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黎明
(河北省衡水水文勘测研究中心,河北 衡水 053000)
河北省衡水水文勘测研究中心以县(市、区)为单位进行墒情监测站网布设,涵盖了全市范围。 具体按照重点易旱县每县设2个旱情监测站, 其他县设1个站的原则进行布设。 目前,全市现有14个旱情监测站和1个旱情实验站。 监测站的监测位置应相对固定, 土壤含水率采样点布置合理且具有代表性, 同时要求试验田和周围大田种植作物一致,灌溉时间和灌溉量也基本一致。 采用三点法进行旱情监测,测点深度为10,20,50cm,旱情监测站在每年3月1日—6月30日,9月1日—11月30日进行观测,汛期及封冻期不进行观测。 观测期每10日观测1次,即每月1,11,21日取样;每次监测时间为早8:00。 旱情实验站每5日观测1次, 即每月1,6,11,16,21,26日观测,遇较大降水或灌溉后改为逐日观测,直至含水率变化稳定为止。
衡水市主要土壤类型为壤土、黏土、砂土,其中壤土所占耕地面积比重最大,砂土和黏土较少,砂土主要分布在饶阳县境内,黏土主要分布在武强县,其余县(市、区)均为壤土居多。
15个墒情监测站中有13个壤土站、1个黏土站和1个砂土站,取13个壤土站的平均值与黏土站和砂土站对比,历年来不同土质储水量对比如图1,由图可见不同土质之间储水量差别较大。
图1 历年来不同土质土壤储水量对比
黏土的粒间孔隙小,总孔隙相对高,保水性强。多年来,黏土储水量一直处于高位。但黏土通气透水性差,易滞易涝。
砂土颗粒较粗,粒间大孔隙多于黏土和壤土,因此保水性差,水分蒸发快,造成土壤散墒,容易引起土壤干旱。 多年来,砂土的储水量最低。
壤土是一种含黏含砂适中的土壤, 它具有松而不散、黏而不硬、耕作良好等特点,通气透水,保水性好,是农业生产较为理想的土壤质地。 多年来,壤土的储水量一直处于中位, 衡水市个土壤类型中也是以壤土居多。
依据衡水市13个壤土站、1个黏土站和1个砂土站各自2003—2008年3—6月、9—11月的墒情监测结果,按照10,20,50cm 3个取土深度及垂线平均、监测期内降水量的观测数据进行整理计算, 以此对土壤墒情年际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对比变化如图2~图4。
图2 砂土区土壤含水率年际变化对比
图3 黏土区土壤含水率年际变化对比
图4 壤土区土壤含水率年际变化对比
不同土质、 不同深度土壤含水率的年平均值变化较大,且都是随监测期内降水量变化而变化的。年均土壤含水率变化趋势与监测期内降水量变化趋势一致, 年平均含水率随监测期内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减少而减少。 但由于灌溉及7、8月主汛期降水的影响, 并不是监测期内降水量最大的年份土壤含水率就最大。砂土区年均土壤含水率最小,黏土去年均土壤含水率最大,壤土居中。
砂土区各土层及垂线平均土壤含水率最大值均出现2008年,最小值均出现在2007年,10,20,50cm及垂线平均年均土壤含水率最大差值分别为8.6%,8.3%,8.7%,8.1%。
黏土土区50cm土壤含水率最大值均出现2003年, 其余各土层及垂线平均土壤含水率最大值均出现2008年,最小值均出现在2005年,10,20,50cm及垂线平均年均土壤含水率最大差值分别为7.3%,7.8%,7.1%,7.7%。
壤土区10cm土壤含水率最大值均出现2006年,其余各土层及垂线平均土壤含水率最大值均出现2003年,最小值均出现在2005年,10,20,50cm及垂线平均年均土壤含水率最大差值分别为4.3%,2.9%,4.4%,3.3%,波动较小。
农田土壤水分的季节性变化受降水量、 灌溉、蒸发等条件影响较大。 取2003—2008年砂土、黏土、壤土不同土层深度(10,20,50cm)及垂线平均含水率值各月份平均值对比分析不同土质下,土壤含水率的季节性变化。 图5至图7分别为砂土区、黏土区、壤土区不同月份各土层深度土壤含水率的平均值变化。
图5 砂土区土壤含水率季节性变化曲线
图6 黏土区土壤含水率季节性变化曲线
图7 壤土区土壤含水率季节性变化曲线
砂土由于土壤中孔隙较大,水分不易留存,所以各土层深度中水分含量都是最小的,受气候、作物根系吸水等因素影响也最大, 所以不同月份之间土壤水含量差别较大,6月份和9月份之间变化趋势线斜率也最大。
黏土中细孔隙较多,吸收多的水分也就比较多,所以各土层深度中水分含量都是最大的,受气候、作物根系吸水等因素影响也最小, 所以不同月份之间土壤水含量差别较小, 且50cm深度的土壤含水率不同月份之间几乎无变化, 最大值与最小值仅相差1.8%。
壤土中孔隙大小介于砂土与黏土之间, 吸收的水分也较为居中, 所以各土层深度中水分含量都是介于以上两种土质之间, 不同月份之间土壤含水率变化与黏土类似, 但50cm深度土壤含水率变化明显大于黏土,也不如砂土区变化幅度大。
虽然不同土质各月份间土壤含水率变化差值各异,变化趋势线斜率也不同,但其季节性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均为3、4月份各土层土壤含水率变化不大;5月份明显下降, 黏土中10、20cm土壤含水率也在5月份达到全年最低值;6月份上升趋势明显, 砂土中各土层深度土壤含水率都在这个月达到了年内最大值;主汛期过后的9月份土壤含水率急剧下降,砂土、壤土中各土层土壤水分含量均在这个月达到年最低值;10月份均大幅度回升,黏土、壤土中各土层土壤水分含量几乎都在这个月达到年最高值;11月份虽有所回落,但都变化不大。 综上所述,可将衡水市农田土壤水分季节性变化分为5个时期:
(1)春季相对稳定阶段(3、4月份):衡水市农田土壤冻土层较浅,且于2月初开始化冻,至3月初已经完全化通,土壤含水率较高,虽然之后由于气温逐渐升高,地表蒸发加强,但3月中下旬至4月中旬,对冬小麦进行春灌,使得土壤含水率虽略有下降,但变化相对平稳。
(2)初夏严重缺墒期(5月份至6月上旬):这一阶段由于气温逐渐升高,降水量稀少,地下水得不到有效补充, 而小麦又处于成长末期, 需要消耗大量水分,故这一阶段土壤含水率急剧下降,且以表层土壤水分下降率更为明显。
(3)雨季底墒蓄积期(6月中旬至8月下旬):虽然缺少7、8两月土壤含水率监测数据,但汛期是全年降水最多的时期, 这一时期土壤含水率受降水影响较大, 往往一两次大的降水就会造成土壤含水率的急剧增高,甚至出现地面饱和的情况。这一阶段各土层的土壤含水率均有所回升。
(4)秋季快速蒸发期(9、10月):雨季已过,这一阶段降水量少,气温仍高,农田土壤水分快速蒸发;9月份又是玉米成长末期,耗水量大,土壤含水率急剧下降,9月份各土层土壤含水率也是全年最低值。 理论上来讲,10月份土壤含水率应与9月份变化不大,但10月份为冬小麦的播种期,在这期间会进行秋灌,又使得土壤含水率显著升高,达到全年最大值。
(5)冬季凝集冻结期(11月至来年2月):冬小麦矮小,叶面蒸腾较少,而北方冬季形成的冻土层也会阻碍土壤水分的流失, 故这一阶段土壤含水率变化相对平稳,虽然无法获得冻土期内土壤含水率状况,但对比11月与3月土壤含水率数据可见各土层差值在0.1%~0.4%之间,差别不大。
由以上土壤水分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趋势图可见,多年来,不同土质的土壤含水率始终是50cm位于高位,10cm位于最低位,20cm土壤含水率与平均含水率较为接近,处于中位。不同深度的土壤含水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取土深度越浅,土壤含水率变化幅度越大。丰水期时,土壤含水率的变化幅度要大于平水期; 而平水期土壤含水率的变化幅度大于偏旱时期。由于衡水市土壤墒情监测取土深度较浅,故不同深度土壤含水率均受降水量影响较大, 往往一两次大的降水就会造成含水率的大增,取土深度越浅,对降水量的响应越迅速,波动也越大;取土深度越深,对降水量的响应相对迟缓,波动也越小。
取2009年8月11日至31日衡水实验站土壤含水率的监测数据为例,具体分析降水条件下土壤含水率的垂向变化情况。 土层越深,土壤含水率变化差距越小。 10,20,50,80cm土壤含水率变化差距分别为14.9%,13.1%,10.4%,3.5%,变化趋势如图8。
图8 衡水实验站土壤含水率垂直向变化趋势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 土壤含水率具有明显的剖面层次性差异,表层土壤含水率变化最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率变化逐渐减缓。1m深度以内土壤水分变化分为3个层次:
(1)表墒急变层(0~20cm):农作物的耕作层,受气象因素、作物和农业措施等的影响最大,变化也最为剧烈。 强降水过后,10cm土壤含水率达到垂向最高,为33.7%,变化幅度也最大。
(2)底墒活跃层(20~50cm):农作物根系的主要分布层,对水、肥、气、热变化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受气象因素、作物和农业措施等影响渐弱,由50cm变化趋势可见, 虽然高强度降水使得这一层的土壤含水率升高较为明显,但降水量较小时,土壤含水率几乎没有变化。
(3)深墒稳定层(50~100cm):农作物根系仍有少量分布, 受气象因素、 作物和农业措施等的影响更小。 此层土壤含水率变化较小,深墒丰富时,对底墒层和表墒层具有一定补给作用, 由80cm变化趋势可见,这一层土壤含水率一直处于高位,且变化幅度不大,相对稳定。
(1)利用15个旱情监测站2003—2010年大田中土壤含水率的实测数据,分析衡水市不同土壤质地农田土壤水分时空变化规律:同深度土壤含水率年平均值变化较大, 且随监测期内降水量变化而变化;年均土壤含水率变化趋势与监测期内降水量变化趋势一致,年均含水率随监测期内降水量的增减而增减。
(2)各土层深度土壤含水率季节性变化趋势一致, 衡水市农田土壤水分季节性变化可分5个时段。 土壤含水率具有明显的剖面层次性差异,表层土壤含水率变化最大,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土壤含水率变化逐渐减缓,1m 深度以内土壤水分变化分3个层次。
(3)对土壤含水率变化规律的初步探究为研究发展退墒模型, 确定灌溉定额和进行旱情预报提供了依据。同时,掌握不同土壤质地农田土壤水分的年际变化特征、季节变化特征、垂向变化对指导当地的农业生产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