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育”于“娱”:短视频传播的价值升级与未来进路

2022-02-15 21:28叶亚林姜睿
传媒 2022年23期
关键词:网红育人价值

文/叶亚林 姜睿

近几年,以“短”“新”“轻”“快”“活”为传播特色的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突破旧有时空限制,打造全新传播场域,获得了几何级数的发展。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62亿,较2021年12月增长2805万,占网民整体的91.5%。

伴随着用户基数的日益庞大,短视频平台正深度介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主导着低龄用户群体的文化娱乐消费,尽管在国家网信办指导组织下,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都已上线青少年模式,从使用时段、在线时长、服务功能等对应用进行严格限制,但依旧面临着严峻挑战。据抖音在2022年儿童节前夕发布的《2022抖音未成年人保护数据报告》显示,平台每天平均下架8万余条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清退178个未成年人开播账号。娱乐是最能与大众建立一定利益相关性的传播内容,短视频平台借助娱乐性、互动性、嵌入性等特征,逐渐成为青少年的“新宠”。然而,在流量为王和商业利益最大化等逻辑主导下,海量信息淹没导致用户容易产生媒介依存症,个性化算法推荐极易引发用户群体的“信息茧房”……短视频平台在野蛮式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负面问题,为社会公众所诟病,尤其对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日益严重的影响,给育人工作带来了较大干扰,值得深入研究与认真探讨。

一、“泛娱乐化”主导下短视频传播存在的价值短板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深入普及和粉丝经济的兴起,短视频已成为内容创业和社交的重要形式之一,其“泛娱乐化”现象也日益突出,引发了诸多负面社会影响,价值短板亟待重视。

1.价值标杆缺失,表层娱乐占据上风。主要体现为一些短视频平台运营以市场第一、流量至上和快餐文化为主导思想,UGC采编发近乎“零门槛”,为博人眼球不惜拉低价值标杆,导致出现“劣币驱逐良币”逆淘汰效应。表征一:“三俗”盛行,娱乐成为廉价便捷的宣泄方式。比如,某些内容生产发布者一味迎合青少年用户猎奇的心理,用刺激眼球的“三俗视频”吸引用户围观。而在崇拜心理和移情的共同作用下,受众盲目“追星”“捧红”成为一种娱乐消费现象,“剁手”刷屏,“审丑”流行。表征二:“三观”不正,为求流量不顾吃相。比如,一度窜出的“换衣门”“泳衣门”“地铁儿童”等不雅视频,制作使用诸如“丸子妹”表情包,随意消费智障人群生活障碍等,屡屡通过“秀下限”挑战公众道德底线,所谓的“大胃王吃播”,更是与“节约粮食、健康饮食”的良俗美德背道而驰。表征三:“三审”不严,内容把关出现种种不可控。短视频软件从架构设计和算法推荐上就有使人成瘾的特性,经济收益直接与播放量、用户时长、网购转化率等挂钩,但轻视内容和导向把关,审核机制一旦滞后,惩罚处置失之于宽,极易导致误判现象发生。“泛娱乐化”在冲破传统单边式舆论格局、创造共享性话语方式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到青少年群体开展自主辨析思考的能力。

2.价值导向缺位,主流引领明显不够。托马斯·弗里德曼曾说:“上传正在成为合作中最具有革命性的形式之一。”短视频时代的到来,使得被动的消费者转型为主动的生产者,价值导向不容忽视。然而,在以数据挖掘和算法推荐为流量引擎的传播架构中,短视频平台的价值观生成与传输具有“随机化”特点,漂移不定易“走岔路”。其一,价值标签模糊不清,主要靠用户自我判别。身处“眼球经济时代”,年轻群体极易被新鲜、刺激、好玩的场景化内容所吸引,从中获得短暂的快感和满足感,时常会沉溺于被动接收、疲于思考的状态之中。短视频传播一旦任由“泛娱乐化”影响、低级趣味侵袭,心智尚欠成熟的青少年易混淆虚拟和现实的边界,降低对真假与是非的甄别力。其二,价值观念存在误导,屡屡突破监管底线。部分直播间评论弹幕存在低俗内容,一些冠以“炫富”“弱智”“鬼畜”等标签的短视频,屡禁不绝、难以根除。据2022年8月18日央广网报道,中央网信办在专项行动当中,突出、重点打击“色、丑、怪、假、俗、奢、赌”等违法违规信息内容,16家重点直播、短视频平台,2022年以来清理违规短视频235万余条,处置处罚违规主播、短视频账号22万余个。青少年正处于人生成长的“拔节孕穗期”,不管是行为习惯,还是价值观念,都容易受到外部世界的影响。短视频虽短,但价值导向绝不能乱,相应监管更不可护短。

3.价值支撑缺乏,社会责任履行不力。首先,重流量轻质量,价值天平出现失衡。尽管我国已出台《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规定平台上播出的所有短视频均应经内容审核后方可播出,要求建立“违法违规上传账户名单库”,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机制,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未能从根本上校正平台运营的价值坐标。短视频行业倘若继续奉行“萝卜快了不洗泥”的发展思维,就不能够为平台运营安装上硬核“驱动盘”,难以突破“泛娱乐”价值局限。其次,UGC(用户原创内容)强、PGC(专业生产内容)弱,价值构建缺乏主引擎。UGC、PGC各有千秋,并行不悖才是内容生态走向成熟的表现。短视频平台唯有用好“UGC+PGC”传播双通道,既注重传播活跃度,又体现思想深度、情感温度,建设性构筑健康内容生态,方可为自身长远发展获得坚实支撑。

二、寓“育”于“娱”:短视频谋求价值升级的重要转向

新时代育人工作,已从书本、课堂和学校延伸至社会全域,而信息化浪潮更是全方位拓展丰富了“传道、受业、解惑”的媒介载体。终身学习时代,短视频平台成为知识补给站,为用户提供了更具个性化、趣味化、碎片化的学习路径,打破了传统教育的传播框架,也释放了教育的普惠价值。融多元即时交互场景于一体的传播特点,推动短视频成为“互联网+”时代网络全民教育的新范式。与此同时,在国家重拳整治娱乐圈和饭圈乱象的大环境下,短视频生态也发生了重要嬗变,日益重视“价值为本”和“内容为王”,寓“育”于“娱”促动转型。

1.寓“育”于“娱”是短视频平台谋求自“知识普惠”提档为“价值传递”的关键所在。短视频具有的即时化、人格化和显性化等特性,为知识普惠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点开即看的短视频直播,配合平台定向推荐,能够快速实现教学供需端的高效匹配,引领用户走向广而畅的学习通路。已有越来越多的平台通过策划推出“未来定义者”“大咖开播计划”等直播活动,加强“育”的引导,突破“娱”的局限,知识内容因此获得了空前的关注度。比如,在“DOU知计划”推动下,抖音着力建构立体化知识内容生态,涌现出诸如“中科院物理所”“只露声音的宫殿君”“向波老师”“咣当地球视频”等优质知识创作者。抖音账号@历史氪发布过一条“假如皇帝们是按照去世时间加入群聊……”的视频,通过虚拟创建一个名为“宇宙超级皇帝群”的聊天群,安排“秦始皇父子”等依次进入群聊,在现代感十足的爆笑对话中,一场朝代更替的始末被轻松还原了出来。短视频传播寓“育”于“娱”,为个体全面发展的差异化提供了丰富精准的资源供给,帮助用户在无边界的视听互动中获得新成长。

2.寓“育”于“娱”是短视频平台推动社会角色转变、图谋长远健康发展的应有之举。经历野蛮式初创期之后,短视频内容传播必然要去芜存菁,进入良性发展和品质时代。监管手段不过是“止痛片”,而价值观引领才是促进短视频良性发展的“营养剂”。短视频平台作为事实上的公民思想文化交汇地,不能满足于浅层次的自说自话、自娱自乐,而应以正能量、好质量、高容量为标杆,推动生产者、传播者和使用者共同延展出更具持久生命力的交互传播轨迹,优化内容生态,畅通育人渠道,净化网络环境,促进全民道德知行相统一。

3.寓“育”于“娱”是短视频平台提升核心价值承载、提档传播品质能级的未来进路。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提出“内容传播的媒介会直接影响内容属性”的观点,解析了美国社会由印刷统治转变为电视统治的社会变化,新媒体的出现复刻了这一路径。然而,在短视频竞争的新赛道上,信息流量只是“基建工程”,价值容量才是“重要枢纽”,需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娱乐化视频传播,通过新理念、新渠道、新技术与新创意的多维叠加,运用生动直观的情境体验代替传统单一的说教,避免“机械灌输式、表达官腔式”的教育,为青少年思想行为的养成注入新基因,建构真正意义上的价值认同。郭庆光在《传播学概论》中明确指出,教育是传播的四大功能之一,短视频平台想要克服因信息供需错位而引发的“算法焦虑”,更好地平衡商业性和公共性,需在价值“立身”、文化“载道”与传播“育人”等方面下苦功。

三、短视频“传播育人”的实践路径探析

短视频传播谋求寓“育”于“娱”的价值升级,并非简单的系统切换,也不囿于教育培训范畴,更不局限于平台内部的补白修正,而应立足于全系统、全领域和全生态登高瞻望,凝聚社会合力,贯通育人体系。战略上要认真投入研究,勾画好切实可行的“路线图”;实践上更要积极探索创新,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好路径”。

1.顶层设计做好规定。一是从国家政策层面对短视频产品的采编发做出明文规定,突出育人导向,规正“算法”要求,注重文化浸润、感染、熏陶,将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紧密结合,实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短视频作为普通民众获取知识文化的新窗口,理应为主流价值观的养成塑造与传播拓展提供有力支撑,调动优质资源,倾注各方之力,筑好“一段渠”。二是要加强与平台算法相适应的即时管控体系建设。建立风险提示系统,对有潜在危险、高难度动作、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视频内容进行标注提示,防止心智不成熟、缺乏辨别能力的低龄用户模仿盲从。增强版权保护,尊重内容原创,优流程、建机制,形成对内容生产的引导和过滤。

2.内容生产做好规划。一是配置好UGC与PGC生产的比例,加大鼓励优质原创。内容生产要倡导贴近群众的日常生活,讲述小而美、真实感人的中国故事,用生动鲜活的方式传播主流价值观。二是以更大的政策引导与流量扶持,让正能量成为主流醒目标签,不断探索严肃性和娱乐化的“最大公约数”。从2018年3月起,作为主流媒体代表的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等先后入驻抖音,以社会热点事件为契机,依托自身制作优势,在新开辟的移动传播空间内抢占话语权。主流媒体纷纷适应平台特征,采用平民叙事视角,轻快走入社会生活,一定程度上净化了网络内容生态,也加强了社会教育引导。主流媒体与短视频平台之间,确有必要打破平台藩篱,相互间取长补短,共树内容标杆,共筑流量高地,共建育人园地。三是凸显暖色调,弘扬正能量,着力构建“短视频+”的主流价值观传播方式。例如,刷屏网络的“奥力给大叔”黄春生、面对病魔依然坚强的“面筋哥”都曾让人们看到平凡生活中的坚守,带给人们逐梦前行的勇气和信心,让更多人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3.知识网红凸显作用。短视频等新媒介重塑学习系统,也把知识内容的生产和传播者转向了“网状节点的你我他”,导致出现了一批生产知识的网红达人。知识网红作为移动端知识付费时代的新产物,拥有知识传播和价值引导双重功能。一是要充分发挥知识网红的榜样育人效应。无论是“网红知识化”还是“知识网红化”,均需把握好产品和内容的价值导向,“有料”之外还需“有度”,“流量”背后要有“质量”。比如,抖音知识类账号“Ethan清醒思考”专攻心理学方向,千万级粉丝让很多明星都望尘莫及,国家博物馆编号“1997”讲解员袁硕以风趣幽默的话语取代规范呆板的讲解词,凭借仅37分钟的演讲视频《进击的智人》吸粉无数。二是加强知识网红的正向传播。要通过不断输出产品、知识、理念、价值观或生活态度,持续影响受众,丰富时代生活。快手推出“以100亿元流量帮助10万名优质创作者快速成长”的“光合计划”,进行垂直内容布局,探索引入“基尼系数”概念,对算法予以重构,防止用户流量“贫富差距”过大。三是要加强对知识网红群体的系统性建设。通过加大平台扶持和社会激励,建立“谁生产,谁负责”的知识生产机制,提高知识生产及知识传播的门槛,充分发挥知识网红的正向价值渗透功能。知识网红应在“专”的基础上更多兼顾到“育”,借助有品位、有情怀的个性化传播,依靠有温度、有态度的高品质内容,源源不断吸引用户。多一些这样的知识网红群体,在分享“认知盈余”的过程中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在答疑解惑中兼顾传道育人,对于推进构建良性的网络传播新秩序,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四、结语

互联网“上半场”解决了社会连接的规模化问题,互联网“下半场”则重在解决社会连接的集成化问题,人与人、人与机器、人与数字化之间,应少一点冷冰冰的隔阂,更多些有温度的黏合。寓“育”于“娱”,为短视频实现价值升级的转向之举,也有望成为其避免内涵空心化、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承重墙”。唯有早日跳出逻辑框架的束缚,以高品质的内容传播俘获年轻人的内心,短视频平台的发展与晋级之路才能够走得更长远。

猜你喜欢
网红育人价值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不要上“网红”的当
网红滚滚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ВаНхУН»
他们用“五招”育人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