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琨 刘爱华 刘琨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其致病因素包含肝炎后肝硬化、血吸虫肝硬化等,前者在国内患病群体较多,多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1-3]。现阶段肝穿刺活检是诊断肝硬化的有效方式,但也存在有创、可重复性差等缺陷[4-6]。超声检查具有操作方式简单、费用低廉等优势,目前已应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与鉴别中[7-9]。本次研究通过超声对肝硬化患者的静脉内径进行测量,尝试分析超声检查在血吸虫肝硬化及乙肝肝硬化鉴别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78例,男44例,女34例;年龄为41~64岁,平均(52.1±6.5)岁。患者均接受肝穿刺活检诊断为肝硬化,其中血吸虫肝硬化33例,乙肝肝硬化45例。排除标准:①既往有肝脏、脾脏手术治疗史;②合并肝内或全身性感染;③合并心、肾、肺障碍或恶性肿瘤疾病;④存在药物或酒精滥用史;⑤存在超声检查禁忌证;⑥精神异常无法配合本次研究;⑦凝血功能异常;⑧近6个月内服用过影响凝血系统的药物。另外选取同期医院体检且身体健康的39名志愿者,男22名,女17名;年龄为40~62岁,平均(52.5±6.2)岁。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批号2020-13号),且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血吸虫肝硬化、乙肝肝硬化患者(治疗前)及健康人入院后均使用西门子Acuson Sequoia 51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门静脉主干内径(DPV)、脾静脉内径(DSPV)、肠系膜上静脉内径(DSMV)进行测量,经腹探头频率为3.5~5.0 MHz,借助vascular calculation测量软件包进行测量。患者接受检查前均禁食、禁饮12 h,检查时取仰卧位,待患者平静呼吸后于呼气末屏气,肝外测量DPV,距门静脉汇合处15 mm处测量DSMV,胰腺后大血管前测量DSPV。
血吸虫肝硬化及乙肝肝硬化患者DPV、DSPV及DSMV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P<0.05);血吸虫肝硬化患者DPV水平显著低于乙肝肝硬化患者(P<0.05)。见表1。
表1 血吸虫肝硬化、乙肝肝硬化患者及健康人超声检查结果[mm,(±s)]比较
经ROC分析证实,DPV可用于血吸虫肝硬化及乙肝肝硬化的诊断中,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4、0.825,均能获得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P<0.05)。见表2。DPV诊断血吸虫肝硬化及乙肝肝硬化的ROC曲线见图3。
图1 健康人DPV、DSPV超声检查图像
图2 血吸虫肝硬化患者DPV、DSPV超声检查图像
表2 DPV诊断血吸虫肝硬化及乙肝肝硬化的ROC分析
图3 DPV诊断血吸虫肝硬化及乙肝肝硬化的ROC曲线
慢性乙型肝炎在国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发病后往往会出现肝细胞变性、坏死,部分患者在发病后还会进展为肝硬化,严重者甚至会引发癌变[10-11]。而血吸虫也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病,当门静脉与肠系膜静脉出现血吸虫卵后会对机体产生刺激,出现免疫反应,形成肉芽肿,最终也会形成肝硬化[12-13]。超声是一种无创、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可为疾病的诊断、鉴别提供血流动力学信息及相关形态学证据[14-15]。
本次研究发现血吸虫肝硬化及乙肝肝硬化患者DPV、DSPV及DSMV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而血吸虫肝硬化患者DPV水平显著低于乙肝肝硬化患者。这一结论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已有较多学者报道[16-18]。血吸虫卵进入肝脏组织时多通过肠系膜静脉到达门静脉系统,再寄生于门静脉及其分支中,在血吸虫卵寄生后会反复的刺激并激发炎症反应,导致门静脉周围纤维组织形成增生,并随疾病的进展导致增生组织发生纤维化,同时血吸虫卵的寄生也会对门静脉血流产生影响,即阻碍门静脉血流,导致DPV、DSMV增加,而门静脉高压形成后也会对脾脏的动静脉血流动力学产生影响,造成脾窦扩张、淤血,血吸虫肝硬化患者DSPV增加可能与此有关[19-20]。另外,乙肝肝硬化患者DPV、DSPV及DSMV的增加也与门静脉高压的发生密不可分,至于本次研究中血吸虫肝硬化及乙肝肝硬化患者DPV差异明显,可能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
为明确DPV诊断血吸虫肝硬化及乙肝肝硬化的价值,笔者借助ROC进行分析,证实DPV最佳截断值为10.750 mm、12.300 mm时能够为两种疾病的诊断提供帮助,因此在血吸虫肝硬化及乙肝肝硬化的诊断中临床医师可通过超声检查对患者的DPV进行观察,可为诊疗工作的开展提供临床参照。
综上所述,相对于健康人,血吸虫肝硬化及乙肝肝硬化患者DPV、DSPV及DSMV呈现出明显的增高,且血吸虫肝硬化及乙肝肝硬化患者DPV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能够为两种疾病的诊断、鉴别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