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思
石家庄市气象局,河北石家庄 050000
气象影视节目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40年来历经磨炼,致力于利用影视媒介向广大公众提供天气信息和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等,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重要信息保障服务,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平台以迅猛之势占据市场,对传统媒体造成巨大冲击,因而正确认识新形势下气象影视节目的发展方向,创新发展思路,使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更适应现代社会的移动化、碎片化场景,丰富气象服务信息传播形式,扩大社会公众覆盖面,是气象部门目前面临的问题。
河北省地处我国华北地区,东临渤海,地处于中纬度欧亚大陆东岸,环抱首都北京,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复杂多样,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和平原兼有。其属于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14.2℃,年降水量215~745 mm,年日照时数2 319~3 077 h,南北气候差异较大,总体上表现为光照资源丰富,降雨集中,且气象灾害多发。由于河北省区域内受冷暖气团频繁活动影响较大,气象灾害危害较重,主要有以下特点:
(1)灾害种类多、频次高且发生范围广。影响河北省的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雷暴、冰雹、暴雨、台风、高温、沙尘暴、霜冻、低温寒潮等。每年都会有多种灾害不同程度地在各地发生,一些灾害还会以不同形式出现多次,如干旱可能会出现春旱、伏旱、秋旱、冬旱或是春夏连旱、夏秋连旱、冬春连旱或三季连旱的现象。干旱、暴雨洪涝、冰雹、大风和雷电为5种常见且损失最大的主要气象,发生占比见图1,灾害性天气出现时,几乎常常席卷全省,形成大面积的灾害局面。
图1 河北省5种气象灾害发生次数占比
(2)灾害呈阶段性,通常多灾并发。干旱是河北省常见的气象灾害,每年都会有部分地区出现严重的干旱,可能同时有地区被洪涝灾害袭击。统计河北省历年旱涝灾害可知,干旱和洪涝灾害会出现阶段性发生的现象,如河北省在1964年以前多洪涝,而20世纪80年代持续了近10年干旱,或者旱涝交替发生年份同时伴有其他各类灾害发生,如洪涝灾害多发的年份会遭受雷暴、大风或冰雹等灾害。
(3)气象灾害空间分布明显且稳定。受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及气候影响,河北省各地区气象灾害的发生基本一致,但具有明显的局地性特征。其中位于北部的张家口、承德冬春季多沙尘、大雪,春季冰雹,夏秋易发生干旱、暴雨、霜冻;西部太行山一带干旱频繁,又因太行山迎风坡抬升作用,极易引发暴雨造成山洪灾害;沧州、衡水、邢台、廊坊、保定部分地区所处的黑龙港流域属于河北省干旱区域,加上黄河改道影响形成多处岗地和洼地,河道排水不畅常出现沥涝;东部沿海地区是台风多发区,夏秋季节风暴潮常发,且危害严重。
(4)特大气象灾害频发且损失严重。干旱、洪涝是威胁河北省人民财产安全的主要特大灾害,出现次数多,影响面积广且造成的损失巨大。河北省有十年九旱之说,尤其是春旱影响最明显,暖干化气候变化趋势使得干旱影响不断加剧,如2008年11月1日至2009年2月11日期间全省平均降水量仅4.2 mm,形成秋冬特大旱灾。暴雨洪涝局地性强,暴雨多且集中的年份常引发大范围的洪涝灾害。
河北省是一个气象灾害多发的省份,给当地气象部门的预报服务工作带来重大考验和压力,将气象信息准确、及时、有效传递至公众是气象部门开展防灾减灾服务的首要任务。
随着科技和时代的不断发展,气象影视节目在原有开展形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节目内容和制作模式,并顺应新媒体发展潮流,借助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快手、抖音等手机APP,图文音频并茂使得气象影视节目更加丰富、新颖,得到了受众的青睐,促使气象信息覆盖更广泛。气象影视节目在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收视率高。电视天气预报是气象部门最先推出的气象影视服务节目,经过多年的发展,电视气象节目已经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和关注,收视率较高,尤其是对于大多数老年人来说,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是他们获取天气信息、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等的唯一途径。
(2)受众面广。气象影视节目的受众不受年龄、职业和行业等条件限制,相反还会根据不同群体制作针对性的专业内容。例如,为农业制作农事指导专题,以满足各行业群体需求,扩大受众面,促使全民参与防灾减灾工作,减少灾害损失。
(3)覆盖面广。近年来,政府通过建设电视“村村通”等民生工程,实现了乡村有线电视网络的覆盖,同时移动通信基站的大量建设,使得移动网络全覆盖,偏远地区信号畅通,解决了村民看电视、上网问题,有效拓展了气象影视节目,大范围传递气象防灾减灾信息和常识,提高了人民群众防御灾害能力。
(4)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有固定的播放时间,但微信微博、快手、手机天气、气象抖音等APP,使用方便快捷且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受众可以随时随地线上观看了解气象信息[2]。
根据河北省气象灾害发生规律,结合河北省地方实际情况,气象部门不断加强防灾减灾工作,做好气象灾害的精准预报和提前预警,同时加强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提高广大群众的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和避灾能力。自1988年开始制作第一期电视天气预报,2002年推出日播气象科普节目《气象百科》,2003年开设周播气象访谈节目《周末聊天》,2005年推出农业气象服务节目《兴农气象站》,2006年在电视剧间串播气象节目《剧间导播》,常规预报类节目、气象科普专题片、气象新闻、访谈类节目、资讯类节目、公众参与类节目等多种类型的气象节目的开播,充分发挥出了电视传媒优势,提升了气象影视服务能力。2008年7月推出的《天气预报》栏目在新闻录播频道亮相,节目时长5 min,在每个半点、整点准时播出,全天滚动播出34次,总时长170 min,频道播出密度和节目时长打破自《天气预报》节目开播后的收视纪录。节目增加主持人讲解,早间档采用外景实地拍摄方式,主持人现场感受天气为受众传播真实及时的天气预报信息,满足公众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天气实况,第一时间为当天出行作出合理安排。到2012年影视节目已经覆盖河北省电视台7个频道和数字电视的4个频道,每天制作节目48套,制作时长达140 min,播出总时长422 min。
2014年2月河北经济频道播出第一档直播天气预报节目《直播天气》,为受众提供当日早晨实况天气、早高峰时段的高影响天气及上午时段出行天气。2014年11月河北天气官方微信公众号“小北北”正式上线,设有查天气、问天气和天气逗3个主菜单,包括我的天气、私人定制、主播播报、灾害天气上报常规项,增设猜天气、粉丝播报、活动玩起来等特色菜单,推送新颖、活泼、丰富多彩的天气资讯,与河北天气官方微博、中国天气网河北站、搜狐客户端等组成强大的新型媒体气象服务阵 容(图2)。2018年12月5日“河 北 天气”抖音平台发布第一条视频,到2022年9月共推出近1 900条作品,收获78.5万粉丝、6个粉丝群,获得点赞520.1万,开展常规天气预报,加强气象灾害宣传(图3)。在传统影视节目基础上,通过气象影视新媒体平台加强与社会公众沟通和互动,充分发挥出气象影视节目在气象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图2 “河北天气”微信公众号
图3 “河北天气”抖音
气象事业是科技性、基础性、先导性社会公益事业,气象工作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更关系人民群众的福祉[3]。近年来,在河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气象部门紧紧围绕河北经济社会发展,以需求为牵引,以服务为引领,在公共气象服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人工影响天气和社会管理等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气象服务已覆盖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河北省气象影视节目不断增加电视气象节目时长,丰富节目版面资源,设计多彩影视画面,向观众传播气象信息,宣传灾害危害及气象防灾避险常识,在吸引观众关注度的同时提高对气象灾害的认知。同时创新服务形式,借助“河北天气”微博、微信平台,向受众介绍防灾减灾日气象科普宣传活动开展情况,并向公众推送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吸引公众参与线上互动,努力提升公众主动运用气象知识抵御灾害的意识和能力。
2021年3月23日世界气象日,河北省气象服务中心发挥气象网络资源传播优势,组织开展系列精彩线上活动,在河北省气象局政府网站、河北天气网及“河北天气”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推出专栏、专题、视频、图解、直播、话题互动等主题科普宣传活动,气象主播采用微直播方式带领公众线上参观河北省气象局局史馆,了解河北气象事业发展历程,宣传“平平安安游四季”气象科普微信小游戏,在线与公众互动。2022年利用防灾减灾宣传周,省灾防和环境气象中心联合唐山、邯郸、张家口等地气象部门在当地学校、农村和社区以网络课堂形式播放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纪录片;省气象服务中心联合冀云公司通过“河北天气”微信公众号制作发布预警信号系列动画: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夏季篇)和灾害预防长图,讲解了暴雨、雷电、冰雹、高温等气象预警信号的不同级别、危害程度、各行业应对措施;遭遇灾害性天气时,居民如何储水,应对停电、停气带来的影响。省气象学会联合省地震局、省消防救援总队开展宣传科普直播活动,邀请省消防救援总队领导、省灾防和环境气象中心高工、省气象台工程师、河北地震台预警首席专家等人做客“河北天气”抖音直播间讲解相关领域的科普知识。通过各种影视节目的开展,帮助群众增强防灾意识,掌握气象灾害应急救灾技能,促进气象防灾减灾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气象影视节目的开展要以满足观众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以提高服务水平为方向,不断提升节目的服务质量。河北气象部门定期组织开展气象影视服务业务竞赛总结交流会,通过参与讨论交流,锻炼气象影视队伍,提升气象影视节目质量,同时不断发现气象影视服务方面存在的短板问题,总结与先进省份之间存在的差距,认识提升空间,不断创新气象影视服务工作。
首先,从丰富内容、增加内涵方面入手,深入挖掘各业务单位现有的服务产品,推广气象科技成果,拓展服务领域,体现出气象节目的专业性与科学性,对节目进一步包装、加强设计,不断增强节目的可视性、趣味性、艺术性,形成多元化、系列化的气象影视节目,使公众在轻松、直观的体验中接受气象传播信息、重视气象,积极参与气象防灾减灾工作[4]。其次,加强与公众的互动、各部门的互通,省气象服务中心加强了对市、县部门业务的指导与培训,各地市气象局主动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提升气象影视节目质量[5]。
气象影视节目的开展在增强公众保护生态环境意识、掌握气象科普、树立气象防灾减灾观念,充分利用气象科学指导生产生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相关单位要打破原来的固有模式,可以采用传统的主持人播报,也可以直播专家互动访谈,丰富节目内容和场景设计,做精做活节目。此外,还应充分利用新媒体环境,为传统气象影视工作注入新鲜血液,引进高层次的技术人才,挖掘视频短、快、精等特点,实现新旧媒体的融合,实现多媒体优势互补,策划出丰富多样的影视节目,充分发挥其防灾减灾、服务公众的重要保障作用,不断增强气象影视节目在社会面的影响力,最大程度地发挥气象影视节目的效益,推动气象防灾减灾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