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流程持续质量改进在管腔类器械清洗消毒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2022-02-15 08:28唐小敏王开秀韦秀佳丁赟
今日健康 2022年1期
关键词:管腔合格率器械

唐小敏 王开秀 韦秀佳 丁赟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桂林,541001)

随着医疗行业技术的发展,医疗器械逐渐精细化,型号较多,尤其是管腔类医疗器械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但因此类器械种类多、结构复杂,管径长,使用后血渍、液体等易污染器械,需定期清洗消毒,以此减少器械表面细菌,可避免对医务人员及患者机体造成细菌感染[1-2]。所以,采取有效的清洗消毒方法至关重要,也是该科室工作难点。全流程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具有较高综合管控效果,属于专科护理范畴,可有器械使用情况与医院调配情况制定完善的管理计划,以此可完善管理流程,达到对器械清洗消毒的预期效果[3]。本文探究全流程持续质量改进管理的有效性。现报告以下。

1.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胸腔镜腔镜器械、门诊无痛人流清宫包器械;减压沸腾清洗机(连云港佑源);全自动清洗消毒器(山东新华);高压水枪(山东新华);强效多酶清洗液(杭州鲁沃夫);清洗刷(根据科室需要选择不同型号)。

1.2 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1日~2018年5月31 实行管腔类医疗器械常规清洗管理(实施前),2018年6月1日~2018年12月30日实行全流程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实施后)。成立管腔类器械专项质控小组:以提高管腔器械清洗质量为敏感指标,作为质量控制的重点。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自发成立管腔类器械清洗小组,主要成员有护士长、主管护师等,其中护士长对整个管理流程实施把控,也是整体质量的控制者;根据器械类别针对性制定管理方案,并由组员具体实施。主管护师主要工作为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并对相关活动进行组织,同时对管理具体内容实施监管,由于工作繁重,需配备2 名主管护师;根据管理方案内容对组员管理技能实施培训。小组成员应在工作期间严格落实制定的管理方案,对清洗消毒期间不同环节中的注意事项及问题进行分析,并定期参会谈论工作问题,以此对工作方案实施调整,确保工作的顺利实施。专项培训:小组成员需定期参加专项培训工作,培训内容主要围绕器械清洗、消毒、保养等开展,通过培训使小组成员对各个工作环节有全面的认识,提高自身工作独立性及解决问题能力。培训时间为3 次/月,培训完毕后通过知识培训手册学习具体工作内容,以此使培训工作精细化。培训完毕后通过考核方式考查小组成员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考核不合格者加强培训干预。新器械启用时,邀请厂家人员进行面对面培训,熟悉器械的名称、性能、清洗及灭菌要求。对不常见的器械,拍照成图片上传科室网络群,以方便学习和留存。建立健全管腔类器械处理流程:制定工作流程及质量标准。在采用本研究管理方法期间,需完善全程追溯管理制度,并实施专人专项管理(器械回收、预处理、清洗、分类、灭菌等),可避免各工作流程质量参差不齐。对器械存放时,选择专柜,避免随意乱放;对不同类别器械采用颜色各异的卡片进行科室区分等制度。清洗包装灭菌流程:清点:器械回收时,工作人员需详细检查器械是否损坏、性能等,若出现相关问题需及时整修或更换;根据器械大小、型号进行分类,在清洗环节,需根据器械体积选择合适的清洗托盘,清洗前应拆分,拆分体积越小,清洗难度越低;耐高温高热的器械清洗流程实施标准:碱性清洗剂浸泡+通条刷刷洗3-5 次+高压水枪冲洗3-5 次+减压沸腾清洗机清洗。包装前,使用白通条检查器械清洗消毒质量,根据器械大小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双人核对无误后进行包装,选择压力蒸汽灭菌处理。不耐高温高热的器械清洗流程实施标准:内镜酶浸泡+通条刷刷洗3-5 次+高压水枪冲洗3-5 次,搁置于75%乙醇中消毒5 min,再放于低于70℃干燥柜中干燥5 min 左右,根据管腔长度和材质选用合适的包装材料,环氧乙烷或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器灭菌处理。

1.3 观察指标清洗消毒质量合格率:光源放大镜检测:参照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以目测和8 倍放大镜检查管腔类器械是否外表面光洁、锈斑、血渍、水垢及污渍等残留物质,是否存在异物污渍脱落、清洗刷清洁等。ATP 生物荧光检测:采用生物荧光测试管中专用棉拭子管腔器械内腔前端5 cm 往返涂擦2 遍后进行取样。将取样后棉拭子放入生物荧光测试管中,快速挤入裂解液和荧光素酶,反应后用BT-112D 型ATP 荧光检测仪测定相对光单位值(RLU)。RLU≤500 为清洗合格。白通条法:白通条通过管腔,白通条上面无污染即为合格。质量检测:于实施前后分别抽取320 件管腔类器械进行质量检测,对缺陷率详细记录,如包装不合格、遗漏、器械卡物不符等。③对护士与医生进行实施前后的满意度调查,满意度(%)=(非常满意人数+满意人数)/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3.0 计算,器械清洗消毒合格率、总满意度以(%、n)表示,若P<0.05,则两组数据有差异。

2.结果

2.1 合格率详见下表1。

表1 合格率(%、n)

2.2 满意度比较详见下表2

表2 满意度比较

3.讨论

据相关文献报道,美国每年近1500 万病例发生院内感染,其原因为管腔器械清洗、消毒灭菌不当所致。为此探讨消毒不合格因素:(1)由于此类器械结构较为精密,管径长度及直径不同,易残留液体、血液等有机物,若不及时清洗,微生物会逐渐增多且产生生物膜,很难彻底清除,无法达到预期的灭菌效果,导致细菌感染风险增加[4]。(2)器械未正确预处理。相关科室在使用器械时,预处理不正确,未在有效时间内清洗,随着器械表面水分减少,可使微生物增加,致使工作人员在清洗消毒时需增加时间及工作强度,无法提高工作效率[5]。研究发现,此类器械随着时间延长,合格率会有明显降低,若未在1 h 内清洗,合格率会降低0.79%;若超过1 h 后清洗,合格率可降低36.07%[6]。因此,为了提高合格率,器械在1 h 内清洗效果最佳。(3)人员紧张,严格分区不明显。传统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模式,以轮班制形式进行医疗器械清洗管理,操作环境分区不明确,操作流程不统一且不规范,监管力度相对缺乏,人员配备不足,未落实工作职责,不同工作人员自身管理知识缺乏且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导致合格率较低。(4)清洗设备不全。因该类器械结构复杂,隐藏于沟槽、缝隙、螺旋纹处的残留有机物难以被清除干净[7]。本研究发现,实施前后合格率对比有差异,提示本研究管理措施可提升管理质量。可能是因此管理模式在实施前组建了管理小组,对管腔类器械进行统一、规范化管理,加强对成员的专项知识和业务能力培训,提高专项业务水平,并增强预防管腔器械不良事件风险意识;设立管腔类器械的全程追溯管理制度和专人专项管理模式,运用PDCA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制定敏感指标,查找缺陷,成立QCC 圈,采用头脑风暴,找出各环节存在的不足,以此对各管理流程进行了规范执行,如预处理、回收、清洗、干燥等,保障此类器械消毒质量;不定期考核成员的工作质量,定期质控分析管腔器械消毒合格率,可发现总结相关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改变工作人员不良工作习惯,确保不同管理流程更加规范化,确保工作人员对清洗消毒环节更加重视,从而提升其质量管理。报道证实[8],全流程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可提升满意度及器械清洗消毒质量,本文与其观点一致。

综上所述,全流程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可规范管理流程,消毒质量,确保工作内容达到预期效果,同时提升医护人员满意度。本人作为手术组和科室质控组组长,对器械的回收、分类、清洗、包装及灭菌各流程都有参与指导及培训工作,器械清洗合格率较之前有明显提高。

猜你喜欢
管腔合格率器械
3~4级支气管管腔分嵴HRCT定位的临床意义
提高肉鸡出栏合格率的综合措施
吸引头类管腔器械清洗中管腔器械清洗架的应用分析
消毒供应中心管腔类手术器械清洗方法探讨
外来器械实行集中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提高重症医学科床头抬高合格率
去年国抽合格率首次突破90%
引压管腔对动态压力校准的影响分析
经皮器械复位法治疗难复性骨折8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