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宁,王慧敏,黄 磊
(1.山东省莱阳市沐浴店畜牧兽医站,山东 莱阳 265200;2.山东省莱阳市谭格庄畜牧兽医站,山东 莱阳)
随着我国养猪业高速发展,国内饲料用蛋白资源缺乏的短板逐渐凸显,对国外大豆和豆粕类产品依存度也逐年增加,受国际贸易影响,进口大豆价格波动较大,对饲料原料供给产生不良影响。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大豆补贴政策,大豆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但是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种植结构优化、供给转型升级并非一蹴而就。此外,动物摄入蛋白质含量过高会导致蛋白原料浪费,粪尿氮排放增加,污染环境加剧。因此,在养猪生产中采用低蛋白日粮并补充必需氨基酸已逐渐成为节约蛋白原料、降低养殖成本、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低蛋白平衡氨基酸日粮在母猪方面的应用主要目的在于改善母猪热应激、降低氨氮排放、提高生产性能。各种营养成分在采食消化和代谢过程中都会产生热量,各种营养物质中蛋白质的热增耗最为显著,可达 30 %,持续时间达 6~7 h[1]。我国夏季气温普遍较高,尤其在我国南方地区夏季高温高湿对母猪的饲养管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目前加强舍内环境控制,做好通风降温是主要应对措施。现阶段低蛋白日粮在母猪方面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少,母猪作为生产场中饲养周期最长的动物,通过营养调控等相关手段,在不影响生产性能的前提下,降低氨氮排放,缓解热应激将会成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在妊娠母猪方面,陈军[2]等研究表明,梅山猪妊娠母猪饲喂低蛋白日粮(9.5 % CP)并添加赖氨酸、蛋氨酸对繁殖性能影响不显著(P>0.05),仔猪初生重有所降低(P>0.05),但血清抗氧化指标方面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妊娠后期日粮粗蛋白水平降低 1~2个百分点,对母猪繁殖性能和初乳中氨基酸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与高蛋白组(14 % ~15 % CP)相比低蛋白组(12 % ~ 13 % CP)的血清尿素氮浓度显著降低(P<0.05)[3]。过高的蛋白水平会增加母猪代谢负担,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适当降低母猪日粮蛋白水平对提高蛋白利用率、改善热应激、降低氨氮排放、节约蛋白资质源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哺乳母猪方面,Renaudeau等[4]研究表明,在常室温条件下低蛋白日粮组与常规蛋白日粮组在哺乳母猪背膘损失、体重损失方面无显著差异,低蛋白日粮组氨氮排放大幅降低。张光磊[5]等研究表明,在母猪哺乳阶段使用粗蛋白为16 %的低蛋白日粮能够显著提高窝增重和泌乳量(P<0.05),同时能够降低显著降低产房氨气浓度,至哺乳期结束产床处和风机处氨气浓度分别降低了10.9 % 和 11 %(P<0.05)。方桂友[6]等在长大二元母猪方面的研究表明,哺乳期日粮蛋白降低1.5 % ~ 3 %,对哺乳母猪日采食量和仔猪日增重无显著影响,母猪哺乳期失重显著减少,氮排放显著降低(P<0.05)。张文娟[7]研究表明,冬季长大二元哺乳母猪饲喂低蛋白日粮(16.5 % CP)组可显著降低氮摄入量、氮排泄量和粪氮含量(P<0.05),同时对母猪繁殖性能、仔猪初生重、断奶重等指标影响不显著(P>0.1);夏季长大二元哺乳母猪饲喂低蛋白日粮(17.5 % CP)能够显著降低粪氮含量(P<0.05),对母猪日均采食量、背膘损失及断奶后发情间隔影响不显著(P>0.05);不同季节饲喂低蛋白日粮各处理组之间氮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差异(P>0.1)。哺乳母猪使用低蛋白日粮能够在保证生产性能的前提下可以改善热应激、降低氨氮排放、改善舍内空气环境。
综上所述,在母猪饲养中采用低蛋白平衡氨基酸日粮,通过适当降低日粮粗蛋白含量(1 % ~3 %),并补充必需氨基酸,能够在保证母猪繁殖性能、仔猪生产性能的前提下改善母猪热应激,降低氨氮排放,节约蛋白质资源,降低养殖成本。
断奶关是猪生长发育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关,面对食物来源、环境的巨大改变,如何降低断奶仔猪腹泻率、提高成活率成为多年来一直困扰着养猪生产的一个重要问题。大量研究发现,一定程度上降低日粮蛋白质水平并补充必需氨基酸可有效降低氨氮排放,且对仔猪的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Roux等[8]研究表明,与高蛋白日粮组相比,蛋白水平降低了 4.8 %,并补充了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缬氨酸和异亮氨酸的低蛋白日粮对仔猪的生长性能无不良影响。Nyachoti等[9]研究表明,日粮蛋白含量降低2 % ~ 4 % 并补充必需氨基酸不影响仔猪的生长性能。薛强等[10]研究表明,体重为 10-25kg仔猪饲喂低蛋白日粮并补充必需氨基酸当日粮粗蛋白水平降至14.9时,对仔猪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并且仔猪腹泻率大大降低。断奶仔猪消化系统脆弱,消化道中各种消化酶活性与生长肥育猪相比有较大差距,通过使用低蛋白日粮可以大大降低断奶仔猪营养性腹泻的风险,所以适当降低蛋白水平仔猪腹泻率会大大降低。
现阶段我国教保料以玉米—豆粕型日粮为主,日粮中主要蛋白原料来自大豆。大豆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大豆凝集素等抗营养因子能够引发断奶仔猪肠道过敏、腹泻进而引起肠道损伤[11]。适当降低豆类蛋白质原料的用量可以降低断奶前期腹泻的风险。在生产应用中适当降低日粮粗蛋白含量(2 % ~ 4 %),并补充必需氨基酸对仔猪、保育猪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同时能够有效降低氨氮排放,降低断奶前期腹泻率,对提高断奶仔猪成活率、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养殖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生长肥育猪肠道发育相对完善,对日粮营养成分的改变有更强的适应能力。黄建等[12]研究表明,在猪生长阶段(50~80 kg)降低日粮粗蛋白3~4个百分点,对生产性能影响不显著(P>0.05),能显著降低血浆尿素氮,显著降低猪舍氨气浓度(P<0.05)。朱立鑫[13]研究表明,在三元杂交猪 60~100 kg肥育阶段将日粮蛋白质水平降低 4个百分点并补充适量的必需氨基酸,可获得较好的生长性能,且对胴体品质无不良影响。Tous等[14]研究发现,降低日粮蛋白水平,同时补充赖氨酸可以增加育肥猪肌内脂肪含量且不影响生产性能。Kerr等[15]也研究表明,在室温条件下(23 ℃)亦或是热应激条件下(33 ℃),饲喂低蛋白氨基酸平衡日粮(12 % CP+AA)与高蛋白质日粮(16 % CP)组对生长猪蛋白质、脂质和灰分的沉积无显著影响,但能显著减少猪的总产热量,以缓解热应激。所以适当降低生长肥育阶段饲料粗蛋白含量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影响不显著,同时对于降低氨氮排放具有积极作用。
孟祥龙[16]研究表明,在猪生长肥育阶段日粮在 NRC(2012)基础上粗蛋白水平分别降低3 %、6 %,并补充平衡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结果表明,回肠隐窝深度降低,血清尿素氮降低,但是对消化酶活力、其他血清生化指标影响不显著。周利平[17]研究表明,在NRC(1998)标准基础上降低日粮蛋白水平 3个百分点同时补充 4种必需氨基酸(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对生长肥育猪的生长性能、胴体品质以及器官重无显著影响,同时对血清生化指标有积极影响,对后肠微生物多样性无显著影响,能够改变后肠代谢物组成影响氮代谢。不同蛋白水平日粮能够引起后肠氮代谢的变化,改变代谢物的结构和组成,对生长肥育猪后肠微生物区系产生一定影响。低蛋白水平氨基酸平衡日粮能够提高生长肥育猪氨氮的利用率,同时随着日粮蛋白质水平降低,尿液尿素氮和尿酸含量随显著降低,适当降低日粮蛋白水平能够提高有益菌群丰度,降低有害菌群丰度,提高盲肠生物物种丰度和多样性[18]。
商品猪在生长肥育阶段消耗的饲料是全周期中最多的,同样此阶段粪污产生也是最多的,通过适当降低饲料蛋白含量,能够有效减少氨氮排放,真正通过营养调控做到源头减量。综上所述在生产应用中适当降低日粮粗蛋白含量(3 % ~6 %),并补充必需氨基酸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胴体品质、肠道微生物指标等方面无显著影响,同时能够有效降低氨氮排放,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养殖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现阶段低蛋白日粮在断奶猪、生长肥育猪中应用较为广泛,也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在节约蛋白质资源、降低养殖成本、减少氨氮排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在母猪方面低蛋白日粮相关研究相对较少,通过营养调控相关手段,降低氨氮排放,缓解热应激将会成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方向。同时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跨度巨大,种质资源丰富,不同区域、不同品种猪对低蛋白氨基酸平衡日粮的耐受还需要更深入细致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