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正举
体测是国家规定的项目,高校所有学生必须参加,通过体测能够反映学生的体育综合实力和身体素质,虽然体测过程中并不含有危险性较高的项目,但每年体测过程中总会有学生受伤。高校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身体状况和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无数国人的心,因此加强对体测的防护,提高体测的安全性、保障高校学生的身体健康是每个高校应当承担的责任。本文将重点阐释高校体质测试过程中存在安全问题的原因和有效防护的具体措施。
当前的高校学生是名副其实的网络一代,他们的成长和生活都伴随着网络,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高校学生将绝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网络中,忽视了运动和身体锻炼,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很多学生一年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少之又少,当需要进行体测时,往往会伤及自身,一旦受伤,不仅会影响到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还有可能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影响外界对学校的评价和认可。因此必须通过多方途径帮助学生加强安全防护。
1 高校体质测试中存在安全问题的原因
1.1 学校原因
首先,有些学校没有对学生进行体检,对学生的身體状况了解不够清楚,仅仅通过在体测前询问学生身体状况的方式不足以全面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有些学生对自身的身体状况也并不了解,错误估计了自身的身体素质;而有些学生可能为了面子隐瞒自身所患的疾病,强行参加体测,最终带来严重的影响。其次,缺乏对运动器材等的检查。运动器材的安全性对体测的正常开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运动器材本身质量存在问题或不符合体测要求,在进行体测时很容易导致学生受伤。比如,在跳远测试中,必须配备跳远垫,跳远垫必须符合规定和要求,同时在末端要设置缓冲防护,防止学生由于惯性过大而受伤。再次,缺乏对天气的考量和选择。在体测时,学生身体本身已经承担一定的负荷,如果外界环境不适宜,极有可能会加大学生的身体负担,甚至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比如,有些学校为了尽快完成体测,选择在烈日或者阴雨天进行测试,加大了学生体测的难度,影响学生的身体安全。最后,准备活动组织不到位。体测涉及到较多的项目,对学生的身体要求较高,只有进行充分的预备活动,才能让学生的身体调节到最适宜的状态,确保学生的安全,使学生取得更好的体测结果。但有些学校忽视准备活动,没有意识到准备活动对体测开展的重要性,导致学生缺乏缓冲,哪怕能够顺利完成体测,也会对自身的身体产生损伤,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
1.2 学生原因
一方面,学生缺乏自我防护意识。没有意识到体测安全防护的重要性,认为体测活动不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后果,对于教师的叮嘱和询问也不以为意,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往往无法保护自己。比如,有些学生在体测前不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酗酒、熬夜,在个人整体状态较差的情况下参加体测,非常容易导致猝死;有些学生可能在体测期间正处于生理期,出于面子或过于轻视,认为参加体测毫无问题,在剧烈运动后非常容易导致腹痛,进而对身体带来威胁。另一方面,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强,参加锻炼的时间较少。尤其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学生越来越多的时间花费在手机上、电脑上,平常很少出门,锻炼的时间和频率也越来越低,最终导致身体素质变差,在体测时容易受伤。最后,学生的体测技能掌握不佳,任何一项活动的开展都有一定的技巧,只有掌握了技巧才能游刃有余的应对和解决,体测活动也是如此,每项活动都有特定的方式和方法。如果缺乏技巧,盲目参加体测极有可能会导致肌肉拉伤。
2 高校体质测试中做好安全防范工作的策略
2.1 提高学生安全意识
一方面,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中灌输学生们正确的思想和意识,强调体测安全的重要性,强调不唯分数论。让学生们知道体测的真正内涵和目的,学生们在体测过程中需要量力而为,不要为了追求成绩而勉强自我。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们树立安全防护的意识。教师应当为学生拉响警报,提高学生的警惕心和重视程度,让学生们充分意识到安全防护的重要性。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体测过程中出现的安全事故,分析产生事故的原因和带来的严重后果,让学生们内心受到触动,了解体测活动潜藏的危险,从而提高专注力和重视程度,在体测过程中能更有意识保护自我。最后,教师应当加强安全防护的宣传,在体测开始前要详细阐述体测活动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可能存在的隐患和有效的解决方法,也要在体测活动开展空间内张贴安全防护的提示,让学生在潜移默化间加深安全防护的印象。
2.2 提高学生体测技巧
掌握体测技巧能够帮助学生规避安全风险,保证学生在体测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因此教师应当加强对体测技巧的讲述。对于很多学生而言,并不是对所有体测项目都很擅长,总会存在1-2项弱势项目,想要在体测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成绩,要学会合理分配体力和精力,在体测中取得较好的综合成绩。比如有些学生肺活量相对较好,但弹跳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可以在跑步的项目中投入更多体力和精力,而在跳远项目中可以适当放低对自我的要求,减少对自我身体的损伤,取得较好的综合成绩。此外,教师可以针对单个体测项目讲解好的方式方法,比如,在跑步的项目中如何调整呼吸;在跳远的项目中如何进行发力以及正确的姿势等,提高学生对体测项目的了解。教师还应当对体测前的准备活动进行指导,针对不同体测项目开展针对化教学,让学生实际演练,确保动作到位,真正起到拉伸放松的作用,帮助学生在体测过程中有更好的表现。
2.3 加强体测后的调整
在体测结束后学生身体往往非常疲惫,有些学生一旦结束体测就躺在操场上,虽然短时间内身体得到放松,但却不利于身体健康,因此一定要做好测试后的调整和身体控制。首先,一定要进行放松活动,特别是在长跑结束之后,可以进行短时间的慢跑或行走,让身体能够得到缓冲,给身体充分的反应和适应时间。而男生的引体向上等项目结束之后,也需要进行放松运动,对身体进行拉伸。其次,要对身体机能进行有效补充。体测是较大的体力消耗,在进行完体测后身体急需要补充能量,而体测后的身体正处于敏感的状态,科学有效的补充身体机能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在长跑结束之后可以饮用淡盐水或温水补充水分,不能饮用碳酸饮料或含酒精的饮料,否则极有可能刺激肾脏导致尿液产生,进而有可能导致身体脱水。有些学生在体测结束之后肌肉会呈现酸胀状态,此时应当适量补充蛋白质,多喝牛奶、吃鸡蛋、鸡胸肉等。
2.4 提前排查客观因素
一方面,要加强对运动器材的检查。大部分学校的体测项目内容大致相同,评价的标准也基本相似,其中跑步、引体向上、仰卧起坐是固定的体测项目,而引体向上和仰卧起坐对器材的要求较高,如果女生在进行仰卧起坐时垫子不平整将会影响发力点,甚至如果垫子的头部产生凹陷,当学生在做仰卧起坐时极有可能对头部产生撞击,带来安全事故。引体向上所需要用到的单杠也有固定的使用寿命,如果单杠出现松动或基础不稳的情况,极有可能会导致学生受伤。因此必须加强对运动器材的检查,在体测前要组织专业教师对运动器材进行测试,如果发现存在质量问题或不符合体测要求及时联系厂家进行更换,如果更换较为麻烦或时间赶不及,可以选择其他器材进行代替或者对体测项目进行适当调整。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天气因素的关注,学校在确定体测时间时,要加强对天气预报的观看,选择风清气朗、气温合适的天气,若在体测进行时天气突变,也要及时更改体测时间,保障学生的身体安全。
2.5 提高教师防范能力
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学习,了解国家关于学生体质测试方面的规定和要求,在开展体测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同时,教师还应当加强对体测历史数据的了解和掌握,尤其是在过去体测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且在后续的体测过程中予以避免。另一方面,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关心和帮助,在体测前要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如果学生存在特殊情况要及时劝解学生调整体测时间。在体测过程中也要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如果发现学生存在异常情况,要及时予以制止,并且幫助学生进行缓解,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教师还应当加强分享和交流,针对如何安全开展体测活动开展分享,交流经验和心得,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提高体测的科学性。
2.6 做好医疗保障
为了更大程度降低体测过程中所产生的安全事故,务必要配备医护人员,做好医务保障。首先,要确定医务人员数量,结合本校参加体测的学生数量和开展的体测项目情况,确定合适的医务人员,一旦学生发生安全事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其次,要完善医务保障措施。在体测开展前,要召开医务保障会议,结合历史数据和体测涉及项目,分析在运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问题,以及需要进行的医务保障方式,提前做好预案,减少反应时间。对在运动过程中较为常见的损伤所需要的药物要准备齐全,提高医疗保障的有效性。
3 结束语
高校体质测试过程中发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既有学校方面的原因,比如缺乏对学生身体素质的了解、体测时间安排不合理等,又有学生自身的原因,比如缺乏锻炼、安全防护意识差等。因此必须要通过多方途径做好安全防护,要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体测技巧、加强体测后的调整、提前排查客观因素、提高教师的防范能力、做好医疗保障,更好帮助学生安全度过体测,并且获得较好的成绩。
(作者单位:贵州电子商务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