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结合体验教育护理对COP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肺功能的影响

2022-02-16 09:14王少珊邓金玲巫冬凤赖燕青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通气理论评分

王少珊,邓金玲,巫冬凤,赖燕青

(英德市中医院 广东英德513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属于限制性肺部疾病,常反复发作,其在我国发病率、病死率均较高,患者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随着病程增加,病情加重,患者可出现反复咳嗽、活动后气促等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损害其身心健康[1]。临床资料显示,COPD患者病程一般较长,因此,部分患者存在治疗依从性较差等现象,导致治疗难度增加,难以达到理想治疗效果[2]。为保证治疗顺利开展,临床常通过给予COPD患者健康教育等常规护理帮助其改善预后,并取得一定成效,而临床实践调查发现,常规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形式通常为护理人员口头讲述,存在患者缺乏实践的弊端,尤其是中老年人群,难以记忆及理解护理过程中涉及到的操作与知识,无法实施自我护理,故患者自我护理管理能力较为低下,不利于预后。有学者指出,理论结合体验教育护理过程中,每次受教育患者仅为一人,护士对每例患者行针对性教育,且教育过程中结合体验教育,帮助患者正确认知疾病治疗,使其更好地掌握护理措施,在改善COPD疗效及预后方面已取得良好效果[3]。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我们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COPD患者理论结合体验教育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同期入住我院的106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者[4];②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者;③年龄38~85岁者。排除标准:①患者存在沟通障碍或心理疾病病史者;②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③合并癌性疾病或心肺等脏器功能异常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男43例、女10例,年龄40~85(61.42±9.58)岁;首次无创正压通气35例,2次无创正压通气18例;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26例,中学17例,大学及以上10例。观察组男42例、女11例,年龄38~82(60.59±10.05)岁;首次无创正压通气37例,2次无创正压通气16例;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27例,中学18例,大学及以上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于治疗前后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病因、治疗方案、日常用药饮食锻炼等注意事项,说明配合治疗的重要性。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理论结合体验教育护理。①理论教育。a.护士于每月5日及25日举办COPD疾病知识宣讲会并号召患者参加。b.护士通过线上交流等方式定期与患者沟通,辅以心理干预,倾听患者心理问题,并制订针对性心理护理措施,对出现不良情绪的患者,积极与其交流,增强其安全感和不确定感,向患者讲解具体措施及制订针对性措施的意义,告知积极配合治疗的良好效果,提升患者的治愈信心及患者对医生的信任程度和护理过程中的配合度,保证患者积极配合。c.护士给予患者缩唇式呼吸理论学习,嘱患者紧闭口,用鼻子吸入气体,然后缩唇呼出气,呼吸时应收紧腹部,吸气用时应为呼气用时的1/2,指导患者如何行有效咳嗽,并说明使用不正确咳嗽方式可能引起的不良后果。②体验教育。a.为每例COPD患者选用相应尺寸的鼻(面)罩,从旁指导患者进行模拟辅助呼吸训练,引导患者在鼻(面)罩下采用缩唇式呼吸,旨在帮助COPD患者适应通气方式,待其适应后再接通呼吸机,从旁指导患者跟随机器进行呼吸。b.采用面对面单独辅导的形式,让患者戴着鼻(面)罩进行咳嗽、咳痰,对其出现的不当行为及时予以改正。c.指导患者进食时取高体位,使用鼻腔呼吸,避免经口呼吸。d.教导患者鼻(面)罩迅速摘除方法,出现突发状况时能自行将鼻(面)罩快速脱下。两组均护理3个月。

1.3 评价指标 ①肺功能指标:分别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测定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最高呼气流速(PEF)。②焦虑状态:采用焦虑状态-特质问卷(STAI)[5],包含40项,状态焦虑量表(S-AI)评定应激情况下状态焦虑,特质焦虑量表(T-AI)评定经常的情绪体验。2个量表各占20项,均采用1~4分4级评分法,分数越低提示焦虑情绪越轻。③自我管理能力:采用COPD患者自我管理量表[6],包括症状管理、日常生活管理、情绪管理、信息管理及自我效能5个维度,包含51项,每项评分1~5分,分数与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呈正相关。④健康行为:采用健康行为测定量表(HPL)[7],包括躯体活动、心理健康、营养状态、人际关系、压力管理及健康责任感6个维度,共52个条目,每个条目评分1~4分,分数越高提示患者健康行为越佳。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后STAI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STAI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分,

2.4 两组干预前后HPL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HPL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临床调查发现,COPD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且随着患者患病时间延长、病情严重程度提高,部分患者出现认知功能、意识障碍等症状。有学者指出,COPD患者病程长,易出现呼吸衰竭、气胸、红细胞增生等多种并发症,不利于其预后康复,甚至可致死亡[8]。然而,据临床资料显示,多数患者由于年龄较大,理解疾病知识过程中常受到受教育程度限制,导致患者在COPD治疗过程中配合不佳,机械通气效果不甚理想,甚至出现多种不良后果,对预后产生不利影响。传统健康教育注重理论灌入式教育,患者被动接受,缺乏实践,导致患者对各项护理措施认识和掌握不足,临床中存在与呼吸机通气配合度低、咳嗽方式不当等现象,甚至导致不良后果[9]。理论结合体验教育护理不仅从理论上提高患者疾病知识认知水平,还给予患者实际指导,可有效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其临床应用效果已有学者证实[10]。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FVC、FEV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P<0.05),S-AI和T-A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理论结合体验教育护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并可有效缓解其焦虑情绪。分析原因:首先,通过多次定期组织COPD患者参与健康教育,可增强患者认知,且及时解答患者疑问,并由护理人员在旁“一对一”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呼吸机可有效避免错误操作,利于治疗顺利进行,且正确指导患者进行缩唇呼吸,可纠正患者不良呼吸方式,调整呼气速度,使气道内部压力升高,促使气体排出体外,气体交换加强,对改善患者肺功能具有积极意义。其次,理论结合体验教育护理不仅为患者选择适合的鼻(面)罩,提前模拟辅助呼吸,对患者的心理疏导亦较为重视,要求护士与患者积极沟通,引导患者表达问题和感受,并根据患者情况为其制订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积极向其介绍治疗的优势及重要性,使患者信任医生及治疗方案,从而缓解其焦虑等负性情绪。彭晓芸[11]研究指出,身心代入式体验干预利于COPD患者改善肺功能,且可帮助缓解负性情绪,与本文结论相似。

COPD发病机制多样,有研究发现,吸烟、空气污染、肺部发育不良等均是该病诱因,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气短、胸闷、呼吸困难等,但COPD患者病程一般较长,尤其是老年患者预后较差[12]。有学者指出,患者具有较强自我管理能力利于其发挥主观能动性,对自身行为进行有效调控,从而有助于患者提高对疾病演变及促进健康的应对能力,良好的自我管理可有效改善常规护理中将疾病置于首位的弊端,当患者面对疾病时,自我管理能力强的患者对疾病认识更佳,利于患者降低疾病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能[1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自我管理量表及HPL中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究其原因:传统护理管理中,常以护理人员宣传教育作为中心,采用命令式教育方法,整个健康教育为单一过程,由医护人员制订护理计划,患者多被动接受,不强调社会支持,而理论结合体验教育护理是以患者作为教育中心,对其实施指导式教育,由护患共同制订行为改变护理计划,患者具有主动性,实施个体化教育和实践指导,强调社会支持,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对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具有积极影响。有研究表明,自我护理能力越高,患者执行健康行为更佳,且形成良好、健康习惯可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更利于预后恢复[14]。

综上所述,对COPD患者应用理论结合体验教育护理利于提升其肺功能,且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帮助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和健康行为水平,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通气理论评分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坚持理论创新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OSAHS合并肥胖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我给爸爸评分
不通气的鼻孔
Castleman disease in the hepatic-gastric space: A case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