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报业传媒集团:城市党报战“疫”的答卷

2022-02-15 01:08陈惟金
传媒 2022年2期
关键词:战疫扬州抗疫

陈惟金

摘要:2021年夏秋之交,扬州市暴发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城市党报,扬州报业传媒集团以“战时”状态应对这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组建了一支集团“指挥部”领导下的“特战队+单兵作战”队伍,推出了一套由疫情权威信息、辟谣、舆论监督、生活资讯和战疫评论等内容构成的组合拳,并充分发挥融媒体矩阵的作用,创新报道形式,不断推出精品报道,出色地交出一份党媒答卷。

关键词:疫情防控 城市党报 地方主流媒体 危机应对

近年来,扬州报业传媒集团(以下简称“扬报集团”)大力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在融媒体传播生态下应对突发事件的新机制、新途径、新方法、新手段,不断增强舆论引导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发挥党媒不可替代的作用。

2021年7月27日,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向扬州下了“战书”。扬报集团第一时间组建抗疫报道特战队,成员分别留宿在市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和报社,以最快的速度准确发布疫情信息,第一时间权威解读防控要求。从7月27日发现首发病例,到9月9日全市域成为低风险地区,扬报集团全媒体平台矩阵(扬州日报、扬州网、扬州发布客户端、“学习强国”扬州学习平台、扬州日报官方微信、扬州发布官方微信、扬州晚报官方微信、扬州发布抖音号、扬州晚报抖音号等)每天24小时持续更新,累计推出8500余篇疫情相关报道,其中10万+新媒体产品820余篇,全平台总点击量6亿+,为疫情防控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起到了重要的舆论支撑作用。

近年来,扬报集团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突发事件报道响应机制,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吹响集结号,采编队伍迅即投入新闻报道战斗。扬州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城市管控不断升级,很多市民隔离,党媒及时发声的重要性更为突出。集团党委迅速发出“集结令”,组建了一支以党员为主的抗疫“特战队”: 由4名文字记者和4名图片记者组成前方部队,连续40多天全天候蹲守在信息最集中、最权威的扬州市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第一时间采集发布权威信息;各融媒中心选派的骨干采编力量和技术人员留守集团,昼夜作战,确保“战疫”新闻宣传工作和平台的正常运转。“疫情不退,我们不回家”成为“战疫”特战队员们最响亮的誓言。此外,部分采编人员因所在小区封控(封闭)管理,无法到单位上班,他们在遵守城市疫情管控的前提下,积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用足用好平时积累的采访资源,各自以所在社区为圆点展开新闻采访。异地隔离记者也从盐城、镇江等地发回“隔离日记”,向扬州人民展现全省人民的深情厚意。“特战队+单兵作战”的工作模式,快速适应了急剧变化的疫情发展形势,集团每日原创稿件数持续稳定在200篇以上。

隊伍的高效运转离不开“指挥部”坚强领导。疫情战役打响后,集团党委迅速成立由社长、总编辑挂帅,集团分管领导和各平台、融媒中心、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战疫”报道“指挥部”,实行扁平化运营机制,针对每天疫情防控的新要求,结合百姓关注,每日通过线下、线上会商选题,精心研判疫情防控重点环节和宣传要点,谋划选题,清单制落实,采编联动高效运转。

围绕战疫重点工作和宣传主题,“指挥部”先后策划开设“权威发布”、“今日解读”、“专家说”(采访疫情防控专家,解读防控政策,普及科学知识)、“闻令而动”(基层疫情防控动态)、“‘疫’线好招”(一线防控好做法)、“精神力量”(弘扬城市精神和抗疫精神)、“党旗飘在战疫一线”(全市党员勇挑重担、敢打硬仗、甘于奉献的感人故事)、“战‘疫’评论”(党报评论)、“文艺战疫”(提振人心的文艺作品和文艺、体育界人士的加油福视频等)等系列专栏专题,一大批优秀作品脱颖而出,彰显了地方主流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巨大作用。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市民群众对最新疫情信息、防控举措高度关注,信息公开是推动全民凝心聚力抗疫最好的“疫苗”。战疫关键阶段,扬报集团各平台集中编辑力量,24小时排班,确保权威信息第一时间播发,粉碎谣言,并提供生活资讯,得到广大市民的理解和配合,为疫情防控举措的落实落细,贡献了媒体力量。这套组合拳主要包括:

1. 第一时间发布疫情防控权威信息。扬报集团新媒体矩阵每天对扬州疫情防控专题新闻发布会进行直播,高密度推送国家卫健委、江苏省、扬州市每天发布的疫情信息和相关措施、指令,最大限度满足受众知情需求。例如,什么时间组织核酸检测,有什么要求,经常到午夜才能确定,集团各新媒体平台连夜采访、编辑,及时推送权威信息,让市民了解明天“捅不捅”(当地百姓称“核酸采样”为“捅”),自己该怎么做。

扬州发布客户端(包括扬州发布微信公众号)成为扬州市委政府官方重大疫情信息、重要防控措施的首发权威渠道,10万+产品成为每日常态;扬州晚报抖音号、视频号日播放量千万+,每日点赞常突破百万;“学习强国”扬州学习平台发挥覆盖率高、影响力大的平台特点,疫情期间推送抗疫作品近1600篇,200多篇抗疫题材稿件被全国、省平台采用。各新媒体平台在做好抗疫新闻报道的同时,还开展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防疫专项培训,短期内迅速上线的13集专项培训视频,为全民科学抗疫提供了最权威的学习资源。

2. 及时澄清网络涉疫谣言。扬报集团各媒体实时关注网络舆论场,对不实信息进行辟谣,稳定群众情绪。7月31日起,扬州市区“文峰派出所全员核酸阳性已全部隔离”的传言,在不少微信群中流传,引发部分市民恐慌。扬州发布及时进行辟谣:据警方通报,编造上述不实言论的夏某,8月2日因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被依法行政处罚。8月2日,不少微信群传国内防疫专家张文宏已经到扬州,对此集团各平台紧急辟谣。8月初,网传扬州要建方舱医院,网络上甚至有图有视频。集团媒体依据扬州市卫健委权威信息澄清:扬州目前没有建方舱医院。8月14日,所谓“明日所有人员居家不准外出”“农贸市场、超市、药店关门”“飞机大规模消杀,不能开门窗”等信息在微信群传播。扬州发布及时播发市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的权威声音,指出上述消息为谣传,请广大网民不信谣不传谣。

3.做好舆论监督工作。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扬报集团常态化开展社区探访、卡口直击、市场走访等新闻监督行动,推出一批舆论监督类稿件和内参,进一步巩固和规范防控举措。《两家生鲜蔬菜门店因未明码标价被处罚》、《广陵区小区管控情况,发现这些问题……》、《这个中风险地区有个监管“盲区”》等稿件,得到市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相关部门和社区的高度重视。

4. 充分提供疫期生活服务资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交通中断,小区封闭封控,市民日常生活节奏被改变,出现种种困难和不便。扬报集团发挥上通下达的桥梁纽带作用,及时回应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并为市民居家战疫生活提供妙招。扬州发布客户端开通“小布帮你问”专栏,对居民提出的投诉和建议进行快速反应,帮助寻找答案,共性问题在栏目中刊发。如防控期间相关政策如何咨询、疫情期间如何就医、居家隔离期间相关假期以及工资怎么计算等一系列问题,都在媒体上作出了解答。另外,集团各媒体还通过“‘疫’问‘疫’答”、“专家说”等栏目,回答防疫和生活方面的问题。如,扬州发布推送16集“战疫·连环健”系列短视频,引导宅家运动、科学健身,受到群众欢迎。随着社区管控升级,百姓生活物资足不足、市场价格稳不稳,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扬报集团8月16日起开设“保供应 抑物价”专栏,每天联系政府有关部门,聚焦保供稳价举措;联系批发市场和重点超市,报道备货、定价等动态,助力生活物资供应平稳有序。

同时,针对疫情之下种养户的销售难问题,“学习强国”扬州学习平台与江苏学习平台联动开设“特产代言共解销售难”栏目,助力种养户解决销售难题。代言仅7天助销特产农产品近6万公斤,引起全国平台关注,《江苏高邮龙潭村:葡萄滞销 盼您伸出援手》被全国平台转发。

5. 战疫评论有力引导舆论。每逢大事必有论,是扬报集团的传统。7月底以来,扬报集团以“杨仲平”名义,连续刊发37篇“战疫评论”。围绕一个主题,连期一个多月不间断推出评论,创下了扬州传媒史的记录,这在省内也罕见。评论员紧贴形势、精准把脉,围绕当前疫情防控工作重点发表观点鲜明的党报声音,引导战疫方法、鼓舞战疫士气、纾导社会民意。《不外出活动就是最好的抗疫行动》、《战时要有战时的样子》、《从严不乏爱,两者皆为民》、《疫情面前,没有“扬州慢”》、《下好群防群治每一子》……这组系列评论具有指导性、战斗性、情感性,为抗疫大局做出了积极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报党刊要加强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发展网站、微博、微信、电子阅报栏、手机报、网络电视等各类新媒体,积极发展各种互动式、服务式、体验式新闻信息服务,实现新闻传播的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多领域拓展,推动党的声音直接进入各类用户终端,努力占领新的舆论场。

公共卫生事件,涉及很多专业术语。疫情管控各种举措,需要赢得广大居民的理解和配合。以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成为抗疫报道的宣传基调。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集团媒体综合运用直播、海报、长图、H5、漫画、MG动画、MV、短视频、专题片等多种方式,展现抗疫图景,解读抗疫措施,注脚城市精神,坚定必胜信念。集团新媒体产品数量达到7000多篇,一批精品在网络热传。现场新闻《“值班就是我们的婚礼”:一对“95后”新人奋战抗疫一线》,收获大量留言和点赞。《因“热情揽客”火遍全网的“大白”找到啦 》(注:“大白”即医护人员)视频播放量200万+,被新华社微信公众号推送。《“妈妈,是你吗?” 核酸檢测现场,他终于见到了妈妈》讲述了一对母子偶遇的故事,令众多网友泪目……记者以文字、图片、小视频等形式,记录下众多感人镜头。这些生活中的片鳞只甲,适应新媒体碎片化传播要求,在网络上产生较好的传播效果,成为城市精神的小小注脚。此外,“文艺战疫”专题发布全国众多体育界、演艺界名人为扬州加油鼓劲的视频,“铁三角”王刚、张铁林、张国立,演员汤镇业,奥运冠军郭伟阳等,纷纷在栏目中亮相,播放量2000万+。省内各兄弟媒体和运河沿线城市媒体的隔空祝福,也极大地提振了扬州市民的抗疫信心。

另外,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全民战争中,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疫情而改变。内心复杂的情感体验需要“说出来”和“被看到”。8月8日起,在集团党委策划下,扬报集团以扬州发布客户端名义分别在抗疫遭遇战、阻击战、歼灭战期间共发出6封家书:《见字如面》(致海内外关心扬州疫情的朋友)、《纸短情长》(致隔离中扬州亲人的一封家书)、《曙光在前》(致亲爱的逆行勇士们)、《风雨同“州”》(致驰援扬州的兄弟姐妹们的一封信)、《愈后天晴》(致不幸感染德尔塔的市民)、《鉴往开来》(致扬州宣布全域低风险后的全市人民)。家书不同于常见的战疫新闻报道,在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上发力,蕴含满满的正能量,温暖人心、提振信心,折射出扬州的城市精神。家书通过视频化处理后,更是被广泛刷屏,单件点击量数百万+,总传播量突破八位数,多封家书被人民日报微信公号、新华网首页等推荐。

作者系扬州报业传媒集团新闻办主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J].党建,2016(03).

[2]陈晓蓉,鞠頔,蒋太旭.在应对突发事件中发挥党媒重要作用——以长江日报应对突发事件报道实践为例[J].中国报业,2021(19).

【编辑:孙莹】

猜你喜欢
战疫扬州抗疫
“画”说抗疫
郑剑:争做战疫“急先锋”
团结抗疫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蹉跎至暮年的初见
战疫
抗疫中的“中国制造”
抗疫作品展
荆楚战疫之歌
携手“战疫” 福建省小学生“战疫”主题美术作品选登
一曲《扬州慢》,尽道《黍离》之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