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战略竞争背景下警卫安全问题研究

2022-02-15 09:03:52李全庆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政要警卫大国

李全庆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 特勤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本文中所谓“大国”,是指在国际体系中的权利、资源、地缘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对世界格局的构建与稳定具有较大影响的国家。大国战略竞争,主要是指大国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的竞争。大国政要是大国竞争战略的制定者和组织实施的领导者,其人身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战略竞争的走向与成败,大国竞争环境给各国警卫安全工作带来巨大压力和挑战。大国战略竞争以国家力量为后盾,针对国家政要安全的“攻”与“防”也是国家整体实力的比拼。在此背景下,各国警卫部门须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综合运用国家力量应对对手可能对本国警卫安全构成的威胁。

一、大国战略竞争严重恶化警卫安全环境

在国际关系中,各国之间由于在领土、安全、意识形态、民族、宗教、经济等方面利益的不重合性,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各种矛盾。如果这些矛盾得不到有效管控而不断恶化,则可能会引起国家间激烈的对抗,甚至发展为战争冲突。在国家战略竞争过程中,依靠国家力量,运用各种手段击败对手,保证己方的优势与主动即成为必然选择。其中,威胁对方政要安全,使对方政局动荡,是最为高效的克敌制胜手段之一。与小国相比,大国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与技术手段,大国战略竞争以及参与、介入他国之间的竞争,将致使相关国家的警卫安全环境严重恶化。

二、大国战略竞争背景下敌国可能运用的方式与手段

(一)运用破坏性政治手段,为对方政要树敌

在国际政治与外交方面,大国运用破坏性的政治手段,不但可以强化盟友间关系、破坏对方联盟,而且还会迫使与对方相关的国内外各种力量选边站队,从而扩大对方政要的敌对阵营。同时,对大国撑腰的心理期待,还将诱使国内一些组织和个人铤而走险。大国的介入,使一些国家内部的政治博弈更加激烈,警卫安全环境遭到破坏。

很多国家的政局动荡,都有大国的身影。如:1973年9月11日,时任智利陆军总司令的皮诺切特,在美国的支持下通过军事政变杀死民选总统阿连德上台执政[1]。1989年12月,在美国的支持与煽动下,罗马尼亚救国阵线领导军队发动政变,逮捕了时任国家领导人齐奥塞斯库,经简单审判,将其乱枪杀害。

(二)使用军事手段,直接威胁对方政要安全

军事手段具有行动能力强、效率高、打击距离远等特点。直接使用军事手段攻击他国政要,成功率更高,使对方防御更加困难。

与小国相比,大国可选择的军事手段更加多样化。如: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在位的40余年里,遭到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空军多次“斩首”(1)斩首行动:西方近年来常使用的一种直接消灭对方首脑或首脑机关,以达到瘫痪对方指挥系统、摧毁其作战意志,快速取得作战胜利的军事手段。空袭,虽然每次都侥幸逃生,但包括其家人在内的诸多军人、平民在空袭中丧生。1989年12月,巴拿马时任最高领导人诺列加坚持收回被美国人控制的巴拿马运河,气急败坏的美国对巴拿马首都发动小规模军事行动,以贩毒为由对躲进梵蒂冈教廷使团驻地的诺列加进行军事绑架,并将其判刑投入监狱[2]。2020年1月3日凌晨,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高级指挥官苏莱曼尼少将被美军无人机发射的导弹狙杀[3]。

在现代国家竞争过程中,虽然使用军事手段会给自己一方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但由于其具有不可替代的诸多优点,因而为一些大国所青睐,“斩首行动”更是被西方世界视为一招制敌的法宝。

(三)派遣或收买间谍,直接或间接威胁对方政要安全

使用间谍手段对敌国政要进行刺杀,具有成本低、成功率高、行动隐蔽、推责容易的特点。

使用间谍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自己培养与直接派遣特工进行间谍活动;二是收买、培训对方工作人员为自己开展间谍服务。第二种方式是当前一些大国攻击他国政要最常使用的方式。采用该方式,如果成功则一本万利,即使失败也可以迅速从政治漩涡中脱身。当前,一些西方国家的间谍无处不在,其任务更是多种多样,潜伏时间之长、隐藏之深、能力之强、任务之杂令人咋舌,对敌方国家政要的攻击更是屡见不鲜。据2017年10月27日美国国家档案馆解禁的部分档案显示,美国中情局(CIA)曾多次试图利用间谍刺杀外国领导人,其中,仅对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即采取了数十次暗杀活动。在近几十年的历史中,有关西方国家运用间谍刺杀他国政要的案例不胜枚举。

对于警卫工作面临的外部威胁,防范相对容易;有些间谍甚至潜伏于政要身边,可能还被政要视为心腹,其防范难度不言而喻。

(四) 支持恐怖与暴乱活动,在对方国内制造动乱

支持他国的恐怖组织,是一些西方国家在他国国内制造动乱,危害他国安全,从而获取自身利益的常用手段。这些大国采用双重标准,将敌对国家列为“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对其实施制裁与打压;与此同时,在敌对国家及关系不睦的国家内部支持恐怖组织与暴乱活动。世界上很多臭名昭著的恐怖组织及其所实施的暴恐活动背后,大都有某些大国的影子。这些恐怖组织不仅在国家内部制造动乱,还将刺杀政要作为他们的主要目标。

西方一些国家,除有针对性地对一些恐怖组织予以支持外,还针对一些敌对国家定向培养武装暴乱分子,以达到颠覆对方政权或刺杀其政要的目的。2020年5月3日,美联社曾报料:据美国“绿色贝雷帽”特种部队前指挥官马托斯透露,美国在哥伦比亚境内建有秘密训练营,里面约有300名武装分子接受训练,其主要训练内容便是如何通过策动叛乱、暗杀政要人物来发动军事政变[4]。

(五)使用高科技手段暗中危害敌国政要安全

在大国战略竞争中,一些西方国家将从肉体上消灭敌对国家政要、颠覆其政权作为主要目标之一。为达到这一目的,他们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据2007年美军解密档案显示,1948年至1949年间,美军最高层秘密批准了将原子弹“副产品”——放射性垃圾及其他致命附属品“变废为宝”,专门用于攻击敌方高官政要的“放射性毒剂”绝密计划[5]。至于该计划是否得以实施,没有相关材料证实。但当代史上却真实上演过政要遭遇超常规手段刺杀身亡的桥段。2004年,在法国巴黎贝尔西军医院治疗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去世,病因不明。2013年10月13日,英国世界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刊登瑞士科学家的调查报告(经开棺验尸证明),证实阿拉法特系放射性元素钋-210中毒身亡[6]。

“高铁一响,黄金万两”,高铁不仅是现代社会更高效、快捷、舒适的通行方式,也是一条贯通人流、物流、资金流的“财富之路”。据了解,在2018年余下的时间内,中国铁路将密集开通10条新线,新增高铁营业里程约2500公里,为2018年献上“收官大礼”。

大国使用高科技手段对敌国政要实施攻击,是“不对称”战争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难预测、难侦知、难设防、难处置等特点。如何在高科技条件下确保警卫安全,是摆在各国警卫部门面前的重大课题。

三、大国战略竞争背景下警卫安全应对策略

大国战略竞争背景下的警卫安全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防外敌与防内鬼相结合、防人与防物(包括高科技)相结合、防明与防暗相结合、防军事袭击与防政治谋杀相结合,加强人、机制与技术三位一体的体系建设。

(一)营造“人民警卫”态势

“人民警卫”是从“人民战争”中衍生出来的一个概念,只有在切实由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和地区才能够得以实现。我国“人民战争”的基本精神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人民军队为骨干,一切为了人民,坚决依靠人民,彻底动员组织人民,充分武装人民,实行全面彻底的群众战争。”[7]我国革命战争实践证明,“人民战争”具有其他一切性质的战争所不可比拟的压倒性优势,它可以战胜一切来犯之敌,取得战争的最终胜利。在大国战略竞争背景下,敌方国家对一国警卫安全的威胁具有“全维性”“弥漫性”和无孔不入的“渗透性”,仅仅运用国家机器进行防御,很难避免百密一疏,只有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才可能做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人民警卫”是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以专职警卫部门、军队、警察等国家机器为骨干力量,依靠人民,动员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警卫工作之中的一种先进警卫思想与实践活动。营造“人民警卫”态势,不是动员所有人民群众参加具体警卫任务或警卫勤务,而是要警卫部门与党政机关发挥“播种机”“宣传队”作用,将参与警卫工作的意识铭刻于人民群众思想里,使人民群众在诸如警卫基础工作、警卫队伍建设、警卫装备建设、警卫情报信息搜集等方面,积极、主动地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一旦“人民警卫”的态势形成,就会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使敌人不敢来、不能来、不想来。

(二)建设科学的警卫安全防控体系

所谓科学的警卫安全防控体系,是指依托党、政、军各单位以及普通民众力量,经科学筹划和部署构成警卫安全防控整体。只有依靠具有强大权威的警卫安全体制,才能将诸多单位和个人科学地整合为一个功能强大、灵活高效的警卫安全体系。

科学的警卫安全体系应具有如下结构(如图1所示):在国家层面设立由国家直接领导的常设国家警卫安全主管部门(2)成立中央直接领导,党、政、军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的领导机构,明确各方职责。平时指定相应的高层领导负责,相应级别的干部值班;遇有重大警卫任务时,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指定相应的高层领导值班。,负责领导、指挥与协调全国要人警卫与大型活动安保工作。国家警卫安全主管部门直接领导国家直属警卫力量。国家直属警卫力量根据需要在省级设立省级属地警卫部门。省一级由省级党委政府牵头,成立党、政、军、安全等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警卫安全联席会议(3)成立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参与的联席会议领导机构,明确各方职责,定期进行工作协调,平时派人值班。。平时负责领导协调各项警卫基础工作,在属地受领重大警卫(重大活动安保)任务时,迅速转换为属地警卫安全指挥机构(4)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值班,共同参与领导指挥工作。,由领导协调职能转换为领导指挥职能。在受领警卫(重大活动安保)任务后,由国家直属警卫力量、省级警卫部门以及属地相关部门组成一线联合执勤任务组。

图1 警卫安全防控体系结构图

(三)建立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战争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一。与革命战争时期相比,大国竞争背景下的警卫安全工作同样是在列强环伺的环境下进行的。警卫安全工作应立足于建立强大的国际统一战线,发展同友好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的密切关系,争取中间国家的支持,集中力量孤立与应对少数敌对国家的破坏性力量。即使针对敌对国家,也应采取有理、有力、有节的斗争策略,充分利用其内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最大限度地消除各种威胁因素,为警卫安全工作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国际统一战线是一张动态的国际安全网,应将其提高到警卫战略的高度认识,并切实将这一认识贯穿于整个警卫安全工作之中。

(四)铸造警卫安全高科技盾牌

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大趋势下,警卫部门必须勇立科技发展潮头,研究防范敌人可能运用的高科技手段,积极铸造高科技警卫盾牌。

高科技研究和发展,是极其复杂且专业性强的工作,如无人机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量子通信技术等莫不如此,仅依靠警卫部门是远远不够的。警卫部门需要运用国家大警卫格局的优势,充分发挥全国各类科技人员的力量进行研究与探索,力争先敌了解和掌握技术,并先敌铸就高科技防御盾牌,以“防敌于未生、制敌于未然、胜敌于无形”。

四、结语

大国战略竞争环境下的警卫安全工作,亟须将警卫战略长期发展与警卫战术现实运用相结合、警卫安全大局建设与局部具体警卫任务相结合,营造以人民群众为基础,国家机器为骨干,科学技术为铠甲,国内外一体统筹的安全防护体系,确保警卫工作万无一失。

猜你喜欢
政要警卫大国
图看天下
廉政瞭望(2022年13期)2022-08-02 08:01:04
吐槽大国
趣味(语文)(2021年3期)2021-07-16 06:46:10
多想记住你的脸
歌海(2020年2期)2020-05-12 01:07:09
中央警卫师警卫开国大典逸事
文史春秋(2019年11期)2020-01-15 00:44:30
那些 不会说话 的国际政要
时代邮刊(2019年24期)2020-01-02 11:04:46
用忠诚和担当警卫中共中央——中央警备团与开国大典
文史春秋(2019年10期)2019-12-21 01:40:54
从器官捐献大国到移植大国还有多远
毛主席和警卫战士相互敬礼
中国火炬(2015年12期)2015-07-31 17:38:38
治国理政要把握“四个全面”
学习月刊(2015年7期)2015-07-09 03:54:54
我们误判了中国——西方政要智囊重构对华认知
学习月刊(2015年3期)2015-07-09 03:5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