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嵌入基层治理的功能及其实现路径*

2022-02-16 18:00潘琳刘艳敏周荣庭
关键词:公众主体基层

潘琳,刘艳敏,周荣庭

(1.中共安徽省委党校社会与生态文明部,合肥 230022;2.山西工程职业学院人事部,太原 030000;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合肥 230026)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具有基础性地位。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指出,加强基层智慧治理能力建设,提高基层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融媒体作为一种新兴技术的媒体融合形态,是实现基层治理的有效手段。通过推进媒体融合的纵深发展,深度融入基层舆论生态,拓展了基层治理的载体、渠道和方式,深刻影响着基层治理的创新发展。①方提、尹韵公:《县级融媒体中心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光明日报》2020年12月18日,第11版。当前基层治理环境发生较大变化,社会群体异质多元、利益格局日趋复杂,基层治理存在行政化和“碎片化”、治理客体“原子化”、治理效果同质化以及治理参与主体缺乏可持续动力机制的情况,对基层治理提出更多新的要求。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势必在技术层面进行突破性创新。如何将融媒体技术有效嵌入基层治理,在基层社会形成以信息传播、价值引领、组织动员、沟通协调、民意征集、智慧服务、资源整合等为主要功能的治理体系,重塑基层治理方式并深刻影响基层舆论格局,畅通民意诉求以解决基层治理难题,是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关键。

一、融媒体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缘起与导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推进媒体传播不断融合发展以适应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从社会治理角度出发,强调要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以不断推进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要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这一论述进一步将媒体融合发展这一概念从顶层设计推进到全面落实阶段。从十九大报告“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提出到“全媒体传播体系”的构建,反映出我国数字化发展过程中,媒体融合发展已成为基层治理和多元主体协同发展必须抓住的重要契机。因此,从政策层面看,构建融媒体传播体系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大力发展融媒体已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

“媒介融合”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家尼古拉斯·尼葛洛庞蒂提出。②宋昭勋:《新闻传播学中Convergence一词溯源及内涵》,《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现阶段我国学者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融媒体嵌入基层治理的融合发展。一是从宏观层面对融媒体发挥的作用和顶层设计进行研究。学者多从社会治理、传播学以及舆论学等角度论述融媒体的功能。媒体通过发现、定义、协商、共同决定践行社会治理职能。③刘畅:《媒体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性探析》,《编辑之友》2019年第5期。近年来,随着融媒体的发展,传统媒体对信息传播的垄断局面逐渐改变为一个公众共同参与的新媒体空间④李志、兰庆庆:《公民网络政策参与的制度化沟通及其实现路径——基于2015年网络六大舆情的分析》,《中国行政管理》2016年第6期。,公众在公共空间的参与自由度大大提高。虽然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形成合力,但新媒体在基层治理协同以及信息传播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⑤丁和根:《媒体介入基层社会治理的现状、角色与维度》,《新闻与写作》2021年第5期。⑥凌云:《5G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信息传播主阵地探究》,《新闻爱好者》2019年第12期。二是围绕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及其路径进行探讨。认为县级融媒体中心的“纵深发展”对推进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关键性作用⑦许静、雷跃捷:《县级融媒体多元化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路径探析》,《中国编辑》2021年第4期。,是国家基层治理中的重要参与者⑧蒋锐、俞虹:《作为公共服务平台的县级融媒体中心:一种基层治理的视角》,《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年第2期。,为基层治理带来史无前例的机遇。⑨郑亮、冯旭宏:《县级融媒体与民族地区基层治理——以新疆库车为例》,《中国出版》2020年第16期。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在面临公众知晓度低等困境时,引入融媒体破解难题,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十分必要。①陈旭鑫、欧阳媛媛:《县级融媒体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困境与破解之道——基于对兴国县融媒体的实证调查》,《传媒论坛》2021年第8期。②张亚飞、张战:《县级融媒体多元化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时代价值与实现路径》,《出版广角》2021年第15期。必须利用县级融媒体中心“媒体+政务”的本色,建构对话协商平台,引导多元社会主体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进而推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③何志武:《底色与特色: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媒体+”逻辑》,《中州学刊》2020年第11期。三是通过对实际案例分析,探究融媒体嵌入基层治理过程中的相关经验。部分学者指出,我国某些地区县级融媒体的探索整体上还停留在媒体形式整合阶段,尚未进入深度融合阶段。④黄雪娇:《中部地区县级融媒体发展的创新路径研究——以2018年中部六省经济十强县为样本》,《出版发行研究》2019年第4期。通过相关案例⑤刘淏:《解析县级融媒体中心的“鹤峰模式”》,《传媒》2021年第17期。⑥訾谦:《“融”人“融”钱“融”内容合力构建县区融媒体平台——我国部分县区融媒体中心典型案例分析》,《新闻爱好者》2021年第4期。,从改进方法、发挥的作用等不同方面提供了县级融媒体建设的实践经验。学者们不同角度的相关研究表明,融媒体已广泛嵌入和参与基层治理各方面并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其高效性和便捷性,为传统治理方式注入新的活力。因此,融媒体以其媒体融合的特质以及在基层治理中的关键位置,成为基层治理不可或缺的治理主体和平台。融媒体在基层治理各层面广泛应用,对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作用日益凸显。

随着基层治理环境的日益复杂,传统媒体已不能全面解决基层治理中的难题。如面对要求时效性而且复杂庞大的基层信息传播,传统媒体难以在短时间内对事件进行广泛传播和数据收集,而且将融媒体嵌入基层治理过程中往往存在滞后性。融媒体作为基层治理中的动员信息支持体系,具有信息传播、舆论引导、组织动员、协商议事以及资源整合等功能,为新时代基层治理提供了更多可能。

二、融媒体在基层治理中的功能与定位

随着信息传播的飞速发展,融媒体成为政府进行基层治理创新的重要手段。引导融媒体技术赋能基层治理现代化有助于打破数据壁垒、规范权力运行、搭建协商议事平台、吸引多元主体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融媒体将“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社区信息枢纽”作为价值目标,力图构建基层治理传播的新网络,联结传播网络中的多元主体,深度嵌入并赋能基层社会,参与基层治理的进程,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信息传播功能

融媒体在发展中改变了传统媒体只专注于设置固定议题的局面,扩大了信息传播内容的宽度和广度。随着“数字中国”建设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技术不断被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相比于历史上任何时期,现今社会基层群众接收信息的范围更广、速度更快。如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媒体融合与信息传播的“最后一公里”,成为基层群众的意见沟通桥梁和信息获取平台,在基层信息传播中起着上传下达、双向互动的功能。

一方面,借助融媒体,基层治理中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传播的主体和信息内容的创造者。融媒体作为基层治理主要信息传播渠道,凝结社会共识,对海量信息进行匹配筛选,将信息快速、完整地传播给公众。在基层治理方式上打破了区域、时空和行业等的限制,从以前的单一政府管理模式转变为多元主体治理方式。在拓扑的公共空间里,不同的单个空间可以相互连通,进而形成一个更为广泛的空间。⑦张亚飞、张战:《县级融媒体多元化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时代价值与实现路径》,《出版广角》2021年第15期。对于公共领域,每位公众都可以是相关领域基层治理的参与者,在特定范围内对相关议题进行设置、解决并积极互动,同时通过公众的社会关系网络对信息传播速度和扩散范围起推动作用。另一方面,融媒体通过其多向传播的特点,使其参与主体更加多元化。在基层治理中,具有不同认知的社会群体都可以在相关范围内自由地发起讨论,这就与传统媒体的治理形式完全区分开来。公众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基层治理的信息来源更广。在这些空间内,每个治理主体可以随时跟入、离开。公众获取信息的来源更广泛,对信息的了解更全面,在面对感兴趣以及与自身利益相关的领域参与度更高。公众参与基层治理的形式也更趋于多样化,对于各种政策的“发声”也更容易被政府接听到,拓宽了政府了解民意的路径,从而提高基层治理能力。

(二)组织动员功能

亚里士多德曾指出:“凡是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事务常常是最少受人照顾的事务。”在基层治理中,如果想引起相关主体积极参与的兴趣和注意力,那就必须将其与主体自身利益联系起来。虽然融媒体与大众传媒相比更多地覆盖受众,但其通过精准化和分类影响公众,使得与基层治理相关的利益主体更加快速准确地聚集在一定范围内,并且通过长期的关注增加不同圈子公众的黏性,使人群联系更加紧密。

社会治理是一个需要多方配合的综合性工作,基层社会治理往往更要求在媒体、政府、社会多方主体相互沟通中形成治理合力,在共同参与中实现良好的社会治理。①刘畅:《媒体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性探析》,《编辑之友》2019年第5期。从动员主体的角度来说,融媒体以其开放性和互动主体多元性等特点,使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更快、更广泛。减少由于中间环节沟通不到位产生的信息错位,使基层治理中组织运行更加扁平化,提升了基层组织内部的运作效率。从动员客体的角度来看,融媒体高效的传播特点能够赋予其更大的影响力。通过熟人或地缘上具有一定联系的相互关联者的互动转发,使公众之间联系更加密切,搭建了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进而建构起基层治理多元化主体广泛参与体系。从动员媒介的角度考量,融媒体更加强有力地将相关的公众群体精准定位,并紧密地重聚,通过多元治理主体的重聚,不断强化主体之间的链接,使基层群众之间沟通与思想交流更加直接和广泛。公众通过政府门户网络、微信、微博、论坛等方式参与社会治理,扩展了政府信息收集的渠道,形成了全面动员人力、调度资源的新方式。而通过融媒体技术对动态系统内各环节嵌入及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及时公开相关信息,凝聚社会各界的共同力量,极大地提高了组织动员的速度和时效,以及运转协调的执行能力。

(三)价值引领功能

融媒体的核心在于内容,基层政府和社会公众作为社会治理的主体,在借助融媒体生产和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在推动其不断创造全新的内容。而根据融媒体传播的特点和形势进行多样化的内容搭建,有助于发挥其宣传引领功能,通过共同动机促进政府和公众间达成共识和协商治理。基层社会治理要达到多元主体间的协同发展,关键要在复杂的舆论环境中有效协调不同机构、社会力量之间的利益分歧。

随着互联网不断进入下沉市场,新媒体也赋予了人们更多的话语权,使公众具有了主体与受众的双重身份。在融媒体传播环境下,舆论形态也不再单一,任何小事都可能因公众的广泛参与和信息传播而吸引不同立场受众的激烈讨论,这必然要求传播者对各类信息的真实性作出迅速研判,为社会传播真实准确的信息,引导公众进行理性协商讨论,营造健康理性的基层治理环境。在这一过程中,一些意见领袖往往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对舆论的走向起至关重要作用。融媒体在基层治理过程中,通过对事件的产生原因、主要分歧、关键节点等要素的把握,对将来可能出现的情景进行分析。在解决治理难题的同时,协调各方观点,凝聚共识,通过加强宣传引导,传递主流价值观,使不同利益主体在基层社会共建共治共享中协同相处。同时,融媒体嵌入对本地文化生态治理的宣传,能塑造公众共同的情感和地方特色文化。而形式多样的融媒体治理活动,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引领了社会新风尚,促进了基层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

(四)协商服务功能

基层治理核心和特点在于公共服务的多元化治理,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可以有效激发社会活力,实现社会公众和政府的协商共治。②陈振明:《社会控制、社会服务与激发社会活力——社会治理的三个基本维度》,《江苏行政学院报》2014年第5期。在当前基层治理中,想要触及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就必须将征集公众意见和政府舆论引导有机协调起来,达到双方的共同协商治理。

互联网时代,融媒体的嵌入赋予了公众参与基层公共事务更大的自由度。公众不仅可以快速接收到顶层设计的相关政策,也能高效地表达民意。借助融媒体的高时效、碎片化与互动性(社交化),公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更愿意将自己的真实意愿在网络上进行商讨与反馈。融媒体技术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的共识机制能够锻造公开透明、互联互通、高效便捷的自动化执行机制,进而优化公共服务、提升治理效果。从此意义上来看,通过多元主体间的平等对话,促进基层社会共同参与基层治理,在公众与政府之间建立了更加严格、多元的监督体系。同时,通过建立面向基层的融媒体公共服务平台,较快地整合和利用基层公共数据资源,推动政府服务部门、各办事机构间的联系和沟通,进而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的公共服务。①熊茵、刘丹:《县级融媒体中心社会治理功能及“媒介化”实现路径》,《中国出版》2020年第18期。将融媒体嵌入政务服务网,在各类便民平台公开发布便民信息、周边资讯、政策法规等内容,使居民生活更加方便高效。而建立政务公开和意见征求等渠道,使居民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参与基层治理。通过(村)居委会设置的议题,(村)居民线上线下多元化参与互动和协商,激发了基层活力和细胞,进一步促进(村)居民自治,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基于便利的信息搜集渠道,基层组织还可以开发构建更多的扩展服务,为(村)居民日常生活提供便利。如政府推出各种便民APP、网上办事大厅等,方便公众线上处理住房、医疗、教育等相关民生问题,简化办理流程,提高公众对政府服务的满意度。

三、基层治理中融媒体嵌入的现实困境

融媒体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有力抓手,在嵌入基层治理中有助于深入化解各方矛盾,在促进社会的和谐有序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由于我国基层社区分布广泛、人数众多,融媒体作为新技术进入基层社会过程中必然面临一些困境,影响其作用的充分发挥。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公众接受信息的渠道日益广泛,给政府协调基层治理和公众意愿之间关系带来了巨大挑战。

(一)认知错位带来的治理异化

融媒体嵌入基层治理过程中的主体冲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就政府而言,媒体作为对话的引导者,承担传播主流信息、协调不同观念等功能,在“媒体+政务”的需求下推动不同认知、利益主体的沟通和协商对话,于多元共治中达到观念的协同、认识的提升,实现其主流价值传播功能,有利于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但现实中政府对于融媒体如何嵌入基层治理的考虑,很大程度上只将其作为一种简单的媒介实体,没有深层次地认识到融媒体更是一种平台和理念。这就导致融媒体在发展过程中很难充分融合各类媒体,实现信息“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很难打造具有较强传播力、影响力的基层媒体矩阵,不能充分整合基层媒体资源,发挥各类媒介的优势。就公众而言,融媒体作为新生事物,尚未完全被公众所接受。长期以来基层社会经济、教育、文化、资源有限,人们对融媒体还未熟知,仅仅将其作为接收理论传播内容的渠道,甚至将其与网络、新媒体等同,对融媒体嵌入基层治理存有误解,借助融媒体表达诉求和服务需求的主动意识不强,未发挥主体意识,难以通过融媒体进行良好沟通交流和民主协商议事。因此,在政府和公众共同参与基层治理的情境下,政府和群众的认知错位使得融媒体在基层治理过程中的影响力不足。

(二)嵌入缺失带来的治理内卷化

构建融媒体传播体系最终目的是服务广大群众,实现社会多元化治理,盘活基层社会资源和守好基层文化舆论阵地。由于长期以来,基层社会发展创新不足,基层群众尤其是中老年群体对于融媒体技术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较低。作为新事物出现的融媒体在嵌入基层治理过程中,其推送的内容很大程度上对受众定位不准,造成与群众的脱节。另外,众多融媒体平台建设往往是政府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动结果,有些内容不具有特色且不符合群众的实际情况,不能很好地与基层群众生活贴合,导致部分融媒体平台力求在短期内推出多种形式的信息传播,最后在某种程度上出现重数量轻质量的内卷化困境。同时,政府作为融媒体平台的建设者和需求者,虽然有些融媒体技术能够满足群众自治的需求,但群众作为融媒体的直接受众,会更多地依赖政府的平台建设和技术服务,过分地将需求内嵌于基层治理过程中,导致政府与社会共同参与治理时,虽然依靠融媒体搭建了多元共治的平台,但依然没有解决多元共治的内卷化困境。

(三)赋能不足带来的治理悬浮

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环节,良好的社会秩序需要多方的支持。针对基层治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这就要求为基层赋能,主要包括“重心”和“资源”等方面的内容。首先,“重心”要与决策者的整体统筹分配密切相关,属于方向性问题。由于我国传统基层治理方式往往以单一的渠道为主,政策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清晰明确地传达给公众,但群众的向上反馈渠道往往受阻,且因地域、空间、时限不同而产生异质化。在发展融媒体的同时,对其定位不一有可能导致融媒体创新较为缓慢。同时,由于不同领域之间的渠道差异,在与公众自身利益相关程度较低的领域,群众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导致政府动员能力异质化的产生。“资源”则是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在内的一系列因素。从这一角度看,许多群众的数据采集和整合还不够完善,数据真实度和可靠性有待提升,基层资金和硬件设施配置难以保证。不同地区间的融媒体从业人员素质提高与社会信息化发展速度不匹配,相关平台维护较少,内容更新较慢。融媒体发展整体处于初级阶段,与群众的互动不足。在基层治理中,“共同治理”作为基层社会发展的新要求,需要不同领域间的相互融通以及硬件设施和相关人才等方面的高度契合。公众要求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与基层融媒体整体赋能不足之间产生的矛盾影响了基层治理现代化进度,从而导致基层治理悬浮,造成了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割裂和疏远。

(四)衔接不畅带来的治理碎片化

融媒体在基层治理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很大程度上依赖其内部各相关方之间的有效衔接。政府借助融媒体实现平台终端融合与智能场景搭建,构造智能的关系网络,使政府与公众多元主体之间协同联动,共同参与基层治理。政府成为融媒体嵌入基层治理的推动者和供给者,而居民相应成为需求者。从供给端看,一方面,政府并不能有效地对基层治理的群众需求形成清晰的认识,使得其融媒体功能发挥不能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实际有效结合,不仅造成基层治理成本升高,而且导致服务质量以及服务对象满意度降低;另一方面,由于政府各部门之间沟通不畅,在数据共享方面仍有困难,导致政府在借助融媒体技术进行政务公开、民意征集等活动时出现治理碎片化状况。从需求端看,群众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参与者,通过社情民意反映等参与其中。在具体实践中,对于公众诸多治理难题和需求,政府未及时做出针对性解答,导致在难点热点问题上,融媒体嵌入基层治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有限,进而由于服务不到位造成居民满意度降低。

四、融媒体嵌入基层社会治理的路径优化

融媒体的发展为基层治理带来了新的技术、方法和理念。借助融媒体技术,基层治理更加便捷化和多元化。然而,由于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阻碍,影响了其在嵌入基层治理过程中效用的发挥。针对当前困境,必须通过转变认知、提高融媒体服务能力、推动基层治理中心下移和构建融媒体制度体系等优化基层治理路径,使融媒体更好地嵌入基层治理体系。

(一)转变认知,加强融媒体与基层治理的融合

认知是通过心理活动对外界事务进行认识和感知的过程,并随着不同主体和客体的各自特点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差异。政府和公众的认知错位都在不同程度上导致融媒体与基层治理的融合不足。

首先,政府应该重新认识自身在融媒体中的角色定位,注重融媒体推进社区治理的亲民化,进一步扩展公众参与基层治理的制度空间,改变以往行政刚性管理方式,输出柔性治理模式,将情感作为治理手段,引起居民的共情,提升治理客体对主体的情感关联和认同。针对不同主体设置相应的融媒体参与规则,在融媒体参与基层治理加强技术服务的同时,使融媒体与基层治理实现更深层次的融合,让政府与与公众通过互动与情感传递,基于情感体验感受到社区治理是基于每个公民主体的切身利益活动,将增强社会认同作为基础①曾润喜、杨璨:《重建本地用户连接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县级融媒体发展路径研究》,《新闻与写作》2021年第5期。,进而达成政府与居民协商治理的目标。此外,地方政府应该大力宣传推广融媒体知识,开展广泛的意见征询并据此确定符合社会公众需求的融媒体服务内容。例如借助“一呼百应”服务系统、“微心愿”APP等多元化融媒体参与平台,整合传递社会治理价值观,帮助群众解决难题,带动居民治理社区事务。增强居民的自我效能,提升居民的参与意愿,并将其转变为参与行为,进而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其次,公众应正确认识融媒体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的功能并主动学习利用,将融媒体有效嵌入基层治理。认清实际情况和自身需求,采用合理的沟通方式。在公众利用融媒体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开展多元治理,实现不同主体之间的相互联动和共治共享。再次,社会公众应该正确认识自身的多元化服务需求,积极学习并掌握融媒体技术和相关知识,减少因认知错位造成的治理困境。

(二)提升融媒体服务能力,超越治理的内卷化

融媒体技术合理嵌入并有效服务基层,为基层治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以内容为王、技术支撑为主要着力点提升融媒体服务能力,可以在政府和公众之间形成良性互动,破解治理内卷化困境。

在内容方面,政府要利用融媒体打造便捷化回应新平台,在新闻采编、发布时要全方位整合社会信息,不断提升新闻发布的权威性;努力寻找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基层治理中的契合点,深入发掘公众关心的话题,增强舆论引导力,大力弘扬公民核心价值观和主旋律,为基层治理奠定良好价值基础。在技术支撑方面,随着全程、全息、全员、全效新型“四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如何利用包括媒体融合技术和现代采集技术在内的技术手段支撑传播内容,打造创新传播平台、渠道等成为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应寻找传统传媒与现代新媒体有机融合的新方法,利用融媒体打破两者间在基层治理中长期存在的壁垒,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利用新媒体助力,让传统媒体焕发新时代生命力。在信息采集制作过程中,利用融媒体嵌入基层治理的传统方式,将民生信息、最新政策等以图片、短视频等直观方式展示给公众,使内容呈现更加贴近公众,提升传播力度。同时,在“媒体+舆情”的新方式下,建立更加健全的公众意见采集机制,通过信息追踪系统整合民意,有效拓宽公众的建议渠道,实现融媒体与基层治理的深度融合。

(三)把握融媒体核心要素,推动基层治理重心下移

融媒体在基层治理中有效性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层治理重心是否下移。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改变了地方政府行政过程。②吴晓林:《技术赋能与科层规制——技术治理中的政治逻辑》,《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为避免治理悬浮问题,需要根据融媒体技术布局对内外部需求进行前瞻性配置。打通资源的供需双方,能够精准地识别资源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能够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前瞻性地进行资源的前置布局,广泛搜集基层群众的利益诉求,形成对需求端的整合和分析。同时精准采集外部社会资源,并基于建设目标和发展需求科学研判资源需求和发展情况,进行高效的资源撮合和前瞻性布局,为提升基层社区治理的整体水平提供更大的空间。

首先,应充分利用融媒体技术打造政策发布、信息采集、综合治理的新平台,完善基层治理的硬件架构,以确保融媒体平台使用的便捷性。其次,应充分利用融媒体技术,建立完善的软件运作制度和管理制度,提升基层政府的治理能力和应对能力。着眼于基层公众利益相关的领域,探索区域联动、全媒体融合的运行机制,将治理权切实下放到基层。再次,应培养一批掌握融媒体技术的专业人才。在基层工作中,要真正实现治理重心下移,关键在于实践,而培养熟悉基层并善于使用融媒体的从业人员,将理念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有利于推动治理重心真正下移到基层。

(四)构建融媒体制度体系,推动基层社会的整体性治理

在推进融媒体嵌入基层治理过程中,由于衔接不畅带来治理碎片化的困境严重阻碍了社会治理整体性和高效性的形成。应在多元治理的基础上大力推动构建融媒体制度体系,利用融媒体技术服务基层治理,建立共享、评估以及协同机制,提升社会治理的整体性。

首先,应推动共建共治共享机制的进一步完善。融媒体技术作为基层治理的关键支撑,政府应主动利用其优势联动多元主体,共同建设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调节多元主体间的观念认识、技术工具以及问题处理方式,以更好地发挥融媒体参与基层治理的功能。其次,应改进激励评估机制。根据公众意见和融媒体使用规律建立起适合当地特色又公正客观的融媒体服务评估体系,并挖掘融媒体使用率、便捷度等有代表性的相关指标作为综合评价的依据。再次,应建立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基于融媒体技术推进时效性制度生态建设,推动制度层面的协同,关键是构建具有时效性的生态体系,将及时的下达和高效的反馈相结合,通过信息与信息的交互驱动全治理过程中治理效果的不断匹配,将治理目的与结果实施校准。通过建立集中治理信息化平台,将不同社区甚至是跨区域的不同基层组织社会治理过程进行融合,做到横向的信息融通。在同一信息平台上,将基层治理实践与上层治理组织更有效地衔接,及时沟通与共享,建立有效互动的生态体系。

猜你喜欢
公众主体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