[3]。我们报道的病例仅病例2 IAA为弱阳性,其余抗体均为阴性。在ICIs相关糖尿病诊断标准中,抗体不作为确诊依据。

ICIs相关性糖尿病与自发性1型糖尿病存在一定差异(表2)。我们报道的2例患者,药物暴露史明确,且确诊糖尿病年龄与自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差别较大。化验室检测C-肽水平均低于检测下限,并且始终没有恢复。在诊断糖尿病过程中2例患者腹部CT没有显示胰腺异常表现。病例2存在HLA-DR4阳性,可能是其出现爆发型糖尿病表现的原因。

表2 ICIs相关性糖尿病与自发性1型糖尿病的鉴别Tab 2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ICIs related diabetes mellitus and spontaneous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2.3 机制 ICIs相关糖尿病多见于接受抗PD-1或PD-L1治疗的患者,这种特定ICIs倾向于影响特定的内分泌器官的现象可能暗藏了irAEs的机制。例如PD-1/PD-L1单抗甲状腺功能障碍更常见,伊匹木单抗更易出现垂体炎。不同ICIs引起irAE发生率不同的原因尚不清楚,但可能与靶组织对损伤或炎症的反应或ICIs对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影响有关[9]。ICIs相关糖尿病患者随机胰高血糖素水平没有降低,表明损伤的靶细胞为胰岛β细胞,而α细胞没有受到影响[2]。

动物实验发现非肥胖糖尿病(non-obese diabetes,NOD)小鼠在免疫性糖尿病的发病进程中,β细胞上PD-L1表达增加[10]。缺乏PD-1的NOD小鼠会迅速发展为自身免疫性糖尿病[11]。PD-L1在β细胞中表达,而PD-1受体在T细胞中表达,相互作用的PD-1/PD-L1抑制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激活,从而保护自身避免免疫性糖尿病[12]。给NOD小鼠注射PD-1/PD-L1单抗可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并伴有特异性CD8+T细胞介导的广泛破坏性胰岛炎[13]。Guleria等[14]研究表明,与野生型NOD对照组相比,PD-L1/PD-L2缺陷型NOD小鼠的胰腺中会积聚CD8+T细胞,从而诱导针对胰岛β细胞的自身免疫反应并快速破坏胰岛β细胞。CTLA-4单抗治疗的患者较少诱发糖尿病的原因在于其配体为CD80和CD86[15]。

2.4 治疗及转归 依据《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引起的内分泌系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专家共识》[5],对于ICIs相关性糖尿病应尽早启动胰岛素治疗,并且需对患者进行饮食、生活方式及血糖监测等方面的宣教。糖尿病的发生不是继续PD-1或PD-L1单抗治疗的禁忌,患者可以在胰岛素治疗的同时继续ICIs治疗。病例1经过内分泌专家指导治疗,通过短效和长效胰岛素的使用控制了血糖,并继续度伐利尤单抗治疗,目前仍在治疗中。病例2在使用帕博利珠单抗2个周期后突然发生DKA,考虑为爆发型糖尿病,并且该患者存在糖尿病敏感基因HLA-DR4。由于患者irAE分级为4级,停止了帕博利珠单抗使用,但停药后依然需要外源性胰岛素控制血糖。

通过临床病例及文献回顾,提醒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特别是PD-1/PD-L1单抗),应常规监测静脉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C肽水平。HLA基因型有助于早期识别ICIs相关性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在确诊ICIs相关性糖尿病后应尽早启动胰岛素治疗。ICIs相关糖尿病通常是永久性的,因此ICIs治疗停止后也应继续糖尿病的治疗和随访。血糖控制平稳后ICIs再重启问题需要肿瘤专家、内分泌专家共同讨论。

猜你喜欢
胰岛单抗空腹
FOLFOXIRI联合贝伐单抗±阿替利珠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
临床胰岛制备研究进展
医院静配中心曲妥珠单抗剩余液信息化管理与成效
抗PD-1/PD-L1和CTLA-4免疫治疗在头颈鳞癌中的研究进展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人工胰岛成功用于小鼠
PD1单抗市场竞争加剧 君实生物、信达生物抢得先机?
空腹喝水
空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