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星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施
——以“Web 应用系统开发”课程为例

2022-02-16 07:10:52
武夷学院学报 2022年12期
关键词:超星教学模式课程

刘 靖

(武夷学院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教育部于2021 年2月10 日发布提醒函要求做好高校寒假期间疫情防控工作[1],高校应科学研判、制定2021 年春季学情开学方案,做好线上教学各项准备。目前,我国高校已逐步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向多元化发展,出现慕课、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是传统教学与网络化教学优势互补的教学模式[2],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和传统教学模式一样,教师依然作为教育过程中的组织者、领导者,但学生能更多的参与到教学环节中,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动性得以相辅相成。笔者针对实践类课程的特性,以“Web 应用系统开发”为例,探索一种有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Web 应用系统开发”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教师通过讲授和项目实践,使学生熟练掌握Web 开发基础知识并具备一定的项目开发能力。超星是基于微服务架构打造的课程学习,知识传播与管理分享平台,面向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它包含海量的图书、期刊、文献、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源,集阅读、科研、学习、交流、管理等应用为一体,操作界面简洁,操作方式简便[3]。教师采用超星平台教学,使得教学活动不再局限于教室和机房。笔者在超星平台上创建课程内容,分发课程资源包,进行讨论答疑,建设习题库等。学生在超星平台预习课程内容,观看教学视频,完成实验;在线下环节,教师梳理知识脉络和解惑,从而实现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融合。

1 开展混合式教学的现状分析

2017 年1 月,国务院发布《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4],明确指出全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鼓励教师采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利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方式用好优质数字资源。各大互联网企业和科技公司提供多种在线教学平台(如超星学习通,腾讯雨课堂等)和多种即时通讯工具(如腾讯会议,钉钉等),从而满足高校开展线上教学的技术需求和服务需求。

虽然线上教学模式突破教学时空的限制,但教学过程的高效实施和监督面临挑战,如师生缺失教与学的“临场感”[5]。教师无法实时的获得学生的反馈,与学生进行直观的互动,影响教学效果。因此,采用混合式教学,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借助MOOC、SPOC、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活动展开,融合线上教学模式和线下教学模式的优点[6]。

2 超星平台的优势

经过对多个线上教学平台的测试比较,选用超星学习通作为线上教学平台,原因如下:

(1)打破教学时空的限制。教师在超星平台构建课程空间,发布教学视频,提供学习资料,组织教学活动。学生可以通过超星平台或“学习通”App 进行课程学习。平台还提供其他高校的开放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学习。由于教师掌握丰富的教学资源,就可以制定多套的学习方案。每个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和能力,选择对应的学习方案。

(2)高效的师生互动。超星平台提供签到、投票、抢答、讨论、统计、通知等功能。教师可以通过统计功能,了解学生观看教学视频的情况,参与讨论的次数,章节学习次数,并及时发布学情预警,督促学生学习。通过签到功能,了解学生的考勤情况。教学中,教师可以发起讨论,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动态,从而更新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同时也促进学生发挥主动性。

3 混合教学模式应用于“Web 应用系统开发”课程的探索

3.1 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Web 应用系统开发”属于实验教学必修课,2.5个学分(共60 学时),面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方向的大三学生。学生已经具备Java、数据库技术等知识,以及能够用基本的软件工程思维进行项目开发、管理。此外,学生需要学习网站前台的美工设计、动画基础知识和Javascript 脚本语言。

虽然国内有不少在线教育资源,但很多企业和教育机构存在师资良莠不齐,教学内容不规范的现象。而部分高校还没有构建在线教学资源,如果盲目引入外部教学资源,会出现教学内容不够合理,教学学时、学分和培养方案有出入等情况。因此,根据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要求,录制授课视频。

本课程选用的教材是耿祥义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JSP 实用教程(第4 版)》。教材分为7 个章节,每个章节都包含多个知识点。笔者通过超星平台PC 端建立课程空间,编辑课程目录结构如图1 所示。学生通过“学习通”App 或超星平台PC 端进行学习。

图1 课程目录结构(PC 端)Fig.1 Course directory structure (PC terminal)

图1 为课程的前四章目录结构图,“发放”表示发布的教师自制教学视频个数,每个自制教学视频作为一个“任务点”。平台将汇总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在“统计”中显示如图2 所示。图2 是分章节统计学生学习进度图。

图2 学习进度Fig.2 Learning progress

笔者将课程材料,实验指导材料,教辅材料上传至“资料”模块如图3 所示。

图3 “资料”模块Fig.3 “Materials” modular

3.2 线上教学环节实施

(1)教师准备好电子课件,案例源代码,调试完毕的运行环境等教学资源,完成授课视频的录制。为使学生易于定位相应的知识点,宜按照任务点录制视频。为了保证学生学习时的专注度,单个视频长度不宜超过20 min。

(2)教师在超星平台PC 端上,建立教学空间,按照预先建立的课程目录,依次上传教学视频,并完成“资源”模块的构建。

(3)按照课程表,及时通知学生登录“学习通”App,完成签到任务,并进行课程学习。

(4)针对每个章节的重点,难点,教师布置在线测试,超星平台能完成数据分析工作,实时收集学生的学情。教师能充分应用平台的“讨论组”功能,引出相关的知识点讨论。通过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多思考,主动提出问题,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和学生间的互学互鉴。

(5)教师提供相关的软件安装包,如JDK,Tomcat、Eclipse、MySql、网页设计软件Dreamweaver 和PhotoShop,供学生配置运行环境。实验项目包含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验证性实验贯穿整个教学阶段,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各章节的基础知识。在学期中段,引入设计性实验,让学生对已有的案例进行修改,达到知识的内化。再将实验项目拓展到小型的综合性实验,这些都是为期末的综合大作业做准备。线上教学环节的组织如图4 所示。

图4 线上教学环节的组织Fig.4 Organization of online teaching

3.3 线下教学环节实施

多样化的师生互动,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必要元素。师生互动的程度、效果也直接影响本次课的教学成效。教师可以组织分组讨论合作、组间演示等多种课堂活动。学生完成课前预习,线上教学视频学习后,教师收集学生学习数据,开展小组讨论。通过讨论和演示,学生对知识点的重新梳理,巩固,强化学习成效。

传统的线下讲授模式依然是重要的教学方式。课堂上,教师完成内容讲授,答疑,指导等工作。讲授内容包括课程的理论知识的重点、难点,实践部分较难的代码。课堂中组织学生汇报学习成果、交流学习体会。教师进行提问、指导、答疑和归纳总结。教师需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融会贯通各知识点,分析经典项目案例,夯实学生的课程理论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4 课程考核方式

根据混合式教学的教学实施过程,为体现课程的多方位考核,改进原先的考核方式。原先的考核方式是“期末综合成绩=40%×平时成绩+60%×综合项目大作业”变更为“期末综合成绩=30%×线上学习+10%×线下课成绩+20%×实验成绩+40%×综合项目大作业”。新的考核方案注重学生的学习全过程和参与度。

线上学习成绩由三个分项成绩组成,分别是学生的考勤成绩、线上测试成绩和授课视频的学习进度成绩。超星平台已经全程记录学生的学情,根据教师设定的各环节权重,给出成绩。教师可以在“统计”表中,看到每个学生的各环节的分值和全班的成绩分布情况,实现了课程的过程化考核。

在期末考核中,学生以3~4 人为一组,分组完成综合项目大作业。教师将给出一组选题和综合项目的具体要求。小组成员在完成综合项目的过程中,不仅锻炼编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能将软件工程思想应用到实际开发中。小组将提交项目作品和综合性实践报告,并进行答辩。答辩包含项目演示、教师提问环节。项目完成度、综合性实践报告和答辩成绩将构成该生该课程的期末综合成绩。学生在完成综合项目大作业的过程中,巩固知识,提高项目开发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结语

混合式教学逐渐成为高校的常态化教学模式之一,且易于实现课程的过程化考核。在线上教学阶段,教师完成理论知识的讲授,提供多种师生互动方式,如提问、讨论、翻转课堂等。而学生能够多次观看教学视频,构建课程知识点的体系结构。平台能记录下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量化评分。教师能够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提升“Web 应用系统开发”课程的教学水平。

猜你喜欢
超星教学模式课程
超星期刊
超星期刊
超星期刊
超星数据库录入证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38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学习月刊(2015年18期)2015-07-09 05:4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