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磊
(武汉大学 文学院/汉语写作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2)
在传统观念中,包括小说在内的文学写作是一项高度个人化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作家往往是在特定的相对安静的空间从事创作活动,或文思泉涌,犹如神助;或搜肠刮肚,叹灵感迟迟不肯降临。进入20 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创意写作等项目的持续实施以及文学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作家创作不再是“孤岛”状态,他们与合作者、读者、导师之间的互动越来越频繁,于是“写作社区”的概念应运而生:写作是社会性活动的一种,有赖于特定环境(社区)的支持。对作家而言,他们的社区包括线下或在线的课程学习、静修、社交媒体、合作项目,与志趣相投群体的交流以及写作导师的必要指导等。在写作社区中,参与者共享基本的假设和目标,并通过写作来实现自身目的;不同写作社区的假设和目标彼此出入或许较大,而正是这些不同构成了各自的核心特色和价值。Deans Thomas 进一步提炼了写作社区关键词——“写作朋辈关系”(Writing Partnerships),从相对封闭性的写作课堂转换到写作社区的轨道会获得更多的支持性资源。;Paul S.Collins 认为在社区写作中,通过文字书写可以发现和研究各种社会问题
就实践层面而言,斯坦福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匹兹堡大学、旧金山州立大学等已经组建了若干线下写作社区。从1980 年代起,这些高校创建了规模不等的写作社区,在校园内外开展写作活动,构建写作共同体,提升写作能力,有时还以写作为手段参与社区乃至国家的公共事务,通过引人注目的写作成果影响了历史事件的发展进程。历史在互联网和移动新媒体不断普及的背景下,写作社区开始打破地域和空间的隔阂,从线下转向网络和虚拟空间,逐渐形成以网络写作社区为生态圈的聚合平台,调用、整合线下资源,进而赋能传统写作社区的全面转型。目前全世界具影响力的网络写作社区是全国小说写作月,它肇始于美国并迅速拓展,最终成为一项风靡全球的国际性网络写作运动。故本文以全国小说写作月为例,分析其发展脉络及所带来的历史遗产和文化贡献,进而为中国全民写作运动的发展提供一种借鉴思路。
全国小说写作月(National Novel Writing Month,简称NaNoWriMo)诞生于世纪之交的美国旧金山湾区。网络的空前繁荣与充斥其中的巨大泡沫,深刻改变了在硅谷从事投机生意的克里斯·巴蒂(Chris Baty)的生活秩序。在非理性时代以及对自我美妙和空虚感的多重力量冲击之下,1999 年他突发奇想,想一个月内写一本小说,这不是因为有了激荡心灵的写作灵感,“恰恰相反,对写一本书,我一无所知”。在“看似不可能的事情的感召却有可能实现”的冒险精神鼓舞下,两个周之后首届全国小说写作月便付诸实施,参加者只有21 人且都是巴蒂的朋友,他们都是“四无”人员:没有写作天赋,没有写小说的经验,没有选修过创意写作课程,没有读过任何小说写作指导书。巴蒂不无夸张和戏谑地说,这些人小学毕业以后写过的故事加总,都不足以写满一张便利贴。他们声称写作的动力是对书籍的热爱、对小说家的崇拜,他们希望成为小说世界的一员、融入其中并获得认同感,甚至是借助自身的超凡想象力创作出“一部不容置疑的杰作,一部可以恒久改变文学版图的伟大著作的初稿,一部偶然天成的美国小说杰作”。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来看,他们这种被狂热幻想冲刷着的出格行为和对不朽的热切渴望,在潜意识里是希望通过写作来疗愈他们的空虚,安抚他们激荡的内心。
在1999 年7 月,首届全国小说写作月首批参加者的写作历程也具有小说一样的曲折故事。第一周气氛热烈,进展顺利,激动人心,参加者深信缪斯文艺女神已经降临;第二周缺乏动力,停滞不前,迷茫困顿,部分人员或因私人生活被打乱或因畏难和信心不足而退出;第三周出现转机和微妙变化,闯过了令人眩晕的阴间冥界,在坚持中出现了曲折的故事和精彩的人物,体验到写作梦幻境界;第四周疯狂努力得到回报,想象力的极限得到激发,有6 人最终完成写作目标,其他人的字数在500 字至4.9 万字之间。每一个参与者都珍视这段经历并深受影响,有人痛下决心与小说写作永远隔离,有人决定申请攻读创意写作研究生。对巴蒂而言,最大的启示是:“阻碍人们实现文学创作梦想的并不是缺乏天赋,而是缺乏截止日期的压力。只要给自己制定一个宏伟的目标,有一个和谐的环境和适当的期限限制,奇迹就会发生。。”自此之后,他坚定地相信,每个年龄阶段的写作都有其热情、困惑和精力等方面的价值,写作无须等待;在忙碌的状态下,高强度地持之以恒地高效目标管理至为重要,忙碌有助于写作而不是相反;写作小说的关键在于对自己要有足够信心,让情节顺从内心直接流淌;提高写作技能的最好办法是不停歇地写作,当写得数量足够多时,会建立自身的写作风格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虽小众但颇具试验性的实践,全国小说写作月确立了自身的制度、规则和价值理念。与传统的小说写作注重个体创造、天才的灵光乍现、追求小说的经典和不朽等相比,全国小说写作月有截然不同的小说价值观。他们受到摇滚乐史上自学成才的音乐家成名故事的激发,相信无须经过专业训练亦可创作小说;小说写作的关键不在于质量,而在于能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额定字数;小说写作是挑战自我极限能力的过程,彼此之间的竞赛至关重要;小说的外在性规约,意在让写作者坚持创作,更侧重于让写作者在相互交流和分享中获得写作乐趣。具体而言,规则至简:在一个月内写5 万字,人人皆可参与。因此,全国小说写作月在价值取向方面,更注重外在约束性指标、参与者内在的写作社交,呈现出要建立普通人“小说王国”的特质和气象。
围绕上述基本的规则和观念,之后的全国小说写作月做出了一些改革并有了全新的效果。其一,将活动时间从7 月迁移到11 月,因为11 月天气转寒,人们减少外出,有了更多闲暇在家的时间,这有利于吸引更多参与者。其二,为了促进参加者的写作社交,提高完成率,作品完成后要及时提交并获得巴蒂的验证(后改为网络验证)。其三,从小众群体认可到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认可。全国小说写作月受到了博客博主的广泛关注,《洛杉矶时报》、《华盛顿邮报》、国家公共广播电台、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等主流媒体和新闻机构也纷纷跟进宣传,扩大了活动的影响面和辐射力。其四,写作月的技术支持能力和自动化水平大幅提升,电脑网络工程师为活动设计了一个包含讨论平台、小说选读板块、个性化数字进度记录、挑战成功者验证系统的网站,这成为参与者聚集的平台载体。其五,将线上参与和线下协同相结合,启动市政联络员和志愿者计划,他们承担辖区内活动领导者角色,负责组织筹款、鼓动参与、召集写作者会议等。其六,2006 年,全国小说写作月注册为一个非营利性组织“文字与光办公室”(The Office of Letters and Light),设置了专门的人员和机构,在人力和财力等方面有了更加全面的保障(2013 年非营利组织改名为全国小说写作月,但旧有名称仍然保留)。在这些改革之下,全国小说写作月参加和完成写作目标的人数快速增加,2000 年参与者已经增加到140 名(29人完成目标),2001 年有5,000 人参加(700 人完成目标),2002 年参与人数已达14,000 人。截至2015 年,共有431,626 人(633 个地区)参加了该活动。(详见下页表1)
在注册为非营利性组织、有了组织化的保障后,全国小说写作月也在不断延伸和拓展,面向不同群体、场景逐渐衍生出新的写作活动类型,将不同的群体纳入写作社区之中。这些活动一方面拓展了网络写作社区的覆盖面,另一方面又将网络写作社区与线下写作社区结合,让线下的社区空间为线上社区写作目标的实现提供多途径的支援。在总体性的全国小说写作月之外,还举办了4 月和7 月的夏令营,青年作家项目(the Young Writers Program),以及“进来写作”(“Now What?”),和“现在怎么办?”月(“Now What?”Months)等。全国小说写作月覆盖的时段更加广泛,在各种社区资源的支持下,11 月份的小说创作不再是一场“突击战”,而是有弹药、有训练的“准备之仗”。全国小说写作月还拓展到国外,在墨西哥城、首尔、密尔沃基等城市举办现实世界的写作活动。全国小说写作月不仅仅是美国或者英语世界的写作月,已经逐渐演变成为国际性的写作盛会。
表1 历届全国小说写作月参加与获得认证人数统计表①数据来源:https://www.wikiwrimo.org。该数据统计仅是11 月全国小说写作月活动的参加人数,未将各种亚类型活动的人数统计在内。
全国小说写作月夏令营(Camp NaNoWriMo)于2011 年首次推出,活动时间为7 月和8 月。连续两个月举办活动,对员工和支持系统都极为困难,于是次年改为6 月和8 月,间隔一个月;从2013年改为在4 月和7 月举办,就此固定,延续至今。11 月份的全国小说写作月设定了一个月5 万字的约束性目标,这让一些人望而生畏,不敢参与。设立夏令营目的在于让参与者设定个性化的写作目标,进而扩大活动的辐射面和影响面。在参加夏令营的这个月份,参与者可以自我设定写作体裁、写作内容和写作字数目标,甚至可以以行数、页数、小时数等为目标。
与传统的夏令营相比,该夏令营并不是在实体的物理空间展开,而是在线上的虚拟空间推进。参加者登录夏令营网站,设立一个新的项目,该项目与一个事件相互关联。网站基于参与者年龄、写作风格、写作目标设定的相似度等进行匹配,创建一个隔间(cabin,或称“群组”);参与者也可以与自己熟悉的朋友共同创建隔间。隔间的人数不多,一般为3—20 名,便于成员之间充分互动。在隔间中央有一面“电子墙”,成员可以在上面向其他营员发布信息,这个信息只有内部成员之间可见,并非面向全体营员共享。网上搭建的交流空间并不是固定的,技术团队会重新分配隔间,用户也可根据自身意愿更换。在夏令营活动结束后,隔间内的成员还可通过网站继续联系。同一隔间的营员会形成一个写作共同体,相互鼓励,分享写作经验,结交新朋友。在这样的环境中,写作不再感受到时间的约束和压力,而是夏令营式的轻松、愉悦和密切的交流氛围。NaNoWriMo 夏令营还有一特色是设立了夏令营顾问,在整个活动期间,他们每周有五天向营员传递短小而精悍的写作灵感,有时会整月通过推特聊天或者Instagram Live 提供咨询服务。一旦达到自我设定的写作目标,网站会确认参与者胜利,并给营员发放证书或奖品。从项目的实施来看,夏令营活动甫经推出便受到欢迎,2011 年7 月参与者6,400 名,8 月参与者6,236 名,获奖人数1,755 名;次年参加人数接近3 万,获奖人数3,579名;2013 年突破4.5 万人,首次超过了Script Frenzy的峰值年(2010 年)的参与者总数。目前,每年夏令营参加人数在七八万左右,还有持续增加的趋势,是全国小说写作月最受欢迎的亚类型活动之一。
青年作家项目(the Young Writers Program)同样是全国小说写作月的延伸,覆盖群体主要为18 岁以下的在校青少年学生。30 天5 万字对成年人而言是很大的挑战,对青少年而言更是如此。但量化的目标制定,对青少年写作不无裨益;另一方面,参与全国小说写作月的教师,对于自己学生参与类似活动也有较强的积极性。故全国小说写作月的创始人巴蒂为这一群体量身定做了该项目,并于2004 年推出。青年作家项目的参加者可以自我设定写作目标,一般而言写作字数跟年级高低呈正向关系。活动组织方为参加活动的教师和学生提供一整套免费的课堂入门工具包,包括课程计划、进度跟踪海报、激励演讲、证书和徽章等,以帮助学生克服写作障碍;一本可供打印和下载的练习册,其中有角色发展、对话和小说冲突等写作提示;还有一套学习课程以及各种衍生商品等。另外,为了保护青少年免受网络欺凌和成年人的恶意伤害,构筑这一群体活动、学习和写作的安全屏障,青年作家项目的网站跟全国小说写作月主网站是分开的,开设、搭建了独立的论坛和网络空间。
该项目在学生群体中广受欢迎,发展较为迅速。2008 年,该计划约有2.2 万人加入。2017 年,超过9,000 个教室参加了青年作家项目,参与人数超过10 万名。该项目有效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项目创始人巴蒂观察到:孩子们觉得写小说就像玩电子游戏一样有趣,于是开始熬夜书写;原本讨厌写作的孩子,会写得停不下来。青年作家项目对学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根据2017 年的调查显示,73%的参与者认为有助于帮助他们写完一个自身关注的故事,76%的参与者认为该项目让他们对写作充满激情,72%的参与者认为有助于改善其自身的写作技巧,70%的参与者认为该项目让他们学到了做出决定就要想法去完成。通过该项目,学生门改变了讨厌书籍、厌倦写作的心理,他们认为写作不再是压力和负担,而是充满了乐趣,能够在写作中实现自我,甚至认为写作是被天然赋予的、不可剥夺的权利。在写作中,他们可以不顾及约束和外在因素,实现自由想象和发挥,而这些感受是在学校课堂中无法体验到的。该项目具体负责人格兰特·福克纳(Grant Faulkner)认为,“教育孩子们不仅仅是文本的消费者,而是成为生产者、创造者和制造者,这一点至关重要”,“只有那些精通各种写作形式的人,才能成为学术世界、工作世界和在线社交空间的有效参与者”。
“进来写作”(Come Write In)是全国小说写作月2009 年发起的一项新计划,旨在促进活动参与者与图书馆、独立书店和社区中心的连接与合作。全国小说写作月举办期间,作者写作场景多为图书馆、书店等对写作者比较友好的场所,故促成写作群体与写作空间的合作是顺理成章之事。申请参与该项目的图书馆和书店会在显眼的位置贴上专门提示,邀请全国小说写作月的活动参与者进入其实体空间,着手写作。该项目也鼓励全国小说写作月各地的都市联络处(Municipal Liaison)与这些图书馆和书店建立联系。作家们都会聚集在“进来写作空间”(Come Write In Spaces),追求他们的创作梦想,并撰写小说的初稿。也就是说,通过这种方式,全国小说写作月就不仅是一项虚拟的线上活动,而且是线下面对面的写作联谊和社交。“进来写作”项目便是通过这种方式,把人们聚拢在一起,借此创建支持创造性写作的善意空间和协同文化。同时,“进来写作”项目所覆盖的实体写作空间,也成为线上全国小说写作月的展示、宣传和推介的平台,让虚拟的活动有所凭依。
截至2019 年,全球有1,200 个图书馆支持“进来写作”项目,并举办各种各样的NaNoWriMo 聚会。另外,“进来写作”项目在2013 年还整合了NaNo大学。NaNo 大学是2010 年9 月发起的项目,主要面向大学生以及该层次导师的课程教学。该项目为大学生参与全国小说写作月提供保障,创办俱乐部并为其提供资金支持。NaNo 大学还为导师提供组织课程、编写大纲和讲义等方面的建议。鉴于NaNo 大学和“进来写作”项目都是为写作者提供资源支撑,初衷相似、参与人员有重合之处,故在2013 年合并入“进来写作”项目。
随着活动的推进,全国小说写作月的活动参与者完成挑战并获得认证之后,如何处置初稿成为一个问题。过去,极少数优秀者的作品修改后获得了公开出版机会,有的还在图书市场中取得成功,但大多数手稿则被束之高阁,湮没无闻。全国小说写作月提供了小说写作的动力,却没有很好地去提高作品的市场转换率。因此,2008 年NaNoWriMo的工作人员就开始在网站上添加了“我写了一本小说,现在怎么办?”的页面,设置了同主题的论坛,主要展示编辑和出版资源的链接,以及来自励志作者的演讲和工作人员的建议,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助力作者创作与后续环节的对接。2013 年,全国小说写作月在1—2 月开始举办非正式的“现在怎么办?”月(“Now What?”Months),举办动员演讲,接受编辑、文学代理商和出版商的建议,成立作品小组发布编辑和修改技巧,并举行网络研讨会。“现在怎么办?”月要求活动参与者签署修订小说的承诺,助其参与书稿的修改过程,并推动小说的最终发表。2020 年,该活动发布了两枚专用徽章,希望借助徽章这种个性化的身份标识,增强身份认同,为其修改提供动力。
全国小说写作月还与监狱笔会项目(PEN’s prison program)建立了伙伴关系,为被监禁者提供写作资源和指导。此外,全国小说写作月还与英国麦克米伦出版公司(Macmillan Publishers Limited)的Swoon Reads 品牌谈判,每年向一位有色人种作家提供写作奖学金。2007—2012 年期间,每年4 月还举办过Script Frenzy 的活动。这是一项剧本写作国际挑战赛,或者说是全国小说写作月的剧本版本。2007 年6 月首次举办,目标是2 万字;2008 年改为4 月,写作目标设定为100 个页面。其设定的规则主要有5 条:第一,要赢得比赛,必须写满100 页的剧本脚本,并在官方网站上验证;第二,可以单独写,也可以两人合写,总体的写作目标不变;第三,比赛时间从4 月1 日开始,4 月30 日结束;第四,可以写的剧本包括,舞台剧、电视节目、短片、漫画和漫画小说剧本,以及改编小说,或任何其他类型的剧本;第五,必须有一定数量的与荒唐的乐趣相关的内容。2008 年有8,000 人参与,在2010 年人数达到顶峰后,参与者开始持续减少,捐款也持续减少,活动最终在2012 年取消。同样,该活动目的是让参与者借此结识志同道合的写作之友,让参与者认识当地的编剧并与世界各地的编剧建立联系,通过彼此联系提供分享技巧和交友的机会,进而降低剧本写作的难度。
从1999 年开始,全国小说写作月这一网络写作社区已经连续23 年举办活动。这一肇始于美国的写作活动,在英语国家受到极大欢迎,非英语国家也有众多拥趸,它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小说写作盛会。全国小说写作月的活动方式——新技术让写作过程变得有迹可循,每天完成1667 字的打卡式写作——适应了21 世纪网络化特别是在线社交的发展趋势,表现出极强的活力,同时也激发了人们的写作兴趣。日常生活不是创作主体内生写作动力的驱逐者和压抑力量,相反每天的打卡式写作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第一,全国小说写作月创造了一套特定词汇和话语体系,构建了写作的文化生态圈。全国小说写作月及各种亚类型的活动,其论坛每一年举办后会在下一年度之前将数据删除,有时一些活动档案当年就丢失了,甚或因为当时没有建立论坛压根没有档案。为了将全国小说写作月、全国小说写作夏令营、Script Frenzy以及这一非营利组织自身的历史和文化保留下来,活动参与者组建了非官方的全国小说写作月专属的维基百科网站https://www.wikiw rimo.org/。网站有2,963 个网络页面,不仅保存了与活动相关的各种各样的资料,更重要的是活动社区创造的术语被整理出来并给出相应的解释,这给参加活动的新手提供了有效的入门技术指南,为他们快速而全方位了解活动的特有“黑话”提供了索引,同时也给全国小说写作月创建了一座“网络档案馆”,保存了活动相关的各种历史印迹。
全国小说写作月创造的术语众多。Wrimos,指的是全国小说写作月的参与者、热爱者,这是他们特有的身份标签,根据他们写作习性的不同还可以划分为若干亚类型,该词还可以被用来指称与全国小说写作月具有相似性活动的挑战者。NaNo Rebel,指的是参加活动但写作非虚构或非小说作品的作者,尽管这不是活动所倡导的主流写作类型,但仍然受到欢迎。NaNo citizens,是指全国小说写作月期间从事写作的“居民”。NaNoWriMo MLs是指全国小说写作月的都市联络处的志愿者协调员,他们的职责主要是负责当地的写作空间,回答参与者提出的问题,发送区域性的电子邮件或者是向其Wrimos做动员讲话,至少提前一个星期发布启动派对或者TGIO派对的书面通知等,有时MLs也可以自愿成为全国小说写作月单个论坛的版主。2019 年又出现了un-MLs 一词,指错过了协调员申请截止日期或者没有意识到他们专属MLs 会空缺进而主动承担MLs 工作的人员。为了感谢MLs 的工作,社区还创造了非固定日期的感恩日(ML Appreciation Day)。Pantsing 是指不遵循固定提纲写作,也称为即兴创作,用这种方式创作的Wrimos 被称为“pantsers”,这类群体的对立面是Planners(规划者)。Night of Writing Dangerously 是全国小说写作月在活动期间举办的募捐活动,其创意曾受纽约作家联盟的启发,于2007年首次发起,其后活动形式和内容多次变化。此类专有术语还有很多,它们有的被纳入了维基百科词典,甚至进入了柯林斯词典。专门术语的不断衍生和创造,在强化Wrimos 身份认同的同时,也让活动的吸附能力大大增强。
第二,全国小说写作月触发了写作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na”风暴。受全国小说写作月的启发,人们面向不同群体、不同行业领域开发出各种以写作、绘画等为主题,旨在激发主体内在创造活力的活动。比较有代表性、影响力较大的活动有:NaBloPoMo(全国博客发布月),美国博主伊顿·肯尼迪(Eden Kennedy)在2006 年首次发起,鼓励博客作者更频繁地发表文章,其口号是30 天日更一贴(30 Days,30 Posts);NaNoGenMo(全国小说生产月),2013 年由网络艺术家达利斯·卡泽米(Darius Kazemi)发起,主要面向计算机程序员,借助人工智能新技术手段在1 个月内创作5 万字,颠覆传统小说概念,创造新一代审美形态的小说;NaNoDrawMo(全国绘画月),2009 年由斯蒂文·弗兰克(Steven Frank)发起,主要面向绘画群体,每年11 月完成50 幅图纸或草图的创作并上传到NaNoDrawMoFlickr群组;NaPlWriMo(全国剧本写作月),主要面向编剧群体,在1 个月内完成75 页的剧本;NaNonWriMo,主要面向非小说写作等。这些活动的规模和参与度不一,但基本沿用了全国小说写作月的模式——提升特定领域的社区或社群人员的参与度,强调单位时间内的写作数量,重在结果的完成而非质量的高低等。
当然,全国小说写作月最大的意义不在于最终出版了多少部小说,而在于让100 多个国家的数十万普通人,参与到小说创作这种带有神秘色彩的文学活动之中:“通过一个月的疯狂努力之后发现,原来我们完全可以参与到文学创作中来,而不仅仅是做一个旁观者。很多人认识到,只要我们不苛求完美、不踌躇顾虑,只要我们勇往直前、敢于创新,小说创作就会带给我们惊喜。”通过写作活动让普通人受益,让他们进入文学生活的场域,让他们意识到自身的创造潜能,变得更加自信,这是全国小说写作月的初衷,也是最终要达成的目的。
全国小说写作月通过网络写作社区的形式,向“对写作的犹豫、对完不成写作的担忧和顾虑”的普通人群体打开一扇“写作之窗”,让他们能够在工作之余提笔从事小说创作,开启一段“文学马拉松”的旅程。小说创作不再是天才作家的专利,而是人人皆可为之事。该活动逐渐衍生出了一套独特的网络社区话语,触发了各个领域的“na”活动写作风暴;切实地改变了部分参与者的人生轨迹,如活动的发起人巴蒂借此转型为一名成功的作家。经过20 多年的发展,全国小说写作月仍有较高的活跃度,以新冠病毒全球肆虐的2020 年为例,各种类型活动的参与人数众多,全年有552,335 名作者参加活动,其中383,064 人参加了主体活动,71,832 名营员参加了夏令营项目,97,439 名学生和教育工作者参加了青年作家项目,448 家图书馆、书店和社区中心通过“进来写作”计划为作者提供便利,906 名志愿市政联络员指导了全球六大洲的671个地区的活动。
从功用性方面而言,21 世纪中国兴起的网络文学热潮与全国小说写作月有相通之处,甚至中国网络文学在小说话语催生、市场价值等方面影响和意义更为深远。而从网络写作社区的构建方面而言,我国的网络文学无论是作者的筛选机制以及网络场域中作者、编辑、读者的角色担当。,还是粉丝社区设立的初衷,却与全国小说写作月的模式有很大不同。实际上,全民参与写作在我国有很大的需求,已有的草根写作、底层写作以及网络微小说创作等写作风潮往往因为媒介变化、缺乏社区支持系统等因素最终以“短命”而告终写作不是上帝式的“神启”和柏拉图式的“迷狂”,而应是普通人的日常写作实践。借鉴美国全国小说写作月的运作模式,发起符合中国国情的小说或其他文体类型的全民性写作活动,提供一套网络社区支持系统并整合线上线下的写作资源,对于保存时代记忆和国民精神印迹而言是极为必要的。
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随着打卡经济、在线教育、群组交际以及“立言”意识的不断增强,诞生出一种新的写作模式——打卡式写作,如2016 年舒明月创建“写作21 天”的写作群,每日写500 字成果发布到简书;2017 年南京自称“写字者”的颜彦清在豆瓣上发起了“21 天写作打卡群”;陈素封在简书上开设了“每天写1,000 字”的专题,引发了网友的极大兴趣,截至2021 年12 月底已经收录379,290 篇文章,获得130,985 名受众的关注;公众号“呦呦鹿鸣”发起日拱一卒、千字营活动。这些活动往往不限定写作主题、内容、文体和样式,但限定写作期限、每日写作字数并制定奖惩措施等,在规则方面与全国小说写作月模式非常相似。这些活动一方面旨在通过特定的团体和社群活动,共同克服写作拖延症,提高参与者的文字产出能力和效率,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宣传发起人的写作理念、推广写作课程等。不过,这些活动的规模、层次和参与人数等还不广泛,多是松散的小群体性质,并且非连续性的问题比较突出。我们倡导由权威机构或部门牵头,设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全民写作月,构建本土的网络写作社区,并期待它给参与者和社会带来价值,能够在国际上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