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晓梅 成敏
生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体生命活动现象及其规律的重要学科,是高职护生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医学生在校期间能否学好生理学对日后的医疗实践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以往在生理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通常比较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而忽略了教学过程其实可以作为一个管理过程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生理学理论性强且比较抽象,知识涵盖面广、信息量大,使得学生在学习生理学时常常觉得难度很大[1],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灌输为主动参与,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美国管理学家威廉·爱德华·戴明 (W.Edwards Deming) 博士总结的质量管理工具即戴明环(PDCA循环)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传入中国后,逐渐应用于各行业的全面质量管理[2]。PDCA循环中的P、D、C、A分别代表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4个阶段。基本含义是工作之前要制定一个计划,然后将计划付诸实施,再对实施情况及结果进行检查、总结和处理。由此循环往复,以期提高工作质量或水平。即“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工作循环的方法。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将PDCA循环理论引入到教学领域,对提高教学质量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3-4]。基于教学质量控制的角度考虑,本研究将PDCA循环理论引入到生理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希望通过该体系的运转, 进一步提高生理学课堂教学质量。
2020年3-7月,选取学校高职护理专业2019 级新生106名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平行班统招学生,学制5年。按组间基本特征匹配原则分成观察组54名和对照组52名。观察组中男4名,女50名;年龄15~17岁,平均15.69±0.70岁;对照组中男4名,女49名;年龄15~18岁,平均15.91±0.87岁。两组学生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 对照组《人体生理功能》安排在第一学年下学期开课,总课时68学时,采用江苏教育出版社《人体生理功能》第二版教材。根据常规教学大纲开展课程,采用讲授法、案例导入法等传统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1.2.2 观察组课程安排及使用的教材与对照组相同,采用PDCA循环进行四步教学法,通过4个阶段(即四个PCDA循环)进行训练、考核,具体方法如下:
(1)制定教学计划(P):以江苏教育出版社《人体生理功能》第二版教材为蓝本,根据本教研室的硬件设备设施情况,学情分析,结合教学大纲具体需要和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把一学期的内容分成四个部分授课,包括第一部分:绪论及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二部分:血液及血循环功能;第三部分:呼吸、消化和吸收功能和泌尿功能;第四部分:感觉器官的功能及调节功能。每个部分对应1次PDCA小循环。课前将每节课的重点及难点告知学生,并布置预习任务;课后完成当次学习任务,通过微信群等进行师生互动,讨论并记录教学问题及建议。
(2)教学过程的执行(D):《人体生理功能》全体教师先将各章节中知识点的重点、难点整理出来,课前对当次课进行相关教学资料的准备,结合知识、能力、素质三维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提出问题、分小组讨论、病例分析、头脑风暴、游戏闯关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例如运用案例教学法时,课前或课中以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导入案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当次课的教学内容;在小组讨论中,每次课分组后,每组由1名小组长担任主持,1名秘书负责记录工作,其余为组员。每次小组讨论或实践操作后选1名学生发言或进行实践结果的展示 ,尽量让每位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每次课学生可以交换角色,各组间形成竞争的态势等。每次课按照课前制定的授课计划及教案进行授课,课后及时完成当次课的学习任务。
(3)教学质量的检查(C):包括两个部分,教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检测学生对本次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进行评教。每一阶段教学结束后师生要进行总结交流,并发放调查问卷,以备下一阶段进行改进。
(4)信息反馈及修正(A):通过分析每次课的课堂时间安排、教学内容的难易、课堂效果的呈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平时上课表现、操作能力、知识点掌握情况,准备下一次课的教学方案以及学生组织参与形式等等。每一阶段教学内容结束后师生都进行沟通总结,以及对该部分的教学成果进行巩固,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改进,提出新的问题和相关的改进方法,从而进入下一阶段的教学循环。根据此模式,开展4轮小循环。
(1)学生期末理论考核成绩:满分均为100分。
(2)学生对自身认可度:采用调查问卷形式,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人际沟通能力、知识面的拓展、自我认知等方面。每项0~5分,得分越高对自身认可度越高。全部教学结束后发放调查问卷,发放问卷106份,收回106份,有效率100%。
(3)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内容包括课堂整体表现(课堂纪律、课堂时间分配、重难点突出、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学习能力(课堂学习参与度、学习兴趣的调动、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教师知识面广、教学方法满意度)三大项,每一大项又细分为若干小项。每项0~10分,评分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全部教学结束后发放调查问卷,发放问卷106份,收回106份,有效率100%。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期末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期末成绩比较(分)
观察组对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人际沟通能力、知识面拓展及自我认知的肯定等5个方面的评价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对自身认可度评价结果比较(分)
观察组对课堂整体表现、自身学习能力及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比较(分)
PDCA循环是一套集标准化、科学化于一身的质量管理体系,包含4个阶段的有机整体[5-6]。PDCA循环能够反应质量管理的普遍规律,是一种科学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7-8]。研究发现,在多种课程教学中应用PDCA循环,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等。杨素荣等[6]研究结果显示,在护理专业基础课堂教学中采取PDCA循环教学法,与实施传统教学方法的对照组相比,采用PDCA循环教学法后的观察组,其理论考试与技能操作成绩平均分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肖新丽等[9]将 PDCA循环法应用于《外科护理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全过程进行检查和处理,明显提高了护生的素质和能力;同时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其他学科的理论教学中,如病原生物学、病理生理学、人体解剖学等[10-11]此方法也有广泛应用;此外,由于医院品管圈理念的盛行,在临床教学过程中,PDCA的应用更加广泛[12-18]。同时,对于教师,能够及时了解课堂教学效果并能对一段时间的教学过程进行有效修正,从而达到双向反馈,教学相长,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19-20]。
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人体生命活动现象及其规律,对于高职护生学习后期的专业课程至关重要。生理学与护生前期学过的人体系统解剖学、组织和胚胎学等课程之间有着密切联系,也是后期将要学习的药理学、病理生理学、临床诊断学和内外科学等临床专业课的基础,是一门承前启后的重要课程。医学生在校期间能否学好生理学对日后的医疗实践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在以往生理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通常对教学方法的改革比较重视,可能忽略了教学过程可以作为一个管理过程,从而没有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尤其是当下护生对智能手机的过度依赖,课堂低头族不在少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同时,生理学理论性强且比较抽象,知识涵盖面广、信息量大,使得学生在学习生理学时常觉得难度很大,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从而提升整体的课堂教学质量,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将PDCA循环应用于高职护理学专业生理学理论教学中是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在期末理论考试中,观察组学生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应用PDCA循环理论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在调查问卷阶段评价PDCA 循环理论对学生自身认可度的影响发现,观察组学生学习兴趣显著高于对照组,这点对于高职护理新生而言尤为重要,对于护生后期其他专业理论课的学习能够起到引领促进作用。与此同时观察组护生在自主学习能力、知识面拓展、人际沟通能力等方面亦高于对照组。在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方面,观察组学生对课堂整体表现,自身学习能力以及教师教学能力等方面的评价亦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PDCA质量环在高职护理生理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升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基于本研究,PDCA循环理论的应用确实能够提升教与学的效果,但仍然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本研究对于教学效果评价形式只参考了学生的期末成绩,形式过于单一;学生对教师及教学效果的评价只是采用了调查问卷及座谈会的形式,内容上过于主观等。同时在课时安排上,教案的制定及标准的统一等方面,在后续研究中还需进一步完善。在教学方法方面,在PDCA循环的基础上,若能联合其他有效的教学形式,也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而,PDCA循环理论能够一定程度上提升高职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质量,也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教学相长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