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霞(宽甸满族自治县政府事务服务中心大川头分中心 辽宁 丹东 118201)
蓝莓是全球新兴的保健浆果,自20世纪90年代引种以来,蓝莓产业在辽东地区得到了较快发展。由于辽东地区地处东北寒冷地区,冻害发生较为普遍,露天栽培时轻者影响树体的生长发育,重者影响开花结实,甚至造成绝收。另外,蓝莓品种混杂,布局不合理,影响了蓝莓单产水平的提高和果实品质的改善,使得蓝莓种植业的发展受到一定制约。经过多年多地区栽培蓝莓技术的经验,形成了一整套适宜辽东地区的日光温室蓝莓高效栽培关键技术。
日光温室应选择建在背风向阳、交通便利、取水和供电方便的平地。温室土壤选择土层较厚的酸性砂壤土。
温室间距依据棚高确定,棚向为坐北朝南,偏西5~10°可获取充足的日照。日光温室建筑结构与选材以沈阳农业大学设计的辽沈Ⅳ型温室为最佳(图1)。日光温室对供电的稳定性要求较高,必须设有备用电源[1]。
图1 蓝莓日光温室构造
改土前应在拟选田块取样,对原土壤pH、有机质含量、土壤结构、耕层厚度、生产用水pH和EC(电导度)、地下水深度及土壤N、P、K、Mg和Mn元素含量等理化性状进行测评。
2.1.1 园土调酸如原土pH值高于5.5,应选用细度达200~300目的硫磺粉进行全园调酸,施用量可参考下表。
表1 调整土壤pH施用的硫磺粉量 单位:kg/667 m2
因受地下水影响,种植后土壤pH值呈逐年加大的趋势,后期应选用酸性肥料,以维持蓝莓生长和发育所需的土壤理化状态。
2.1.2 田间补施有机质目前我国农田有机质含量普遍在2%左右,如要达到8%的理想状态,可增施有机物。东北地区可施入低位草炭灰,破碎松树皮、落叶和松塔,马、牛、羊等草食性动物的粪便[2]。
生产上为缩短投资回报期,定植时应选用已进入结果期的中、大苗,种苗定植时最好在根区喷施IBA(吲哚丁酸),以促发新根,缩短缓苗期。蓝莓不同品种间株形差异大,且生产者修剪手法又不同,故种苗栽植密度只能提供变动幅度参考值,建议株行距为(1.5~1.8)m×(1.8~2.0)m[3]。种苗定植后,为防除杂草、土壤增温和降低棚内湿度,全园应用黑膜覆盖。
为了达到促早生产的目的,同时满足目标市场的需要,结合品种综合生产性状,经过多年多地区试验,现选定3组鲜食蓝莓促早栽培的良种(组合)。
‘公爵’/‘蓝骑士’(Duke)+‘爱国者’(Patriot),‘公爵’/‘蓝骑士’(Duke)+‘早蓝’(Earliblue),‘公爵’/‘蓝骑士’(Duke)+‘斯巴坦’(Spartan),‘公爵’/‘蓝骑士’(Duke)+春蓝(Collins)。
‘北陆’(Norihland)+‘齐佩瓦’(Chippewa)。
‘奥 尼 尔’(O'Neal)+‘迷 雾’(Misty),‘盛世’(Millennia)+‘比 洛 克 西’(Biloxi),‘春 高’(Springhigh)+‘瑞贝尔’(Rebel),‘宝石/珠宝’(Jewel)+‘翡翠/绿宝石’(Emerald),‘蓝宝石’(Sapphire)+‘盛世’(Millniia)。冬季生产如能配置加温型日光温室,建议考虑选用南高灌蓝莓品种(组合),效益更好。
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带来的温室增温和植物光照,在不同月份根据日出和日落时间确定温室保温被起落时间,雨雪天气则根据具体气温、湿度而定,通常情况下,自然光照质量和时长可以满足北高和半高灌蓝莓生长期光温需要(前提是新农膜且温室保温效果良好)。南高灌蓝莓的日光温室栽培,室内温度容易保证,但南高灌蓝莓原产地是低纬度冬季暖地区,其正常生长发育除室温高外,还需满足长日照条件,而南高灌蓝莓扣棚加温后至浆果成熟期正是北方冬季日照最短时段(日照不足10 h),因此温室内增设人工补光装置是必要的。
初冬花芽分化结束进入休眠状态后,田间北高灌和半高灌蓝莓叶片开始有落叶时,即为扣棚保温的时间点,此时辽东地区已进入11月中下旬,需扣棚并加盖保温被,使植株处于避光保温状态,温室内不得低于7℃,这是蓝莓休眠积温的极端低温值。
蓝莓植株解除休眠到进入结果阶段需要对温室温度进行调控,不同生长时段的适温变化呈抛物线形态,植株见光加温初期:8~30℃;蓝莓花期:12~28℃;蓝莓膨大采收期:10~29℃,后期昼夜温差加大,人工变温管理可以提高浆果品质和耐贮运能力。
日光温室蓝莓生长结果阶段,室内湿度控制在60%~65%符合蓝莓植株生理需求,结果期应严防高湿引发的浆果灰霉病。
4.4.1 冬季修剪温室扣棚后植株地上部生长已处于停滞状态,落叶后枝条和花芽发育得以展示,据此可根据生产目标和树体状态开始修剪,通过疏枝和回缩等剪法以达到去弱留强、打开内堂、培养预备枝和选留花芽等平衡长势的目的。
4.4.2 夏季修剪蓝莓果实采收后,经过恢复性生长,夏季可视植株生长情况进行合理修剪,通常采取结果枝回缩、细弱枝疏除和强旺枝摘心或拿枝等修剪手法,以促新结果枝萌发和平衡树势[4]。
蓝莓病害主要为叶枯病、枯焦病、花叶病,虫害主要为青黄枯叶蛾、东方蝼蛄等。
5.1.1 叶枯病高温高湿易诱发叶枯病。发病初期叶片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黄褐色小斑,后有明显的同心轮纹,并产生浓黑色小粒点,病界明显。防治方法:应做好土肥水管理,增强树势;摘除病叶,集中烧毁或深埋;发病时可喷施含100万/g孢子的寡雄腐霉菌可湿性粉剂。
5.1.2 枯焦病该病主要依靠带病毒苗木和蚜虫传播,引起蓝莓叶片和花死亡。初期症状是在早春出现花萎蔫,接近花序的叶片少量死亡,老枝叶片叶缘失绿。防治方法:定植时选用无病毒苗木,一旦发现病株立即清除烧毁,并在3年内严格控制蚜虫。
5.1.3 花叶病该病主要依靠带病毒苗木和蚜虫传播。染病后植株叶片变黄绿或黄色,并出现斑点或环状枯焦,有时呈紫色病斑,不同年份症状表现也不同。防治方法:需控制蚜虫虫害的发生,培育无病毒苗木。发病后,可选用0.5%香菇多糖水剂或0.5%氨基寡糖素水剂防治。
5.2.1 青黄枯叶蛾初孵幼虫群集于卵壳周围取食卵壳,然后取食叶肉,1~3龄具有群集性、食量大、受惊吓后吐丝下垂的特点。防治方法:结合果园管理或修剪,捕杀幼虫,就地消灭;悬挂黑光灯,诱捕成蛾;在越冬幼虫出蛰盛期及第1代卵孵化盛期后,施用50%辛硫磷乳剂进行防治。
5.2.2 东方蝼蛄幼虫咬食幼苗茎基部,造成枯心苗,严重的能够咬断茎干,使嫩叶变黄枯死。防治方法:冬春季节耕翻土地,毁坏蝼蛄窝室;成虫盛发期,设置黑光灯诱杀;用15%毒死蜱颗粒剂、3%辛硫磷颗粒剂或1%阿维菌素乳油拌土撒施。
蓝莓采摘一般分3~5次进行。应考虑品种差异,贮运时间、与目标市场的距离和采收前几日天气状况(直接影响浆果风味口感和果实硬度),适时采收。采收最好选在上午进行。
蓝莓浆果风干和预冷硬化处理:由于温室内温度高和空气湿度大,浅盒盛装的蓝莓浆果最好先用风扇吹干果蒂,以减少伤口处脱水和病菌侵染,形成拟愈伤组织,减少蓝莓贮运期间的损耗。风干后的浆果最好进行预冷处理,温度调节为4~10℃,以降低呼吸强度,增加浆果硬度,有利于鲜果贮运和延长货架期[5]。
遵循蓝莓果实的商业营销标准,根据果个大小进行分级,包装定量以目前市场上认可的125 g/盒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