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比较阅读法助力思辨能力的提升*
——以古诗文阅读为例

2022-02-16 07:00叶爱民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36期
关键词:题材时期内容

叶爱民

(合肥市第十一中学 安徽合肥 230000)

什么是比较阅读法呢?比较阅读法的提倡者李德成、傅永安认为比较阅读是一种思维过程,需要分析综合比较,比较的对象往往是有某种联系的两篇或多篇文本。综合多家观点,笔者将比较阅读法总结为: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指导学习者利用求同辨异的对比思想,剖析两种或两种以上读书材料的共性与个性,以达到增进认识、增强鉴赏力和训练逻辑思维的目的的一类读书教学方法。

比较阅读法在实际教学中被大量运用,但多数比较阅读要么流于形式,浅尝辄止;要么比较范围狭窄,比较内容单一;要么没有比较价值,不能为教学目标服务……那么,如何“善用”比较阅读法,助力思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呢?

一、善于选择比较内容

比较内容的选择是运用比较阅读法的先决条件。综合各种成功和失败的比较阅读教学案例,笔者总结了选择要比较的内容必须满足的三大要求。

(一)要具有比较的价值

作为比较的对象或多或少都有联系或区别,但是否有价值还需要仔细甄别。比较内容差别过大,那么价值就较小,没有比较的必要;比较内容差别过小,比较的价值也会受到影响。因此,选择比较内容和比较对象时一定要考虑是否具有比较的价值。

(二)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选择要比较的内容时要考虑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有些比较对象本身就晦涩难懂或者存有争议等,对高中生来说难度太大,不适合作为比较内容。比如《锦瑟》这首诗的主题就存有争议,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拿来作为比较对象,实在是难为学生。

(三)要能服务于教学目标

比较内容的选择要为教学目标服务,不能为了比较而比较,主次颠倒。例如,为了让学生了解豪放派和婉约派的区别,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念奴娇·赤壁怀古》和《雨霖铃》;想让学生知道曹操不同时期的情怀,可以引导学生比较《短歌行》《龟虽寿》和《观沧海》。

比较内容服务于比较目的,比较目的服务于教学目标,摆正三者之间的关系,符合三大要求,是比较阅读法正确运用的关键。

二、善于选择比较角度

在比较的过程中,比较的角度多种多样,可以从内容形式、宏观微观、横向纵向等多个方向去选择。以下介绍几个常用并且好用的角度。

(一)相同题材同一时期作品比较

“相同题材”排除了题材对作者的影响,“同一时期”排除了时代对作品的影响,更能集中在作者写作手法、写作风格等方面的比较上。如苏轼与辛弃疾,风格上同为豪放派,而苏词更豪迈,辛词则更加沉郁;手法上苏轼擅长议论,辛弃疾则善用典故。相同题材的文章比较,其可以让学生对某类题材形成规律性认识,加深他们对特定题材的认识和思考,促进知识的迁移。比如比较边塞诗歌可归纳出边塞诗的常见意象;比较登高怀远诗歌,即可总结出此类诗歌抒发的感情类别。此外还可以比较同一种手法运用的优劣,让学生谈观点看法,进行思辨性阅读和表达。例如,学习柳永的《雨霖铃》时,这首词从题材上来说是送别诗,可以选择同时期的词人周邦彦的同题材词作《蝶恋花》与之比较。两首经典送别诗具有可比性。特别是两首词都有一个类似的细节描写:情侣分别时难舍难分的“执手”。《雨霖铃》中为“执手相看泪眼”,《蝶恋花》中为“执手霜风吹鬓影”,相似的动作,相似的感情,一个是情人临别时不舍得移眼,一个是寒冷的风吹起了情人鬓发。可以让学生谈谈更喜欢哪首词的细节描写并说明理由。

相同题材同一时期作品比较,其实是同中求异的比较,可以让学习者的注意力更集中,思维发力点更突出,且不容易旁逸斜出,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同一作者同一时期作品比较

白居易云“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一个人的作品往往与他所处的时代、个人的遭际紧密相连。同一作者同一时期作品比较阅读,可使学生学会知人论世,增加思维的深度。因乌台诗案,苏轼被流放黄州,人生的低谷却成就了创作的高峰。在这一时期,苏轼创作了大量经典诗文,如《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定风波》等。学习《念奴娇》时,可以对比阅读写于同一时期的《定风波》,这样既能对“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作出理性思考,又能对苏轼不畏人生风雨的豁达乐观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三)同一作者不同时期作品比较

随着时代的发展、个人阅历的增加,一个作家的心境和风格也会发生变化。同一作者不同时期作品比较,可以让学生发现作者诗风的变化与时代人生的联系,能更加准确深刻地理解作品的主旨情感和写作手法。例如,学习《登高》这首诗时可以引导学生搜集杜甫不同时期的诗歌,并思考这些诗歌所抒发的感情。从其读书及漫游时所作的《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可以看出诗人远大的抱负和凌云的壮志;困守长安后期所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表达了诗人愁国忧民、忠君、念家、怀才不遇的思想情感;战乱流离时所作《春望》浓缩着对战乱的憎恨,对平民百姓所遭疾苦的同情,对亲情的眷恋,对国家命运的深沉哀叹;漂泊西南时期所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岳阳楼》《登高》等作品则凝结着诗人浓重的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杜甫的诗风随着家国巨变由雄豪转变为沉郁顿挫,这一变化,在比较中变得清晰。

(四)同一题材不同时期作品比较

有很多作品题材相似或相同,但由于是不同时期的不同作者所作,所以作品写作内容、表达手法、情感主题等方面都明显不同。比较这类作品,可以让学生运用求同辨异的思维,加深对这类题材的认识,实现知识的迁移。

例如,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中的《望海潮》《扬州慢》两首宋词,一首写于北宋一首写于南宋,同样是歌咏城市,但两首词在主题表达上却有很大不同,这就是一个绝佳的比较点。写作内容上,可以从“盈”和“空”入手,引导学生阅读两首词,找到杭州城“盈”在何处、扬州城“空”在何处。学生通过阅读不难得出杭州城的“盈”体现为景美、人多、物质豪奢、乐声优美、歌舞升平的繁华;扬州城的“空”体现为城市荒芜、人心惶惶、音乐变调、无繁华热闹声、无赏花之人的萧条。从比较的角度,分析《扬州慢》所描写的景象,认识到时代与作品之间的因果关系。熟悉了两首词的内容之后,可以引导学生比较手法的异同,感受不同作者的共性和个性。最后可对两首词的情感进行比较:《望海潮》用诗情画意的描绘表达了对承平盛世的赞美与歌颂。《扬州慢》虚实结合地传递了遭受战乱之祸的黍离之悲。“你更喜欢哪种情感表达方式?”此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生能自圆其说即可。在比较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了其语言表达能力。

(五)群文阅读背景下的大单元整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比较阅读法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学习者在文学鉴赏活动中,能够从不同的视角、各个层次欣赏文学作品,并能够具体清晰地阐述自身对文学作品的认识,能对比出多个不同作品的差异,能对一个艺术作品的不同阐释方式提出自己的看法,能对作品的艺术形象和价值有独特的体会与认识。基于此,群文阅读背景下的大单元整合式比较阅读应运而生。统编版教材一个单元一个主题,一课两或三篇课文,自成比较体系。例如,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有《短歌行》和《归园田居》两首诗,处于同一乱世的曹操和陶渊明,却有着迥异的人生追求。引导学生进入比较阅读的情境,探讨二人具有完全不同人生追求的原因。同一个单元不同课的课文也可以进行比较阅读。例如,必修上册第七单元主题是实现精神的突围,我们可以整合《我与地坛》《赤壁赋》,设置比较任务:(1)查阅资料梳理作者生平,感知坎坷波折的人生境遇;(2)梳理两篇文章体现出的作者情感变化过程,体会作者在自然中获得生命哲思和生命力量的过程,感受自然给人带来的精神力量。这种整合超越了作者、题材、时期、文体等界限,大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立足学情,紧扣文本,抓住教学目标,选择比较价值大、符合学生认知结构、有利于教学目标实现的比较内容,如此才能培养学生求同辨异的思维能力,提高阅读鉴赏能力,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增加学生思维的深度。

三、善用比较阅读教学的方法

(一)异中求同法

异中求同这个“异”必须符合三大要求,即是有价值的比较,符合学生认知的比较,服务于教学目标的比较。在此基础上存异求同,把握个性,分析相同之处。异中求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对《赤壁赋》和《我与地坛》进行整合阅读时,我们就要通过比较分析得出两位作者都是在遭遇挫折时,依然昂首突破精神的重围,获得人生的救赎,并给后人以启迪。

(二)同中求异法

同中求异是一种求异思维,这一思维可以让参与者打破常规,多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通常是将某方面相同而其他方面相异的两篇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发现差异,感知文本的特点。这种方法也是使用最普遍的一种方法。例如,学习李清照同为写愁的《醉花阴》和《声声慢》时,比较两首词的“愁”有何不同,引导学生知人论世,深入了解李清照前后期词作的特点。

(三)替换字词句法

替换字词句,即将特定文本中某个字、词或者是某句,替换为相近意思的另一个字、词或者是句子。采用替换字词句法,打破学生的固定思维,让学生置疑、比较,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如《沁园春·长沙》一文“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可否把“击”换成“飞”,把“翔”换成“游”?学生在揣摩这两组动词的区别时,对鹰搏击长空的力量、鱼畅游的轻快自由就自然而然更容易理解了。

(四)图标表格法

面对两个或多个比较对象,用图标表格的形式呈现要比较的内容,则更加直观形象。如《琵琶行》一文,白居易与琵琶女的人生经历即可用表格呈现(如表1),表格将白居易与琵琶女相似的人生经历直观地展现出来,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不需要太多的言语解释,就能意会。

表1 琵琶女与白居易的人生经历对比

除了上述方式之外,教师还可以开展多姿多彩的课外学习实践活动,来调动学生比较阅读的兴趣。如开展比较阅读专题研讨学习活动、比较阅读研究成果展示会、比较阅读成功经验分享会等教学活动,使学习者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其思辨能力。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道:“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思维着的精神。”他用美丽的花朵来比喻抽象的思维,让思维变得亲切可感,强调了思维的美丽与独特。其实,思维何其复杂,但基本的方法都是我们熟悉的: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抽象与概括等。而比较就是这些方法里最具有调动性的一种方法,思维在进行比较这一活动时,还需要分析、分类,最后需要综合、归纳与概括。所以说善用比较阅读法可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助力学生的思维开出绚烂的花朵。

猜你喜欢
题材时期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清代时期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主要内容
历史题材电视栏目中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