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芳,杨桂珠,郜红梅
(东台市中医院 江苏东台224200)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衰竭患者维持生命的主要治疗手段,自体动静脉内瘘是以手术形式将自体相邻的动脉、静脉吻合后,用于血液透析的首选血管通路,为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生命线[1]。终末期肾病患者由于基础疾病多、年龄大、血管钙化、动脉粥样硬化等不良因素,致内瘘成熟期延长或内瘘成功率降低,且使用后期易继发内瘘狭窄、血栓形成[2]。可见,促进动静脉内瘘早期成熟、延长内瘘使用周期,有助于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为促进内瘘成熟,通过红外线照射疗法[3]、肢体功能锻炼[4]、喜辽妥软膏外用护理[5]等方式进行,运用中医疗法促进内瘘成熟的报道不多。有研究认为,艾灸通过其温通气血的功效,可改善血管通透性,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细胞修复。湿热敷通过药力和热力,可改善局部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有助于促进内瘘的早期成熟和延长使用时间,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6]。因此,本研究将艾灸联合中药湿热敷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内瘘护理中,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1日收治的80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18~80岁者;②单侧肢体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者;③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为腕部桡动脉-头静脉吻合,吻合方式为端侧吻合者;④患者头静脉血管内径≥2.5 mm、桡动脉直径≥2.0 mm,中心静脉无狭窄;⑤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免疫缺陷、凝血功能障碍者;②手术局部皮肤并发感染者;③心脏功能不稳定者;④伴低血压或心力衰竭者;⑤精神异常或意识障碍者;⑥对艾灸治疗或中药有过敏史者;⑦前臂ALLEN试验阳性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中医组各40例。常规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55.67±4.88)岁;糖尿病肾病终末期12例,高血压肾病终末期14例,尿毒症14例;左侧内瘘35例,右侧内瘘5例。中医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55.34±4.57)岁;糖尿病肾病终末期13例,高血压肾病终末期15例,尿毒症14例;左侧内瘘36例,右侧内瘘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两组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动静脉内瘘形成术前保护术侧肢体的静脉,避免抽血、输液等有创操作或治疗,彻底清洁内瘘手术侧手臂,检查头静脉充盈程度,确定桡动脉搏动情况,行ALLEN试验及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认符合手术基本需求后,进行手术,选取前臂桡动脉和头静脉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进行端侧吻合,入组患者均依据规范动静脉内瘘形成术方式实施。
1.2.1 常规组 采用常规动静脉内瘘护理。术前3 d采用喜辽妥软膏外用于目标血管,嘱患者行握拳运动,3次/d,每次15 min。术后嘱患者抬高术侧上肢30°制动,以减轻肢体水肿,告知患者宽松衣服,避免挤压内瘘手术区域。术后2~3 d,创口无渗血,可指导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如握拳、松拳、指端活动等。术后2周,可行弹力球挤压运动或橡皮圈运动,刚开始每次3~4 min,以后每次10~15 min,3~4次/d。持续锻炼8周。
1.2.2 中医组 采用艾灸联合中药湿热敷进行内瘘护理。在进行常规锻炼的基础上,于术后72 h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瘘口近心端约10 cm处,艾条距施灸部位2~3 cm进行温和灸,以患者感到温热舒适为宜,1次/d,每次15~30 min,以患者耐受为宜。艾灸结束后于吻合口上方6~10 cm处进行中药湿热敷,由本院自制的温经通络药粉15 g,加葱姜汁、60%白酒适量调成药液,装入纱布袋,滤除药渣,留取无渣药液,取5层无菌纱布(7.5 cm×7.5 cm)浸入无渣药液中,加温至45~50 ℃,将浸取药液且拧不出水的无菌纱布热敷于吻合口前方血管处,持续湿热敷30 min,每隔5 min更换纱布1次,1次/d。中药组方以桃花100 g、红花100 g、枳壳100 g、土鳖50 g研成粉末后混匀。持续护理8周。
1.3 观察指标 ①动静脉瘘成熟:分别由本院超声医生、血液透析护士评价超声成熟、物理成熟2个方面。超声成熟,经多普勒超声血管检测,采集吻合口内径、吻合口血流量、头静脉内径、头静脉血流量,当内瘘静脉端血流量≥500 ml/min,头静脉内径≥5 mm,头静脉距皮深度≤5 mm时视为超声成熟[7]。物理成熟,血液透析护士通过视觉、触觉、听觉判断瘘体段血管壁的弹性良好,能触及听到明显震颤音;瘘体段静脉显露清晰、血管壁增厚、走行平直、可供穿刺的区域充足[8]。并采集两组动静脉内瘘成熟时间,内瘘可穿刺长度、术后首次血液透析时血流量。②远期应用时间:随访期间内瘘有无血栓、狭窄形成或闭塞发生情况,并记录各内瘘并发症的发生时间。
2.1 两组不同时间头静脉及吻合口内瘘超声检测结果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时间头静脉及吻合口内瘘超声检测结果比较
2.2 两组动静脉内瘘成熟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动静脉内瘘成熟情况比较
2.3 两组动静脉内瘘应用时间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动静脉内瘘应用时间比较(个月,
随着血液透析患者生存期的不断延长,血管通路的并发症逐年升高,处理难度随之加大。有研究认为,内瘘成熟与患者自身原发病、血管条件、穿刺技术水平有关[9-10]。由于AVF患者多数情况下需在内瘘成熟后方能开始使用,术后1个月的内瘘维护情况直接影响内瘘的成熟度、使用时限[11]。
血液透析患者属于“虚”“瘀”“水”“浊”“毒”兼而为病,主证在“瘀”,气虚诱发运血无力,血行缓慢,脉络瘀阻,应以温经通络、益气混血消肿化瘀为调养方向[12]。现代研究证实,艾灸具有“温通”效应,能温经散寒、活血通络,且具有对炎症反应及气血阻滞的抑制作用[12]。配合中药湿热敷,将药粉溶于酒精中,以纱布为介质,将酒与药液浸透纱布上,热敷于腕部需要扩张的毛细血管,促进炎症消散,活血通络,达到软坚散结、消炎止痛的功效[13]。艾灸与中药湿热敷相结合,可活血通络、去湿除寒、消肿散结。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医组术后8周吻合口内径、吻合口血流量、头静脉内径、头静脉血流量均优于常规组(P<0.01),表明艾灸联合中药湿热敷具有促进内瘘成熟的功效。究其原因:中药湿热敷中以桃花、红花、枳壳、土鳖为组方,桃花能利水消肿,红花能够抗凝、抗血栓、抗血小板,改善微循环的功效,枳壳可行滞消肿,土鳖具有破血逐瘀,续筋接骨之功[14-15]。诸药相配合以酒化,葱姜调后,行湿热敷,有效促进肢体血流量及内瘘成熟[16]。与此同时,配合艾灸的温经通络、祛湿除寒,促进内瘘成熟。
从内瘘应用时限看,中医组内瘘成熟时间短于常规组(P<0.01),内瘘可穿刺长度、首次血液透析时血流量优于常规组(P<0.01);中医组血栓发生时间、狭窄形成时间、闭塞发生时间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一结果与徐小燕等[17]研究结果一致。艾灸作为我国较为古老的中医外治法,可刺激机体产生热休克蛋白70,能维护细胞内环境稳定,提高机体对应激原反应能力,加速细胞修复、再生能力[18]。同时配合热敷,其红花经酒浸泡后,可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减少胶原蛋白,防止瘢痕形成,热敷使内瘘局部血管平滑肌扩张更为明显,官腔扩大,并且药物经皮肤吸收,穿刺部位疼痛减轻,肿胀消失,内瘘应用时限得以有效延长。
综上所述,将艾灸联合中药湿热敷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中,可促进动静脉内瘘成熟,提升头静脉吻合口内径及血流量,且有利于延长远期应用时间,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