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晨怡,陈 拓,李朝敏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嘉兴 314050)
随着全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已进入新发展阶段。农村地区的物流服务水平,决定了城乡之间的双向物资能否高效流通,关系到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需要能否得到高质量满足,影响着农村经济和产业的发展质量。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快农村物流快递网点布局,实施“快递进村”工程,加快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农村延伸。
但相较于城市物流,农村物流的发展水平差距明显。吴委哲等[1]认为城乡二元结构是造成农村物流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张晓林[2]指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是造成“农产品出不去”和“工业品进不来”的主要原因;李显等[3]提出了“区域差异性较大导致农村物流发展不平衡”的观点。
提升城乡物流统筹发展水平,有利于拓宽农村消费市场、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也有利于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城乡共同富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城乡统筹思想引入物流发展的研究中。孙晓婷等[4]从政府、企业、人才等角度阐述了构建城乡双向物流体系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发展对策;郭志清[5]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产品物流运行模式的革新意义,给出了统筹规划城乡物流系统的时空布局、打造跨行业农产品物流资源共享平台和提升先进农产品物流技术应用水平等对策;黎红梅等[6]剖析了目前农村物流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痛点,就构建高效物流体系提出了对策建议。
数字经济背景下,乡村振兴获得了强大驱动力。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也将“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列入重点任务。借助数字化引擎,城乡物流服务的壁垒可以进一步打破,城乡物流一体化和统筹协调发展的动能更加强劲。
浙江嘉兴是全国11个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之一,城乡统筹融合基础优越,为城乡物流统筹发展创造了突出的优势条件;同时,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地——嘉兴在数字化改革中也积极争当排头兵、先行者。因此,本文以浙江嘉兴为例,通过调查、分析数字赋能乡村振兴为城乡物流服务统筹协调发展带来的机遇和要求,梳理归纳制约城乡物流统筹发展的主要因素,并结合相关市、县的实践案例,分析后提出提升城乡物流统筹发展水平的路径与对策。
城市物流和农村物流分别是为满足城市和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其他经济活动所提供的物流活动,两者包含的内容可由图1表示。所谓城乡物流统筹发展,就是打破城市物流和农村物流之间的隔阂,促进两者的服务体系有机融合、统筹协调发展。
图1 城乡物流统筹发展的重点领域
相对而言,城乡工业物流没有明显壁垒,融合发展程度较高;而农资物流和回收物流自成体系。因此,从倡导城乡物资双向流通、支撑城乡生产生活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出发,数字化背景下城乡物流统筹发展水平提升的重点集中在“农产品进城”和“生活消费品入村”两大领域。
农产品供应链涉及生产加工、销售、消费和物流配送等主体。其中,物流配送环节可能由专业的第三方企业承担,也可能是生产加工方或销售方自营。各主体在物流服务中的相互关系可以表示为图2的形式,并由此形成如图3所示的5种物流服务链及相应的实施主体。
图2 农产品供销物流涉及主体及相互关系
图3 农产品供销物流服务链及相应实施主体
以浙江嘉兴为例,各类农产品物流服务主体有表1所示的一些代表企业。
表1 嘉兴市农产品物流服务链代表企业
生活消费品入村主要有线下零售和电商新零售2种方式,其物流服务涉及的相关主体及相互关系可由图4表示,并由此形成如图5所示的三类物流服务链以及相应的实施主体。
图4 农村生活消费品物流涉及主体及相互关系
图5 农村生活消费品物流服务链及实施主体
数字经济背景下,电商产业蓬勃发展,传统零售往新零售方向转型迭代趋势明显。在农村地区,杂货店、小卖部等实体零售店规模小,不少品牌为“农村专供”,商品品质与城市商超存在差距;虽然商务和供销部门大力推动连锁商超向农村拓展业务、布设网点,但在实体商业不景气的大形势下,运营效益大多不佳。
随着农村网络通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移动上网普及率持续提高,农村市场成为电商的新增长点,特别是近几年直播带货的兴起,进一步打破了城乡界线。因此,由快递末端配送搭配电商新零售,促进生活消费品更加畅通、便捷地进入农村,是更符合当前趋势的城乡统筹的物流服务形式。以浙江嘉兴为例,根据调研,顺丰、德邦、“通达”系、邮政速递EMS等快递物流品牌都已实现城乡地区服务全覆盖。
相比城市,农村地区人口分布广、居住密度低、生产布局散,不论是消费购物还是农产品供应,物流需求都呈现点多、面广、量小、分散且不均衡的特点,使得物流服务对象庞杂、物流配送距离远、物流网点覆盖难度大。规模经济效应难以形成,成本高、效率低、利润少的痛点难以破解,导致相关物流企业、服务资源、技术装备进入农村市场的意愿不强。以浙江嘉兴为例,从调研来看,现有的大多数服务站点和相关配套资源集中在镇区或经济状况较好的农村,服务能力不均衡,农村“最后一公里”终端配送的难题仍亟待有效解决。
在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上,城乡居民存在较大差异。农村居民对消费品及其物流服务的价格敏感性更大,对于便利性、品质化的要求和期待相对较低;而城市居民则更多关注商品的优质性和物流服务的安全性、时效性、体验感等。图6为近5年嘉兴城乡居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对比情况。若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水平,2021年城乡居民的比值为2.1:1,对比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6:1[7]来看,消费差距大于收入差距。
图6 嘉兴市近5年城乡居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对比情况
在消费方式方面,虽然农村电商发展迅速,但相比城市在“宅”经济催生、在直播带货等新业态升级下所实现的网络销售增长态势而言,农村市场仍有巨大的潜能待挖掘,限制了物流服务的统筹发展。
一方面,城市居民对于鲜活、高品质的农产品快速“到餐桌”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农产品“自田间”起,涉及环节多,组织难度大。尤其在供应链前端,组织化的农业生产基地、经营联合体虽然在发展,但占比仍然不高,大多数仍以散农户为主,存在专业性不强、资源整合能力有限的问题,使田间地头分级、包装、储存等技术装备,尤其是冷库、预冷设备、冷藏车辆等冷链物流设施设备的推广应用滞后,造成损耗大、成本高、品质欠佳等问题。此外,受制于城乡间信息化应用水平的差距,供需双方信息常常不对应,协同运行存在盲区,影响了城乡配送的组织化和及时性。
3.4.1 基础设施
虽然近年来农村地区的公路联网程度不断提高,但城乡间的差距仍然不小。如农村公路等级整体仍偏低、单车道公路比例较高、大型农产品运输车辆无法顺畅通行、部分路段维护不及时,成为通行瓶颈。
3.4.2 技术装备
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在农村物流网点中的普及率仍有待提高,不少环节仍采取低效的人工操作方式;运输工具不少仍为私人的面包车、三轮车等,不仅效率不高,还存在安全隐患。在互联网应用方面,以浙江嘉兴为例,网络普及水平不低,根据调研数据,农村家庭户均联网计算机拥有率为82%,但较城镇家庭的100%也仍有差距[7]。
3.4.3 人力资源
数字化背景下,城乡物流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城市化进程下大量青壮年流向城市,农村居民老龄化严重且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两者形成巨大矛盾。以浙江嘉兴为例,根据2020年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未上过学和小学、初中学历者占比高达60.05%,高中以上学历仅13.40%[8]。物流从业人员大多不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依托“互联网+”、借力数字经济,遵循“共享化、数智化、集约化”的发展方向,促进“物流运输、商贸流通、供销合作、电子商务、邮政快递”等多方资源加强合作、有机融合,构建多元化、一体化的城乡物流发展格局,提升统筹发展水平。
4.1.1 共享化发展,扩大服务覆盖
注重资源共享、部门协同和产业融合,培育新型城乡物流业态,创新城乡物流服务模式,促进城乡物流服务网络体系更合理、更广泛地布局。
4.1.2 数智化发展,促进服务创新
通过“互联网+”改造,牵手电商新零售,推动城乡物流供应链优化组织;普及推广现代物流设施设备,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城乡物流数智化服务水平。
4.1.3 集约化发展,提升服务效率
在城乡物流供应端,构建联合主体,对零散的供应点进行整合集聚,提升规模效应;在城乡物流配送端,实行合作运营,打造共配体系,减少物流成本,提升服务效率。
4.2.1 “农超对接”供应链数字化重构
基于供应链数字化的思想,结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企业和快递物流企业以及金融服务商等连接起来,形成相对稳定、利益共享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优化上下游的资源配置。大力发展“产地直采+专业配送”模式,优化农产品全供应链服务,比如推广嘉兴市嘉善县西塘镇红菱村牵手“美团优选”,建立全国首个永久性“农鲜直采”基地的模式经验。
农产品生产基地应借助大数据的技术支持,精准把握消费者的需求,积极对接城市连锁商超,在城乡间合理布局建设配送中心、冷链仓、前置仓[9],提升线下响应的及时性,缩短配送时效。传统农批市场应向专业的农产品物流中心改造、转型,实现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的集成、共享,增强在供应链中的集聚效应,形成并强化区域辐射能力。
4.2.2 “线上+线下”农村电商物流深度融合
以电商新零售为纽带,调动城乡物流各类经营主体的积极性,结合“数字乡村”的推进,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城乡电商物流模式。鼓励物流、商贸、金融等相关企业积极参与涉农电商平台的建设,引导市场购销主体对接电商平台,参与农产品网上销售、流通追溯和运输配送体系建设。农村种植户、养殖户及生产企业、农村合作社主动对接电商平台,或探索建设具有农产品管理、服务、配送、资源回收、快递配送等一体化功能的本地电商平台。鼓励融合直播带货、本地官方人员现身讲解、流媒体宣传营销等方式促进农村电商开拓市场,拓宽特色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途径,提升知名度。电商企业或平台大力吸引线上农村消费群体,拓宽生活消费品等的供给渠道,扩大农村内需,倒逼农村末端配送服务协同发展。
“仙居城乡物流模式”在线下建了4个配送中心、18个配送服务站、350多个农村物流网点,线上打造了包含“聚货网订货、聚货易购销售、物流配送、便民服务网络”的生态圈信息平台商城,并开发了一站式App、聚货网名企采购App、聚货易购App和云仓配数据库体系。所有合作门店通过App客户端下单、在商城上开店,基本实现了农副产品、快销品的线上下单、线下配送功能,构建了便捷、快速、高效、智能化的城乡物流服务体系。
4.2.3 “联盟合作”快递物流共同配送
鼓励和支持快递企业、邮政和其他城乡配送企业加强合作,以龙头整合、业务融合、资产联结等多种形式合作联盟,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和风险共担机制,完善末端共同配送体系,将分散业务量整合起来,提高配送密集度。可以根据交通和经济情况,结合各参与主体的服务特点,由联盟体统筹布局和建设共享的城乡物流配送网络,配备统一管理的仓储设备、车辆和人员,建立联合信息系统或打通各自的信息系统,统一调度区域配送员来处理各主体的订单,例如借鉴推广“三通一达”、百世等联合成立“桐庐驿”共享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的桐庐模式。图7为快递物流联盟共同配送示意图。
图7 快递物流联盟共同配送示意图
探索将无接触式配送推广应用到农村末端配送中。一是使用智能快递柜、无人配送车等智能收寄终端设备。可以结合新型农村居民集聚点进行“先行先试”,采用政府统筹、企业投资的方式,“先建后补”,给予扶持引导。二是学习借鉴安吉无人机邮路解决偏远村庄小件配送的成功经验,在相对偏远的自然村探索开辟无人机配送线路,重点探索季节性、预约式等新型无人机服务模式。
4.2.4 “邮运一体”物流配送线路优化
充分利用邮政在农村地区的广泛根基、良好信誉和整合能力,因地制宜地推动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形成邮运一体的城乡物流服务。加强客货班线服务与村邮站、县级城乡物流中心的业务和信息协同,主动服务农村农业企业和组织,积极对接快递企业,开拓农产品进城定制化项目。
嘉兴首个客货邮村级综合服务站——嘉善县西塘镇红菱村“振兴驿站”,结合当地旅游和农业特色,将寄递物流、农产品展销、电子商务、简易政务服务等多项功能融于一体。配套的客货邮合作线路,利用红菱村周边原有公交线路资源,通过优化车辆排班、增加邮包存放装置等方式改造原公交线路和车辆,发挥城乡公交带货功能,使快递邮包进村更加便捷高效。
依托大数据分析平台、人工智能技术等,进一步支撑城乡物流配送路径规划优化决策,通过历史分析、需求预测、系统模拟等方法实现城乡物流配送“人、车、货”优化调度,节约配送里程、缩短配送耗时、防止运力浪费,使城乡配送更合理高效。
“培养专业人才、培训本土人才、吸引返乡人才”三管齐下,为城乡物流统筹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本地大中专院校应加强物流、电商等专业建设,有机融入农产品物流、网络营销等专业知识技能,积极打造城乡物流实践基地,订单式培养实用人才。针对本地农村居民,广泛开展专项培训,普及物流知识、网络知识、电商知识,积极发动本地农民加入城乡物流行业;组织面向农村中老年人的网络应用公益培训。制定政策支持城乡物流高层次专业人才引进,吸引外流的农村青壮年返乡就业、创业;鼓励毕业生投身乡村振兴、服务城乡物流,适当给予奖励或补助。
促进城乡物流统筹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是促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本文立足浙江嘉兴,对数字经济驱动下的城乡物流服务和运营特点进行了针对性的总结分析,并针对当前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共享化、数智化、集约化”的发展路径、城乡统筹融合的物流服务创新模式和“三管齐下”的人才支撑策略。如何进一步凝聚各系统、各主体的力量,因地制宜地提升城乡物流服务的统筹发展水平,是需要持续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