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誰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③,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④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选自《古文观止译注》,吴楚材、吴调侯编选,李梦生、史良昭等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注释】
①蹇叔:秦国老臣,曾为上大夫。
②管:钥匙。此指防守。
③中寿:一般指六七十岁。
④夏后皋:夏代君主,名皋,夏桀的祖父。
—— 鉴赏空间 ——
《左传》写战争,善于描述战争的来龙去脉和胜败的内外因素,揭示其前因后果,因而显得波澜起伏、多姿多彩,《曹刿论战》就是其中代表。
本文则是春秋时期另一场重要战争——秦晋殽之战的序幕。战争虽未开始,胜败已露端倪。军事行动之前,秦穆公访问国之重臣蹇叔,期望得到蹇叔的赞同。蹇叔对各国形势的认识非常清醒,他以简洁的语言道出这一军事行动不会取得胜利,层层深入,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秦穆公没有听从蹇叔的谏言,依然出兵。“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预料到军队有去无回,蹇叔的语气中透露出悲壮、刚烈与冷峻。送子而哭,这既是蹇叔的最后一次警告,也使我们体会到送子殉国的生离死别之情,动人心魄,催人泪下。
—— 读有所思 ——
1.蹇叔劝阻穆公出师的理由有哪些?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2.你认为蹇叔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