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梅
【关键词】青年学生 自治管理 行政化 思想引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以“他治”為核心的高校学生管理体系难以全面把握学生的实际需求,难以有效满足引领青年学生思想发展的多方面要求。学生自治管理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补充形式,也为高校青年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生活、学习场域,锻炼了其能力。但在实践中,高校学生自治管理的行政化趋势明显,学生干部成为“学生官”,自治管理沦为人情管理、圈层管理,这不仅容易诱使青年学生走向思想误区,也破坏了高校管理工作的公正性。为提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校学生自治管理必须破解行政化乱象。
大学是青年学生能力培养、思想培育的重要场所,在这一阶段,必须要为青年学生提供充分的锻炼机会,同时,也要高度关注其思想动态,避免其走上错误的思想道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正是以此为出发点,坚持以引领学生的思想为核心,致力于提升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从而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培养更强大的人才储备力量。
尽管高校学生管理始终坚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第一要义,但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管理活动的强制性特征依然较为突出。在以“90后”“00后”为主体的高校学生群体中,“他治”的刚性管理容易诱发学生的心理抵触,导致管理工作只能浮于表面,难以真正为学生所接受。“自治”型管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自治管理并没有完全脱离学校的管束,而是强化了学生的自律意识与责任担当,实现了从“推着走”到“自己走”的管理方式转变,实现了学生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立德树人是高校开展一切工作的起点,学生管理要兼顾学业、心理、道德、实践等多方位要素,这对学校的管理资源配置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加之青年学生对“他治”型学生管理可能产生的心理抵触,对高校学生管理资源的需求进一步上升。然而,在科教一体化的高等教育体制内,教师与学生管理工作人员还需要面对教学、科研等压力,在学生管理方面往往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以学生会、社团为补充的“自治”型管理体系,优化了对学生管理资源的科学利用,坚持了正确的教学管理导向,降低了高校管理工作的资源负担,实现了学生管理工作效益的最大化。
学生管理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学生自治管理的行政化趋势背离了学生管理工作的现实要求,导致了学生需求与管理供给的失衡,降低了自治管理的效率,无法适应学生自治管理升级转型的内在需求。
行政化的学生自治管理容易诱发学生的官本位思想。学生自治管理坚持“以学生管学生”的理念,以平等的社会身份来构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从而形成人性化的学生管理生态。但在实践中,学生干部被赋予了与其职位相对应的管理职能,“管”逐渐变成了“官”,学生自治管理的行政化趋势也由此产生。在异化的学生自治管理中,学生干部容易出现心态失衡的现象,产生出管理阶层的优越感,官本位思想会逐步萌发。2021年9月,“张部长查寝”成为各大短视频平台的热搜,还引发了大量网络模仿行为。这虽然是一次泛娱乐化的网络消遣,却将当前部分高校学生干部存在的官本位思想彻底暴露出来。行政化是管理工作的自带基因,学生管理的复杂性必然导致学生自治管理难以完全摆脱行政化的特征。长期以来,部分高校学生管理部门与学生管理工作的行政化特征较强,导致学生自治管理组织在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上也出现了行政化的现象。例如,个别高校在任免学生干部时会明确强调不同学生干部的行政等级,这种做法充满了行政化色彩。
行政化的学生自治管理无法适应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的发展需求。立德树人教育必须始终坚持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学生管理工作要服务于学生发展,而不能一味关注管理效益。行政化的学生自治管理在实践中容易出现“一刀切”管理,缺乏人性化,导致本该成为被服务对象的学生利益受损。处于青年时代的大学生,虽然大部分已经具备了自我管理的基本素养,但其心理上尚未完全成熟,难以深刻洞察社会发展与自我发展的底层逻辑,因此,以学校管理为引领、以学生自治为辅助的管理模式是现阶段大多数高校学生管理的基本模式。部分学生干部在日常管理中只会消极执行学校的政策,缺乏足够的主观能动性,只会教条地执行相关规定,导致管理成效不佳。当今时代,青年学生成长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学生管理工作也必须要与时俱进,行政化的学生自治管理灵活性不足、约束力过高,难以契合青年学生发展的需求。
实践证明,学生自治管理行政化乱象影响了学生自治管理职能的发挥。当下,高校应厘清学生管理的时代需求,精准把脉学生自治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处,多措并举,破解学生自治管理行政化乱象,构建现代化学生管理格局,为青年学生的发展助航。
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从思想上瓦解学生自治管理行政化的基础。青年学生自身思想不过硬是导致学生自治管理过度行政化的根源所在。为此,要全面破除学生自治管理行政化乱象,就必须强化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导向,确保学生干部树立平等的心态,避免心理优越感,杜绝“学生官”现象。一方面,要坚定不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强化对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教育,为青年学生的人格发展提供理论驱动力。培育、强化青年学生的奉献精神,促使学生干部主动投身于学生自治管理工作之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为同学的学习生活做好服务。另一方面,要重视青年学生自我意识的培育,力争将每个学生培育成自尊、自爱、自强的优秀人才,从根本上淡化“官本位”“泛行政化”思想的影响力。要提醒每个青年学生,学生干部的定位是服务者,而绝非管理者,学生的主要任务在于学习文化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锻炼自己的能力。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应理性看待学生干部的服务性管理行为,尊重其合理的管理权限,切不可产生“唯上唯权”的非理性心理,丧失了自我意识。
优化学生自治管理机制,阻止行政化趋势的蔓延。一是要重构学生自治组织的组织架构。主席、部长、秘书等职务称谓之所以能够在学生群体中被广泛使用,并诱发“学生官”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自治组织架构设计的行政化。例如,一些高校学生会的层级和下设部门过多,导致学生会逐渐成为了“学生衙门”。为此,应结合学生自治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重构相关组织架构,强调扁平化管理,弱化、减少行政部门与行政头衔。二是要突出学生自治组织的服务性,淡化其行政属性。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自治组织本身不具备行政职能,但在学校、二级学院行政部门的领导和监督下,这些学生组织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参与者,许多学生管理工作要由学生组织来执行,这使得学生组织自然带有了行政化色彩。学校在依托学生自治组织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必须要明确其服务职能,纠正职能履行过程中的行政化手段,将学生自治组织打造成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机构。三是要完善学生组织人员进出机制,形成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新机制,提升组织活力。具体而言,应缩短学生干部任职期限,强化组织内部竞争。
改革学生自治管理服务模式,促进学生自治组织发挥服务职能。在高校学生管理中,教师、辅导员等专职管理人员管理压力较大,一部分学生管理的职权下移,使学生自治管理组织具有了一定的决策权,“自治”趋同于“他治”,这是学生自治管理行政化的底层逻辑。要想打破学生自治管理行政化的魔咒,就必须要进一步改革学生自治管理服务模式,实现从“管理”到“服务”的全方位转变。学校应适当增加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投入,降低专职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压力,避免学生管理职权的过度下移。教师、辅导员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动承担起应承担的职责,不能只坐在办公室里看报告、听学生干部汇报,必须全面深入到学生管理工作一线,对学生、学生干部加强了解,主动介入学生管理工作全过程。在淡化学生自治管理组织决策权的同时要进一步强化其服务职能的发挥,为学生干部提供能力锻炼的场域,增强学生对管理工作的认同感。
强化对学生自治管理组织的内外部监察,规范学生自治管理行为。学生自治管理行政化影响了管理的公正性,加强监察工作有利于学生自治管理组织的规范化发展,打造和谐有序的学生自治管理生态体系。从内部来看,教务处、二级学院等学生自治管理组织的行政主管部门要对学生自治管理组织开展常规性检查,提高学生自治管理的规范性,引导学生自治管理组织在校党委、各党支部的引导下依照校规校纪开展工作。应构建责任落实、整改反馈机制,对于常规性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敦促相关责任主体及时整改,落实到位。从外部来看,应开辟多元化的师生沟通渠道,打破学生自治管理组织对师生沟通渠道的垄断。学校与教师在利用学生自治管理组织落实学生管理工作、了解学生情况的同时还应为学生群体提供直接的沟通与交流渠道。比如,教师可以通过班级微信群、社交媒体等渠道与学生直接沟通交流。
总之,学生自治管理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补充形式,对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但在多方面要素的影响下,学生自治管理的行政化乱象频发,对青年学生的发展与学校管理工作造成了不利影响,破除行政化乱象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学生自治管理工作改革的重点。学生自治管理为大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必要舞台。削弱学生自治管理的行政化趋势,有助于减轻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压力,提升管理效率,是高校学生管理现代化发展的必然方向。
(作者为南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①胡锦涛、赵晓春:《高校学生会功能型党支部建设刍议》,《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年第2期。
②梁伟、王寓凡:《社会空间视角下高校學生社区矛盾成因及其化解》,《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年第5期。
③李春成:《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质量标准体系构建——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研究〉》,《领导科学》,2019年第22期。
④葛骁欧、唐德先:《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的基本逻辑、价值导向与二元趋向》,《现代教育管理》,2019年第9期。
责编/马宁远 美编/王梦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