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奥美拉唑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效果

2022-02-14 13:08:50王丽芳姜静胡文燕王剑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2年19期
关键词:乌司生长抑素奥美拉唑

王丽芳 姜静 胡文燕 王剑

(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人民医院 上饶 334100)

急性胰腺炎(AP)属于临床常见的一种急性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以急性腹痛、恶心及呕吐等为主。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及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的变化,AP的发生率持续上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目前,临床对AP常以胃肠减压、抗感染、抑制胃液分泌以及补充电解质等非手术方法治疗,但整体疗效不尽如人意[2~3]。乌司他丁、生长抑素、奥美拉唑均属于临床治疗AP的常用药,其中乌司他丁是一种蛋白酶抑制剂,不仅对胰蛋白酶、透明质酸酶、纤溶酶及巯基酶等均有一定抑制作用,还有清除氧自由基、抑制炎症介质释放等多种作用[4];生长抑素是临床常用的一种蛋白酶水解抑制剂,近年来常被应用于AP、急性胃溃疡出血等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效果[5];奥美拉唑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可有效抑制基础胃酸及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6]。已有相关报道指出,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AP有助于减轻患者机体炎症反应,缩短病程,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1.67%[7]。本研究探讨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奥美拉唑治疗AP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上饶市广信区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60例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各30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35~60岁,平均(44.32±6.20)岁;自发病至就诊时间6~22 h,平均(15.12±3.80)h;病情严重程度:轻度13例,中度10例,重度7例。研究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3~61岁,平均(44.41±7.67)岁;自发病至就诊时间4~25 h,平均(15.19±4.77)h;病情严重程度:轻度14例,中度10例,重度6例。两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自发病至就诊时间、病情严重程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上饶市广信区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LL-2020-01-01)。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AP[8]相关诊断标准,以急性、突发、持续且剧烈的上腹痛为主要表现,且向后背放射,同时结合CT检查结果或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活性检查结果确诊;治疗依从性良好;对本研究用药无过敏反应;意识及精神状态正常,可正常语言沟通;对本研究内容知情,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有血液系统疾病者;有肝、肾、肺等脏器功能障碍者;伴有恶性肿瘤疾病者;有急性肠炎或急性肠梗阻者;需立即采取手术治疗者;近期服用过可能影响本研究结果的相关药物者。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禁食、镇痛、胃肠减压、吸氧、预防感染、营养支持及维持水电解质与酸碱度平衡等一系列常规治疗和干预。同时,对照组采用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注射液治疗:将4 mg注射用生长抑素(国药准字H20064372)与50 ml生理盐水混合后使用微量泵持续泵注,控制泵注速度为0.33 mg/h;将40 mg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国药准字H20054382)与100 ml生理盐水混合后静脉滴注,每天2次。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乌司他丁治疗:将10万U注射用乌司他丁(国药准字H19990134)与500 ml葡萄糖注射液混合后静脉滴注,每天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1周。

1.4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根据患者症状、体征、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及CT检查结果等进行疗效评估。治疗后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完全消失,肠鸣音、血清淀粉酶及脂肪酶等复常,同时CT检查结果提示胰腺形态也恢复正常为治愈;治疗后腹痛、恶心呕吐及肠鸣音等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等复常,同时CT检查结果提示胰腺形态得到显著改善为显效;治疗后腹痛、恶心呕吐及肠鸣音等症状体征有所好转,血清淀粉酶、脂肪酶等明显下降,同时CT检查结果提示胰腺形态有所改善为有效;未满足上述任一标准为无效。治愈、显效、有效之和计入总有效。(2)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对比两组腹痛、恶心呕吐消失时间及肠鸣音复常时间。(3)炎症反应指标:治疗前后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两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4)凝血功能指标:治疗前后使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并以凝固法测定两组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5)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后使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测定两组血浆黏度、血小板黏附率及全血高切黏度。(6)不良反应:记录两组头晕、脸红、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4.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较对照组(73.33%)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比较 研究组症状体征改善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比较(d,±s)

表2 两组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比较(d,±s)

?

2.3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反应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血清IL-8、hs-CRP、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反应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反应指标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

2.4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凝血功能指标FIB、PT、APTT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

2.5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血小板黏附率及全血高切黏度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表5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

2.6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出现头晕、脸红及白细胞减少各1例,对照组出现头晕、脸红各1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10.00%VS 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

3 讨论

AP在临床上以轻症相对多见,但也有超过20%的患者病情可进展成重症AP,在很大程度上增加病死风险[9]。据统计,AP临床病死率高达10%,因此须积极进行治疗和干预[10]。目前,AP的发病机制还未完全明确,认为主要与暴饮暴食、胰管阻塞、大量饮酒、手术与创伤、感染及高脂血症等因素有关。胃肠减压、预防感染、镇痛、营养支持及维持水电解质与酸碱度平衡等一直都是临床治疗AP的常用措施,虽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但部分患者预后不佳[11~12]。因此,为AP患者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以促进其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临床上诸多报道指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抗炎、抑制消化液释放等药物治疗AP可有效保护患者胰腺功能,缩短康复时间[13~14]。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较对照组(73.33%)高;研究组症状体征改善时间较对照组短,提示AP患者采用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奥美拉唑注射液治疗的效果显著,有助于缩短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分析原因在于,乌司他丁是由新鲜人尿中提取出的一种Kunitz型胰蛋白酶抑制剂,可快速有效抑制机体内胰蛋白酶、溶酶体酶等多种水解酶的活性,达到抑制其释放的目的;同时,该药还可抑制多种致炎因子、氧自由基及心肌抑制因子产生,从而有效改善机体微循环状态,并发挥抗炎、抗缺血及避免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多种作用。生长抑素属于一种蛋白酶水解抑制剂,近年来在重症AP治疗中已取得了显著成效。该药虽属于人工合成制剂,但具有与天然生长抑素一致的化学结构,且作用也极为相近,生物利用度较高。刘靓懿等[15]研究证实,生长抑素可有效减轻AP患者机体炎症反应,改善胰腺血流状态及消化功能。作为临床治疗AP的基础疗法,抑酸治疗对疗效提升有重要作用。奥美拉唑是临床常用的一种质子泵抑制剂,是一种抑酸类药物,可通过有效抑制细胞H+-K+-ATP酶活性并阻断交换通路,从而发挥抑制机体胃酸分泌的作用,有效预防消化道出血、应激性溃疡等,有助于缩短患者康复时间。三种药物联用可通过不同作用机制发挥协同作用,进一步提升疗效,促进患者症状改善。

临床发现,IL-8、hs-CRP及TNF-α等致炎因子参与了AP的发生发展[16]。IL-8不仅参与机体炎症反应,也属于一种有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可通过调节患者血管的通透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中性粒细胞黏附及穿透血管内皮细胞的能力;hs-CRP属于机体受损及发生炎症反应的敏感性指标,可有效反映机体炎症反应状态;TNF-α属于参与机体炎症反应及免疫应答的一种重要细胞因子,不仅可诱导致炎因子分泌及释放,还可通过介导炎症级联反应发挥诱导胰腺细胞凋亡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血清IL-8、hs-CRP及TNF-α水平较对照组低,提示AP患者采用乌司他丁结合生长抑素、奥美拉唑治疗有助于减轻机体炎症反应,这也充分验证了乌司他丁、生长抑素在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方面的确切疗效。治疗后,研究组FIB、PT、APTT、血浆黏度、血小板黏附率及全血高切黏度较对照组低,提示AP患者在生长抑素、奥美拉唑基础上增加乌司他丁治疗有助于改善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状态。这主要是由于乌司他丁可对凝血因子-6、XII因子以及血管舒缓素等释放产生竞争性抑制作用,不仅可有效调节FIB、PT及APTT水平,还可抑制血小板激活、聚集以及黏附等,达到改善机体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状态的目的。另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提示乌司他丁结合生长抑素、奥美拉唑治疗AP的安全性良好,有助于维持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综上所述,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奥美拉唑治疗AP可减轻患者机体炎症反应,改善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状态,疗效确切,用药安全性良好,有助于促进患者身体康复。

猜你喜欢
乌司生长抑素奥美拉唑
奥美拉唑、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及对止血成功率的影响
智慧健康(2021年33期)2021-03-16 05:47:56
乌司他丁对中暑急性肺损伤HIF-1α、MIF表达水平的影响
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治疗AECOPD合并SIRS的疗效研究
生长抑素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研究
35例奥美拉唑不良反应分析
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疗效观察
乌司他丁治疗老年缺血性结肠炎的效果观察
国产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