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怀志
一天课间,我刚回到办公室,就有几个学生跑过来冲我喊:“老师,不好啦!阿宝和王老师打起来了,还咬了王老师的胳膊!”我赶紧跟着他们来到教室。此时,教室里已经有三四个老师了,他们把阿宝围在中间。其中一个老师正将他搂在怀里,轻声说:“你看看,是谁教你知识?是不是老师?你还咬老师的胳膊,这样做对不对?”没等阿宝回答,那位老师接着说:“你这样是不对的,向老师道歉!好不好?”
心理学上有一种行为叫“非爱行为”,它是指以爱的名义控制他人,让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事。我想,那个老师让孩子道歉的行为应该就是一种非爱行为。面对这么多学生和同事,作为班主任,如果我此时将孩子拉出来,同事不认可;可我也不想在没有弄清楚事情原委的情况下,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训斥自己的学生。
面对这样尴尬的局面,我一时有些不知所措。王老师继续要求阿宝说对不起,阿宝也很执拗,就是不道歉。后来,快上课了,王老师准备放弃了。此时,我终于找到时机,我示意王老师带其他孩子先去音乐教室上下一节音乐课。
王老师带着其他孩子离开后,我慢慢走到阿宝面前,微笑地注视着他。此时,正在气头上的阿宝倔强地撇过头,不肯看我。
我知道,此时的说教和提醒对阿宝不起作用,必须换一种方法。我决定尝试采用前段时间看到的正面管教法,力求在平静、友善且尊重阿宝的前提下帮助他,一步一步引导他平复情绪,恢复理智。
第一步:认同孩子的感受
“你感觉很生气,很委屈,对吗?”我轻抚阿宝的肩膀,拉他坐在凳子上,看着他的眼睛轻声问。
“对,我很生气,也觉得很委屈!” 阿宝大声地说。
“你这么生气和委屈,老师也为你感到难过。你能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阿宝感受到我对他的理解,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委屈,趴在我的肩上哭了起来,讲述事情经过:原来,上物理课《声音的产生》时,王老师让同学们分组实验,然后汇报实验发现与结论。小组代表发言时,阿宝仍沉浸在实验中,拿着尺子敲击,可能是声音打断了同学的汇报,王老师快步走过来,一把抓过尺子,双手一折,“咔嚓”一声,尺子碎成了三四段,然后,王老师把尺子扔进垃圾桶,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狠狠地批评了他。阿宝说他当时非常生气,所以就咬了王老师的胳膊。
很显然,我问的两个问题起到了作用。这样的语言让阿宝感受到我对他的理解以及我想帮他的意愿,他的情绪很快就好转了,愿意敞开心扉告诉我究竟发生了什么。如果我直接问他:“你为什么咬老师的胳膊?”他的第一反应就会是我和其他老师一样都在指责他,阿宝的对抗情绪可能会更重,就很难展开对话。
第二步:接纳孩子的情感
认真倾听阿宝描述事情经过后,我问他:“老师当众折断你的尺子,批评你,让你很愤怒,对吗?”阿宝点点头。
我又说:“你希望王老师能善意地提醒你,对吗?”
阿宝低头想了一会儿,说:“是的!不过,同学发言时我没有认真倾听,仍然沉浸在实验中也不对,发脾气咬了老师的胳膊更不对。”这时候,阿宝已经彻底冷静下来,可以理性分析问题了。于是,我开玩笑说:“嗯,你发脾气咬老师胳膊的样子还有可能会吓到同学们。”阿宝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
此時,孩子感觉他的情感需求得到了满足,感觉到被尊重,不良情绪就会平复下来,可以理性地思考问题,从心底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第三步:引领孩子换位思考
为了帮助阿宝拓展认知和内在体验,我又引领他换位思考:“假如你是王老师,正在倾听小组代表的发言,却突然听到某个地方发出了声音,你心里会怎么想呢?”
阿宝很快回答:“我会很生气。”这时,他开始体会王老师的愤怒。
“能具体说说你对这件事的感受吗?”我运用了具体化技术。
阿宝低下头,不好意思地说:“我……我在同学发言时不该继续玩尺子,影响了大家,对发言同学也不尊重,更不该咬老师的胳膊,给同学们带来了坏的影响……”
我对阿宝竖起大拇指:“勇于承认错误是个好孩子!承认错误是改正错误的前提!”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接纳孩子的情绪,还要教会孩子正确地表达情绪。这既是走进孩子的内心、帮助他们处理情绪的重要途径,也是引导孩子矫正不良行为的正确方法。
第四步:引导孩子的行为
正面管教法还告诉我们,当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并承担行为后果时,我们要与孩子共情,并安慰和鼓励他。
于是,我又问阿宝:“从今天这件事中你学到了什么呢?”
阿宝态度诚恳地说:“我以后要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听课,学会倾听,不乱发脾气,遇到事情不冲动。”
最后,阿宝主动提出在全班同学面前向王老师道歉,王老师也表示自己太过急躁,不该当众把尺子折断,伤害了阿宝的自尊心。
这件事情虽然结束了,可我的思考还在继续:在学生犯错以后,与学生展开有效沟通,进行正面管教时要坚持一个原则:和善而坚定。我们只有先认同孩子的感受,接纳他们的情感,然后才能逐步引领他们换位思考,进一步引导他们的行为。
(作者单位:山东省邹平市西董街道鹤伴中学)
责任编辑 何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