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直升机父母”的德育指南

2022-02-15 11:33:16关嘉琦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2年2期
关键词:伊拉德性直升机

关嘉琦

有人说,缺少德育教育,跟孩子缺爱一样可悲。家长应该重视孩子的人格品性教育,教孩子如何做人,因为它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贝多芬曾经说过,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

印度电影《直升机伊拉》中,单亲妈妈伊拉在丈夫离家出走后,将自己生活的重心全部放在儿子身上。她总是紧张兮兮,担心儿子受到伤害。禁止儿子出游,劝阻无效后,又嘱咐已上学的儿子“晚上叫人陪你上厕所”。哪怕儿子已经长大,她也要千方百计地陪伴在他的身边。儿子维万抱怨说:“我的生活中到處都是妈妈,她是法官,是陪审员,是行刑者!”

伊拉这样的父母,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的上空,时时刻刻监控孩子的生活,因此被称为“直升机父母”。

国产电视剧《小舍得》中的田雨岚就是一位典型的“直升机妈妈”。她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就像一张绵密的网,让孩子透不过气来。儿子子悠从小到大的奥数班,她风雨无阻地接送。但是,孩子真正喜欢的昆虫和足球,却被她排斥在生活之外。后来,子悠竟然产生幻觉—幻想有一个同学和自己自由玩耍,不用再承受如此大的压力。

近年来,“抑郁”“焦虑”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出现的年龄段越来越低。2017年,北大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徐凯文在《空心病与时代焦虑》一文中提到,通过对38名学生危机样本调查,发现“他们中的50%来自教师家庭—中小学教师”。无独有偶,皖南医学院研究生齐凯发表的《大学生自杀相关行为与不同家庭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显示,教师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究其原因,是一些教师父母把职场角色带回家中,对孩子强势管理、过度保护。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传续和未来,但父母如果“用整个生命来爱孩子”,孩子的生命能否获得成长和发展呢?我们看到,父母的过度保护带给孩子的往往是长久的压力,甚至是伤害和苦痛,当下备受关注的儿童自杀等问题就与此紧密相关。

父母绝不是孩子的“救世主”,也不可能陪伴孩子一生。“直升机父母”所反映出来的强势管理、过度保护问题,实际上是亲子关系变质的表现。那么在家庭德育中,父母应当如何构建积极健康的亲子关系呢?

父母应当转换关注点,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贝多芬曾经说过,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也有人说,孩子缺少德育跟缺爱一样可悲。所以,父母应该重视孩子的人格教育,教孩子如何做人,因为它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幸福。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往往更多关注孩子的安全和学业,却鲜少关注孩子整体的人格培育,比如社会和情感学习、道德认知发展、生活技能学习、暴力预防、批判性思维养成等。建议父母注重孩子的品格教育,为他未来幸福生活做更好、更周全的准备。

父母和孩子在家庭中各就其位,不要侵犯孩子的“领地”。随着社会进步,尤其是社交媒体的飞速发展,孩子的自我意识觉醒得越来越早。父母要多和孩子沟通,尊重他的意见,而不是全方位管理或者一手包办。父母适当地放手,给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孩子就不会觉得被限制,父母也不会觉得疲惫,双方都会拥有更高的幸福感。

父母应当坚持“大教育”观,不要将孩子局限于自己所关注的狭隘天地。父母不应将孩子的生活作为宇宙的重心,这对孩子本身社会性成长、道德形成都是非常不利的。要让孩子自己去更广阔的天地里,通过不同类型的社会尝试找到合适的角色和位置,包括在挫折和失败中感悟、思考、获得成长。“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孩子才能获得最大的成长可能性。

(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供稿)

猜你喜欢
伊拉德性直升机
论亚里士多德的道德德性与实践智慧
西部学刊(2024年1期)2024-02-19 10:58:58
柳亚子书法
直升机?
环球时报(2022-09-15)2022-09-15 19:18:27
直升机
从德性内在到审慎行动:一种立法者的方法论
法律方法(2021年3期)2021-03-16 05:57:34
神秘的面孔——伊拉娜·加尔作品欣赏
少儿美术(2020年12期)2020-11-05 08:56:06
托马斯·阿奎那的德性论
伦理学研究(2016年5期)2016-02-01 12:46:17
大肚腩的春天
环球人物(2015年12期)2015-09-10 07:22:44
直升机取票
海峡姐妹(2015年3期)2015-02-27 15:09:59
伊拉兔肉脂肪酸组成的GC-MS分析
食品科学(2013年24期)2013-03-11 18:3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